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娱:开局盘点十大分手诗词 第80章 社会高度认可

《文娱:开局盘点十大分手诗词》第80章 社会高度认可

作者:昊鲤 字数:6320 书籍:文娱:开局盘点十大分手诗词

  做一个善良的人,善待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

  做一个可恶的人,惩罚那些试图坑害自己的人。

  一辈子匆匆忙忙,江小白追求的就是这种快意恩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他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他已经来到这个世上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陌生人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温暖过自己。

  比如说最初的柳落落;

  比如说已经跟自己产生了交集的宋乔芸;

  比如说唯二知道三无身份的张教授;

  比如说数学界力挺自己的曲教授。

  再比如说人微言轻但坚持正义为此不惜丢掉工作的张小爱。

  这就是江小白希望找到张小爱的原因,她的这种品质太难得了。

  不过说实在的,她的举动,估计也只能是刚入职场的菜鸟才能干得出来。

  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给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带去一点儿温暖,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谢谢。

  晚自习的时候,江小白收到了曲教授的私信。

  曲教授:谢谢三无老师为我写诗,你放心,我一定会像海燕一样,不管文学界的暴风雨有多么猛烈,但只要真理在,我就在,只要三无老师不倒,我就不倒!

  江小白皱皱眉,《海燕》这首诗可是他写给自己的,不过,它当然也可以是写给曲教授的,更可以是写给所有支持者的。

  三无:这首散文诗是我写给以曲教授您为代表的,所有坚持真理的人,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

  曲教授道:您放心,我和我的团队会加班加点,对您的其他短视频内容进行验证,并第一时间将验证结果向民众公示。

  江小白放下电话,他知道曲教授的验证过程,并不是转瞬间就能完成的,而整个文史学界面对今天发布的足足30条短视频作品,他们也没那个能力一朝一夕就能给出广泛的回应。

  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前世近百年来红学研究智慧的结晶,他们需要一个研究、理解、消化的漫长过程。

  江小白决定耐心地等待下去,直到《红楼梦》后40回伪作这个结论受到文史学界半数左右支持率的时候,他再发布下一条短视频。

  征服,要一步一步来!

  教室里,有同学在悄声讨论。

  “我看了张大勇发布的那些关于《后出师表》伪作的论证,觉得好有道理啊。”

  “我觉得也是,诸葛亮怎么可能写一篇如此消极的宣战作品呢?简直不符合常理。”

  “而且赵云的去世时间竟然都是错的,这就很离谱,没得洗啊。”

  “的确如此,虽然《红楼梦》伪作研究咱看不懂,但《后出师表》这个,咱们谁都能看懂,我觉得《后出师表》一定是伪作!”

  “嗯嗯!”

  ……

  江小白微微点头,看来《后出师表》伪作的结论,将会先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伪作的结论,率先被民众认可。

  因为《后出师表》只是一篇短短的文章,而《红楼梦》是鸿篇巨制。

  《后出师表》考据清晰简单,而且人人都能看懂。《红楼梦》考据繁复多样,很多连专家学者都一时犯难。

  事情正如江小白所料的那样,仅仅一天之后,网友们对《后出师表》伪作的结论,大部分人便接受了。

  之所以大众接受这个结论的速度这么快,不得不说有一定信奉权威的因素在。

  自从一口气发布了30条短视频作品,令文史学家们集体噤声,无人敢率先反驳。因此江小白“文史研究学者”的权威,就这么简单粗暴地建立起来了!

  两天后,东门庆发布最新短视频作品。

  【首先,我先道歉,我对三无老师短视频内容缺乏足够充分的研究,而做出了草率的评价,对此表示歉意。对不起,三无老师。】

  视频中,东门庆携整个团队,鞠躬致歉。

  【然后,我们对《后出师表》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广泛查阅资料,深入领会三无老师的考据学精神,最终我们一致认为,《后出师表》一定是伪作,他的作者并不是诸葛亮,我们完全赞同三无老师的学术成果!】

  同一天,柳落落也发表威博:

