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秦汉岁月 第26章 分 封

《秦汉岁月》第26章 分 封

作者:司徒小良 字数:4891 书籍:秦汉岁月

  第二十五章分封

  项羽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秦国皇宫。

  他带着熊熊的怒火而来。这怒火包含了浓浓的国恨,恨秦国吞灭了楚国;这怒火包含了深深的家仇,仇秦人杀害了他的族民;这怒火还包含了这么多年来的浴血奋战,是秦国让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战友……

  已经被任命为国相的子婴,原本以为躲过了死神的召唤,以为可以苟活在这个新政权里。但显然他想得有些简单了。此时,被绑住手脚的子婴,和其他秦国旧官员、旧子民一起跪在将军项羽的脚下,头抬也不敢抬,泪水直滴。秦国的官员子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坚强勇猛,颤抖的哭泣声充斥着整座咸阳城。

  面对着雄伟辉煌的秦国皇宫,项羽并没有像刘季当初那样惊叹不已。他出身贵族,曾经的楚国皇宫并不比这里差。他不稀罕这里的宫殿,也从未想过要住在这里。他认为这些都是秦国的遗物,代表着秦国的势力。他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心态、主人的心态,来看待这些战胜品、处理这些战胜品。而刘季不同,刘季是从平民一路走过来的,对这些秦国宝物带有敬畏之心。刘季是带着暴发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战胜品的。所以刘季不敢杀子婴,因为作为一介平民,杀王不祥。而且,子婴才刚刚上台40多天,也没有什么过错。刘季也不敢强行抢夺秦国皇宫的珍贵宝物,因为他知道这必定会招致强烈的指责。所以刘季只能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留几件。

  项羽这一路过来打得很辛苦,死伤这么多弟兄。他要将所有的仇恨都报复在这些秦民身上。所以,他下令杀死子婴和这些秦民。同时,还下令焚烧这些秦国宫殿,其中包括尚未建成的阿房宫。

  红红的烈火,足足燃烧了三个月。那三个月,是咸阳城最漫长的三个月,是咸阳城历史上最惨烈的时光,至今也不能令人释怀。在这段时间里,咸阳城就是人间炼狱,哀怨和恐惧布满整座城市,星空里仿佛处处回荡着死去的冤魂。曾经繁花似锦、热闹喧嚣的首都咸阳城顿时成为一片废墟,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刘季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敢吭声,谁也不敢吭声。当时就有人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而被项羽扔进了炽热的火堆里。他讽刺楚人是猴子,穿衣戴帽看起来像人,但终究不是人。(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史记-项羽本纪》)

  没有人可以在楚人项羽面前开这种玩笑,甚至没有人可以在项羽面前开玩笑。

  只有项羽自己可以开玩笑。

  接下来的日子,是建国封侯的时间,但是项羽却跟所有人开起了玩笑。

  【项羽】

  如今的项羽是主宰天下的最高实权者,而他此时只有25岁,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中国的历史竟然被一个25岁的青年所主宰,而这并非特例。

  摆在项羽面前的这个难题,也曾是嬴政当年所面对的那个难题。那就是国体问题——到底是采取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究竟实施何种政治体制才能巩固楚国的统治,实现长治久安?这是项羽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政治课题。

  当年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嬴政已经39岁,显然比项羽成熟许多。但是,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朝野对此一直争论不休。这种争论直到千年以后也未曾停息。有人说嬴政当年的选择是对的,是伟大的,因为他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制度;但是,也有人说嬴政当年的选择是错的,因为是他给后世的秦朝帝王留下了后遗症,导致全国暴动而无人制止……

  而此时的主流观点无疑是贬秦论,只有站在嬴政的对立面,说嬴政是错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这么多年来,全国各地军民浴血奋战,就是为了要消灭秦帝国和皇帝制度,恢复当年的六国。项羽当然要否定秦帝国的郡县制。而且,项羽虽然功高盖世,但他并没有嬴政那般的权威,可以压制所有诸侯。特别是项羽还有个名义上的上司,楚王熊心。熊心名义上还是楚王,而项羽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

  【熊心】

  项羽首先跟楚王熊心开起了玩笑。

  他采取了明褒实贬的做法,首先尊崇熊心为义帝,将熊心的地位升格。外界看来,熊心就像是当年的秦始皇嬴政,但实质上却没有嬴政那般的威望和权力。

  威望和权威掌握在项羽的手里,江山是他打下来的,而熊心只是坐享其成。项羽明确告诉他的将领,告诉全国革命军,熊心根本一点功劳都没有,天下是各位诸侯和我项羽浴血奋战得来的。项羽要将天下分封给各位诸侯,而义帝熊心却没有一寸土地。(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史记-项羽本纪》)

  在项羽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痛恨熊心的。因为当年叔父项梁战败身亡,而熊心却满不在乎的样子,不仅提拔了害死叔父的叛徒宋义,还把自己安排在宋义的军队里,处处受到宋义的压制和侮辱。更重要的是,当年愿意冒险进攻关中的,只有他和刘季两个人,而熊心却把这个机会交给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刘季,以致于最后刘季捡了个大便宜。可以说,项羽对熊心从未有过尊崇之心。这一切一切,都是项羽心头的仇恨。而项羽正是个有仇必报的人。

