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超能神速 第二章 这是不一样的未来

《超能神速》第二章 这是不一样的未来

作者:小小琉光 字数:3184 书籍:超能神速

  七月底, 淮南徐州驿站。

  深夜,仍有房间亮着灯,里头住着回乡省亲的监察御史章从潞, 此时正伏案头奋笔疾书:“闻淮南安抚使安怀德喜行乐、多燕集, 上遣臣伺察之,臣恭听命耳。臣走访民间,出入贩夫走卒, 发现此地码头尤为冷清,来往船只寥寥, 又闻河堤叮叮当当,日日月月未有停歇。问河中渔夫,渔夫一步三叹,说日修夜拆修不出三里长河堤, 金砖银砂造得出一个帅司府。原来是淮南安抚使联合都水监以修造河堤为由, 私吞每年拨下来的治河银两, 白天修河夜晚拆除, 日复一日无穷尽,所耗银两累积下来能造出一个阿房宫!”

  “淮南安抚使安怀德有负圣恩, 臣为和安怀德是同年而深感羞耻!朝廷财政紧张,身为人臣,不思为君解忧, 反借权谋私利,臣深为不耻!”

  今年四月初, 有地方官参淮南安抚使安怀德纵情享乐,经常宴请宾客, 不事军务, 恰好监察御史章从潞告假回乡, 经过淮南徐州,元狩帝就令他顺路调查核实安怀德。

  章从潞本意调查安怀德是否渎职,不成想查出河道贪污一事。

  朝廷每年拨款千万用于治理黄河,至少能有一两成被用于淮南,安怀德在任近五年,如果河道每年都贪污,少说也贪了五六百万两。

  黄河改道,夺泗入淮,淮南徐州、邳州等地河道要塞被轻易冲垮,很难说不是安怀德贪污银两,疏于修理河道、河堤的缘故。

  洪涝虽是天灾,却也有人祸之因,章从潞发现真相便不能不告诉元狩帝,因此一落脚驿站便叫书信一封,想叫人快马加鞭送回京都。

  “来人。”

  章从潞唤人,半天不见有人回应,心生疑惑,出门打算探个究竟,结果一走出廊道便发现仆从被害。

  心惊不已,章从潞想都不想就调头逃跑,然而杀手已候他多时,将其一刀割喉,抽出告密信烧成灰。

  顷刻间,驿站沦丧于火海,里面的尸体和秘密一并销毁。

  ***

  监察御史章从潞于淮南徐州驿站命丧火海的折子呈至元狩帝案前已是五日之后,元狩帝看完,将折子重重压在案上,颇为唏嘘地感叹:“命丧火海,好个毁尸灭迹,好个安怀德!”

  大太监上前添茶,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康王求见。”

  元狩帝:“赶紧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康王进殿行礼,观察元狩帝脸色:“陛下脸色不好,是近些时日被黄河水患所困?”

  元狩帝:“黄河水患是一回事,人心难测是另一回事。”

  康王:“怎么了?”

  元狩帝把折子递给他:“你看看。”

  康王拿过折子一目十行看完,表情严肃,眉头紧皱:“安怀德干的?”

  元狩帝:“朕令章从潞秘密监察安怀德,他就死在路上,还是驿站失火,有这么巧的事?”

  康王:“杀人灭口,看来章从潞是查出点什么来了。要不找个借口召回安怀德?”

  元狩帝:“淮南受灾严重,贸然召回安怀德容易动摇人心。先留着吧。派个人过去盯着,我记得淮南转运使是司马骄?”

  康王:“是,皇后司马家的人。臣弟听闻五皇子和安怀德私交甚密,安怀德早已是太子党,加上转运使姓司马,整个淮南可以说都在太子掌控之下。”

  秦王门生专门向江南发展,而淮南繁华富足程度可与江南媲美,便被太子划为囊中之物,费心经营为抗衡秦王在江南势力分布的工具。

  “朕的这些儿子,论治国大才没有,论蝇营狗苟、拉帮结派倒是一个比一个聪明。国家还没交到他们手里,就忙着拉大臣站队,铲除异己,不顾百姓死活,朕看不用等朕百年,大景基业迟早被他们祸害没!”

