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妖刀之鸣鸿天下 第四章 灵台草堂

《妖刀之鸣鸿天下》第四章 灵台草堂

作者:微尘陌上 字数:3204 书籍:妖刀之鸣鸿天下

  .

  千万年来,异世界东胜洲西南地角处,有一座清灵秀美的山,名作青埂山,半山处是一块不大的平地,有一座五千年的亦禅亦观的古老院子,名叫灵台草堂。

  院子不大,非观非禅,幽隐于半山的缥缈云雾之间,清宁素静。

  草堂的主人是一尘老人。自异世界开辟后,一尘老人便在此清修。一尘老人亦道亦禅亦儒,又非道非禅非儒,身怀旷世绝学,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慧眼通天之智。所精甚是广博,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尝作《逍遥阴符》一书,全书分《谋》、《言》、《兵》、《术》四卷共237篇,内有《量子力经》篇计三千言、《二义相对经》篇计三千五百言及《传习心经》篇计五千言,量子力经学印证佛家的深度,二元相对经学为印证道家的高度,传习心经学则为印证儒家的厚度,三经论道恢弘,穷极天地万物之理,文风汪洋恣肆,思维跨度宏大精深。

  青埂山间有一路梯级,从山下直通上来,素来未曾有人数清过山梯的级数,甚是陡峭,被世间的人们称为天梯。上得山来,半山处铺着厚厚齐整的青石板,走上几步,便是十几层花岗石阶,石阶蜿蜒,尽头处便是一座高大拱立的金丝楠木的牌坊,斑驳了的木质,上面有四个遒劲的狂草字体—灵台草堂。

  过了牌坊,向前走几步,转左,拐角,可以看到草堂斑驳古旧的石墙上的山门了。跨进山门,穿过一道九曲竹廊,迎面是一汪深池,池水青碧,在水中央,有数株青莲,结着青白的蕾,每每在九月的时节,碧叶铺陈,一池莲香,尽熏远近。

  清池的对面岸上便是一尘老人讲经说法的方寸大殿。

  走过池上竹廊,然后,向左,转进去,走过一个依山而建的西厢庭院,出了圆月形的院门,经过一道长长的梧桐树掩映的过道,再向右行去,是一处用篱笆墙围住的园地,蔓生了素馨的兰花与紫色的藤萝,顺着篱笆墙走三分之一柱香的时间,即来到篱笆墙的后门,轻轻推开门出去,是一道用细碎的青石子铺成的小路,沿着石子路蜿蜒的向前走去半柱香的功夫,就可以来到一处鸟语花香的树林子里了。去到小树林子的边际处,向西望去,不远不近的距离处,便是顺峰而下静静流淌了十万年的忘忧河。

  忘忧河从草堂左后百丈平缓处流经,然后沿半山峭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挂银川,冲破山间涌动的白雾,在山脚处轰轰奔流而去,远远望去,水雾弥漫,波光灿烂,甚是雄奇壮丽。很多时候,阳光晴好,日头的熹微光荫,木叶婆娑之间,便静静的洒在山中的灵台草堂,洒在半山的忘忧河面,以及半山河面的那支青莲……

  每一个夜晚,青黑的云雾缭绕着青埂山,天上的星星很遥远,亦很稀疏。

  灵台草堂坐落在半山处,隔离了红尘,就像一个透着点点微光的黑色剪影。方寸大殿的琉璃青灯依然照亮着殿内的方寸之地。

  夜色深邃,人已熟睡。明月清朗,孤悬于云海外,偶尔会有青云去遮住了,又散开,就如一只神的眼睛,开合眨动,流转间,由明而淡,清寂的身影也从东边移向正中,再移至西边,遥遥地挂在天幕上,静静地将清晖薄薄地洒在半山的灵台方寸之间……

  清晨的钟声总是会在那一刹敲响,敲醒群山的寂静,一声声的回音里,却是一片安宁。星星逐渐隐没时,月亮也逐渐隐落于忘忧河的尽头时,草堂里却早已是灯火通明。

  殿外的晨光熹微,殿内青灯的暖色光线照着一排庄严有序的身影,肃穆虔诚,缓缓来到方寸大殿,分班而立。早殿诵经是学子们的日常功课。

  三声引磬开始,便礼师、问讯、放掌站好。大殿内香雾缭绕,哒哒的竹板轻轻地敲响,响成一阙有节奏的音节,伴和了庄严的颂经真言,余音袅袅充满大殿,慢慢扩散,如神圣而和暖的解语温言轻轻唤醒沉睡的心灵……

  早起的功课做完,去斋堂吃过饭,稍作休息,便到上课听教的时间。从日上三竿的八点到午阳正中的十一点,有三节课,每节休息十分钟。课程分五类,心学、道学、佛学与文学及杂学。

  心学有格物、知行、天人等儒理学。

  道学有道德、齐物、自然等宇宙学。

  佛学有唯识、三论、天台等宗派学。

  文学有写作、哲学、法律等世俗学。

  杂学有术数、兵学、纵横等百家学。

  上课时,学子先合掌念“眼观心,心观己,知行合一”,向师父鞠躬问讯,才可席地坐下。所谓法不轻传,须敬重天地,敬重父师,敬重传统,亦须敬重自己,这是为内心种下一颗善业的起始。在点滴间保持平常,一言一行皆有规矩,任他风云变幻波谲云诡,我自笑之于云淡风轻,如此方能内心平和,安然无恙。是故,百千业果,皆是道行,亦如此成就一生。

