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春秋 第八章 北戎入齐(一)

《经典春秋》第八章 北戎入齐(一)

作者:平谣 字数:2525 书籍:经典春秋

  一、

  四国在稷地会盟,效果空前。用现在人的话说,是形成了周王朝下的小团体,不过这个小团体的能量却远远大于周王朝的力量,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就是一个所向无敌集团势力。

  一方面表现了在这个国际舞台上,郑庄公的号召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郑国、齐国、鲁国的铁三角关系地位。尽管鲁国年轻的国君刚刚继位,却十分珍视并在努力维系鲁隐公时期建立的这种铁三角的关系。当然这也和公子姬翚积极斡旋有一定关系。

  姬翚设计血刃了鲁隐公和篶氏家族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太宰。也成了鲁桓公身边的更加强势的权重之臣。所以,此时的姬翚极力表现自己的能力,绞尽脑汁,全力周旋。尽量让鲁桓公相信有他姬翚在,就会拉近鲁国与郑庄公、齐厘公距离。

  不过在郑庄公、齐厘公的心里十分明确就看你鲁桓公如何待我。所以鲁桓公在两位国君面前,以晚辈身份谦虚卑微。郑庄公、齐厘公也只好给鲁桓公脸面。在二位国君的心里你鲁国易君毕竟是鲁国人的选择,与己无关。只看你的态度决定我的态度。况且此次会盟是以为宋庄公确立地位为主。所以郑、齐、鲁关系没有什么变化。

  这一年,齐厘公在位已经是第二十一个年头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可算是经验成熟的国君了。他联郑、联鲁使齐国在中原处于优势地位。齐国的国民也享受了平和与国际间的战争胜利者荣耀。但齐国地处偏北,与燕国接壤也与犬戎毗邻,犬戎是一个游牧民族、个个马上技艺骁勇强悍,却时常骚扰齐、燕边境。这犬戎忽而来扰、忽而便逃,给齐国燕国的边境百姓带来很大麻烦。逐渐也成了齐厘公中的里忧患。

  四国会盟回来的途中齐厘公就得到边境禀报:今有北戎主,遣元帅大良、小良率帅戎兵一万多,来犯齐界,已破祝阿,直攻历下。守边邑宰抵当不住,连连告急。边境城邑纷纷请求救援。

  在由于幽王为犬戎所杀,犬戎已成为各诸侯的公敌,各诸侯视为洪水猛兽一般,也就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所以对北戎的侵扰不容忽视,况且齐厘公近几年已经领略到了它的厉害。

  人们误以为犬戎、义渠应该在散布秦国周边领域,就是说应该是活动在现在的陕、甘一带的少数游牧民族,应该是属于西陲部落。其实不然,春秋时期的犬戎散布很广。

  “犬戎”得名,有一些传说可以追溯。但抛开那些人为的杜撰,应该是先祖以犬或者狼为图腾,这才应该是华夏人称之为犬戎的真正原因。有史料记载:在周朝鼎盛时期,周穆王曾经远征西部。获“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就是指周穆王征服和俘虏了以白狼、白鹿为图腾的部落。义渠是当时游牧民族中的一个靠近华夏的部落之一,因攻杀了周幽王而日益有影响。但只属于犬戎的一个分支。自平王东迁,秦国成为义渠重点骚扰的部落了,秦国人浴血奋战,与犬戎角逐之间,一方面将犬戎东逐,一方面也不断提高犬戎的作战能力。由于犬戎的游牧生活,居无定所,迁徙速度快,很快就遍布于华夏的西部和北部地域,就连晋、燕、卫、齐等诸国都受到了犬戎的袭扰。

  北戎屡次侵扰,多年来一直不过是鼠窃狗偷而已。在齐国得到点好处就逃之夭夭。而今大举入犯,如果任其泛滥,齐国北疆,必无宁日。这就在齐厘公心里反响十分强烈主要原因。要使齐国北部长治久安,就是要好好教训北戎,压制住戎狄的嚣张气焰。齐厘公一面分派人去鲁、卫、郑三国处借兵。一面同公子姜元、公孙戴仲等大将军,前去历城拒敌。

  郑庄公收到齐僖公的求援国书,得知齐有戎患,便召来世子姬忽商议,郑武公说:“齐国是郑国的老朋友了,齐与郑为同盟国多年,并且我郑国每次用兵,齐国都积极响应且相辅相从,今来来求援,我郑国不敢怠慢,应该急速前往救援。”

