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都市无上仙尊 第两千两百八十三章 下马威

《都市无上仙尊》第两千两百八十三章 下马威

作者:梦里星河 字数:2725 书籍:都市无上仙尊

  皇帝李晟正和首辅沈牧在御花园画舫品茶。

  小朝会结束以后,主贤臣良的两人结伴散心。

  大郑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晟,其勤勉爱政亘古少有,虽然武功比不上定鼎天下的先帝,可丝毫不失为继往开来,励精图治的明君。

  沈牧当初也说过,得遇明君,是臣子之幸。

  李晟放下茶盏,咳嗽几声,缓缓道:“武选殿试还有几天开始,朕在想此次恩科,能否形成惯例,作为军方选拔的制度推行下去。”

  沈牧略一沉吟,轻轻摇头道:“武选可以成为惯例,但江湖选拔,只能成为帝王特赐的恩科。”

  见皇帝一言不发,沈牧继续说道:“江湖人山头意味浓厚,如此形成惯例,以后军中极易成为派系,对朝廷无益。”

  “还不如以恩科的形式,不定期选拔,江湖人自然对陛下感恩戴德。”

  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官集团喜欢朋党,武将更喜欢抱团立山头。

  若是日后军中将领都以宗门分山头,上下级都是师兄弟,对朝廷来说真的有害无益。

  既然仅是为太子册封典礼而赐开恩科,那就让它只是恩科好了。

  让江湖人对李室感恩戴德的同时,这些新鲜出炉的军中新秀,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新君的班底。

  皇帝李晟微微点头,心领神会,聪明人之间的沟通,根本就不需要如此复杂。

  对于眼前这位当朝首辅,近二十年的兢兢业业,李晟自然是无比信任的,两人也顺理成章会成为后世君臣相宜的典范。

  但在皇帝内心深处,他自然知道首辅沈牧忠于的不是朝廷,也不是李室,更不是他。

  而是这黎民百姓。

  这是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不是君臣以天下为棋盘的恢弘对弈,而是一场各有所求的惊天交易。

  前者以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魄力,去换得王朝的蒸蒸日上,世无强藩,国祚绵延。

  后者则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层出不穷的举措,扫平一切障碍,缝缝补补,不畏权贵,只为百姓求福祉,俯首甘为孺子牛。

  买卖公平,童叟无欺。

  至于这个天下第一交易的促成者,就是那个皇帝见之都该执弟子礼的两朝帝师许松林。

  当初若不是他的引荐,沈牧兴许还在翰林院蛰伏,做掌修国史实录和草拟典礼文稿的编修官。

  正是近二十年前,咸平三年春末的那一场通宵达旦的君臣奏对,除了在一旁自顾自喝酒的许松林,再无人知晓两人谈了什么。

  第二天,一位寒门出身,默默无闻的翰林院编修官一跃成为宰相之一的中书令大人,朝野震动。

  沈牧喝了口茶,缓缓道:“各道置三司,布政使管民政赋税,按察使领监察提点事,都指挥使统御军事,可由京畿附近四道作试点首先推行。”

  李晟点点头:“至于各藩王辖境,朕认为由此定制推行各地后,徐徐图之,再设三司比较稳妥。”

  沈牧一怔,忍不住抬头看了眼皇帝,两人眼神相交,有些意味深长。

  皇帝担忧牵一发动全身,操之过急反而逼反了那几个藩王,天下大乱。

  沈牧何尝不知,此举在明面上是整饬吏治,但暗地里却是吏治和削藩一并进行的一剂猛药。

  地方罢总督巡抚而权分三司,在长远来说一定利大于弊。

  弊只在于多出许多从二品官员的俸禄,又给朝廷带来一大笔度支,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布政使和都指挥使分开了军政大权,防止总督巡抚这种封疆大吏成为一言九鼎的土皇帝,弱化了地方权势,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统辖。

  尤其是按察使的设置,地方官员每五年的大评可变为每年一评,按察使巡视各州郡县政务,每年上京述职一次,成为朝廷监察各道的眼睛。

  布政使管民政赋税,按察使监察一道百官,也可使赋税水分降低,此消彼长,新增俸禄的度支便更显得不值一提。

  这也是那篇著名的三疏十二策其中的一条。

  但是,到底君王也是人,沈牧心中泛起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

  自从钦天监那份关于荧惑守心,所谓大凶天象的密报进献给皇帝以后,这位大郑天子就好像慢慢失去了当初的壮志雄心,各项改革的措施就开始变得有些投鼠忌器了。

  稍作思忖,沈牧提议道:“藩王辖境可先设按察使,监察地方官员,藩王可自领布政使和都指挥使,改称经略使,后再由朝廷委任领略副使可作掣肘。”

  “待此例成为定制,往后朝廷可直接委任领略使总领一道军政,或再行拆分成布政使和都指挥使。”

  沈牧无比不愿地承认,由于皇帝内心的细微变化,他不得不做出应对的修改措施。

  他心中有一丝淡淡的伤感,更伴随着强烈的担忧。

  这并不是担心他自己以后的下场,只是担心这视如自己孩子更当作施政理想的三疏十二策,到底还是免不了胎死腹中的结局。

  皇帝李晟听到这个折中方案,微微点头,沈牧退下后,皇帝心中不免有些愧意。

  看着这位紫袍玉带的中书令大人缓缓离去,他又何尝不知自己让这位首辅有些失望了。

  但有些事情,即便是富有四海的他,也不能免俗。

  先帝是开创之主,他是守成之君,对于死后那个板上钉钉的太宗庙号,自然知道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要做好。

  既是守成,就要守好,君臣间将不可避免地渐渐离心,但总好过操之过急,最终害得王朝两世而亡。

  司礼监掌印曹臻带着一名小太监走入画舫,后者恭恭敬敬地端着一个紫檀食盒。

  李晟捏着鼻子灌下一碗药,苦得直皱眉头,曹臻在一旁小声安慰道:“良药苦口,陛下还需保重龙体啊。”

  李晟笑意温淳,示意他们退下,大太监曹臻守在画舫外面,听见里头轻轻压抑的咳嗽声,曹臻心里有些担忧,但仍旧恪守本分,并不回头。

  皇帝朝湖中抛出一把鱼食,看着底下翻滚的锦鲤,陷入沉思:

  良药苦口虽然利于病,可是服下一剂猛药,再好的身体也要有损伤不是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