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妖刀之鸣鸿天下 第三十一章 崦嵫山下,绿水轻舟(1)

《妖刀之鸣鸿天下》第三十一章 崦嵫山下,绿水轻舟(1)

作者:微尘陌上 字数:2855 书籍:妖刀之鸣鸿天下

  .

  梵香纵马疾驰,向西而去,隐隐的风声里,却总是能听见那只小狐狸在远远的后面,哀哀的嘶叫,似孩子不见了母亲的哭泣,心下终是不忍,遂拉转马缰,沿原路返回。抬眼望去,远远的,见那只小狐狸正急急朝自己奔来,想是欢喜无限。

  他跳下马来,蹲下身去,那小狐狸欢叫一声,跳入他的怀中,将头在他怀里挨挨蹭蹭,亲热至极。

  “唉,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人呀,好吧,那我便先带着你吧,等找到你家后,你便去你家人在一起吧。”用手轻轻抚摸小狐狸的头颈,心里惆怅而唏嘘。

  小狐狸眨动着两只有如蓝色宝珠的眼睛,看着梵香,亮晶晶的,伸出了舌头,轻轻舔着梵香的手心,很是温柔可爱。

  在草原上缓辔徐行,沿途的树木稀少,四月的天气不冷不热,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如此一人一狐纵马一路行来,忽忽过了两日光景。那小紫狐身上的创伤竟是痊愈得甚速,一日之内便结疤,第二日晨间便恢复如初。

  第二日,日上三竿时,亦即异界人间四月天的十六日上午,阳光很好,灿烂的光明照着草原,让这一片草原看上去油绿灿然,其间杂生的野花开着宝石般的翠色,让人心醉。

  这时,一阵清风吹过,从西南方而来的风中带着清甜的水的味道,那大青马突然仰起头来,咴咴的嘶鸣,很是兴奋;那只九尾狐藏在梵香的怀里,此时亦是探出头,嗅嗅风里的味道,显出激动的神情,向着朝南的方向叫着,似是想要告诉梵香什么。那大青马嘶叫几声,与小紫狐相应和,不等主人指令,竟转向疾驰,往西南而去。梵香望着这漫无边际的草原,心中亦是有些茫然,也便由得大青马向西南奔驰,马速如风。愈向西南行去,树林渐多,而林中雾气也是渐浓。奔行在林中,树木古老而苍劲,其中多半生长着茂密的叶如构树的丹木,于这四月天里,丹木已是结出了如瓜似的果实,而枝叶间依然开满了红色中杂有黑色斑纹的花萼;树林中,一些状如猫头鹰的鸟儿被经过的马蹄声惊起,飞离林子,浓雾萦绕中,依稀可见到它们如蜼的身子后拖着一条狗尾巴似的长翎。所经的沿途,偶尔也会看见三五匹白色的长着像鸟的翅膀的野马,在林中草地上悠闲的嬉戏、跑步,听到了疾驰而过的蹄声,也只是好奇的抬头观望,然后,伸展了巨大的翅膀,破空而去;……林中雾气弥漫,蒙蒙胧胧,如梦如幻,宛若踏入秘境。

  小紫狐轻鸣几声,突然从梵香怀里钻出来,跳下马背,一溜烟向前奔去,纵跃如风,很快消失在前面林中的雾气里。梵香见小紫狐向前跑得远了,心中很是不舍,又担心其安危,遂提缰策马,紧追上去。

  奔行多时,出得林来。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条名叫苕水的大江,江面水流舒缓,轻波微澜,从东面的崦嵫山下穿峡而过,向西蜿蜒流入大海,水底岸边的石子宛如美玉,映着日光,发着七彩的美丽颜色。水草招摇,鱼儿悠游在水中,一千年的乌龟静静趴在近岸的水底,遇风浪而不惊。

  水面此时依然笼罩了四溢的雾气。

  雾漫苕水,雾气飘飘渺渺,充满灵性,漂浮于江面,随风起伏,瞬息万变,宛若一道轻纱缠绕着了一匹素缎,亦似一条白色游龙在山野中遨游,时而上下腾挪,时而左右摇曳,从水面蒸腾而上,飘飘忽忽地在清新的山水间游荡,诡异而神奇。凭高远眺,如腾云驾雾;天然而生的雾,洁净的,轻薄如纱,让人心旷神怡;水面的雾,偶尔会因清风的吹拂而翻卷,显出撒网的渔夫,荡舟其间,似游在画中,设想若是旭日东升,或者夕阳西下,水面的雾,或会时多时少,或会时浓时淡,或会时近时远,如梦如幻,宛若仙景。

  苕水沿岸多是天然的翠竹,梵香走在岸边的沿水步道,曲曲折折的步道沿水延伸,步道之旁山花烂漫,但他此时确无好心境去欣赏这雾漫苕水的美景。

  他四处张望,寻找那只小紫狐。

  心中正自彷徨无措,忽听得水面浓雾之中,远远传来一曲箫声,箫声音色柔美幽婉而清丽,韵致清冷,应合着清冽的桨声,箫声越来越近,随后,箫声突然停歇下来,有人幽幽叹了口气。这声叹息,在幽婉柔美的箫声之后,于这白雾阳光之下,显得突兀而让人顿生怜惜。梵香抬眼望去,只见浓雾之中,一叶渔舟披着清白的日光,已是冲破雾色,双桨自行,水波之上,桨声悠悠,荡着清波,揉碎了水面金色的波光,缓缓地靠近前来,进入水畔密密丛生的翠竹荫影下。水面浓雾飘渺,除了水畔渔舟,便再无其他舟子,四下里寂无人影。这渔舟中只得一个单身船客。