  【《红楼梦》后四十回伪作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确定下来的,尤其以我个人浅薄的知识,面对诗人如此浩瀚的考据过程,可能需要久远的时间才能研究透彻。

  但是,对于《后出师表》伪作的问题,经过我这两天的查阅资料仔细研究,我认可三无老师的这个研究成果,《后出师表》作者,不是诸葛亮!具体是谁,我们以三无老师的最终考证结果为准。

  这两个大V率先发声后,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文化圈层里的大V纷纷发声,多数都是支持结论的态度。

  各大媒体围绕着这个研究成果,进行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

  3月25号这天,已经两周过去了。

  江小白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竟然在商海卫视的《晚间新闻》里,看到了关于《后出师表》的报道。

  这是江小白第一次在电视平台上,看到了关于自己的新闻报道。

  电视台《晚间新闻》中,采访背景是华国最著名的大学——京城大学。

  记者正在对学生进行采访。

  她逮到了一个左手拿着馒头右手提着矿泉水的学生。

  “请问,同学,你如何看待诗人三无关于《红楼梦》伪作的研究呢?”

  “《红楼梦》的考证过程太繁杂了,我只能理解一部分,我对三无老师的研究成果,暂时保持中立态度。”

  “那《后出师表》呢?”

  “《后出师表》没悬念,一定不是诸葛亮的作品,我完全赞同三无老师。”

  ……

  记者又拦住了一个女生。

  “同学你好,请问你是哪个系的啊。”

  “文学系的在读博士。”

  “太好了!刚刚采访了京大数院的,现在咱们采访一下这位京大文学系博士,同学,请问三无老师的《红楼梦》伪作研究,你怎么看呢?”

  女生一惊,双眉瞬间上挑,有些激动地抓着话筒,“三无老师啊,那是我顶礼膜拜的大师呢。他的作品我倒背如流,那首《致橡树》,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我,鼓舞我去谈一场轰轰烈烈又自尊平等的恋爱,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每每读起,我都不禁热泪盈眶。还有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直是千古之奇篇啊!我对三无老师的崇拜,如滔滔江水——”

  记者连忙打断:“同学,你觉得《红楼梦》——”

  “正确!”

  “我是说《红楼梦》伪作研究成果——”

  “正确!”

  “您觉得三无老师的研究观点——”

  “必须正确!”

  记者的话三次被打断。她又问:“那你就没有一点点疑问么?毕竟总计31条短视频作品呢,总有你不同意的点吧?”

  “有,当然有。”

  “那你还言之凿凿地肯定三无老师的研究成果?”

  “如果我们有疑问,那是我们的问题,绝对不是三无老师的问题!”

  记者:“……”

  “我们之所以有疑问,是因为我们还没理解上去,我们的学识水平太低,而三无老师的境界太高了,所以才对他的一些观点理解不透。”

  记者的心思全都写在了面部表情上——完,遇到了个脑残粉。

  “谢谢同学。”

  “不客气。”

  记者对着摄像头:“下面,我们继续采访其他同学。”

  镜头里,之前的女孩匆匆回来,激动地道:“我最喜欢的还是《青玉案·元夕》里,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无老师,YYDS!”

  ……

  一连采访了5位京大在校大学生,关于《后出师表》的问题,这五位一致认可了伪作的结论,但在《红楼梦》的问题上,有两人认可,两人反对,一人表示中立态度。

  电视里,镜头一转,是京城大学文学院院长办公室。

  记者:“谷院长,关于网红诗人三无老师《后出师表》和《红楼梦》的伪作研究成果,您是如何评价的呢?”

  谷院长:“《后出师表》已经没有太大疑问了,基本可以确定并不是诸葛亮作品了,而且这是目前文史学界的主流态度。毫无疑问,三无老师的这个研究成果,是破天荒的,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后出师表》伪作的论证成功,打破了我们对古人的无条件信赖。而考据学概念的兴起,很可能在文史学界,掀起一波考据热。

  三无老师的这一贡献,是21世纪以来,这20年的时间内,最大的文史研究贡献,他很可能拉起我们对古人作品进行打假的热潮!”

