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 第1241章:偷喝鸡汤1

《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第1241章:偷喝鸡汤1

作者:阿茹 字数:898 书籍: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

  一年最严寒的隆冬过去了,熬过融雪的彻骨冷意,山下的小村落打破沉寂,终于开始有人上山活动了。

  好在,顾莞谢辞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当初谢辞越狱一事传得沸沸扬扬,大年初五便有了定论,但各部衙的大印还封着,一直要到正月十五才启封,谢家人已经错过了原定的流放日期,于是待十五过后才会重新选定起解时间,敲定正月二十三。

  溪水潺潺,春芽吐蕊,顾莞骑着一匹驽马从另一边山坡绕路赶回猎户木屋,谢辞正赤着上身在小院劈柴,少年的肩膀已经开始长宽长厚,“啪”一声下去整根腿粗的圆木劈成两半,再分成四瓣。

  汗水沿着他的额头颈脊滑下,肌肉贲张,再淌过劲窄的腰身,裤腰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听见马蹄声,他立即抬头。

  顾莞目标比谢辞小,蹲点的工作就交给她,十五过后,她每天都骑着马往返铁槛寺。

  这还第一次她一大早就赶回来了。

  顾莞清脆的声音多了几分兴奋:“是今日了!一大早大理寺和刑部的人就持着流徒文书来解人,我望见女监有动静了!”

  “好!”

  谢辞长吐一口气,立即站起:“那我们走吧。”

  顾莞:“你快收拾一些,这就动身。”

  谢辞点点头,他把弯腰把劈好的木柴一摞摞整齐码在柴垛上,再把翻开的草垫盖回去,斧头放回原位。

  其实两人并用不上这么多木柴,但谢辞顾莞此去不多的盘缠和这匹驽马,都是用小木屋里找到的大钱买的,虽顾莞为老头收殓安葬了,但谢辞还是把老头堆着劈不了的枯枝杂木都劈好摞齐,小木屋洒扫整齐。

  做完这些,他去灶间舀了半温的汤药水,浇在身上把汗水冲干净,出来的时候,顾莞已经收拾好行李并把煮好烘干的粗棉绷带准备好了。

  谢辞身上的伤口已经先后结痂,并剥落了一部分,露出粉色的新肉,身上疤痕纵横交错,但他并不在意。还是顾莞安排着,虽已不用上药了,但用棉布绷带一圈圈把还很厚伤痂的那几个点缠上,以免衣物摩擦和行走间大动作再把它们给崩裂了。

  做好了这些,谢辞背上包袱,把已经修好了锁的木屋柴门带上。

  出到拴马的院门前,顾莞正把手里的户籍黄纸翻来覆去地看,再小心地收进内袋里。

  ——这虽然是假证,但顾莞被检过两次,没被检出来。

  谢辞接过马缰,顾莞一踩马镫翻身上去,她回身正要接过包袱挂在马鞍上,谢辞已经挂好了,上马前,他很认真地和她说:“等这事了了,我再想办法给你弄个真的女户。”

  他说得郑重,绝不会让她一直当没名没户见不得人的逃犯的。

  顾莞一愣,不禁笑了起来,“好!”

  青青小草已经冒头了,一点点黄色的小花开在小屋尽头的山坡,风送来春的气息,金色的暖阳洒在脸上额上和身上,她露出一抹笑,和这漫山遍野的春光一般和煦。

  顾莞心情突然变得很好,她把手伸给他:“快上来吧。”

  谢辞一翻身上马。

  ……

  顾莞心情确实很好的,没有带累谢家人是其一,第二最重要的是,她手里的虽然是假证,但拿在手里并发现能用之后,心里的忐忑一下子去了大半。

  她初来乍到时诸多顾忌,这户籍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直到拿到了这张户籍黄纸之后,她发现混古代好像也没那么难,船到桥头自然直了,困难未必不会迎刃而解,她拿着那张黄纸爱不释手,很难不高兴。

  她就觉得,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

  那个青春飞扬自信满满的顾莞又回来了。

  总而言之,一切都在向好发展,不是吗?