  姬忽也觉得父公说的很在理,点头称是,并表示愿意带兵援齐。

  于是郑庄公调战车三百乘,命姬忽为大将,高渠弥为副将,祝聃为先锋,星夜向齐国进发。

  姬忽赶到齐国临淄,得知齐厘公已经去了历下,便率大军直奔历下拜见齐国国君。

  姬忽年轻,雷厉风行,星夜赶路,路程虽然比鲁国、卫国要远很多,当他的队伍进入齐国的时候,鲁国和卫国才刚刚出发,远未到达。齐厘公见郑国军大军速度之快惊喜至极,感激不尽,亲自出城迎接并设宴犒赏郑军。酒宴罢,齐厘公招郑国世子姬忽进自己帐下,与姬忽商议退戎之策。

  郑世子姬忽为人高大威武,荣光焕发,年轻却不轻浮,语言举止得体,给齐厘公印象深刻。

  齐厘公问姬忽退敌计策说,“大敌当前,将军有何计策?”

  姬忽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犬戎之兵多为骑士,作战灵活,易攻易退,攻退自如。而我中原作战都以战车为主,退也难、攻也难。虽然如此,犬戎用兵很随意而且没有统一规划,各自贪婪成性不会相互照应。见到胜利成果大家相互争抢,遇见失利局面各自保全自己,即所谓: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犬戎这些弱点都是可以利用的,我们完全可以以利诱惑,在他们自得其乐的时候,消灭他们。现在犬戎正在以战胜者自居,会盲目自大,必然是借势进攻尚无防范之心。我们可以一小部队前去作战,然后假装败退,戎兵必来追杀。我们即可以伏兵等待犬戎的到来,犬戎的追兵遇到伏击,必是狼狈逃串,这时候我们可以乘胜追击,必大获全胜。”

  姬忽的一席话使齐厘公洞开心窍,拍手称道。“此计甚妙!”

  然后齐厘公与姬忽在展开的羊皮地图前,商议了具体布军对策。两军决定:齐国的大部队埋伏在历下的东部,以阻止犬戎的前进方向;郑国的军队埋伏于历下城邑的北部,待犬戎追兵过了山口立刻断其后路,首尾攻击,让犬戎插翅难逃,确保此战完胜,万无一失。

  世子忽领命自去历下北部山口处,分作两处埋伏去了。

  齐厘公召姜元面授机宜,对姜元授计:“你率兵伏于历下的东门,只等戎军来追至一半,即可杀出。”

  齐僖公又召见公孙戴仲,命公孙戴仲率部下前去诱敌。齐僖公说:“记住:只要输不要赢,诱至东门伏兵之处,便算你有了大功。”

  历下属于北部为山区,通往北部的路,险峻而道路唯一,南部开阔沃野是百姓赖以生存的种植土地。犬戎兵马一路从北袭来,历下就成了一个齐国的一道防线。犬戎连夺两个成,气势汹汹想进一步扩大战果,于是一路向南杀将过来。也是情理之中。

  公孙戴仲按照齐厘公之吩咐,率领大军过了山口,在北部摆开阵势准备迎战。

  戎帅小良持刀跃马,率领三千戎兵,出寨迎敌。而大良也率大军备好战马、披挂整齐,在一旁观战。准备随时助战。

  两将交锋,一个车上御敌,一个马上挥戟,你来我往一打就是几十个回合。

  齐军大将公孙戴仲越战越弱,面对小良那咄咄逼人的气势暴露出气力不加,于是回车便走。

  这戎帅小良哪里肯放过,紧追不舍。两军混战一轮,齐军败退,戎狄纠缠不放。齐军且战且走,戎兵随后追杀。

  公孙戴仲率兵败退,却故意不走历下的北关,而是绕向东路而去。

  戎帅小良想乘势追击,见已获得大胜,更是紧追不舍。戎兵随着戎帅小良追杀仓惶而逃的齐军,也不管他往那个方向败退,毫不犹豫奋力追击。

  大良见戎兵得胜,眼看着齐国败兵车辆军士成了小良部下的盘中餐,哪里肯放过。毅然指挥自己的军马杀将出来,决定与小良分一份残羹。两军相互抢夺齐军抛下的战车,和被丢在后面的军士,一路就杀到了历下城的东门。这犬戎的主帅大良和小良都不曾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齐国郑国联军的包围圈。

  一场血腥的绞杀即将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