  梵香心下有些讶异,凝神看去,见那渔舟横卧于近旁的竹荫水畔,不再移动。舟中一人,站于舟头,于雾气朦胧中,依稀可见那人身形娇小,身着一袭淡紫色深衣,却看不清他的样子。他侧了脸面,看着西去的远水,吹着一支碧色的玉箫,风拂衣袖,一动也不动,良久良久。竹下阴影中,箫声悠远而清寒,如舟下绿水微澜,清清冷冷,正如寒水孤舟中一天涯客子,竟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梵香心想,此间再无其他人,正好可以向他打听一下。正要缓步上前,忽听那舟中人箫声一转,音调急转高音,有如云中响箭,激越而起,然后突然断歇,将玉箫从嘴边移开,轻轻唱道:——

  “今朝来友,去日悠悠;

  青青草原,与我解忧;

  偕我来归,路长且阻;

  彼君子兮,无怨无尤;

  崦嵫山下,绿水轻舟;

  彼君子兮,可否与游?”

  声音柔美清净,娇媚清脆,旋律和缓,悠扬,深情一往,如山中清泉,潺潺而流,如细雨滴进心田,润物无声。

  那人一曲歌毕,转过身,抬起头来,面对高岸上的梵香微微一笑,说道:“大哥看这苕水雾景可美,你我何不荡舟江上,尽览这和平安宁之乡?”说着将手中玉箫握于手心,双手抱拳,向梵香深深一鞠。那人声音柔美,纤细,清脆,正是一个小女儿的嗓音。

  梵香听着这歌声,词意古雅,似有相邀之意,又听这确乎相请的言语,遂牵了大青马,走到水边竹荫下,相距渔舟不过数尺,此时,于雾气中已可看清那人的样子。此时相向而对,竹荫之下,青雾之中,明媚的阳光斜斜的照映下来,这人的样子看上去约略十五六岁光景,正是豆蔻之年的少女。看她肤白胜雪,两颊有些清瘦,鼻挺而秀美,两弯眉梢如画,一笑时,颊上印出浅浅梨涡,一嗔时,眼含羞而不怒,一嗔一笑之间,总是无常于不可猜度。她俏生生地站立船头,头顶随意挽了一个丸子头,结了一条细细的紫色丝绦,轻轻的垂在双颊后,身穿一袭淡紫色深衣,衣襟甚是合体,衬托得她身形娇小玲珑,在江风拂过时,衣带轻舞,似有不胜凉风的娇羞。

  梵香虽潇洒飞扬,但师门规矩素来清净严格,于男女之间戒律颇多,人人律己谨严。他见对方竟是个娇娇怯怯的小女子,容色清纯无邪,清丽不可方物,在此无邪单纯的容光中,自感有些惭愧,呐呐不知能说甚么,一愕之下,登时脸红过耳,向这少女躬身一揖,说:“这位小妹,打扰了。”便要转过身去,欲待回身边走,心中有种奇怪的感觉,总觉得与这女子有似曾相识之感。

  那少女见他如此,忽扑哧一笑,忙轻轻捂住了嘴,说:“大哥哥,你不认识我了么?”眼神大胆而热切地看着梵香,两只大眼睛骨碌碌地紧盯了梵香的眼。

  “你,你是……”梵香有些惶惑,看着这少女,总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

  “大哥哥,你先上船呀,我们这就走呗!……我等会再告诉你!”那少女眼中一痕狡黠的光泽一闪而过,看着梵香怔忡不定的神情,再也忍不住,忽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梵香呐呐无语,甚感尴尬,只得旁顾左右而无他。

  那少女嘻嘻笑着,荡起双桨,将小舟划近岸边,稳定了,看着梵香,两道清澈明净的眼光在他脸上转了几转,柔声说:“青青草原,与我解忧;偕我来归,路长且阻;彼君子兮,无怨无尤。……呵呵,大哥哥,你快上来吧,我们这就回去啦。”

  梵香见如此,只得轻轻跃上了船头,将大青马牵进船舱中。

  那少女不再说话,只将双桨轻荡,一阵桨声响起,小舟已缓缓荡向苕水中央。那少女边荡着双桨边歌唱,——

  “今朝来友,去日悠悠;

  青青草原,与我解忧;

  偕我来归,路长且阻;

  彼君子兮,无怨无尤;

  崦嵫山下,绿水轻舟;

  彼君子兮,可否与游?”

  薄雾弥漫之下,蒙蒙胧胧,雾罩于在水一方,而沿岸皆是青青的翠竹,沿江而溯,沐浴着如纱的薄雾,一阵阵水嫩的清雾从脸庞之上灵动地轻抚,翠竹摇曳的微音和着虫鸣鸟叫,在这一曲轻柔缠绵的歌声里,低吟着,荡气回肠,令人沉醉,那些喧嚣、压力、烦恼都像被这水洗过似的,变得干干净净。目光所及,水是清的,树是绿的,竹是翠的,风是轻的,山色蒙胧,若隐若现,恍若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中的世外桃源。

  轻舟荡于波心,渐去渐远,歌声轻柔,渐唱渐轻,但见青雾之中,阳光和暖,波影浮动,孤舟如叶,向东而去,隐入了波光水色深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