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世界没有爱情 问情之战 第三节、何缪洛的情意

《修真世界没有爱情》问情之战 第三节、何缪洛的情意

作者:六月冬 字数:2282 书籍:修真世界没有爱情

  这是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么?行动虽然很体贴,但脸上不服气,恍惚让她想起他在左卫率府扮演凌将军那会儿,那种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样子。

  其实脚趾头也是微微冷而已,哪里都有暖炉,根本冻不着她,她就是想一先发制人时,他到底会如何应对。还好,坠入情网的太子殿下比之前聪明了些,再也不会一句话,把人凿出一块淤青了。

  用最冷漠的表情,做最温暖的事,居上着这位郎子,怎么怎么觉得称心。

  她抿唇微笑,"暖和多了,有郎君给我捂脚,一直暖进了心坎里。"说着往前凑了凑,"郎君,你今日还没有亲我。"

  凌溯最受不了她这样的撩拨,仿佛经历了三年暴晒的草垛子溅了火星,轰然一声便燃烧起来。

  眉眼间的严霜瞬间融化,前倾着身子努起了嘴。因为抱着她的腿,两人之间始终隔着一段距离,但不管怎么样,都一定要够着她。

  她是人间仅存的精灵,他以前不知道,原来女郎可以这样可,这样惹人怜惜。虽然她走出去顶天立地,但不妨碍背人的时候耍弄着小孩子般的意气。她有坦率的天性,别的女郎也许更善于暗示,更习惯等候,她不一样,想亲就噘嘴,亲亲可以促进感情。

  以前一向独来独往的凌溯,自从有了她,便成了世上最富有的人。才知道感情丰盈了,像身负宝库,不再是身后空空,单打独斗了。

  没有那么缠绵悱恻,仅是最浅表的一吻,也让人心生欢喜。

  “叭”,干脆而嘹亮。

  门外侍立的人让开了半步,屋里的人再也待不下去了,知情识地退出了上房。

  居上问:"你高兴些没有?还生我的气吗?"

  凌溯垂着眼,依旧拉长着脸,"有蒜味。"

  居上的笑凝固在脸上,难为情地说:"对啊,中晌吃了蒸豚就蒜酱,味道很大么?"

  太子殿下轻飘飘给了个眼神,示意她自己体会。

  居上脸颊上的红晕更大了,忙捂住了嘴,"对不起,臭到你了。"

  可对面的人却又笑了粉扑-儿文=~学),嘴里说着"我不嫌弃你",一手扣住她的后脑勺,复用力嘬了她一口。

  居上胡乱摆手,"不可、不可臭到太子殿下,明日负伤不能理政了怎么办。"一面喊药藤,"快快,拿甜杏仁来,我清清口。"

  狗头军师的荷包里常备各种小食,眨眼之间便送到。居上嚼着杏仁,又有郎子替她捂脚,这样的日子,可说是惬意非常了。

  没有遇见对的人时,万事万物从耳边汤汤流过,从来不往心里去。遇见了对的人,身边的每一点触动,都能让她感受到细腻美好,这就是活着一定要一场的道理啊!

  抬起手,触了触他眼下隐隐的黑眼圈,"郎君昨晚果真没睡好,是公务太多,还是想我想得睡不着?"

  凌溯说:"陛下千秋快到了,好些事务要安排,朝中公务也不能耽搁,昨日傍晚进宣政殿议事,陛下脸上总显得不耐烦,不知是不满于政事本身,还是不满于我。后来回到东宫,躺在床上又睡不着,揣度你在做什么,是不是也在想着我。"

  居上问:“那你是何时睡着的?”

  他说:“子时更鼓响过之后。”

  居上有点心虚了,那个时候她正呼呼大睡,连梦里也不曾见到他。

  "算了,咱们不谈这个。"她机灵地调转了话题,宽慰道,"郎君尽了自己的责,做好了自己的分内,对得起朝中臣僚和天下百姓,问心无愧。若是陛下有心挑你的刺,不管你做什么都不对,所以不必为此耿耿于怀。我阿耶在朝中,自会尽心扶持郎君,朝堂上风云变幻,他见得多了,旧两派能够分庭抗礼最好,就让他们拉扯,若能一直拉扯下去,郎君就是安全的,暂且不必担心。"

  所以谁说闺中的女郎只知花前月下,没有放眼朝堂的大局观?她知道牵制平衡,说明她懂得政局。别她平时大大咧咧,常把人气得倒仰,若是他南攻长安时已经娶了她,那么留守后方的阿娘便有了得力的膀臂,她未必(粉扑-儿文=!学)不像阿娘一样,有以一当百的能力。