  这话说得严重了,康王不敢接话也不敢劝,权当没听见。

  “太子如此行事,皇后和司马家功不可没。清贵世家……哼!皇后连宫中禁军都敢插手,担得起清贵世家女的名头吗?”

  康王拱手说道:“眼下责怪太子无济于事,得先解决淮南洪患,再想办法瓦解太子和司马家在淮南牢不可破的势力。臣弟记得淮南提点刑狱使会试时是臣弟亲点,也是臣弟门生,或可令他多加留意,想法查一查章从潞的死。”

  “也可。”元狩帝说:“朕还要再命郑楚之临时调任淮南转运副使、扬州知府萧问策临时兼任淮南提举常平使!”

  康王一惊:“郑楚之,萧问策?臣弟没记错的话,萧问策是元狩十一年中进士,那场恰好是卢知院主笔,卢知院又是太子妃的父亲……这不是还往淮南送他们自己人?”

  元狩帝:“塞一个他们自己人,让他们相信朕并未怀疑他们,朕仍然委以信任。塞一个郑楚之,是安抚,也是警告,反正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何况一个临时调任的转运副使能在淮南,他们的大本营里翻出什么风浪?只要让他们相信翻不起风浪就行了。”

  康王:“可郑楚之也不是蠢货,他明知道是龙潭虎穴,难道不会明哲保身?”

  元狩帝这会儿心情算不错,背着手摇摇头说:“相反,郑楚之绝对不会明哲保身,他就像条毒蛇,一逮着机会就会死死咬住淮南的喉咙。秦王虽不是他们最满意的储君人选,却也是费心经营起来的牌子,连同他们在江南的经营被连根拔起,郑楚之咽不下这口气。”

  康王若有所思,隐隐有些明白,由衷佩服元狩帝的心计手段。

  “让他们斗吧。斗得你死我活。”

  ***

  五皇子府。

  收到淮南来信,五皇子看完后,一声不响地烧了。

  太子脸色不太好看:“你做事留尾巴,幸好这次发现及时,尽早解决章从潞,否则你我在淮南、京东两省的苦心经营就会白费!”

  五皇子有些羞愧:“我写信骂一骂安怀德,还不是他平时铺张浪费不知收敛,被人参了才会引起父皇注意。”

  “你还没意识到问题?你看看这次水淹淮南,多少河堤被冲垮?北方漕运四渠在你掌控之下,还不够你敛钱,你非要去碰修河堤的银子!”

  “二哥,我、我也没想到会决口,往年发洪水淹一淹田地,不至于到平地为泽的地步,谁知道这次突然发生黄河改道的事儿!”五皇子心挺慌的,抱怨道:“这事儿邪门,百年没改道的黄河突然改了道,淹了以前从没被淹过的淮南,要不然怎么会被发现贪墨治河银子的事儿!”

  “你少说两句!”太子恨铁不成钢,无奈地说:“还好淮南是我们的地盘,有安怀德镇着,出不了大事。”

  五皇子问:“可是父皇派遣郑楚之,是不是有意整顿淮南?”

  太子:“是警告,但不是真想收拾。父皇还派了萧问策,他是卢知院的门生,算是我们的人,到时叫司马骄、安怀德请他吃顿酒拉拢拉拢就行。父皇派他来,是安我们的心,告诉我们还信任我们,但是又派一个郑楚之,既有安抚,也有警告的意思。毕竟临时调任,没什么根基,翻不了大风浪,要是真想收拾淮南,会这么明晃晃地告诉我们派一个敌人过来吗?派郑楚之过来也有警告的意思,他肯定会借机寻衅,但是闹不起来。郑楚之还不敢拼全力只为搞死一个淮南,他不敢。”

  五皇子:“父皇就派了两个人,有这么多意思?”

  “这就是帝王的制衡!”太子说:“别忘了,参安怀德在前,章从潞发现河道贪污在前,黄河改道在后,要不是有黄河改道、淮南洪患,章从潞被烧死没那么好解决,父皇肯定会召安怀德进京。”

  五皇子:“我还得感谢黄河改道?”

  太子:“可以这么说。”

  五皇子一想还真是,哈哈笑起来:“改得好!淹得好!这回邪门邪对路了!”

