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快穿:大佬你人设崩了 第105章 掐指一算,有鬼(14)

《快穿:大佬你人设崩了》第105章 掐指一算,有鬼(14)

作者:黄小金 字数:2576 书籍:快穿:大佬你人设崩了

  “在座的各位这几天都听说了吧,河西大捷啊,今日里我们不说剑侠传了,今天说说咱们上京的忠义三郎,在河西道的故事。这话说傅三郎,暗访小叶城,得知了杀害了郭大帅的凶手,正是那回河王子和大将白先光,于是在深夜之间,悄然定计....”

  说书的瓦舍里,赵元殊独坐一张桌子前,桌上摆着越梅、紫苏膏、金丝党梅、香元子等吃食,还有秋天才有的一些时令果子,一边慢慢吃着一边听着说书,两个婢女就在身侧,一圈都是面色不善的护卫,一看就不好惹那种。

  “本想来听听剑侠传,却不曾想今天是说那呆子的事。这说书的挺有门路的吗,这么快就搞清楚了那呆子如何行事的细节,说的还有鼻子有眼,让我不给赏钱都不好意思。”

  两个侍女在后面偷偷的笑,也不说穿前面主子的口是心非。

  不多时身后来了一个汉子,一身青色袍服,带着平顶幞头,三十出头的模样,七尺高,有些胖,面貌倒也平常,留着短须,看着就像个精明的商贾。

  “殿下。”

  “你来了啊,齐全,坐吧。”

  赵元殊听到声音后,也没回头看,很随意的吩咐道。

  “殿下说笑了,在殿下面前那有我做的地方。”

  赵元殊笑了笑,也不知道是笑后面的名叫齐全的男子,还是觉得这段讲的精彩。

  “怎么样,这几日有什么消息。”

  “回殿下,这几日燕王世子依旧如往常一样去崇明坊,有时候去樊楼,有时候去千金阁,跟前些日子没什么不一样,不过这几日他倒是对我家郎君的事很上心,他的护卫阴十三这几天替他在街面上打听郎君的消息。可能是那日在门口,八郎的话让他起了兴趣吧。”

  赵元殊道:“接着让你们三郎会的人给盯着点他,皇城司的人做事痕迹有些重,还是你们盯梢更为自然些。”

  “殿下有事尽管吩咐就是了。”

  齐全很恭敬的说道。

  他是三郎会的管事,而三郎会就是傅津川所建立的帮会,目前在上京城也是最大的几个帮会之一。

  傅津川人虽然不在上京城,但上京城群雄依然要给三郎会的面子,毕竟他只是现在不在而已。

  等他回来不还是“忠义三郎”?

  人走茶凉那也得看对谁。

  而傅津川临走之前则跟三郎会的管事说过,让他们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打着他的旗号去找城阳公主。

  并且这几年的他的那份收入也一并交到赵元殊手上。总之一句话,他不在,就什么都听公主殿下的。

  赵元殊本来是不想接手这摊子,觉得有失身份。但后来三郎会连着送了两个月的孝敬过来之后,她就不这么觉得了。

  走之前只是粗略听傅津川说一嘴三郎会的收入很可观,却没想到丰厚道这个地步。

  一个月就有近千贯入账。

  这一年的收入远比她的公主俸禄要多啊。

  而且这还是只是钱上,三郎会对上京城的各种消息,甚至比皇城司还要灵便。

  这也让自诩聪慧过人的赵元殊不得不承认,她那个呆子未婚夫,其实挺有见地的。

  不过这吴药师这个整天留恋风月场所的燕王世子,为什么会对那呆子感兴趣呢?她男人在上京的时候虽然常在市井厮混,却几乎从来不去风月场所。想交流经验也搞错对象了啊...

  这是不准备装纨绔了?

  宫城内的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场所,也是整个大晋王朝的中枢。

  虽然道君皇帝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但是王朝的所有政令发布、执行都是从中枢的三省负责。

  政务几乎都是有四位宰相共同讨论,拟订意见之后在上呈东宫,东宫给出意见之后在转呈玉溪宫。

  河西大捷的军报上京城已经人尽皆知了。

  四位宰相自然也知晓了,在上京城陷入欢庆之时,宰相们想的则是此战结束以后的一些事情。

  比如河西之战是大捷,有功之臣如何封赏?钱粮哪里出?

  辽东也报了“大捷”,但这个大捷明显水分太多,朝廷要如何给与回应?

  “河西这大捷应该错不了了,即便是英国公跟陛下亲厚,也不敢拿这种事来谎报军情,就是不知道如此大功,该如何封赏这位国公啊。”

  说话的是中书令裴休明四十多岁的模样,中等身材,面目方正,留着短须,穿着紫色官袍,头戴软翅幞头。

  “加个太尉如何?”