  ……

  两人骑上马,绕道往铁槛寺去了。

  驱马登上西北方向一个山巅,阳光正炽,能见度很高,可以清晰望见铁槛寺外狱人来马动尘土滚滚。

  解军和差役已经就位,三五一群的男囚女囚被驱赶成列,一个个按名册辨认清点,交付解官,从大门内被驱往监狱大门外外空地。

  谢辞和顾莞登上山巅俯瞰的时候,交接工作已经完成过半了,顾莞解开包袱取出两个栗米饼子,这是两人在家炕的干粮,她掰开一半递给谢辞。

  两人简单解决了午餐,等到午时过后,交接工作终于完成了,解差骑马挥鞭,驱赶着这数百名流刑犯人,跌跌撞撞往东北方向而去。

  谢辞紧紧抿着唇,最后回头望一眼,他戴上斗笠,和顾莞一起翻身上马,“驾”,掉头往山下而去。

  这一路,他们不会和大部队同一条路,但他们会一直并行同往东北,寻找机会。

  没错,是顾莞先提议的劫囚,但有谢辞的险死还生的“病逝”在前,和张宁渊的拼死争取才没有明面波及谢家女眷在后,谢辞并未权衡太久,很快就决定了在抵达流放地之前,必须先把家人救出来。

  这次的流放地铁岭,距中都足三千里之遥。足足要走将近一年之久。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需用脚丈量,但好在谢家人就算是女眷和总角孩童,身体素质都还过得去,没有过分柔弱,给了谢辞和顾莞一些观察和寻找时机的时间。

  一开始,两人肯定是按兵不动的,毕竟刚开头的时候,防御和戒备心肯定是最强的,但解军和解差也是人,不管是徒步和骑马,他们也得一起走也会累。

  总而言之,京畿附近,绝对不是动手的好时机。

  这样一路走,一路跟,蜿蜒的徒流队伍,不断减员,谢辞和顾莞提心吊胆的,但前者虽担忧,但始终保持沉着,必须一矢中的,他们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的。

  ……

  “如果时机合适,我们差不多可以动手了。”

  顾莞趴在草丛里,和身边的谢辞小声说。

  如今徒流路程已经过半了,远离了京畿,正走在朔州和代州之间的黄土官道之间,野风粗犷,夏日炎炎,在草丛趴不了一会儿,顾莞就感觉脚心又痒又痛,赶紧坐起来把靴子拔了一看,果然又起了一个血泡。

  她疼得龇牙咧嘴。

  ——盘缠不够的原因,再长久并骑很快会让人留意,两人已经把驽马给卖了,后半程都是跟着队伍一起徒步。

  谢辞也看见她的脚,他坐起身抽出火折,吹燃烫了烫银钎,握着她的脚小心在边缘把血泡扎了,挤出血水,再挑了一点黄色药膏敷上,用昨夜洗净晾干的棉布绷带一圈圈缠上。

  两人为了节省钱,还有紧跟徒流队伍,一路上很少投宿客栈,此刻一身尘土,形容颇为狼狈。

  谢辞见她这样,心里很不好受,再加上随着路程增加,他对母嫂侄儿也越发担心,他很想尽快动手的。但奈何朝中显然有人防他,谢父的对家尚书左仆射严琅的亲信之子冯林德降格亲自任这解军总官,这一路上走到现在,对方也没有松懈太多,他们没有找到太好的机会。

  但顾莞却开始心急了,因为原主记忆中,接下来连降暴雨,上游有一处小决堤,家畜死了很多,顺着水流冲下来,污染了饮用水源,徒流队伍被迫改道,往更北的朔州方向过去。

  就是在这里,谢家大房长孙、谢辞的大侄儿、十二岁的谢明铭为了偷偷去给家人取干净的饮水,被衙差一脚揣进河中,冷热交感,因为无药医治,病死在路上。

  谢家大嫂疯了。

  她接连几天都在催促,谢辞观察天色,只见乌云盘旋,心里也不禁愈发焦灼起来。

  好在这个时候,终于出现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皇帝早朝再度身感不适,昏厥自龙椅摔下磕得头破血流,直至最后飞鸽传书前,依然未曾醒转。

  接到飞鸽传书,冯林德面色大变,他当即将徒流工作交给副官,连交代顾不上说半句,立马昼夜兼程飞马赶回中都。

  和这等大事一比,不管谢辞还是徒流中的谢家人,都不值一提。

  机会终于来了!

  顾莞一击掌,这皇帝病得也太及时了,希望他昏迷得久一点。

  “我去通知阿娘她们!”

  冯林德一去,副官虽依然严阵以待,但解军的精气神却当即降了一个档次,谢辞毫不迟疑,决定动手。

  他观察片刻,决定先通知谢家人,好教她们随时准备着里应外合,近段时间徒流队伍安营的地点都在波涛滚滚的汾水边,有这个条件。

  顾莞把谢辞脱下的上衣接在手里,把蜡封好的小竹筒递给他,雷声隆隆,倾盆大雨将至,她小声:“你小心一点啊!”