  黄河改道,夺泗入淮,死伤无数,到眼前两位天潢贵胄嘴里就变成天大的好事,也是令人心寒。

  ***

  八月中旬,黄河水患虽暂时得到控制,但很快迎来秋汛,怕是又要祸及千里。

  不过这些事有京官和地方官在忙,轮不到赵白鱼忧心。

  纪知府外放的调令下来,如赵白鱼所料,被外放到江西省担任转运使,上任前需和新任知府尽快交接。

  赵白鱼因此忙得脚不沾地,天没亮就到衙门办差,每每直到子时才能郡王府。

  霍惊堂见他辛苦,每日接他下班,偶尔出手帮忙或提点几句,能解决不少困扰赵白鱼的难题。

  这天深夜,霍惊堂照例来接赵白鱼,敲响他办公的房间,径直进去,就近找个位置坐下:“还忙?”

  赵白鱼抬头看一眼霍惊堂就继续整理交接的档案:“没办法,纪大人外放江西,必须尽快整理出衙门的陈年卷宗、陈年账本,还有欠民的、欠工部户部的各种借条,以及账面亏空都得抹平,得趁纪大人还在京时赶紧解决,否则债留到下一任,该头疼的还是我。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把朝底下人烧,我是知府左右手,还不是首当其冲?”

  沉重叹气,赵白鱼说:“不整理还好,一整理发现欠了很多债,账面亏空。衙门没多少银子,纪知府也不是个贪官,每年拨下来的银子不知道用哪里去了,反而欠下不少钱,我真想辞官不干了。”

  霍惊堂:“衙门没算账先生?”

  “还是老话,新来的知府头一天就冲我问话,摆明拿我立威。”

  “新上任的知府叫冯春山?”

  “你认识?”

  “前杭州知府,大本事没有,但他是已故贞妃的哥哥,五皇子的舅舅。”

  “外戚啊。又是五皇子,总算知道为什么针对我了。”赵白鱼了然:“京都府知府关系京畿治安,陛下怎么会同意让一个没本事的人担任?”

  “当不了多久。”

  赵白鱼挑眉,霍惊堂多少知道点内幕啊,但看他无意多说,便也不多问。

  霍惊堂:“衙门亏空是常有的事儿,烧不到你头上,你也解决不了。”

  赵白鱼担任京都府判官,到少尹,满打满算也才三年,头一次知道衙门亏空很常见,连忙问霍惊堂:“怎么说?”

  霍惊堂低头拨弄手腕上的旧手帕:“小郎最近没戴我送的佛珠,是因为不喜欢?”

  “没有,特别喜欢!”赵白鱼赶紧坐到霍惊堂身边,抓起霍惊堂的手哄道:“我不是得审犯人?怕见血失了佛性,毕竟是你送的,我得珍惜。”

  霍惊堂抬眼,定定看他,然后从宽大的袖子里掏出一条同样包浆了的佛珠说道:“我磨了一盒子。”

  赵白鱼:“……”你到底有多喜欢佛学?

  接过送来的佛珠往手腕上缠,赵白鱼嘀咕:“喜欢佛学不该清心寡欲吗?”

  霍惊堂敲了下赵白鱼的手背:“要诚心,少胡说。”

  迷信。

  赵白鱼摸着佛珠的穗子问:“我以后都戴,你现在能说了吗?”

  霍惊堂:“衙门亏空很常见,京都府衙门还算好,毕竟天子脚下,能到户部哭穷,能从内库借钱,时不时还能从下面的县衙里收点孝敬,多少能补贴难看的账面。下面的县衙或者更偏远点的,比如西北的县衙,穷得外面的鼓烂了三年没钱修。”

  “为什么?”

  “存留太少。”霍惊堂说:“大景开国时太穷了,哪哪都要钱,本来鼓励商业是为了振兴经济,但盘活了一群富商,百姓和朝廷还是穷。没钱从哪来?税收。税也不能定太高,否则就是苛税□□。一般来说,地方收税,得上交八成、九成,这叫‘起运’,留一两成做地方经费使用,叫存留。”

  赵白鱼意识到问题所在:“一两成也太少了。”

  地方经费用处很多,比如修缮衙门,发放给官吏、衙门公员的俸禄,假如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比如山匪起义、洪患地震蝗灾等等,都需要支出,一两成存留税根本不够用。

  “所以只能挪用上交的税,就会出现亏空。你看看亏空项目记录,明确用于公事,可以呈交三司,让他们给你报销。不过户部是老五在管,可能会驳回你的报销折子。”

  “不是可能,而是肯定。”赵白鱼:“亏了七万两,有上回五皇子亲口答应拨下来的五万两,勉强能补一下空缺。但底下二十一个县的账还没算。”

  顿了顿,赵白鱼问:“不对,你说亏空是正常……难道外省的官都私吞公钱?否则为什么不报销?”