  抓住脚的手松开了,转而抓住了她的手,他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我忽然就不担心了。"

  居上嫌弃地甩了甩,没能甩开,嘴里嘀咕着:"我怎么觉得你在嘲讽我呢"

  绝对没有嘲讽,是真情实感的表达,凌溯说:"家有贤妻,男人便不会出错。我曾设想过和你谈及朝政时的情景,你能安抚我,我的心就得大平静。要是你比我还慌,那我便更慌了,慌乱难免出错,时候一长,我这太子位恐怕就摇摇欲坠了。"

  这倒是,前朝时候宫中传话出来内定她为太子妃,那时不过十四五岁,阿耶就是以培养太子妃的标准来培养她的。

  作为将来的掌权者,最首要一点就是求稳,风不动才不会忙中出错。虽然她性格有时候很毛躁,甚至心底里想的是走投无路时,干脆反他娘的。但这种话等闲不会说出口,不过是有这个准备,时刻站在自己的郎子身边而已。

  太子很欣慰,握手犹不足,还想来触她的脸,被居上扭头让开了,顺便塞了一粒杏仁进他嘴里。

  "咱们不说朝堂上的事了,来说说我今日回家的见闻。"居上娓娓告诉他,"有两家来向三娘提亲了,但都不太合适,最后大约就此不了了之了。后来我听说赵王家宴那日,她遇上了一位长得凶悍,口气也不善的郎君,心里反倒时常惦念。"

  凌溯有点弄不轻她们姐妹的品味了,"长得凶悍还出言不逊,阿妹好这口?"

  居上瞥了他一眼,"这叫缘分,你懂不懂!想当初我还不想理你呢,宫里还不是降了旨。"

  也可以说你我本无缘,全靠我使劲吧,凌溯笑了粉扑-儿文=~学)笑,没有辩驳。

  "长得凶,说话还疾言厉色"居上兀自琢磨,"这样的人不多吧,你知道是谁吗?"

  凌溯忖了道:"那场宴上,有爵的都上过战场,武将鲁莽些也是常事,但明知是来相亲,还不知遮掩的并不多听着怎么有些像二郎?"

  居上忙追问:"哪个二郎?哎呀,如今就是这点不好,家家户户都称郎,分不清谁是谁。"

  可能这样揣度,有点对不起凌洄,但照着描述真的很像他,面貌不温柔,面对女郎,说话也没什么耐心。

  “我家二郎,雍王凌洄。”

  居上怔住了,想起秋狩那日见过的雍王,别说,还真能对号入坐。

  "可见我家玉龟眼光不错。"居上喃喃说。

  但这件事的可能性不大,人家是王,且两个人年龄差,比她与凌溯还大。一个沙场上杀人如麻,一个独自如厕都怕有鬼,大概只能当玩笑了粉扑-儿文=~学)。

  凌溯见她神情有些怅惘,讨好道:"等见了二郎,我找机会打听打听,那人究竟是不是他。"

  居上也没放在心上,含糊应了,又道:"我听说五嫂下月成婚了,今日见了和月,那孩子蔫蔫的,连话都不肯说,着好可怜。"

  关于这种事,凌溯很有快刀斩乱麻的作风,"成婚就成婚吧,孩子难过一阵子,时候长了就好了,同在长安,又不是不能见。至于和月,她是你的侄女,将来大可借你的势。等到议亲的时候,有你有辛家,唐义节说不定也高升了,还愁说不得好人家?"

  有些内情他也没好说,再过十来年,五郎的功业也建成了,到时候和月自是贵女中的贵女,儿时虽然命运不济,长大之后却吃不了亏,大可放心。

  居上闻言松了口气,"也对,眼光放长远些,出身辛家,还有什么可愁的。"

  家里事掰扯完了,凌溯又和她交代:"我这几日怕是还要忙,若是赶不及回来,你不要太想我。千秋节三日,全城不宵禁,你要是想回家,就在家里住上一晚吧,等我那里的事忙完了再来接你。"边说边唏嘘,"年关将近,很多政务要在年前处置,不光东宫忙,岳父大人在政事堂也忙得不可开交。"

  可不是,居上听阿娘说,阿耶昨夜也留宿了政事堂。毕竟这是大历建朝后的第一个年关,年关难过,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接下来真如凌溯说的那样,忙得摸不着耳朵了,连着两日没能回行辕。居上收拾好了东西,只等正日一到,便回去与家里人一起过诞节。

