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隋争龙 第一卷:少年行 第三十八章:尘埃

《大隋争龙》第一卷:少年行 第三十八章:尘埃

作者:崇阳铁剑 字数:2827 书籍:大隋争龙

  借尸还魂——三国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催军赶杀。忽见蜀军中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诸葛孔明端坐,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魏兵弃甲丢盔,抛戈撇戟,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

  杨素,字处道,向来自命英雄,奈何出道时杨开皇大势已成。

  崛起于战场,陨落于战场,临死布下借尸还魂之计,为儿子谋得成长时间。

  杨玄感手持虎符,很快掌管了晋阳军马大权,因丧父之痛,不得宣泄,遂纵兵屠城,将晋阳几乎洗成白地。

  并州大族摄于楚国公杨素威名,纷纷遣使归降,不到半月,晋地叛乱悉数平定。

  可惜杨玄感杀戮过重,未能领悟其父苦心,失去了把晋地作为根据的机会。

  高驷对杨玄感滥杀不满,屡次求见义父杨素不果,内疚下伤势发作,病倒军中。

  洛阳朝廷中枢接到以杨素名义发来的捷报,那时已经到六月中旬了。

  内侍丝毫不敢拖延,引着信使入朝。

  “世充,这次跟我入宫拜见至尊,可要懂得礼数!”参军王勃控制着缰绳,放慢了些速度,和王世充说着:“攻破晋阳,你这次也算是立下了大功。”

  这一次,参军王勃作为捷报信使回朝报功,却带上了王世充,这个新收的义子颇得他的欢心,栽培提拔正当其时!

  “父亲说得是!”王世充跟在后面,立刻点头说着:“儿子生来粗鲁,但是父亲交代的事,定然铭记在心,至于功劳,跟着阿爹何愁没有?”

  “还是你明事理,这次顺便也到家认识下汝兄弟。世恢浪荡无才,若是不觉得麻烦,日后替吾教导一番。”王勃想起亲儿子的情况,长叹一声。

  “这个不敢,世充粗鄙少文,若能跟世恢贤弟学得一二,便心满意足。”王世充连忙谨慎说着:“若能帮到兄弟半分,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吾教你的易经前十卦,可有新得体会?若有所悟,兵部缺少吏员,汝正可担任之。”王勃手指点了点说着。

  “多谢父亲成全!” 王世充大喜

  说话之间,五六骑就到了皇宫的门口。

  紫薇城外门处,有禁军士兵把守,凡是进皇宫城的大臣,都需要解除兵器,除了可带剑上朝的权臣。

  一行 从应天门入城后,就直奔干阳殿去。

  这座威严的大殿,显眼的挂着干阳殿的大字匾额。宫殿大门中,来往进出的人,无一不是朝中大臣。

  相比之下,王勃这个六品散骑常侍官,可以说是地位不显了。

  王勃此时穿着六品官服,在大殿外阶下等候,让余下的亲卫留下,就独带着王世充,请求晋见。

  “王侍官,圣人之前吩咐过,到了宫内不必等候,军情为重,随时可以前去晋见。奴婢这就带您进去!”宫门口的内侍太监,一看见王勃,就急匆匆说着。

  “原来如此,真是圣天子的恩典。只是,这次本官要带上一个有功之士,拜见圣人,可否?”看那内侍的态度颇为客气,王勃心中一松。

  “请先解去兵刃。”略微迟疑了一下,这内侍说着。

  当王世充解剑之后,内侍就带着二人,进入大殿里面。

  走进朝堂,踏着明亮的青砖,穿过诸多大臣终于见到了天子。

  龙椅上此时已经有一人正高坐,一身龙袍,头戴十二尊流冕,正是当今天子杨广。

  “拜见至尊!”王勃一进去,就带着王世充,恭恭敬敬的给圣人天子行一礼。

  “喝——”天子杨广望着眼前这个带来捷报的信使和他身边懵懂不知所措的胡儿莽汉,脸上不由露出了笑意。

  “免礼把。爱卿既带回捷报,我那顽劣的弟弟想必已然就擒。”杨广目光落到王世充身上,露出玩味神态,看着王勃,说着:“王卿身边这位壮士是何人呐?”

  “圣人容禀,这是此次率先登上晋阳城头,立下功劳勇士王世充。”

  “先登之功啊,是个勇士!”天子大喜之余,后面就同意了王世充的封赏。

  王勃随后递上奏章。

  这是杨素的遗表,于奏章中上书辞相修养,举荐儿子杨玄感为国守边。

  “国师以为如何?”

  王勃看着眼前的国师穆德,发现两三月不见,对方修为又精进了许多。不过,更令人畏惧的其周身的气质,越来越光明浩大,近似神灵一般。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数日前,道门新晋大宗师袁天罡入驻钦天监,今日虽未来朝堂,但也足以牵制此人。

  于杨素的危险程度,国师穆德深有认知,既然对方主动退让,他也不逼之太过,反而顺水推舟,说着:“可封杨玄感为越王世子,让其回洛阳受封。”

  这其实是个试探,看杨素父子如何应对。

  得到国师肯定,杨广阅罢奏章,用了大印,然后朱批:“准奏!”