  “私吞是有,多数用于公事,但户部会驳回他们的报销折子,历来报销走账就是一大难题,连赵伯雍他们想报销走账都会头疼。一是三司报销要收好处费、通融费,这叫部费,二是国库亏空严重。”

  霍惊堂懒散地倚靠在椅子上,掰碎了官场隐而不宣的一套同赵白鱼细细说:“国家财政一直紧张,从开国至今,内有天灾人祸,外有强敌,突厥、大夏和南疆都是打不死的强敌,几乎年年征战,军资吃紧。国家财政大部分钱花在军资上,导致国库亏空,历任天子只能从自己的私库里贴补。由于税收上缴八成九成,底下也亏空,朝廷各个部门都在亏空,为了解决这部分亏空,历任天子只能从自己的私库里掏钱,不说给,只说是‘借’。”

  “谁借?三司两府宰相都借,他们借去用于公事,用于赈灾、基础修建,用于军务,各个部门都来借,最终导致衙门亏空、部门亏空,国库和私库也没钱。”

  “不能改?”

  “体制臃肿累赘,一改革必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总有人利用这些漏洞大肆敛财,以各种名目贪墨国家用于百姓的公钱,就有人出来阻挠。光裁掉部费这点,就拦了一群人的财路。陛下推行夜市开放,也是寄希望于商品经济发达能改善缺钱的问题。”

  霍惊堂忽而问:“你说还缺两万两?”

  赵白鱼:“不止。县的亏空还没算。”

  霍惊堂勾勾手指:“我教你怎么讨钱。”

  赵白鱼附耳过去,听着霍惊堂耳语几句,眼睛亮起:“你还挺奸诈啊。”推了把霍惊堂胳膊,打趣道:“满京都都把你当只会打仗,脾气暴戾的莽夫来看,谁知道你这么会演?”

  “每年打仗要钱粮要军资就得跟三司打交道,不会演早死在大西北了。”

  其实霍惊堂也有钱,但他大半的钱都耗在西北军里,只留存一些维持郡王府的日常开销,一些当聘礼,赵白鱼的小金库因此饱满许多,但他在外开销也挺大。

  霍惊堂还养了个收容退伍老兵的村子,赵白鱼则修建育儿堂、妇女再就业的孤女村,只能说都是吞金兽,府库里的银子轻易不能动。

  何况衙门亏空用私人金库填补的口子不能由赵白鱼来开,一旦开了,他就得罪京内京外所有官,没法在官场混了。

  霍惊堂:“为夫帮你解决一个大难题,小郎是不是也该帮我解决一下困扰?”

  赵白鱼白他一眼:“你能不能学学菩萨修身养性,别整天想些见不得人的事儿。”

  霍惊堂定定地看他,琉璃色的眼眸因为太漂亮反而显出很假的质感。

  赵白鱼有点紧张:“生气了?”

  霍惊堂慢条斯理:“我饿了,想让你快点陪我回家吃饭。说实话,是不是因为这段时间都没纾解,小郎想要了?想要的话,开口便是,这是做人丈夫义不容辞的职责。”

  “……”赵白鱼随手抓起卷宗扔过去:“求您闭嘴!”

