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晚清神捕 第343章 同治皇帝的小聪明

《晚清神捕》第343章 同治皇帝的小聪明

作者:乔尼小样儿 字数:3093 书籍:晚清神捕

  喝卖马奶汁,也是大清祖宗规矩,让子孙不忘满人是从马背上得天下,这马奶汁是用马奶发酵酿制而成,马奶装牛皮制成皮桶里,放入陈奶酒曲,置保温处,使之发酵,每天以木杵汁搅动数次,几天后就成了略带咸酸、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脾马奶汁。

  喝完马奶汁,恭亲王奕䜣首先呈上一份奏折,说道:“启禀皇上,这是左宗棠递交八百里加急,是关于粮道保障事情,请朝廷派人督办修路筑桥,要把捻军困死陕甘地区!”

  同治皇帝载淳思绪渺冥奈何之中返转来,方知此身犹万几宸函政务之中,由不得自己胡来,接过奏本,翻看从军机处转来左宗棠奏折,拧着眉头把心思集中剿灭捻军和回族叛乱事上面,沉吟思索片刻,搞不清楚,干嘛左宗棠不提战事进展,一道八百里加急,说起粮道保障之上,现已是开春,大清军队连难熬冬天也过去了,如今并不缺粮,这一点他还是很清楚。

  “恭亲王,如今左宗棠不是提出缓进、围堵、分化瓦解各路叛匪,等夏秋之时,再进攻吗,这么长时间准备,还需要来一道八百里加急吗!”

  恭亲王奕䜣循循教导:“皇上,左宗棠上这道奏折是有深刻含义,如今陕甘地区大清军队已经三路压逼东捻决战,朝廷制定先捻后回策略没有变,粮道保障,修路筑桥,除了为了消灭东捻、回乱,主要是为了进入疆作战,这运输线就是生命线,如今虽然左宗棠已经占领河西走廊,但如今那里被回捻摧残人口凋零,产粮总额急剧下降,没有粮食、人口,这大清军队每营雇用不到长夫,战士就没有战斗力,哪能继续推进呢!”

  同治皇帝载淳不等恭亲王奕䜣说下去,截断话题,问道:“恭亲王,军队打仗就打仗,管长夫什么事,老百姓凑什么热闹,我们八旗子弟,有得是英雄好汉!”

  恭亲王奕䜣内心对于李鸿藻十分不满,这种事情不应有他来讲解,除了让载淳读圣贤书,这大清军队式编制也应让奕䜣了解,大清八旗军队编制早就落伍了,要不然也不会连战连败,而把围剿回捻军队指挥权托付给汉人“左宗棠”。

  虽然同治皇帝载淳还提日落西山往事,说着八旗子弟兵光荣历史,盼望八旗弟子重回巅峰,那要等到黄花菜也凉了,事情总要一件件来,恭亲王奕䜣依然耐着性子,说道:“皇上,如今恪靖伯坐镇兰州,正重编制各路军队,根据他过去训练楚军军规《楚军营制》,把各路人马整编成二十个营,步兵每营5人,长夫2人,骑兵每营25人,长夫1人,战马25匹,兵、夫每月需口粮45斤,战马每月需粮料15斤,草料36斤,草料不够以粮料补充,其中骑兵占四分之一,现需备有粮草2万斤,准备3个月作战口粮和3个月储备口粮,这样才能发动夏秋攻势,长夫一支军队里就是运输兵、勤务兵和劳作兵,漫长千里之外,战士是身兼数职,哪能只想到打仗,这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战士,过去打仗我们八旗弟子骑上战马可以一日千里,横扫广博大西北,但如今城镇、高墙、山川、沟壑,早就把骑兵道路给阻隔住了,想用缴获敌人粮草推进战线,那是不可能办到,我们大清军队是正义之师,每收复一块地方,还要赈济灾民,稳定地方民心,所以左宗棠关于筑路修桥主张是很有必要,道路畅通了,物资流转就顺畅了,老百姓口粮就有了保障,生计就能维持下去,这才是长久之计,反之,我们大清军队一走,老百姓没吃没喝,又要造反,一个地方政权就会垮台,我们军队花了那么大打下来地方,又白费了,人心也失去了,谁会盼望我们军队打回去呢!”

  “哦······朕有点明白了。”载淳听得津津有味,这比听孔夫子圣人语录有趣得多,看了一眼喝茶解渴恭亲王奕䜣,询问道:“恭亲王,那你看派谁出负责专管陕甘事宜!”

  恭亲王奕䜣放下茶杯,又从奏牍里取出一份奏章呈上,肃容道:“皇上,本王建议林寿图出任陕西布政使,兼司军营转运,督办庆阳粮台,专门负责西北军防务!”

  同治皇帝载淳小心看了一眼威严冷峻奕䜣,把心里想说话,跑到嘴边又咽下去了,额娘慈禧,皇叔奕䜣发动“辛酉政变”,林寿图参与有功,是额娘亲信,这件事看来额娘早就知道了,不用军机处加以讨论。

  同治皇帝载淳乖乖就范,端坐上书房里,书写委任林寿图诏书,写毕,从掌印大太监刘德印手里取过一枚印玺,亲手盖上鲜红印章,这就是他权力,还需要盖上慈安太后“御赏”印章,慈禧太后“同道堂”印章,这道诏书才能正式颁发。

  载淳问道:“恭亲王,朕听你说下来,这大清军队制度已经不能切合当前局势,打仗都要用式军队制度,李鸿章以团练代替老式军队,如今淮军已经改制完毕,左宗棠也西北整顿军务,他们军队等于把我们八旗练兵制度给废除了,而且变成了精兵强将,能打淮军、楚军、湘军都是式军队,那我们其他军队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呢!”