  记者一愣,可能没想到谷院长对这位网红诗人的评价如此之高。

  她又问道:“那谷院长,您如何评价《红楼梦》的伪作观点呢?”

  谷院长深深叹气:“抱歉,暂时我们还无法给大家一个准确的答复。

  《红楼梦》伪作观点的研究,远远超越了我最初的预想,我本以为半个月就可以给出自己的判断,但是最终发现三无老师给出的31条短视频考证内容,互相呼应,错综复杂,互相交织盘根错节,任何人都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在短时间内研究通透。

  所以,我前几天刚刚成立了一个课题组,专门对《红楼梦》伪作以及“考据学”的概念,进行彻底研究,相信不久后,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会在公众中公开。”

  “请问,不久是多久?”

  谷院长低头合计了一下:“三个月?”

  “那么久?”记者不禁惊呼。

  “记者朋友,这可是文史研究啊。”

  记者下意识地问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可是三无老师提出伪作的言论,连续30个短视频只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

  “那可是三无啊,那是文史学界的奇迹!”谷院长深深感叹后,又道,“况且,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三无老师可能是倾尽了一辈子的光阴!”

  ……

  采访结束了。

  女主持人:“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伪作研究,文史学界目前尚无统一观点,但诗人三无对权威作品大胆质疑的学术精神,值得称赞认可。”

  男主持人:“《后出师表》伪作被证实,相信《红楼梦》的伪作疑团很快也会被解开。但无论诗人三无《红楼梦》伪作的结论是否正确,三无对文史学界做出的突出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三无不信奉权威,大胆质疑仔细考证的治学精神,值得文史学界广泛学习!”

  江小白静静地看着电视,经过两周时间的发酵,虽然《红楼梦》伪作成果还未被广泛认可,但看现在这个态势,尤其是今晚这则《新闻报道》,他基本算是成功了。

  再等半个多月,估计他新锐文史研究学者的名头,应该能戴稳了。

  关于下一条短视频,他并不急于更新,文史研究成果的公布,跟公布诗词不一样,它需要文史学界的反刍研究,所以切不可过于急躁。

  按照江小白的规划,他希望接下来的9篇伪作考据短视频,在未来4个月内完成盘点。

  这既考虑到了自己的热度,又兼顾了文史学界的研究探讨,这是最好的规划。

  正想到这里,张教授的电话突然打了进来,劈头盖脸就是对他一顿数落。

  “江小白你可坑死我了,你知道我现在多难么?我现在死的心都有了。”

  江小白忙问:“怎么了?”

  “你知道这段时间我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么?整个文史学界的学者,也别管认不认识我了,那是每时每刻都给我打电话啊,张三打完了李四打,李四打完了王二打,我这一天天也不用干别的了,完全成为了话务员!

  我这手机天天都离不开充电器了。大家都拼命追问我究竟谁是三无啊,还请我吃饭,拼命灌我酒,就等着我酒后吐真言!”

  “谢谢您替我保守秘密,但您尽量少喝酒啊。”

  “那你放心,一般酒我都不喝,但这几次实在没忍住,国窖1673啊,五粮液1618啊,飞天茅台啊,一次比一次好,我没忍住贪杯了,他们为了撬开我的嘴巴,是真下血本啊。”

  江小白哈哈大笑。

  “你还笑!你知道我最近究竟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么?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三无的朋友,我现在成为了解开“三无”身份的唯一突破口,现在整个华国对你有多好奇,就对我有多感兴趣!

  我撑不了太久的,小兄弟。”

  “君子无信不立,你跟我说的。”

  “我也想立住,但是你觉得现实么?我感觉我的一言一行,都被很多人偷偷观察。就连打的这个电话,我都是把车子开到了空旷无人的地方。我都担心回家给你打电话的时候,被家人知道。

  我现在在万众瞩目下,早晚会有纰漏出现的。”

  嘶……

  江小白吸了口气,张教授说得很对啊,他这个身份估计隐藏不了多久了,但他还是想再挺一挺。

  “您能帮我再隐瞒一阵子么,只要挺过高考就行。”

  张教授不解:“为什么一定要挺过高考?”