  沉默几秒,赵白鱼说:“整理完最后一个卷宗就行。”

  头皮有些发麻,脸颊还有点烫,赵白鱼清咳两声,不得不说他的身体的确有那么点食髓知味。

  定定神,认真看卷宗,是一桩扬州江阳县入室抢劫杀人的案子,主谋被抓,地方县、州和省都判死刑,案子呈至刑部和大理寺做最后判决,还是维持死刑,因前段时间兴大狱,刑部和大理寺没有空牢房,便将人犯押至京都府大牢里关着,过两天就斩首。

  三堂会审结果不变,案子一锤定音,赵白鱼在卷宗末尾描红。

  赵白鱼到霍惊堂身旁,双手藏在袖子里,温润地笑着,“回家了。”烛光下,他皮肤莹润,仿佛会发光。

  霍惊堂伸手握住赵白鱼的手,宽大的袖子盖住两人相牵的手。

  ***

  第二天,赵白鱼就叫人去召京都府治下二十一个县县令,令他们打好算盘,把往年所有亏空款项报上来,又叫算房先生把账全部算一遍,剔除些容易被查出问题的账,留下能做大文章的账簿先放着。

  新任知府姓冯,这会儿又找赵白鱼问话:“账面算得如何?”

  赵白鱼将账簿交给冯知府:“您请看。”

  冯知府看一眼身后的师爷,师爷接过账簿看完,在冯知府耳边说了几句,冯知府立刻变了脸色,怒斥赵白鱼:“赵少尹,你跟我说说纪大人在任不过五年,怎么账面亏空十三万两之多?!”

  赵白鱼:“大人有所不知。”他将缘由说出。

  冯知府:“为何不找户部报销?”

  赵白鱼面露难色:“大人,这……这事儿实在困难——”

  “有什么困难?!京都府里哪个衙门不得老老实实到户部报销?户部哪个不给报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小伎俩,就是懒政、怠政!我告诉你赵白鱼,你这种人我见多了!你现在就拿着这些账簿去三司、去户部要报销,账抹不平不用回来!”

  “别——大人您是为难小的,这谁都知道找户部报销的困难不亚于登天,都是一年一年一点一点的抹,哪有四年十三万两的债一朝全抹了?这……下官是真做不到,求求大人您别为难下官——”

  “大人我还真不是为难你。”冯知府说:“你知道我之前在哪里干什么差事吗?”

  赵白鱼摇头:“不知道。”

  冯知府:“大人我在杭州当知府,差事干得漂亮从未有亏空才被召进京担任这京畿之要的权知府!”

  赵白鱼夸:“大人厉害。”

  冯知府:“少拍马屁!我告儿你,你家大人我不是开玩笑,我也不怕临安郡王,不怕宰执大人,我不管你是郡王妃也好,宰执家儿郎也好,到了我手底下就得老老实实办差,说让你去销账,你就得做到,否则辞官滚蛋!”

  “可下官去销账也没个名目,毕竟是大人您的差事,换成下官去,人家说“你不行,让你家大人来”,我可该怎么办?”

  “你怎么这么蠢?啊?你就说是我的命令不就行了?亏纪大人天天在我耳边夸你多聪明,现在看来,不过尔尔。”

  “是是,下官愚钝。”

  冯知府不耐烦:“下去!”

  赵白鱼只好灰头土脸地离开。

  冯知府身旁的师爷立刻夸:“大人高明,谁都知道三司销账难,让赵白鱼去办,他要是办不了就是渎职,咱们有理由在年底的政绩考核参他一笔。他要是拿钱贿赂三司,咱们可以借五皇子之名,提前跟三司那边说一声,叫他们摆一道赵白鱼,他就多了贿赂的罪。左右都是错,这回能整死他了。”

  冯知府得意地笑:“略施小计,替五皇子出口气!还有大人我得拜访五皇子和恩师赵宰执,叫你准备的东西都备好了?”

  师爷:“早就备好了!”

  师爷收敛笑容:“不过赵白鱼是您恩师的儿子,我们针对他会不会……”

  冯知府:“放心,恩师恨不得没这个儿子,我是一次性替五皇子和恩师出气!”

  师爷:“可我听说临安小郡王天天来衙门接送赵白鱼——”

  冯知府嗤笑:“你真当赵白鱼得宠?恐怕是做给陛下看的,叫陛下知道他临安郡王喜欢男人,没有威胁,想借此固宠。哼!就算赵白鱼得宠又如何?一个不能生子的男人能得意几时?一对二椅子,真是脏不可闻。”

  两人渐行渐远,没离开的赵白鱼在墙根后安静地听完他们对话,脸上没有丝毫表情。

  说他倒没什么,可霍惊堂得罪他哪儿了?

  霍惊堂十二岁上战场,为国征战多年,险些丧命,冯春山一个靠外戚关系上位的废物也配说霍惊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