  同样四十多岁年纪的谢佥试言道,他是江南人士,却身材高大足有七尺,面色红润,留着五律长须。

  尚书右仆射曾肱道:“太尉是正一品,太高了,还是留给定国公冯老把,不如就加几户食邑。”

  裴休明道:“英国公府早就万户了,没法加了。却没想到英国公有如此能耐,两年前河西局势一度糜烂,如今却打出如此气势,傅家真是代代名将啊。”

  谢佥道:“也未必是代代名将,但谁让他有个好儿子呢,傅三郎这少年,早年上京城还是在市井厮混,本以为是个纨绔子弟,即便有些武勇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不过戍边才两年,已有古名将之风,又跟太子殿下如此亲近,前途不可限量啊。”???..Com

  裴休明一听也点头附和道:“的确如此...不过英国公府传承五代,当今英国公跟陛下关系匪浅,傅三郎又跟太子交好,其人如此武勇,就怕将来伟大不掉。”

  裴休明作为宰相,已经是文官领袖之一了,自然就想到武将勋贵做大势必会挤压文官士大夫权力,此消彼长啊。

  “裴相言之有理,傅三郎自幼顽劣,厮混于市井,与江湖之辈结交,虽然圣上不在意,但此等人却是不能让他与太子走的太近。太子敦厚仁义,顾念旧情,说不定就会被他蛊惑了。”

  “也要防着他在建功啊,弱冠之龄已经有如此军功,等他在有功勋,傅家怕不是要多出个世袭罔替的侯爵出来。”

  “谢相此言却是正理,若是如此就不如把他调回京城?”

  “别想了,英国公可还是河西节度使呢,你想调他儿子,这时候做这些手脚,陛下那关都过不去。可别忘了,这小子未来可是武宗之婿。”

  几个宰相,居然在煞有其事的讨论一个如何限制一个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武将,说来说去却好像也找不到什么法子。

  毕竟宰相虽然权重,但是大晋朝的勋贵集团可也不是吃素的。

  以八国公为首的武将勋贵们,一直牢牢把控这军权以及军中晋升通道,形成了跟文官士大夫分庭抗礼的局面。

  一个圣眷在身的武将世家,除了让皇帝不在信重他,其余什么的都是徒劳的。

  “眼下考虑傅三郎确是有些多余了吧?”

  这时候叙旧没出声的尚书左仆射李辅之开口了。

  李辅之虽然五十多的年纪,但保养极好,须发黑亮,面容清俊,能看得出年轻时候必然是个俊俏郎君。

  作为事实上的文官之首,李辅之的分量怕是比其他三个宰相加起来还重,极受道君皇帝的信任。

  六个尚书,四个是他的人。

  十二个侍郎,七个是他的人。

  其余九卿等官员也不必说了,大半都出自其门下。

  而他本人的名声官声却都不佳,培植党羽,中饱私囊,排除异己,蛊惑君上...

  有好事者曾经把李辅之和傅懋修称之为“文武二奸”。

  其他三位宰相平时即便有再多意见,等他说话以后也都不重要了。

  就如此刻。

  “朝廷现在耽误之急不是要限制傅三郎这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别忘了辽东还有一头猛虎呢。老虎要是放任不管,可是要吃人的。”

  李辅之的话直接让关于傅津川讨论结束了,甚至另外三个宰相都觉得没什么不妥。甚至觉得不愧是李相,看问题总能抓到最关键的所在,浑然没觉得自己有些平庸。

  也完全没发觉自己是因为这份平庸才能跟一个权相同为宰相。

  “英国公嘛,就加个尚书令好了。傅家三郎,散官可晋为正四品的云麾将军,至于薛琮等,自然有兵部来考虑,我们就等着签押好了。”

  尚书令虽然名义上是尚书高官官,但是只要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这个官不过就是荣誉头衔,没有实际职务,更不用谈宰相的权力。

  中书令和侍中也同理,都常常作为给与武将勋贵,或者致仕元老的加封头衔。

  历来这种胜仗,对于主帅和其子嗣的封赏可能需要讨论一下,但对有功见识的封赏基本都制度可询,根据斩首,夺城等实际功绩,都有对应的赏格。

  “那对辽东的报捷文书怎么处置?”

  “按照兵部的军功赏格,把斩首的赏银给过去,不过是几千两。”

  裴休明诧异的问道:“就如此轻描淡写,那边不会闹起来?”

  李辅之冷笑了一声,“呵,怎么闹?出动五万大军,斩首数百还好意思说大捷?这么大的功绩,还要再给他燕王加官进爵吗?有河西的珠玉在前,燕藩还有这个脸面闹事?”

  如今的政事堂,几乎就是李辅之的一言堂。

  几个宰相在他面前都没什么说话的分量,这也是李辅之为人所诟病的原因之一。

  朝野清流称其为,“独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