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午夜十三时 第一百二十章 恋鸟啾啾盼君来(34)

《午夜十三时》第一百二十章 恋鸟啾啾盼君来(34)

作者:奂之笔 字数:1789 书籍:午夜十三时

  如是者十二次,那小孩已逃进一个山洞里面,不见踪影。这时恰好白衣少年赶到。那女子一面迎敌,一面往后退,已退到洞口。这时白衣少年的剑,迎敌那一根红线,觉着非常费劲,看看抵敌不住。恰好那女子赶到,见了这般景况,忙叫:"师弟快进洞去!"一面朝着剑光运了一口气,道一声:"疾!"那剑光化作一道长虹,把空中红线一齐圈入。那白衣少年趁此机会,也逃进洞中。法元得理不让人,又见小孩与白衣少年逃走,越发卖弄精神,恨不能将那女子登时杀死。可是杀了半日,依旧不分高下。

  这时日已平西一轮明月如冰盘大小,挂在林梢,衬着晚山晴霞,把战场上一个紫衣美女同一个胖大凶僧照得十分清楚。法元正想另用妙法,取那女子性命。忽听一阵破空的声音,知有剑客到来,双方都疑是敌人来了帮手。在法元是以为既来此山,必定是人家的帮手;那女子又听出来者不是本派中人。双方俱在惊疑之际,崖前已经降下一个道姑,一个少女。那女子与法元见了来人,俱各大喜。原来来者正是黄山五云步的万妙仙姑许飞娘。这时法元与那女子动手,正在吃惊之际,双方皆不及叙话,可是都以为来人是友,而非敌人。原来法元与许飞娘原有同门之雅,而那女子的母亲却是许飞娘常来常往的熟人,故而双方都有了误会。法元本想许飞娘一定加入,相助自己,谁想竟出自己意料之外。只见那许飞娘不但不帮助自己,反装不认得法元,大声说道:"何方大胆僧人,竟敢在九华山胡闹?你可知道这锁云洞,是乾坤正气妙一真人齐漱溟的别府么,知时务者,急速退去,俺许飞娘饶你初次,否则叫你难逃公道!"法元听了此言,不禁大怒,暗骂:"无耻贱婢,见了本派的人,怎装不认得,反替外人助威?"正待反唇相讥,忽然醒悟道:"我来时曾闻飞天夜叉马觉说,她假意同峨眉派联络,暗图光复本门,誓报昔日峨眉斗剑之仇。她明明当着敌人,不便相认,故用言语点破于我,叫我快走。这里既是齐漱溟别府,我决难逃公道。这女子想必是齐漱溟的女儿,所以这样厉害。幸喜老齐未在此地,不然我岂不大糟而特糟?"于是越想越害怕,便一面迎敌,一面说道:"我也不是愿动干戈,原是双方一时误会。道友既是出来解围,看在道友面上,我去也。"说罢,忽地收转剑光,破空飞去。

  那女子还待不舍,飞娘连忙拦阻道:"云姑看我的薄面,放他去吧。"那女子又谢了飞娘解围之情。正说时,那小孩已走出洞来,去拾那十二个金丸时,已被法元飞剑斩断,变成二十四个半粒金丸了。便跑过来,要他姊姊赔,说:"你为何把贼和尚放走?你须赔我金丸来!这是餐霞大师送我的,玩了还不到一年,便被这贼和尚分了尸了。"那女子道:"没羞。又要闯祸,闯了祸,便叫做姊姊的出头。你暗放冷箭,得了点小便宜,也就罢了,还要得寸进尺,只顾把你那点看家本事都施展出来。惹得人家冒了火,用飞剑来追。要不是这几粒宝贝丸子,小命儿怕不送掉?那和尚好不厉害,仙姑不来解围,正不知我倒霉不倒霉呢。刚才孙师弟因救你,差点没有把多年心血炼就的一把好剑断送在和尚手里。还好意思寻我放赖?"那小孩听了他姐姐一阵奚落,把粉脸急得通红,也不招呼来客,鼓着两个腮帮子,说道:"我的金丸算什么,只要没有把孙师兄的宝剑断送,你还会心疼吗?"一路说,一路便往洞中走去。

  那女子听了小孩之言,不禁脸上起了一层红云,向着飞娘说道:"这孩子禀赋聪明,根基甚厚,又加上家父母与他前世有很深的关系,他才三岁,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度他上山。因为前世因缘,十分钟爱,所以惯得他如此,仙姑不要见笑。"飞娘不禁叹了一口气道:

  "我看贵派不但能人甚多,就你们这一辈后起之秀,哪一个将来不是青出于蓝?我为想得一个好徒弟,好传了我衣钵,便设法兵解,谁知几十年来,就寻不出一个像你兄弟这样厚根基的。"说时,指着同来女子道:"就拿她来说,根基同禀赋不是不好,要比你们姊弟,那就差得太远了。"说罢,便教同来的女子上前见礼。那女子道:"我真该死,只顾同小孩子拌嘴,也忘了请教这位仙姑贵姓,也没有请仙姑在寒舍小坐,真是荒唐。"飞娘道:"云姑不要这样称呼。她名叫廉红药,乃是我新收的徒弟。我见她资质甚好,度她两次。她母亲早死。她父亲便是当年名震三湘的小霸王铁鞭廉守敬,早年保镖与人结下深仇,避祸蜀中。我去度此女时,她父亲因为膝前只有一个,执意不肯。红药她倒有此心,说她父亲年已七十,打算送老归西之后,到黄山来投奔于我。我便同她订了后会之期。有一天晚上,忽听人言,她家失火,我连忙去救时,看见她父亲业已身首异处,她也踪迹不见。我便驾起剑光,往前追赶。出城才十里地,看见一伙强人,我便上前追问,后来动手,他们也都会剑术,可惜都被他们逃走,连名姓都未留下,只留下一个包袱。打开一看,她已气晕过去。是我把她救醒,回到她家,将她父亲尸骨从火场中寻出安葬。她执意要拜我为师,以候他日寻那一伙强人报杀父的深仇。"

