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秋林斋 第一卷:布局 第二十四章 龙五爷

《秋林斋》第一卷:布局 第二十四章 龙五爷

作者:林秋 字数:2719 书籍:秋林斋

  龙五爷,本命圣衍,乃南海龙王敖钦之第五子。

  他算是一个真正本就是神灵的财神,但是人族天庭掌管天下,扶植人族善财之人为财神,前后被封九位财神掌管四面八方及中原财路。

  分别是:王亥(中)、比干(东)、柴荣(南)、关公(西)、赵公明(北)。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范蠡(东南)、刘海蟾(西北)。

  被称为九路财神。

  然这九路财神,无不与龙五爷相争。

  要说龙五爷之所以能与财神之位相关,还要跟观音说起。毕竟观音那可是七佛之师。

  巫妖之战结束之后,各族生灵经过这场毁天灭地的战事,困苦不堪。在天下初定,人族各教派逐渐崛起之时。佛教新立,为救度芸芸众生,观世音菩萨便发下十二大宏愿,其中第二愿便是“常居南海愿”。

  那时候的南海本是妖族和巫族的主战场,战时引起南海诸多地域毒瘴遍布,疫疾虐行,不光人族,各族生灵皆是民不聊生。

  南海龙王第五子圣衍,也就是后来的龙五爷,慈悲心肠,广有财智,感知观世音菩萨有此宏愿,主动前往佛国,与观世音菩萨座前,化为鳌龙。驮观世音菩萨横越万里波涛,为观世音菩萨赴南海拯救大众护法。

  经观世音菩萨和众多信徒的努力,终于清除南海毒瘴,使得百族得以繁衍生存。

  虽然南海瘟魔已除,但百姓依旧穷困。于是龙五爷发愿,愿永远镇守南海,以保此地百姓富足,财源广聚。

  如来佛祖念五爷济世情怀,亲赐“金元宝”、“财源库”、“聚宝盆”三件招财法器,令其掌管人间财富分配,统筹天下财源流通。

  龙五爷福佑南海后,这里便成为聚财聚气之地,被称为九州财库之所在,神州财源之根源。

  然而,随着九路财神的介入,每一次的施为,逐渐被九路财神夺取,而转嫁天庭,以为天庭掌控人间。

  龙五爷因掌管南海财路,其父敖钦,便将南海至宝歇龙石交予五爷保管。

  这歇龙石还有一名,名为清凉石,本是龙族之人,在外劳作之后,与此石之上纳凉歇息。而南海天热多暑,敖钦一方面为了防止儿子过于劳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让南海之民少受酷暑之害。

  所以此歇龙石为了五爷振兴南海也立下汗马功劳,只是这歇龙石巨大无比,敖钦虽将此物交予圣衍保管,圣衍却无有法力将其炼化。

  便只得将其立于南海之滨,化身南山,守护万民。

  而随着佛教东传,文殊菩萨也随之前往东土传教,但菩萨路过一地,见此地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

  文殊菩萨有心相助此地,然自身法力有限不能改变此地气候,便前去南海相求观音。

  观音答道:“南海之滨有一鳌龙,乃是当年渡我之人,此人现在处境尴尬,若尊者前往相助,则此事可解。”

  文殊菩萨自然知晓当年龙五化鳌之事,遂驾云前往南海之滨,果然见到了那位龙五爷。

  一观之下,这位龙五爷果然是处境尴尬,自己乃是南海之财神,却被天庭九方财神掣肘,财不能生财。

  文殊化身一化缘僧人,前去搭话。施礼道:“施主,贫僧可否与施主相借一物?”

  “大和尚,我乃是一无用之人,不知大和尚想要借取何物?”圣衍起身回礼,问道。

  “回施主,贫僧自以恶地而来,那里严寒之时滴水成冰,酷暑之时土地焦灼。贫僧不忍百姓受苦,遂踏遍各地遍寻化解之法。今听闻施主有一歇龙石,乃是调节气候之至宝,特前来相求。”

  “不知大和尚来自何处?”

  “贫僧自五峰山而来。”

  “我知那处地方,确实恶地。只是我与观音座前发下宏愿,为南海之民昌盛,故而不能前去相助大和尚。”

  “施主可将那歇龙石借于贫僧便可。”

  “呵呵,我便是借于大和尚,大和尚也拿不走。”圣衍指了指脚下的南山说道。

  “此物便是那歇龙石,早已化身南山,圣衍无能,不能催动此物,故而便也不能将此物借于大和尚。”

  “施主尽可宽心,若施主答应将此物相借,贫僧自有缘法将此物带走。”文殊说道。

  “可若是大和尚将此物带走,那这南海之民该如何守护?”