  恭亲王奕䜣叹道:“皇上做不到啊,本王也想把所有兵马操练成精兵强将,但是犯了祖宗规矩,八旗弟子兵已经形成固有模式,本王想搬动八旗章程,岂不是犯了天条,朝堂上没有人会同意,那几支军队均是以汉人为主,其他地方,像直隶地区招收战士均以满人为主,他们一生下来就要当兵,不会干其他事,朝廷分给他们土地,也会把土地给卖了,以史为鉴,几代人都尝试过了,世宗爷这么有雄心壮志人,对于那些八旗子弟兵也没有办法,你不让他们当兵,而让汉人去当兵,这国家还姓爱觉罗吗!”

  同治皇帝载淳狐疑道:“那照恭亲王你这么说,满人是不肯拼命了吗,全部变成胆小鬼了吗!”

  恭亲王奕䜣苦笑道:“皇上,满人还是有血性了,还是能打能拼,但一件事情有好处,总会有坏处,承袭制度军队里同样盛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那些小军官、中级军官位子也被满人军官后代给霸占了,而这些人是没有受过血与火考验人,只会吹嘘他们祖宗、阿玛,多么能打能拼,从这些人里找出将才太难了,烂也是从中间开始烂,小兵蛋子你想让他变成什么样,就看那些军官是什么!”

  恭亲王奕䜣没有道出军队变弱真正原因,就算他心里清楚也不会说出来,满汉还是有本质区别,满人不愿放弃特权,不肯变通,不愿学习先进机制,没有认清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才是关键所。

  同治皇帝载淳看着奕䜣没有吭声,他已经是成年人,已有成熟思想,烂是从中间开始烂,千古奇闻,从没有这种说法,听着就别扭,恭亲王懵人,不让触及某些人利益,特权阶层是碰不得,军队改制还遥遥无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同治皇帝载淳灵光乍现,想到一条权宜之计,问道:“恭亲王,既然你说直隶地区招收战士均以满人为主,谁都不能改变这种局面,而老式军队里陋习颇多,想改话,中间阶层人又不答应,不如学习李中堂做法,先从直隶地区军队开始裁军,京畿地区军队重整编,一些已经到了服役期军人就退下来,而他们要顶替儿子、侄子想办法给他们重安排差事,正好空出来名额,再练一支军,先从小规模开始试点,也像楚军一样以一个营为编制,你看行不行!”

  一个营编制,能成什么事,奕䜣只当载淳试点推行一项政,就像善扑营一样皇家禁卫军,练出一支拱卫京畿亲卫军,两宫娘娘也不会反对载淳提出这种小事。

  恭亲王奕䜣不忘表扬,赞许点头道:“嗯,这个主意好,也只有皇上你想得出啊!”

  同治皇帝载淳听不出奕䜣是糊弄他,高兴手舞足蹈,以为办成一件兴国安邦大事,已经不想出宫闲游,脑海里是让谁来办这件大事,太监、奴才当然立刻被他否决,让同学、发小干这种事,好似没人肯屈就,不由把小心思放到刚考完进士二百多名人身上,暗思:哪个人举得起项羽手里那只破轮。

  恭亲王奕䜣看见载淳脸色一会儿喜,一会儿忧,神色不定样子,透着一份天真,不由笑道:“皇上,本王还有事情请奏,今科殿试考题,偏得厉害,不是四书五经试题,让许多进士无从落笔,这件事要让朝廷无法向那些学子交代,皇上您到底怎么想!”

  恭亲王奕䜣当然不能先说同治皇帝做得不对,先要让载淳说出理由,这样他才能有放矢,把一件事道理分析给载淳听。

  同治皇帝载淳早知会有今日,殿试出了一道脱离四书五经偏题,让三分之一考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被多少进士诟病,背后埋怨嘀咕,不会有好话。

  同治皇帝载淳有些小聪明,想好说辞,挥动拳头砸下案几,忿忿然道:“恭亲王,朕好恨啊,像龚自珍一样人才为何进士及第之后还会不得入翰林,闲置内阁中书,蹉跎京师二十年不得重用,龚自珍虽困阨闲曹,仍屡屡上书,指斥时弊,可惜未被宣宗爷采纳,而得以重用,说得多好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像龚自珍这样人才是朕需要人才,而且是多多益善,本朝四面受敌,不需要这么只会多吟诗咏赋,而不知道沧海政务书呆子,朕需要那些马革裹尸还,像周培公、施琅那样,能替朕扫平四方男儿,那些连世界是什么样都一无所知进士,恭亲王你说,他们能改变本朝落后挨打局面吗!”

  恭亲王奕䜣不由一声叹息,替龚自珍惋惜,命运多舛,生不逢时,而又不知修身养性,忍得住寂寞人,才会被付以重任,就像曾国藩、左宗棠都是久经磨练,底层锤炼意志,百炼成钢,四十多岁时,才被父皇重用,龚自珍喜欢高谈阔论,以为道光皇帝看不中他,却不知父皇用人喜欢用老成持重人,可惜中年病逝,也让父皇扼腕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