  于是敕封杨玄感为越王世子,晋阳留守,限期一月内回返。

  晋阳城,府衙内大堂。

  “大人,城内现在有十万零六千户,除此之外,大族王氏,正意图搬迁到城外坞堡,这下总户数,在六月底,可能会再减少两千九百户左右。”

  “五万亩麦田荒废,虽然府库还有三万多石粮食,但是只能济得一时,要渡过饥荒还得从他处调粮。”

  “秋耕在即,麦田需要翻耕,到十月时还能种上一轮冬小麦,今年这样安排下来,明年郡中百姓就可产粮自给了。”

  高驷开始只默默的听着,满意时点头。不过,当听听着这位年轻文士对当下和来年的安排后,他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从外调入粮食?晋阳地域虽广,却也也无法给十万户用食。这粮食每一日的消耗都不小呢,从哪里调呢?”

  高驷对此表示为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有了粮食……这些并州之地才能安定下来。说吧,你有什么办法?”

  那文士恭谨禀告的说着:“大人,这批粮食,要从望族王氏家中获得了!”

  随后,他就将王氏的地位和族望来历,皆与高驷讲了:“如今城中百姓尚有的口粮,如果节省点,是可支撑到年底的。关键是要王氏出头,号召各家大族,弄来近五个月的粮食,支持到明年五月份新粮收获”

  “好,你的策略很好。这样的才干,当宰相也足够。阁下定非无名之辈,从实说来。”高驷听完,欣喜之余又起了疑惑。

  “这要多谢太保恩德。大人,实不相瞒,某姓温,名大临。本是祁县温氏门阀庶子,汉王杨凉起兵后,在下就被族中派到晋阳效力。生死自主,幸亏大人进城后严明军纪……因此在下和老师才能逃得一命。闻得城中事物繁杂,特来为太保解围。”温大临诚恳地说着。

  高驷这才释然,他是被杨玄感迁怒之下,打发到府衙做善后事宜的。

  他不知道的是,温大临历史上乃是幽州总管罗艺账下谋士,归唐后还做了宰相,也是一代大才。

  无人可用之余,就运用望气秘法观察温大临,一望之下发现此人气运成书状,青气贯额,显然也是个大才。

  高驷立刻下定决心:“既如此,这枚晋阳令大印就由你掌管,府衙内一应事务,汝可自决。我只要结果。”

  本来在边上默默等待处罚的温大临,听了这话,顿时脑袋一“嗡”,连忙行礼道:“在下才到军中,哪敢僭越!”

  “哈哈,高某尚有三分自知之明。打仗靠武夫,治理地方赖文士,这肯定没有错。我这就特别提拔你为晋阳令——说什么资历不足?干大事者,能者为之。”

  “是,是我小瞧大人了。”温大临大笑,又对着高驷说着:“大人信任之恩,某感恩不尽。晋阳政事,绝不会出半点差错!”

  他家学渊源,有着十足自信。其父温君悠乃是故北齐大学士,左相国,有着救时宰相之称。北齐国灭,乃是君王昏聩,非温氏无才!

  高驷起身,离去时说着:“好好干,出错不要紧,一切有我担着。”

  朝廷册封圣旨传来,杨玄感和李密又说到了洛阳城内情况。

  “你担忧这是昏君诡计?”

  “是,并州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却根基犹在。只需三五年就能恢复元气。再说,这晋阳龙城千里,若是能据而有之,万一朝廷逼迫过甚,也可乘势起兵,直捣关中。”李密有些担忧的说着:“若贤弟回了洛阳,只需数百卫士,就能把你困在城中。因此请贤弟强硬一些,力请为国守边,留在此地。”

  “兄长思略周密,只是晋地世家未必与我同心。这样吧,我让你做特使,兄长可去探寻各世家态度。若等正式的圣旨到来公布后,就一切都晚了,拜托了。”

  “贤弟放心,我这就出发,早定大事。”

  “多谢兄长,如此,吾可安枕无忧也!”杨玄感大喜,将诸事付与李密。

  李密去,高驷来。

  “拜见兄长!”

  “你是吾自家兄弟,我父亲决定把敏儿许配给你,做兄长的招你来也就问问私事,你还没有娶妻吧?”杨玄感响起了父亲的叮嘱。

  “没有,不过小弟已经与人有了白首之约,恕我难以从命。”高驷这时,就把徐小慧的事,说了说:“弟已经决定娶她为妻。”

  不想杨玄感对父亲遗策却非常重视,甚至到了盲从地步,在室内度步而行,过了片刻,断然说着:“无妨,这徐小慧与你固然有约,可是家世太过低微,怎比得上敏儿!”

  不过,见高驷坚定的表情,他又说道:“也罢,既然已有了约定,倒也不能就毁去诺言。这样吧,大哥作主,就让你娶她为平妻,敏儿做正妻。”

  听到这,高驷不由目瞪口呆,这实在大异常理,不像杨玄感的作风,但却无法再次拒绝,否则就要反目成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