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 第七百零四章 流放西北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第七百零四章 流放西北

作者:凉夜白 字数:1817 书籍: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

  苏清听她口气,自知无力转圜,倒也冷静下来了。

  “你一早就知道宋家兄弟是耳目,那个时候你早就怀疑我了,是吗?”

  “是。”

  苏幼仪道:“只是那时我心里还存着一念之仁,还想给你一个机会。哪怕朝臣们都觉得你送他们兄弟到我身边是为了邀宠,我也真希望你只是邀宠。只要不是用他们做耳目,即便你为了自己的权位送他们来邀宠,我心里也欢喜。”

  苏清听到这里,心中百感交集。

  “可当我看到第一封你以家书为名送进宫的信件,我便知道了,我不过是在妄想,不过是在自作多情。我多可笑,以为你再如何恋栈权位,也不可能对我身边下手。”

  苏清张了张嘴,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他错了。

  他担心苏幼仪怀疑他在西北赈灾之事中动手脚,所以特意安插了耳目,一方面想知道苏幼仪的动向,一方面想借助宋家兄弟为自己说好话。

  却不想,苏幼仪早就洞察了这一切,对他更加失望。

  他忽然想到宋如白给他的书信中,曾经隐晦地提到过,苏幼仪从来不让他们伺候床榻,连寝殿都不许进一步。

  起初他还以为苏幼仪是顾忌着先帝,或者是女子的矜持,如今才明白,那是苏幼仪一开始就知道宋家兄弟的身份。

  收下他们只是做给自己看的,她根本不喜欢他们。

  他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只得一个头狠狠朝地上磕去,“是老臣对不起太后。事到如今,唯有一愿,求太后成全。”

  “你说。”

  “婉太妃没有后嗣,我也没有。等我去了,苏家便绝后了。日后无人能给我上香祭奠倒罢,我是个罪人,不配。可婉太妃她不能无人祭奠啊……”

  看来苏清不是丝毫不顾及婉太妃的。

  苏幼仪闻言,口气温和了些,“你放心,她是我妹妹,你的事不会牵连到她。她的灵位永远都会供奉在宝华殿,百年后只要我还要香火,她就一定有。”

  苏幼仪是不在意什么香火供奉的,可对于婉太妃,她一直命人注意着。

  她自己不在意,旁人会在意,万一婉太妃真的在天有灵呢?

  苏清再次沉沉地叩了一个头。

  苏幼仪朝多禄使了个眼色,后者将苏清带了出去。

  ……

  早有乾清宫的人在外头候着,见多禄出来,忙上前一步,“多禄公公,太后是怎么个意思?您行行好告诉我,皇上和诸位大人等着听呢。”

  苏清被带到了一旁,垂头丧气的样子,多禄小声朝小纪子道:“太后说过此事由皇上处置,便不会食言。按照国法该怎么处置便怎么处置就是,何必多问?”

  小纪子顿时眼前一亮。

  太后果然还是太后,恩怨分明,公私也分明。

  小纪子把这话带回去,正在乾清宫讨论苏清该如何处置的大臣们见他回来,都闭上嘴听他的回话。

  小纪子眉开眼笑,朝上首道:“皇上,太后不过让老苏大人过去说了几句话,并没有要干预处置他的意思。皇上和诸位大人该怎么处置还是怎么处置,太后并不插手。”

  元治闻言欣慰地点点头,众臣也十分满意。

  大理寺便将原先定好的罪罚条例拿出来给元治看,“皇上,虽然太后不插手,可老苏大人到底是太后的母族亲眷,不好判得过重。再说了,他是先帝朝受重用的老臣,请皇上决断的时候考虑这两点。”

  元治一听这话微微蹙眉。

  他少年登基就是这一点不好,朝中放眼望去都是先帝朝留下的老臣,一个个辈分都大,他都不能随便动。

  不过大理寺的意见有道理,虽然是苏幼仪极力主张处置苏清的,可到底要给她留颜面,不能罚得太过。

  他看向雍亲王和苏志明,“你们以为该如何处置?”

  雍亲王身为皇叔,自然先开了口,“皇上,依臣看来,不如就流放到西北苦寒之地为吏吧。一来保全他性命,二来若他真的肯洗心革面在地方好好勤俭为官,或许将来还有立功的机会。”

  苏志明也道:“臣以为雍亲王此议甚好。”

  “那同案在犯的其他官员呢?”

  元治想了想,不等他们开口,自己便道:“就按行贿的数目定级,贬到地方去为官吧。行贿的银钱通通抄入国库,只是如工部这等一部主官全都牵涉进去的,却是头疼,该当如何安顿工部事宜?”

  “这个倒是不怕。”

  薛阁老道:“皇上,工部还有三个员外郎并未参与此事,他们身居员外郎的位置,能忍得住在行贿之风大盛之时不为所动,可见其品格。不如皇上派人去查一番,若他们可堪重用,可以暂且让他们代掌工部事宜。”

  这个主意好。

  元治当即拍板,“就依薛阁老的意思办。”

  这下那些犯了事的官员都傻眼了,他们辛辛苦苦地运作,最后却要被贬到地方为低级官员,而那些什么都没做的人,反而因为他们而得到了晋升。

  这实在是时也命也。

  ……

  一时间,朝中处置了大批官员,然而还没等人反应过来,新人已经补上了。

  和苏清交好的党羽大臣个个都像鹌鹑似的,祸事一出急忙和苏清撇清关系,唯恐步了当年李党的后尘。

  因而朝中并没有人为苏清求情,不跟风踩一脚就不错了。

  元治对如此景象十分满意。

  朝廷人才济济,今科新进的官员多得很,正愁没有地方安放。

  让他们跟着苏志明这样的青年才俊多学习,总比学了苏清那股子随意交结的奢靡风气要好。

  朝中的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展开新的气象。

  与此同时,苏清只得一乘青帷马车,孤零零地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路。

  所带的不过是一箱子衣裳银钱,一个赶车的车夫,就连喝杯茶都要自己倒,落魄不堪。

  这还好,是去做地方小吏的。

  若是真的流放为奴,那只能在这大热天里戴着枷锁被绑在马后头走。

  苏清对此十分了解,因为正好有一行流放西北的罪人和他同路而行,对方有差役压解,听说苏清是去西北上任的,好心让他同行互相有个照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