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不是打酱油的 第188章 不能再大了

《我不是打酱油的》第188章 不能再大了

作者:小萧何 字数:1853 书籍:我不是打酱油的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我就读过陈凡的诗,不过那不是旧诗,而是他用笔名周为写的新诗,印象并不深刻,读过也就忘了。说实在话,当时对“周为”的新诗和散文,我并不喜欢,文字是优美的,但却有太多的忧郁的情调。那时我还只是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那种苍茫的心境,我是无法理解的。后来我到了香港,和陈凡兄开始认识,知道了周为就是他的笔名,我曾坦率地谈过我的感觉,他说:“你所读过的周为的作品,都是在解放之前,最黯淡的年月写的,那只是一种苦难的记忆。”是的,在旧中国苦难的日子里,许多诗人都感到“寒冷”与“忧郁”,像何其芳就写过像《画梦录》那样伤感的散文诗,又怎能单单怪“周为”呢!

  对“周为”的忧郁我是“谅解”了,但却还不知道陈凡兄会写旧诗。直到有一天,在报上读到他悼费穆的两首诗,感情真挚,感慨遥深,才知道他在旧诗方面也有颇深的造诣。那两首诗都是七律,抄录一首如下:

  识君郁郁小城春,才调风华世鲜伦。

  ??交似忘年输十齿,心伤小别未兼旬。

  ??苍茫肯信人间阔?寥落尤知故旧亲。

  ??流水高山残谱在,钟期去后更谁珍!

  费穆先生是一位极有才情的导演,他的电影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叫《小城之春》是他所导演的一部片名。这部电影只有五个人物和一只小狗,然而经过费穆先生天才的导演手法,非但一点也不感到单调,而且整部电影就有如一个诗篇。“识君郁郁小城春”。所指的就是这部电影。

  陈凡兄是位记者,对国民党旧官场知道得颇多,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特别愤懑和感慨,一九四四年湘桂疏散时,他有一首绝句道:

  ??湘漓呜咽接黄河,长袖斜眉自舞歌;

  ??后主风流传遍日,江南隙地己无多!

  湘桂撤退在国民党河南大败之后,所以有“湘漓呜咽接黄河”之句;那时蒋介石正和陈立夫的侄女热恋,宋美龄因此一怒而去美国“医病”,这段“内幕新闻”,作为记者的陈凡是早就知道了的。“长袖斜眉自舞歌”,“后主风流传遍日”两句,所指的就是这一件事。

  抗战后期陈凡兄在重庆干新闻工作,眼见国民党让日寇长驱直入,对着剩水残山,他又作了一首七律道:

  ??云暗高城雨满楼,嘉陵东望泪盈眸。

  ??近来不必窥明镜,此去应知渐白头。

  ??儿女贫时如宿债,江山劫尽剩乡愁。

  ??年年归梦随春水,都未因风到广州。

  抗战胜利之后,解放之前,他在广州。一九四七年曾一度被捕下狱,他有一首《出狱后题友人山水卷》的诗道:

  ??傍水依山绝俗尘,老松为伴竹为邻。

  ??我愿桃源作鸡犬,奈何无计避嬴秦。

  同年,他到西湖,又有一首绝句道:

  ??曾记当年别灞桥,离愁幽恨未全消;

  ??可怜秋后身如燕,更羡谁来惜瘦腰!

  读这首诗的后两句,我联想起一个故事。以前有个秀才上京考试,为了所恋的一个名妓给人夺去,大病一场,考试当然也失败了。他的父亲很生气,但一见他的诗稿中有“自怜病后轻如燕,扶上雕鞍马不知”两句,便道:“唔,有这两句好诗,还可以恕你!”我不知道陈凡兄那两句是不是由这两句触发的,但其同为好诗则一。不过那位书生是为失恋“瘦腰”,而陈凡兄则是因家国而瘦腰,这其间却是不应拿来相提并论的。

  引了陈凡兄几首离乱之作,现在应该引他一首欢乐的近作了。今年夏天,中国民间艺术团来香港演出,他有一首《观荷花舞》的律诗道:

  ??盈盈细步点螺纹,香鬓微凉辟俗氛;

  ??罗袂飘飘疑有梦,胭脂淡淡似无痕;

  ??最宜明月银星夜,若怯清风玉露晨;

  ??忽报凌波归去也,宓妃曾否是前身?

  这首诗情调意境都很美,读之真是可“辟俗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