  院里的树上挂上了长寿结,用以为圣上祈求福寿。多日的雨雪也散了,一早太阳便慢悠悠爬起来,待咚咚鼓一响,久违的金芒洒满庭院,大有万象更之感,连腆着肚子的长嫂也出门溜达了一圈。

  顾夫人很高兴,迈进前厅对众人说,"今日春风要来走动,我让人去九郎衙门传话了,让他早些回来,两个人多多相处,日后成婚不生分。"

  春风是顾夫人胞弟的幼女,长得白净姝丽,性情又乖顺。早前九兄没定亲的时候,就常听三婶提起娘家的侄女,念叨着要亲上加亲,将来孩子们都不受委屈。

  居上三姐妹躲在一旁闲聊,居安说:"五嫂也是亲上加亲来着,还是自己人靠得住。阿娘怎么不在杨家族中给我挑个郎子,也凑个亲上加亲?"

  两个姐姐不禁感慨她不害臊,居幽问:"阿妹也巴望出了,整日胡思乱想。"

  居安扭了扭身子,"我阿姐们都有郎子,怪热闹的。"她的诉求只是热闹,不至于两位姐夫来了,阿姐们都去应付郎子,留她一个人落单多孤独。

  不过说起杨家,实则杨夫人的娘家算不上一等的门阀,当初老家主与杨家家主是至交,这门婚事是老家主定下的。也正因为门第并不十分相配,又是给长子娶亲,辛老夫人对这妇有些挑剔。无奈不争气的辛道昭非杨氏不娶,辛老夫人最后只得妥协,但杨家门第到如今也还是平平,族中子弟也没有特别出众的,因此居安想亲上加亲,怕是不可能了。

  喝一口香饮子,再吃上一块点心,居上抽空腾出嘴来告诉居安:"你在赵王家见的那位郎君,很像一个人。"

  居安"咦"了声,"阿姐回去,同姐夫殿下提起了?"

  居上说是啊,"终身大事嘛,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毕竟那些公子王孙,他比我们更熟,我同他一说,他就报出个人来,你猜是谁?"

  居安急切地问:"是谁?我猜不出来,阿姐快说。"

  居上便不卖关子了,直截了当道:"雍王凌洄。"

  这下子居安更惆怅了,"这么不知礼的人,居然是雍王,老天不开眼。"

  她又去计较人家的态度人品去了,居上努力把她纠正回来,"你那姐夫殿下说了,等他去打探打探,确定到底是不是雍王。"

  居安说:"这还有什么好打探的,真要是雍王,我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再说是二姐调侃,我才想起那个人,那人凶得很,我是找郎子,又不是找阿耶,快算了吧。"

  本来就是打,最后谁也没当真。不一会儿顾家的春风来了,随行带了家中酿的酒和脯鲊,大家聚在一起吃喝,冬日围炉而坐,很是快意。

  不多会儿三婶房中的傅母过来,把人叫了出去,居安等了好半日,不见春风回来,探着身子问:"春风阿姐上哪儿去了?"

  大家当然心知肚明,二嫂说:"想是九郎回来了,人家有私房话要说,咱们吃咱们的。"

  酒足饭饱后,仆妇搬出十张交椅放在廊庑底下,两边拿屏风遮挡,大家坐在廊下晒太阳。本来幽静的午后时光,因孩子们不安生一会儿一个跑来喊"阿娘",一会儿另一个又哭了,不断有人得起身主持公道,但这就是烟火人间啊,忙而繁复,却有滋有味。

  终于晒得人恍惚起来,眯觑着眼直犯困,这才各自散了。

  居上返回自己的院子,在窗前的美人榻上躺下,拿手绢盖住脸,从午后睡到了未正。

  睁开眼时,日头都西斜了,出小院,各房都很忙碌,毕竟长安常年宵禁,只有逢元正和上元日,才通宵开放市集。家中姑嫂们约好逛夜市,连三位夫人也要赴手帕交的约--

  千秋节,家中阿郎陪圣上庆贺,夫人们难得遇上清闲的一日,多时不见的故交们,正好去酒楼喝上两杯,叙叙旧。

  "今晚粉】扑-儿文=~学!我们可不管你们吃喝了,你们自己照应自己吧。"

  盛装的三位夫人站在院前,含笑互相打量。不像女郎们要乘夜色,她们早早便准备出门了,先去喝茶,再去饮酒,然后灯赏梅,街市上游走一回立户许久的妇人,拖儿带女执掌中馈,多少年不得逍遥了。难得有机会,以前的挚们早就递了帖子进来,也像年轻时候一样高兴高兴,为了这场邀约,她们提前准备了好久。