  那女子听罢,再看那廉红药时,已是珠泪盈盈,凄楚不胜,十分可怜。自古惺惺惜惺惺,那女子见廉红药长得容光照人,和自己有好几分相象,又哀怜她的身世,便坚请飞娘同红药往洞中叙谈。飞娘尚待不肯,只见红药脸上现出十分想进洞去而又不敢启齿的神气。飞娘不禁想起自己许多私心,有些内愧,便说道:"我本想就回山去,我看红药倒十分愿进洞拜访,既承云姑盛意,我们就进去扰一杯清茶吧。"红药听了,满心大喜。这叫作云姑的女子,见红药天真烂漫,一丝不作假,也自高兴。便让飞娘先行,自己拉了红药的手,一路进洞。红药初到宝山,看去无处不显神妙。起初以为一个石洞里面,一定漆黑阴森,顶多点些灯烛。谁知进洞一看,里面虽小一些,灯烛皆无,可是四壁光明,如同白昼,陈设雅洁,温暖如春。只是看不见适才那个可爱的小孩子,心中十分奇异。

  三人坐定,谈了一会。飞娘原是勉徇爱徒之意,强与敌人周旋。那红药却十分敬爱那云姑,双方越说越投机,临走时还依依不舍。云姑道:"你那里离我这洞很近,无事可常来谈天,我还可以把你引见家母。"红药凄然道:"小妹多蒙仙姊垂爱,感谢已极。只是小妹的大仇未报,还得随恩师多用苦功。早年虽随先父学了些武艺,闻说黄山五云步山势险峻,离此也有一百数十里,来回怕有三百多里。小妹资质愚鲁,哪能像仙姊这样自在游行呢!"云姑听了她这一番话,十分可怜,便道:"你不能来,只要仙姑不怪我妨害你的功课,我也可以常去拜望你的。"飞娘道:"云姑如肯光临荒山,来多加指教,正是她莫大的造化。我师徒请还请不到,岂有不愿之理?"说罢,便对红药道:"我们走吧。"仍旧用手夹着红药,与云姑作别后,将足一顿,破空而去。

  第十五回 齐漱溟访道入名山 荀兰因深闺失爱女

  第十五回 齐漱溟访道入名山 荀兰因深闺失爱女

  说了半天,这个云姑这样大的本领,她是谁呢?事从根起,要说云姑,得先说云姑的父母。

  原来云姑的父亲,便是乾坤正气妙一真人齐漱溟,峨眉派的领袖剑仙之一。那齐家本是四川重庆府长寿县的望族。这长寿县中,有一口长寿井,井泉非常甘冽。县中因得当地民风淳厚,享高年的人居多。于是便附会在这口井上,说是这县名也由井而生。事出附会,倒也无可查考。齐家本是当地大家,文人武士辈出,在明朝中叶,为极盛时代。漱溟在阖族中算是最小的一房,世代单传。他父母直到晚年才生漱溟,小时便有异禀,所以愈加得着双亲的钟爱。漱溟不但天性聪明,学富五车,而且臂力过人,有兼人之勇,从小就爱朱家、郭解之为人。每遇奇才异能之士,不惜倾心披胆,以相结纳。川湘一带,小孟尝之名,几乎妇孺皆知。他到十九岁上,双亲便相继去世。

  漱溟有一个表妹,名唤荀兰因,长得十分美丽,贤淑过人。因为两家相隔甚近,青梅竹马,耳鬓厮磨,渐渐种就了爱根。女家当时也颇有相攸之意,经人一撮合,便订了婚姻之约,只是尚未迎娶。等到漱溟双亲去世,经不起他的任意挥霍,家道逐渐中落。偏偏兰因生母去世,她父亲娶了一个继母,因见婿家贫穷,便有悔婚之意。不但漱溟不愿意,兰因也以死自誓,始终不渝。虽然悔婚未成,可是漱溟伺兰因都因此受了许多的磨难,直到漱溟三十二岁,功名成就,费了不少气力,才能得践白首之约。彼时兰因已二十六岁了。两人患难夫妻,感情之笃,自不必说什么闺房之乐,甚于画眉的俗套了。

  他二人结婚两三年,便生下了一男一女:男的取名叫作承基;女的生时,因为屋顶上有一朵彩云笼罩,三日不散,便取名叫作灵云。这小兄妹二人,都生得相貌秀美,天资灵敏。

  漱溟日伴爱妻,再有这一双佳儿佳女,他的利禄之念很轻。早先原为女家不肯华门贵族下嫁白丁,所以才去猎取功名。如今既然样样称心随意,不肯把人家幸福,消磨在名利场中,乐得在家过那甜蜜的岁月。他又性喜游山玩水。兰因文才,本与漱溟在伯仲之间,嫁过门后,无事时又跟着漱溟学了些浅近武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