  “施主可宽心,此间缘法,早有安排。”

  “若如此,便将此物借于大和尚又如何。”圣衍笑着说。

  “贫僧谢过施主慈悲心肠。”文殊说着轻施一礼,手腕一转,只见这百十来里方圆的南山,便化身一颗小石子,落与文殊手中。

  圣衍看着也是一个吃惊,这大和尚好深的法力,如此巨石抬手之间便化为介子。

  “施主可否遂贫僧五峰山一游,贫僧还施主一个南山如何。”

  “故我所愿耳,大和尚请。”

  文殊僧袍一甩,带着圣衍驾云来到五峰山,只见脚下五峰山山路崎岖,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万民受难。

  文殊盘腿坐与云团,施法梳理山中地势,将歇龙石安置与五峰山上,改变此地气候。

  文殊截取五峰之顶,团于手中化为一团泥土,交予圣衍带回。

  “此后,此地便名五台山,贫僧将于五台山中为施主立一庙宇,施主若无处可去,可来此地安身。”说完便恢复真身,挥手将圣衍慢慢送回南海。

  圣衍将那团泥土带回,却不知该如何将其恢复为南山,只得更加着急。

  不时,耳边只听得一言:“将此物置于地即可,它自会成为南海之山。”

  圣衍回身看去,却原来是观音菩萨显化。

  “圣衍,拜见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平身吧,你且随我来。”

  观音菩萨拿取过圣衍手中的泥团,将其置于地上,弹指间,此物便成长为如原来的南山一般,只是徒有其型,却无有其里。同样是南山,这泥团的南山,却并无调节气候之用。

  “菩萨,这南山并非原来的南山了。”

  “善,其并非过去之南山,却是未来之南山,我知你心中所虑。”观音菩萨说完。

  只见其步步生莲,踏向南山之巅。

  当日,南山之巅从天而降三十六丈之高的南海观音圣像。

  此观音圣像一面手持莲花,一面手持经书,一面手持佛珠。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宝座三丈三尺三寸,共四层,每层有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 共计一百单八瓣。

  圣衍见观音菩萨将金身落与南山,以自身术法神通,为南海万民佑护,心生感激,纳头便拜。

  三跪九叩之后,耳边传来梵音阵阵。

  “尔今已是功成,不必再受此间约束,可前往五台山中文殊菩萨道场,护佑一方百姓。”

  “圣衍遵命!”遂拜别观音。

  因观音菩萨显法之后,以金身镇守南海,护佑万民,百姓感其神迹,于观音像下建立寺庙,名为‘南山寺’。

  后世有诗赞曰:

  南山观世音,一体化三尊。

  持莲法身净,持珠解脱心。

  持箧般若光,圆通法无尽。

  八识转四智,三德本五阴。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瞻礼持名咒,有求无不应。【1】吴立民作于公元一九九九年。

  当摩昂踏云赶到五台山之时,这时的文殊菩萨却也不在道场,许是外出。

  降落龙五爷庙前,只见五爷庙香火鼎盛,寺庙殿前挂‘五爷庙’三字金匾。有对联曰:

  微笑拈花佛说两般世界,

  拨观照影我怀一片冰心。

  五爷金相庄严,其头顶金冠、身着绣金五彩衮龙袍,手持牙笏,正视前方。

  而正对着五爷庙,乃是五爷庙戏台,这也是投了五爷爱看戏的毛病。戏台左右匾额分别是‘有求必应’‘惠泽苍生’。

  两幅对联皆是其中奥妙:

  车骑凭步走,走遍了四海九洲,不离咫尺;

  人物借衣装,装出来千兵万将,就这几员。

  上下五千年是是非非重现,

  纵横十万里因因果果必应。

  许是察觉到摩昂到此,五爷自神像走出,一身衮龙袍也化为布衣显身摩昂身前,而周围百姓对此毫无察觉。

  “圣衍见过大哥。”五爷笑着行礼,很开心的笑。

  “今天演什么戏?”

  “嘿,五爷托梦。”

  “哦,就是你给人间帝王的那次?”

  “嘿,大哥也知道?”

  “五弟可别这么说,你我兄弟之中,为兄还是很佩服五弟的,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莫昂说道。

  “只是不愿受缚于龙宫之中罢了。对了还不曾问大哥,怎么未在龙宫,突然来此何为?”

  “为兄近日与某位大人一起,收服了四海鲨族。不知五弟如何看待?”

  “什么?鲨族被大哥收服了?”圣衍惊奇的问道。

  “并非是被我,是被某位大人。”

  “乃是何方仙家?有如此神通。这么多年以来,鲨族和鲸族从来都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是啊,所以我想带五弟去见见那位大人,不知可否?”

  “带我去?我现在只不过是个没事看看戏的闲散人,大哥为何会想到我。”

  “说实话,五弟之名是那位大人亲点。”

  “那位大人亲点?又有大哥亲身前来,而又收服四海鲨族,世间还有此等闲散的大人物?有如此神通,却不在天宫享福?”

  “那位大人并非天宫之人,也并非西天之人。”

  “哦?如此神秘?圣衍愿随大哥一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