  “我希望,我最后的高中岁月在平凡而安静之中渡过,没有烦扰,没有名利,没有过多关注,我和我的同学们在和谐融洽的笑声中,携手走完这最后的光阴岁月。

  高考结束,我的18周岁生日也到了。我会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迎接我的新身份,开始我的新生活。”

  “哦,我争取吧。但能不能继续瞒下去可不好说啊。”

  “不至于的,您少喝几杯酒就成了,您放心,等我发达了,把您现在少喝的酒,都给您补回来。”

  “不是喝不喝酒的问题,我总感觉我这两天被一个狗仔给盯上了!”

  江小白顿时从沙发上弹了起来:“我一个文化名人,竟然还能吸引到狗仔?”

  “拜托,你现在的热度,可是比以前的著名作家寒寒、郭明他们火多了,你就说他们当时有没有狗仔偷拍他们吧?”

  江小白心里顿时一紧,估计真的瞒不了太久了,一切听从天意吧。

  ……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张教授信守诺言,江小白的身份并没有被曝光。

  这天下午,江小白信步走出考场。

  他的二模考试结束了。

  下午3点考外语,江小白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整张试卷的作答。

  这段时间,他将全部系统积分都用在了提升学习水平上了,各个学科全部达到了【超高级】,现在应付高考已经一点儿问题没有了。

  凭实力考上京大,此时简直异乎寻常地简单。

  在师生们不解又惊叹的目光中,江小白离开考场,走出学校,准备回家补一觉。

  距离连续发布30条短视频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了,这段时间内,文史学界关于《红楼梦》后40回伪作的态度也是逐渐变化的,从最初的三缄其口,到之后的模棱两可,再到现在的态度逐渐鲜明起来,这个过程漫长而严谨。

  到了今天,应该有3分之2的业内人士是认可了后40回伪作言论的,当然还有部分人持反对意见。

  这是正常现象,前世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研究,不也一直有一部分人认为是曹雪芹的手笔么?

  江小白提出的这个结论,不可能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否则就不科学了,反而有争论,有疑问有反对,才符合常理。

  江小白也从未奢望前世的观点在这一世被一致认可,他还是很清醒的。

  目前大多数业界人士支持自己的观点,他就胜利了,是时候再发布下一条短视频作品了。

  江小白拿出手机,将早已制作完成的短视频作品,投放到了抖乐平台。

  【《盘点历史十大伪作》(2)——《古文尚书》】

  孔子编著的大名鼎鼎的《尚书》,流传到今天其实是有两部分的,分别是《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

  《尚书》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它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到西汉初年国家尊崇儒术,决定大力办学时,已经找不到几篇可以学习的“书”了。

  最后是汉文帝的宰相晁错打听到ji南有个秦代的大学教授懂这门学问,就寻访到他,结果老先生手里也没有任何“书”的文字记录,只能凭记忆背诵,由他的女儿重新把这些“书”写出来。

  总计28篇“书”,用当时通行的汉隶字体写成定本,由于记录它的文字和先秦的“古文”有区别,因此这个版本被称为“今文《尚书》”。

  至于《古文尚书》的诞生,它是在西汉时代发现的。鲁恭王大兴土木给自己修建宫殿,拆了孔子故宅,在一段墙壁里发现了另一部《尚书》,这部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就被称为《古文尚书》。

  而现今流传的通行本《尚书》,则是根据梅赜版本编修的。

  《今文尚书》问题不大,但是从孔子故居墙壁里挖出来的用先秦字体书写的《古文尚书》问题极多。

  从古至今,一直被文史学界考据研究,基本认定大多为后人所伪造。

  尤其是著名的清华简的出现,直接就给《古文尚书》判了死刑。

  所谓清华简,是清华大学的校友赵伟国在2008年7月向清华大学捐赠的2388枚珍贵的战国竹简。

  这批竹简原本流失在国外,后来赵伟国买回之后交给了清华大学来保存,这批清华简中,应该有20篇左右《古文尚书》的内容,有些篇有传世本,但更多的却是前所未见的佚篇。

  “真书”曝光,所以直接就宣判了之前的《古文尚书》是后人伪造的作品。

  当然,清华简的内容很多,《尚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竹简上记载的内容很多都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对考古界和文献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虽然这一世没有清华简来佐证江小白的观点,但是江小白依旧有足够的前世论据,来论证《古文尚书》伪作的结论。

  新的短视频作品刚刚发布,文史学界直接就慌了!