  大家都赞不绝口,一径夸奖阿娘好,平日端庄的夫人们露出羞涩的笑,腼腆地捋捋衣裳抿抿头,相继登上了马车。

  晚霞落在坊院里,没有余温,淡淡地。

  众人原本打算寻个酒子用暮食,无奈每家酒楼都客满,二嫂懊恼不已,"早知道就该预先派人下定。"

  不过也没关系,在家吃个半饱,再上夜市吃小食就是了。大家忙着回去张罗,居上把做的襦裙取出来换上,正在妆台前盘头,听见外面有人传话进来,柴嬷嬷慌里慌张说:"小娘子,不得了了,门上来了个人,要见小娘子。"

  居上嘟囔了声,"我正忙着呢谁呀?"

  柴嬷嬷凑在她耳边压声低语了两句,居上脸色霎时白了,惊恐道:"这这怎么办?快出去打发他,说我不见他,让他快走。"

  身边的人都不明所以,柴嬷嬷为难地说:"打发了,他站在门上不肯走啊,老媪不敢发声,怕触怒了他,吵闹起来。"

  居上心头急跳,气恼说:"真会挑日子,今日千秋节,殿下在花萼楼呢"

  柴嬷嬷瞠着眼她,等她一个示下。

  居上定神思量,既然到了门上,辛家无论如何都难脱干系了。要是她避而不见,当真引来了人,那这件事更说不清了。

  咬咬牙,她不声不响出了门,边走边吩咐柴嬷嬷:"赶紧让人上永春门,想办法找到东宫的人,给太子殿下报信。"

  今日是圣诞,东宫十率府联合左右金吾仗院戍守皇城,城中三十条干道上全是巡守的人,那笨蛋这时候出现,是想害死人了。

  居上原本还念着少小时的情义,却没想到他如此让人绝望。朝中人人知道,阿耶是一心拥护太子的,辛家及背后的旧臣是太子坚实的后盾,只要能定辛家的罪,那么太子便不攻自破了,假以时日,不愁不能找到破绽,拉他下马。

  她隐约有了预感,这回怕是有人故意设下陷阱,想让辛家难以脱身了。

  快步赶到前院,门房边上挨着个人影,戴着帷帽,一副避人耳目的样子。

  居上按捺住心头的怒火过去,他手忙脚乱撩开了帽上的纱幔,欣喜地唤了声"殊胜"。

  快半年未见了,他还是老样子,感情充盈,脑袋空空,眼里满含着热泪,上前一步道:"你受委屈了,什么都别说了,快随我走。"

  他上来牵她,被她甩手挣脱了,"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城中还有旧时的幕僚,是他们救我出来的。我知道你与那北地蛮子定亲,不是你的本意,你几次轻生我都知道都是我没用,保护不了你。"高存意焦急地说,"今日是凌从训寿诞,城中到处喧闹,不会有人注意我们的。马车就在前面巷子里等着,殊胜,你跟我走吧,我们远走高飞,我也不图什么大计了,只要和你在一起。"

  居上听他乱七糟一顿胡说,就知道有人在他面前吹了风。跟他走,或是起争执,无论如何都是百口莫辩,说不定不远处就埋伏着要拿现形的人,转眼便会蜂拥而至。

  居上无奈地着他,"你受人蒙蔽了,若是在修真坊好好呆着,或许还能保命。"

  高存意现在什么都听不进去,好不容易重获自由,只想赶紧离开这里,不由分说便来拉她,"快走吧,有什么话,过会儿再说。"

  门上的柴嬷嬷见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想唤家仆,见小娘子飞快抄起一旁的花盆,重重砸在了高存意头上。

  "乓"地一声,花盆碎成了瓣,高存意应声倒地。

  柴嬷嬷吓得目瞪口呆。

  不远处巷子拐角处,左威卫中郎将石璞带领一队人马伏守着,估算时间差不多了,预备包抄辛府。

  恰在这时,有个穿紫府圆领袍的人,率领十几名金吾卫策马过来,扬起嗓门唤了声"石璞"。

  石璞一惊,忙回头,见那位一脸凶相的雍王到了面前,也没有多余的话,翻身下马,上来搂住了他的脖子,手肘力道之大,简直要把人勒毙。脸上皮笑肉不笑着,好言好语道:"你来,本王有件事,同你商议商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