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八角镇之子 第六十五章 填报志愿

《八角镇之子》第六十五章 填报志愿

作者:白衣妙手书生 字数:2062 书籍:八角镇之子

  1997年8月初的一天早上,唐伯强早早就起来,他想趁着八角河方向吹来的凉爽的微风将昨天晚上母亲吩咐完成的劈柴的任务。

  光着上身,穿着短裤的唐伯强正起劲地劈着已经被父亲锯成短条的木条,尽管早上的太阳还不很热;尽管有着八角河岸吹来的微风,唐伯强还是浑身是汗。

  “强哥,易老师让我告诉你,高考的分数已经出来了,你考了全镇第一,现在要你回学校一趟,说是什么选学校的事情要和你商量。”一阵清脆的叫声和接下来的一番话,让唐伯强停下手中劈柴的动作,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隔壁的刚读初一的梁伟,唐伯强一边应着一边丢下手中的劈柴刀便往屋里走,母亲一早就去上班了,因为单位不景气,父亲上班总是很迟,因为上班也就是去单位坐坐而已,没什么工作可做。唐伯强知道,在填志愿的学校时,必须征求父亲的意见。

  父亲听完唐伯强的话,一向沉稳的他顿时高兴得呵呵呵地笑起来,边笑便抚摸着唐伯强那满是汗水的头说:“好!好!太好了!报什么学校我也不懂,你就只管告诉易老师,就说你只想学医,将来做一个医生就行了。”

  这是父亲多次向唐伯强提到的事情,说唐伯强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将来要不做老师,要不就做医生,而父亲最希望的就是唐伯强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听父亲这么一说,唐伯强心中有数,马上换好衣服便直奔学校。易老师和其它几位老师已经在课室里等候着,看见唐伯强到来,大家都显得十分的兴奋,此时唐伯强才知道,全镇考生中只有唐伯强上了国家重点线,当然,今年全镇有不少考生上线,也是老师们高兴的原因之一。

  易老师简单说明情况,便对唐伯强说:“今天的志愿填写很重要,它决定着你能不能被选上,决定着你将来的工作和命运,你要仔细考虑,不可马虎,更不可随意。”

  唐伯强马上将父亲的意见告诉了在座的老师们,老师们听后感觉也有道理,以唐伯强的身体,做医生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反应最快的要数教务处的胡主任了。只听胡主任说:“以你的成绩,值得去争取一下华夏医学院,那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医学院校了。”其他老师听了都纷纷表示同意,于是他们便找来了华夏医学院的招生简章,仔细研究各个专业招生的人数。

  其实各位老师们对医学专业的设置并不了解,除了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可以理解外,其它的专业设置根本不懂,但他们有办法,那就是根据字面理解去猜,比如胡主任就认为,“法医系”很好,法国的医学啊,既可以学到医学,又能学到法语,一举两得,于是,就在这半懂不懂,连猜带蒙中填写了志愿,而且填写得很极端,将华夏医学院的所有专业都填满,然后再填一个低级一点的医学院作为“垫底”用,换而言之,如果进不了华夏医学院,以唐伯强的分数,进这个低级一点的医学院是毫无悬念的。多年之后回忆起来,唐伯强也感觉好笑和可怕,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如果当时真被招进了法医系,唐伯强会后悔死的。

  其实,对于只有16岁的唐伯强,读什么样的学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何填报志愿等等,完全不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内,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能读大学,将来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即可,至于将来成名成家,又是在唐伯强知识与思维范畴之外了。

  回到家,唐伯强将填志愿的情况向一直等候在家的父亲说了,父亲也很高兴,感觉那就是唾手可得的事情,可一向谨慎的唐伯强还是有些担心,因为分数虽然上线,但毕竟不是很高,华夏医学院又是如此有名的学校,要被录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填完志愿开始,唐伯强的心就没法安静下来了。什幺小说摆在眼前都吸引不了他的眼球,心中有了渴望和期待,人便会变得焦躁不安,整个人像失了魂似的,整天想的都是大学、省城、医生……

  等待是十分煎熬的,也只有身处等待中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这种煎熬。可是再煎熬的等待也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更何况这种有着明确的时间点的等待呢。

  临近8月底,招生的结果出来了,神奇的是,这次给唐伯强报喜的也是邻居梁伟。唐伯强被华夏医学院录取了,而且还是第一志愿即临床医学系录取,唐伯强对这个结果最感满意了。

  当然,还有比唐伯强更高兴的,那就是唐家上下和居住在八角镇的唐家的亲戚们以及八角镇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

  是啊,对于唐家而言,唐伯强的成功,可谓实现了唐家几代人的梦想,唐家的“寒门”终于出一个“贵子”了,而唐家中最为高兴的莫过于唐勉了。

  是的,从在老家农村当放牛娃起,唐勉就十分羡慕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进入当地的私塾学校,说是学校,也就是当地有钱人家花钱将子女送到当地最有名望最有知识的老师家里读书学习。唐勉家里很穷,温饱都解决不了,根本谈不上读书学习的事情,求职欲望极强的唐勉常常利用牛自由吃草的空间到教室旁边“偷听”,让唐勉庆幸的是,老师虽然发现唐勉在偷听,却无意赶他走。就在这断断续续的偷听中,唐勉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让他知道如果继续祖辈这样的生活,将一辈子都无法走出这个贫穷荒僻的村庄,自己的后代也将象自己一样过着贫穷、没有文化知识、温饱不济的生活。也就是从那时起,唐勉便决定独自离开祖辈生活了几十年的贫穷的村庄,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私塾的老师唐明国知道后明确表示他对唐勉的决定的鼓励,不仅如此,唐明国还偷偷给了唐勉十几块银元以助唐勉起步。

  这份恩情唐勉一直不敢忘怀,当唐勉生意成功而唐明国因为*****而陷入困境的时候,唐勉毫不犹豫地悄悄伸出援手,多次悄悄回到老家,给老先生带去继续的钱、食物和布料等等,一直到现在,**结束,老先生得到解放,唐勉和恩师之间还一直有往来,不管唐勉生活多拮据,他总会挤出一些必须品托人送回家乡给恩师。这就是唐勉,一个有情有义,有恩必报的汉子,尽管他一向在八角镇很低调,但了解他的人对他是十分敬重的。李斌当时收唐伯强为徒,也是因为看中和欣赏唐勉之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