  评论区里,一下子涌现出了很多文化圈层的大V。

  “天啊,又来?”

  “我们刚接受了《红楼梦》后40回伪作的结论,您老又给我们来了一个《尚书》伪作?”

  “研究《红楼梦》,我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刚想休息啊,你能让我喘口气么?”

  “三无大师,你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整个文史学界给熬死?”

  “是不是我们研究完《尚书》后,你紧接着就得发布另一部伪作?你这摆明了不让我们休息啊,一点点熬我们啊。”

  “三无老师,您老是在熬鹰么?”

  这时张教授也抱怨起来:“三无老师过分了,《红楼梦》研究刚有点儿眉目,你倒是让我们休息休息,然后再发布新的学术研究啊。我们应接不暇,精力有限,很累的啊!你难道想以一己之力,拖垮我们这帮老头子么?”

  ……

  江小白对着评论笑笑而已,文史研究就是这样,需要查阅搜集大量资料,又得进行各种辨析考证,很费人心血,往往不是一人之功所能实现的。

  这个系列盘点完之后,他的下一个盘点内容,应该是什么呢?

  文史研究类的盘点内容,可以树立起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权威,不过由于内容枯燥乏味,并不受大众的喜爱。

  关于他发布的考证内容,民众们只是看看热闹而已,看看各派观点的冲突罢了。但是具体内容,江小白的很多粉丝都没有把31个短视频作品全看完。

  对于粉丝们而言,内容不重要,反正也看不懂,而且考据内容很无聊,他们只需要知道诗人牛逼就完了。

  所以这两个月的时间,虽然奠定了三无在文史研究领域的地位,并且可以预知,几个月后当《盘点历史十大伪作》全部结束时,三无必将获得文史研究学家的大名,但是啊,他在民众中的接受程度会越来越低。

  通俗易懂有趣感人的内容,才是民众所乐于接受的。

  这从江小白最近的短视频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红楼梦》伪作研究的31条短视频作品,大多数作品的点赞数没破100万,而且转发下载寥寥,往往只有10万左右。讨论量也不多。

  要知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则短视频的数据,经过这两个月的积累后,现如今是非常恐怖的。

  点赞:1100万。

  转发、下载:912万。

  评论:988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数据,是《红楼梦》研究的单个短视频数据的10几倍以上。

  所以说,考据学的研究,好处是奠定了三无在文史学界的权威地位,坏处则是,如果继续走学者路线,江小白将和大众越走越远。

  很可能慢慢地,他将淡出大众关注视野。

  这是很残酷而现实的问题,民众们崇拜有才华的科学家大学者,但大学者与大家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民众也仅仅是崇拜而已,不会过多关注。

  两个月的时间,江小白的粉丝数还依旧停留在900万左右,一直没有破千万,这就是明证。

  所以接下来的盘点内容,江小白必须回归民众喜闻乐见的事情上。

  艺术是大众的,大众喜欢才是真的艺术!

  但是自己应该盘点些什么内容呢?

  盘点历史十大美男?

  这个不太好吧,真要把自己的照片贴到短视频里,那自己的身份不是被曝光了么?如果不贴自己照片,就说自己位于十大美男之列,没有确凿证据的话,那网友们还得觉得自己在吹牛逼呢。

  或者盘点十大金曲?

  不过现在时机尚不成熟,而且自己需要先提升音乐方面的技能后,才能盘点金曲。

  影视、绘画等方向也是如此,都需要自己提前提升这方面的才华,然后再进行盘点,进而借机进入该行业,并发光发彩。

  自己的下一步,究竟盘点些什么内容比较好呢,更有利于贴合民众,重新回到普通大众的怀抱。

  江小白陷入了沉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