当前位置 首页 土夫子养成记 第二卷:九转地府 第二十三章:四节一主

《土夫子养成记》第二卷:九转地府 第二十三章:四节一主

作者:大兜小转 字数:1794 书籍:土夫子养成记

  磁龟在东方,吊桥通向北方,墓巢有棺的是正西到北到东,以五行入葬来说,这层葬的是火忌之人。

  我们通常会遇上五行缺什么缺什么的,一般都是取名时按生辰之类的推算出来的,比如你五行缺木,名字里应该会带木字旁的字。

  古人信奉名字影响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对人的各个方面都影响挺厉害的,就拿明朝朱皇帝一脉来说吧,任何一位皇帝后裔名字里都带五行的,一个皇朝两百多年,在那万恶的年代,有能力想怎么生就怎么生,而且生了又有朝廷养着,诞生的男丁恐怕都统计不清了。而取名又不能出现重复的字,带五行的字虽然多,也撑不住朱家这么造啊,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一些不是字的字,每个新生儿出生,都要绞尽脑汁取半天。

  这层严格来说不只是主火忌,东南属木,西南属土,正南位才属火。

  如果按罗今推测,五行三十三重天的入葬方式,先天五行的话下一层就是吊桥往东,也就是埋玄龟那方向,如果后天五行的话,那下一层就是反方向的南了。

  可下面的吊桥是通得东北位的,这特么又超出我们的理解了,罗今几人也懵逼了,显然五行三十三重天并非只有这两种入葬模式。

  刘三眼骂道:“你说我们在风水上是不是跟古人断代了?我发现这墓里很多地方都跟我们所知的风水不符啊。”

  罗今说:“这不是没可能,如今传承的风水术也只是些皮毛,先不说古代那些各自为政的部落姓氏,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存在很大,就拿易经八卦之类的来讲,存世的都不足一成,而这一成里现代人能理解一两成就算不错了。”

  “五行三十三重天取六十四卦里的卜卦,先天升仙,后天为鬼,寓意为跳脱出界,沦为永生。”罗今说道:“比较常见的是后五行,传言葬在第三十三重的都是了不得的人,像战国齐桓公,释道的释迦牟尼舍利,也许历史淹没的真相太多了。”

  无异罗今是我们这群人中对这方面文化了解最多的人,可就算对古文化再怎么了解,也撑不住文化断层啊,只能按蛛丝马迹去推测了。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按理论来规划,这墓明显超出我们理解范畴。”刘三眼建议道。

  现在也确如刘三眼所言,这一路来有太多超出常识的风水文化了。

  比如重墓,既然设了一个镜像风水墓,为何在附近再葬墓群?

  这会是一个连体墓还是巧合?

  换句话说,不管是哪个先设立墓葬的人,以他们那实力不可能没发觉另一个墓的存在,这种风水大忌明知故犯,只能是一体制的。

  这跟重岭古墓是不同的,重岭那是相对于叠加,在风水术上来讲,同命格的人确实存在这种几率。按人的生辰八字来讲,拼死也就十二时辰,十二时辰化二十四命格,二十四命格分四十八阴阳之分,再分于五行也就两百四十种,你加上命年,润年,赊年,贵年,那就一千多种。

  古代对人的等级划分严谨,比如公侯伯子爵,后三种肯定是没能力建造这等规模的墓地,公侯虽然数量不多,可也架不住几千年来的人口基数啊。

  但这个墓地并非是叠加,而是依附的形式,这就说不通了,唯一能讲得过去的就是上面埋的那人功德太大,可覆盖住阴冲。

  阴冲就是说能压得住邪气,比如你功德厚,身份显贵,是上天眷顾之命。像那些开国皇帝啊,影响历史走向的英雄人物等等,可这种人太少了,少得都数得过来。

  而且这种人的墓地规模不可能比下面的小,但这里怎么说上面的规模都是比不过下面的。

  这一切都只能说明,这个墓确实是一体的。

  这让我想起三世铜棺里阳晋说过的话,五行珠若不是有缘人持着,是会自行消散,然后再另一处五行气息浓郁之处重聚。

  历经多少个朝代,知晓五行珠的人应该也有不少人,也就是说五行珠都被人找到过,只是没遇上有缘人,都消散了。

  听阳晋之言,他就得到过离火珠跟沉水珠,可惜没有守珠人,所以最后都消散了。

  那么这墓里出现过的垦土珠,是否也是先人在其他地方得到过,最后都自行消散再此墓重聚?

  如果大但假设是这样的话,也就是说此墓的五行土气浓郁,换句话说就是此墓跟土是有着深厚的关联,是椤侗族对土方面的信仰?还是对土有不可描述的情结?

  不对不对,这里设五行三十三重天,以土为中心,金木水火主四方,这不是像极了《风水基数集》上说的四节一主吗?

  我记得那书里这么说的:天地混沌,混沌阴阳,阴阳四极,四极守主,为四节一主!

  “如果是四节一主为推论,以正向为主导,这一层是向北,下层是东北,再下层为西,然后是西南,东,西北,南,东南,北……”我提出疑问:“然后再反顺轮着来,是否就是四节一主了?”

  罗今眼神一动,说道:“张远还真说到点上了,四节一主我听说过,以墓主生辰为引,然后排与之相守的其他五行,如果这是主土的话,那么就都对上了。”

  我们拿手电往下照,果然每一层的吊桥都跟四节一主相符合。

  刘三眼惊恐的说道:“我听人说四节一主是四大死局之一,没有任何办法破解。”

  其实我对四节一主所知有限,具体根本不懂,而这种局早已失去破解的办法了,传闻但凡这种死局的墓,都是有进无出的。

  那会不会是当年那批人认出了这种局,才没进入这里面来呢?

  我觉得可能性是很大的,以那帮人的技术,我们都能发现这里,他们肯定也察觉到了,只是他们的目的就是垦土珠,得手后没必要再犯险,所以都没人说出来,只当作没发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