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1352 城墙上的战斗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1352 城墙上的战斗

作者:彼岸之筏 字数:2077 书籍: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阿瓦城里的那场震动四方的剧烈爆炸,是九二步兵炮七十毫米榴弹的杰作。

  此前,方临佑带着三个步兵连突袭阿瓦西门大获成功,虽然在作战初期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反击,但登上城墙的方临佑仍然非常谨小慎微,他不仅把野外的炮兵连和另外一个连调了过来,还把三个步兵连的炮兵平均部署在西门城楼的南北两侧的城墙上,三个步兵连围绕着仍然在燃烧的城门楼,使用现场各种用得上的障碍物,很快构建了一个面向城内三个方向的临时防御阵地。

  三个连队的十二挺蒙蒂尼机枪分别面向南北两段城墙和城门楼下那条横贯东西的大街,使得这个防御圈的火力能封锁、控制附近南北段两、三百米的城墙和街道。

  方临佑匆忙完成这些部署用只了大约半个小时,然后,终于听到来自城里王宫方向以及城东北和西南两座兵营里急促的号角声。

  由此看来,缅军终于意识到了阿瓦城遭到不明敌人的夜袭,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后,他们准备对西门城楼发起有组织的反击。

  战后,方临佑在总结报告里对缅军的三路进攻战术组织水平评价很高,他在后来的总结报告里这样写道:

  “……当时缅兵从三个方向发起了反击,从望远镜里观察,首先有大约一千多人分别出现在城墙南北两个方向,而人数最多的一路进攻是从那条横贯东西、连接西门城门的大街上发起的……

  由于缅兵这三路的进攻距离不一样,为了实现协调攻击的目标,其中距离我方最近的、来自西南方向军营的队伍并没有马上出击,而是安静地停留在南面的城墙上,结成紧密的战斗队形。

  他们的目的显然是要等待另外两路的靠近到合适的距离后,同时发动对我方阵地的冲击,显然从战术上讲,这种安排的确很正确,要知道,缅军是在黑夜里遭到突袭的,在全城陷入混乱的不明的情况下,对方还能有这样相对冷静的战术部署,显然敌方统帅有相当优秀的战斗素养……

  然而敌人完全没有料到我方火器致命的射程和精度……”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以后,缅军开始展开攻击行动,三个方向几乎是同时开始进攻的,三路前锋均由大型盾牌手和长矛手组成,在狭窄的街道和城墙上,缅兵们结成紧密的阵型,彼此相互依靠着前行,速度虽然缓慢,但是不得不说,步伐十分坚定,而且整齐划一-。

  显然,对于以冷兵器为主的军队而言,如果对方的人数优势和机动优势发挥不出来,是很难打破这种阵型的……”

  方临佑认为,阿瓦城里驻防的缅军的确是一群久经战阵且训练有素的军人,怪不得这几年白文选李定国数次想攻打阿瓦城救出永历皇帝,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缅军野战虽然弱,但凭借地形和坚城,还是能打仗的……

  此前,方临佑为了能观察战场全局,让士兵给自己搭了一个木制的高台----这是用装九二步兵炮炮弹的木制弹药箱搭的一个金字塔结构的台子,战斗中他一直就这样站在上面,手里拿着望远镜借助火光四处观察发号施令。

  事后他每当想起这一幕时都有些后怕,因为木制的弹药箱里还有不少是还装满了炮弹的,他其实是站在一堆炮弹上的!还特么是最前线!万一有一颗流弹、或者身边士兵们手里的步枪走火,打到由这堆由炮弹组成的“金字塔”上,他可就真的要“上天”了。

  然而这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城墙上最好的观察地点当然是城门楼,然而目前那里仍然是一座熊熊燃烧的大火炬,根本无法靠近。

  所以为了能及时观察到战场情况,能够让自己正确及时地指挥战斗,方临佑也是拼了。

  这也是为什么方临佑后来在各种场合、多次呼吁、坚决要求联邦陆军必须装备能载人的战场观测热气球的原因,这也是这位“日月派”四公子之一的联邦陆军高级军官,曾经提出的与“国家大事”关系最密切的提案。

  所以每当方临佑把这场战斗当做例子提出时,大伙都能感到方公子当时的那种急切与真诚,事实上,阿瓦城突袭战确实是大家公认的很成功的战例,而且是出人意料的成功,其关键因素之一,正是方大公子能亲临险境,指挥若定,因此说起来,当时他比魏宏任柯那帮好战分子冒了更大的风险,他的确有资格吹一辈子。

  因此方临佑的提议自然也有其分量,后来,联邦陆海军很快装备了战场侦查用的载人热气球,方临佑的呼吁和督促算是功不可没……

  事实证明在那个略显凉意的凌晨,在那场战斗中,方临佑所冒的风险的确很值得,他获得了极佳的战场视野。

  很快,一个重要情况就在望远镜里出现了----南面的敌人人数虽然不是最多,但能在望远镜里观察到西南城墙脚下的军营,校场上居然出现了一门大型青铜火炮!

  几十个士兵正在周围忙碌着,显然这是打算炮击西门了,

  “我靠!那是红衣大炮?!”

  方临佑立刻从口径和炮身的形状判断出这是一门来自欧洲技术的火炮,其射程可以打到五百米外----当然,在这个距离上精度会变得很差,但即便如此,此时的方大公子也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尽管朱北国在侦查报告中提及缅军的火炮,但根据摆放在城墙上的火炮口径判断,有效射程不会超过二百米,而半个小时前缅军城墙上唯一的那一发炮击也证明朱北国的情报是正确的。

  好吧,事实证明我们对缅军的装备没有完全掌握,要命的是目前双方的距离不到五百米……

  于是方临佑决定,要立刻、首先打击南面的敌人,主要原因是那些火炮可能会对己产生威胁。

  就这样,最先遭到九二步兵炮炮火打击的是西南方向的军营校场和南面的城墙,此时双方距离只有不到四百米。蠕动青铜首先是六门九二步兵炮对军营发射了二十多发炮弹,呼啸而去的榴弹爆炸笼罩着校场中央的缅军炮位,硝烟散去,那里只剩下歪斜在地上的炮和横七竖八的尸体,还有不少蠕动着的伤兵。

  几乎与此同时,西门城楼南侧的六挺蒙蒂尼机枪一起开火了,密集的弹幕封锁了只有十米宽的城墙通道。

  墙头上“腾、腾、腾、腾”的击发声持续了三分钟,每组机枪手们连续换了三个一百二十发装的弹盘,直到连长命令停止射击,那种听起来令人耳朵十分不好受的声音才停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