  休息的间隙,阳光暖暖的将温柔的时间落在小院里,山风拂过,摇摇的菩提树伸展了木叶,将早熟的青黄的菩提子轻轻落在院中的地坪上,也落在缓缓游移而去的时光中。三五个小小的孩子身影,欢脱地跳跃在青青的石板上,手指去地上轻捻了菩提子,静静感受天地在这一时间里所给予的馈赠,欢喜着的感激,一心向暖。于清浅的时光中,平和静守,安详如初,不负少年,不负岁月,根植一朵莲在心头,将清香缠绕在皓腕下,于芬芳中自在优雅……

  修课于十一点左近结束,众学子起立向师父鞠躬,感谢师父的授道解惑,下课时肃穆排班,过斋堂吃饭。学子们过堂时,需念诵供养咒,施食十方,而后方能吃食,有一种敬天礼地的仪式感。

  中午,午休时分,亦可趁着暖阳静静地照在山间道上,忘忧河畔,偕一众孩童,或跑跑跳跳,或漫步走走,感受天地间的安宁,心灵的悠悠自在。静水平湖,菩提婆娑,山枫如火,云烟缭绕相衬,一缕禅意,一分风情,垂护无量众生。唯美时光,心亦如初,怎敢轻易将之辜负了去!

  时光如一缕清波在指尖上流过,荡漾着浪花在思想的深海中奔腾不止,然后把一抹暖色的阳光投射进无边无际的脑海深处,随着那些微弱光芒越多,逐渐平息了茫然,犹疑,以及无可名状的寒冷萧索,此时,那平静的脑海水面,倒映着一个真如的清晰影子,清净无碍。

  青埂山上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偶尔失去了贪玩的心思,便三三两两信步回来,若无闲事,便三五玩伴捉棋飞子抚琴弄箫,或者描摩山水诗情画意,或者安静下来,读一篇书或写一段文,也是好的;倘若闲极,便不妨铺了宣纸,挥毫把经文描一下,在一笔一划间,见心明性,修一种气定,养一道神闲,却亦是乐事。如此,无非是小孩子心性而已。栖居于山野田园之间,在这个由稚童到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就算偶尔有一些傻事,那也无可厚非,小孩子玩闹的心性,也就不算什么的了。玩得累了,便午休一小会。或许,这也是整个无猜的少年时光最美的缘故吧。

  醒来,自觉到讲经堂,听授学习。午后两点至四点有两节课。

  偶尔的,总会有一两个孩子会冒着风险,偷描一张师父在讲台上板书的背影,然后偷偷传递着,捂着嘴偷笑。有时,师父讲到妙处,还会以神通变化以作种种譬喻,方便解说,开导学生便于理会。

  讲台后照壁上,一直挂着师父手书的那幅“知行合一,见性明心”的字帖,时刻提醒孩子们要如临水观景一样,照见本心,寻回自性。两边挂的“修齐弘法以为家务,治平利世便是事业”的字样,也在时时警策着孩子们,学习与修行皆有职责,光阴易逝,千万不要懈怠。

  讲经结束,修课放学后,众学子排班晚殿。结合禅宗的仪式,从弥陀经起,到蒙山施食、转经、皈依礼拜,一般需四十五分钟左右。那一遍遍转经筒的声音,在铜钟敲响的音节里起起落落,声声敲在心头,让心灵无妄无尘,遨游庄严天地中。

  黄昏笼罩下的灵台草堂,散发着清宁祥和的光辉,与半山飘过的彩色云霞交相辉映,夕阳的余光斜斜投射,将云霞远远的边际抹上一层金边,唯美而温馨,有种安宁意境划过心上的感觉,——那种归宿的感觉,是熨帖而温馨的,是呀,若无归宿,怎能安住?如此唯美的意境,是一种安详而宁静的情愫,缭绕心间。

  珍惜当下,须感受于心。

  五点左右,吃过晚饭,年少的孩子们亦可以三五一伙去后山林里躲猫猫捉迷藏。年长的孩子可以独自散散步,单独一人,去忘忧河边坐坐,可以思考白天的对错,或者享受心灵放旷而任意的逍遥,寄一缕相知,传至于悠远的时空,聊慰彼此的幽寒。

  夕阳余晖,终是要归去天庭了。静静流淌的忘忧河也是逐渐隐入黑色的夜空,黑夜也是逐渐湮没了山林,偶有几只晚归的红唇鸟掠过,留下几声鸣叫的余音,更显草堂的一片寂静,在清凉的夜气里相互融合,并不突兀。黑夜的暗,有时并不持久,银白的月亮有时也会来替代太阳,散发清晖。只是,与日头的温暖相比,月亮是孤冷的。

  讲经堂一般不设晚课,有勤奋的学子可以去晚修,那里的书卷是开放的,可以任意取阅,但因很多经卷皆是孤本,是故,阅读完后须放回原位,不得私自带出经堂,如确需带出,须经大师兄金蟾确认报备,以防遗失。

  青埂山的夜,很静谧,连鸟儿也早早进入了梦乡。

  孩子们回到住地房间,一些年长的孩子会盘坐床上,将昼间所习知识再消化吸收,反复打磨修炼;一些孩子会摆好懒人桌,放几本自己喜读的书,让自己逐渐沉浸于书本,在文字的世界里领略别样风景,或深思,或垂眉,或入定,心安于静。

  从天庭上投下的夜,太黑了。

  青灯摇曳,发散的光明是淡薄的。人心趋于光明,也能适应黑暗。

  山野的虫声轻鸣,月亮已挂中天,将银白的清晖洒落窗前,孩子们已经睡了,因为,明早还要继续修行,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光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