  谢辞点点头,深呼吸一口气,旋即泅入河面下。

  风很大,浊浪滚滚,这是水文条件不知的野河,顾莞提心吊胆等着。

  河底之下,谢辞却如同一条游鱼,一蹬水,迅速往徒流营地游去。

  滚滚波涛,他伏在水底,仅靠一条芦苇呼吸,终于等得谢家妯娌三人带着几个大孩子前来打水。

  水比昨天还浑,谢二嫂不禁皱起眉头,她拿着几个木碗往上下游走了一段,寻找稍微清澈一点的地方。

  骤然,她发现了一点芦杆,紧接着,一只手从河底伸出来,她看见水下一张模糊的脸,手里就被塞进了一个小竹筒。

  谢二嫂睁大眼睛,急忙左右扫视,用木碗遮掩,飞速把竹筒收进怀里。

  ……

  顾莞等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等得她急得不行,才总算把谢辞等回来了。

  这时候,天已经差不多黑透了,乌云滚滚山雨欲来,他破开水面跳上来,一脸喜色:“我把竹筒给二嫂了!”

  “真的!”

  顾莞也大喜,谢二嫂是他们传信的最佳人选,太好了!

  “那接下来,咱们怎么办?”

  谢辞迅速穿上衣物,两人手拉手一路飞奔。离得远远,便听见官道上被雷声惊得马叫牛鸣羊羔乱窜的牟咩声,此处毗邻关门,民风粗犷,牛马牲畜商人最多,路上大群小群络绎不绝,乡里镇上大门小户比比皆是。

  两人站在山岗上,看着乱窜的畜生和叱骂的解差,情不自禁对视了一眼。

  当天夜里,两人摸进了一个大镇的一个大马商投宿的驿里。

  暴雨哗哗下了大半夜,黎明前终于暂歇下来,值棚屋舍静悄悄的,人要么睡死,要么都被放倒了。

  顾莞打开畜生棚的栅栏门。

  她打听过了,这个马商富得流油,还经常打骂下仆和畜生,为富不仁,姐就当劫富济贫了。

  本来顾莞也打算,后续等钱实在用光没有的时候,就找个为富不仁的解决经济问题的。

  古代不是很多这样的侠盗的嘛?

  活人总不能被尿给憋死的,她行她也上了。

  能在北地当大马商的,个个手上都有人命,也不算冤枉。

  月黑风高,小雨淅沥,顾莞摩拳擦掌,一溜烟钻进马棚里。

  谢辞也跟着钻进去了,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为了救母嫂侄弟们他能把命换出去,只不过,这偷东西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谢辞父亲在世时,曾教过他,为将者,当约束麾下,断不扰民,不掠取百姓一针一线。

  所以就算曾经的他也没干过欺行霸市吃东西不给钱的事儿,哪怕一次半次,他就算离家出头兜里没钱也就钻进山窟窿里去罢了。

  他多少有些不安。

  顾莞留意到了,小声比比:“救人要紧,咱们先用着,等回头你发达了,就把钱给他还上。”最多多算一点利息。

  谢辞不禁点了点头,于是两人一前一后跑到商队斜靠在院子围墙的旗帜旁,顾莞拉开,他认真地瞅了一眼。

  两人做完这个,不禁相视一笑。

  柴门门柱挂了一盏牛角风灯,一点朦胧的灯光照在谢辞的面庞上,他瑰丽如蔷薇花般的五官因染上微笑而顷刻变得流光溢彩起来。

  少年稚嫩,额染风霜,剑眉浓黑,平添英气。

  总算天无绝人之路,有了希望,他情绪和神情都肉眼可见地好转了很多。

  两人记下了马商,分头把马嘴绑住,之后打开栅栏门,把头马拉出来,谢辞翻身骑上控住,顾莞将畜生棚里的马匹驱赶着流水般冲出来,最后一匹她骑上去,赶着马一前一后,择个方向驱赶而去先藏起来。

  只是无独有偶。

  就在两人把马栓好藏住,乘着夜色回归小镇,打算天亮再稍稍跟进一下事态发展以确保万全的时候,谁知忽然又听见一阵沉闷的马蹄声。

  小路望过去大约三四十丈驿舍的畜生棚,风灯被人悄悄取下,畜生棚无声打开,甚至对方做得比他们还多点,马蹄都用麦秆捆上了,群马落地声音很小,还有十几头肉牛。

  “……”

  顾莞谢辞面面相觑。

  顾莞:“……难道,还有人劫囚?”

  不过也不稀奇,毕竟徒流队伍这么多人。

  两人只当是一起劫囚的,顾莞还很高兴地说:“嗯,那太好了,说不定,咱们还能互相借借力呢!”

  事半功倍啊!

  想想就让人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