  熊心一直不甘心任人摆布,曾想狠狠的抓住机会,紧紧的握住权力。但很可惜,当项羽节节连胜,最终攻进咸阳城的时候,他已经丧失了这个机会。他再也控制不住项羽,再也无法压制项羽的权威。

  已经升格成为义帝的熊心,只能灰溜溜的接受项羽的安排,迁移到荒凉的长沙郡郴县定居。熊心的心情很低落,他觉得这是最差的待遇,最坏的结局。但他没想到,更差的待遇和更坏的结局紧随而来,那就是——被夺去了生存的资格。后来,项羽派人暗杀了义帝熊心,执行命令的正是那位凶狠的狂徒黥布。

  【刘季】

  接下来,项羽跟刘季开起了玩笑。

  当年楚王熊心向楚军各位将领许诺,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当关中王。这个决定是面向全国全军宣布的,无可否认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这也是当年熊心为了激励众将士,而抛出的一块大蛋糕。刘季拼死拼活,无非就是想要得到这个“关中王”的桂冠,以及故秦国这片土地和子民。刘季翘首以待,一心以为这个奖项非他莫属,他都已经准备好获奖感言了。(感谢TVB,感谢支持我的粉丝……)

  但没想到,项羽玩起了文字游戏。虽然条约是义帝熊心缔造的,但是解释权却掌握在项羽手里——项羽说了算,因为项羽才是掌握实权的人。项羽按照约定分封刘季为汉王,但是故秦国的土地和子民却没有完全分给刘季,而是把它们分成了三块,刘季只得到了其中最差的那块——巴蜀之地。

  那时候的巴蜀,并不像如今这样繁华喧嚣,没有美味可口的“重庆火锅”、麻婆豆腐、担担面和串串香,也没有曲调多样的川剧和神秘惊奇的变脸,更没有宏伟壮观的乐山大佛、都江堰……像峨眉山、青城山这样的高山峻岭倒是不少。那时候的巴蜀,是秦帝国的大监狱,凡是犯重罪的囚徒都会被押往这里受刑。这里路途遥远,而且荒凉至极,艰险丛生,不要说能否回来,能否安全到达都是个问题。很可能,还没有去到巴蜀,就已经死在路上了。

  刘季被分封到巴蜀,在他的内心,并不觉得这是件喜事。相反,他觉得这就是对他深深的侮辱,等于去巴蜀受极刑。刘季感到非常愤怒,恨不得马上就操起家伙跟项羽对着干,也不管自己已经是50多岁的身躯了。

  稳重的萧何此时站了出来,劝说刘季万万不可冲动,硬拼只会送死。

  “胡说八道,你怎么知道我们一定是送死。”(何为乃死也)已经历过多场战争,并且攻进关中的刘季此时显得有些骄傲。

  但这种骄傲很快就被萧何压制住了。萧何首先从现实情况出发,对比两者的实力差距。无论是从兵员数量的角度看,还是从军事经验的角度看,我们都比不上项羽。百战,必定百败,硬拼只会送死。萧何还引经据典,搬出古老的商朝开国君主汤和周朝开国君主姬发来激励刘季。最后,萧何劝说刘季暂时养兵蓄锐,将来必定可以夺取天下。(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

  说得这么头头是道,也不知道刘季到底有没有听懂。不过,刘季是实用主义者,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意见建议,他一般都会虚心采纳。作为一名成熟的男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不管自己内心多么不情愿,也要接受眼前的痛苦和委屈。刘季懂得这个道理,他不会像幼稚的项羽那样,对自己喜爱的东西紧紧握住不肯松手,即使明知道会伤害到自己。

  但刘季内心暗暗发誓,将来必定会重回咸阳。

  【项羽】

  最后,项羽跟其他革命军将领开起了玩笑。

  项羽只不过是个25岁的少年,虽然身经百战,经历过无数次军事战争,但是对于政治斗争和制度建设却没有多少经验。从小就好勇斗狠的他,喜欢跟别人拼力气,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扛鼎。扛鼎是他在家乡江东最引以自豪的本领。他不像嬴政那样接受过系统的皇家政治教育,长期浸泡在政治权力斗争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氛围里。他的的心中可没有什么千秋万代的丰功伟业。

  他把权力当成手中的玩物,想给谁就给谁,想怎么分封就怎么分封。他把天下由从前的七大块分成了十九小块,分封了十九个王,而他自己是其中的霸王——西楚霸王。他并不想像嬴政那样,做个楚始皇,掌管全国政务。他所建立的并非统一的帝国,而是十九个地位互相平等的国家。受封的诸国,其国内的行政皆是郡县制。各国自己制定历法制度,自行任命官员,拥有军队,治土治民,是完完全全的独立王国。对于其他国家的政务,项羽没有想过要干涉。项羽只希望其他国王可以听从自己的命令,他只想管住这些国王,就像远古的西周时期。远古时期,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政务并不直接管理,也很少干预。诸侯国对自己国家的事务具有高度自治权,周王室既不直接征收诸侯国的税收,也不向诸侯国派遣或者任命官员,更不干预诸侯国的司法活动或者军事行动。诸侯国的义务是服从周王室,按期朝见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但是,项羽所建立的这套分封制和周朝所建立的分封制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没有分封自己的亲属,这也是最核心的要害。周朝分封的君主,绝大多数都是周朝开国君主姬发的亲属。凡是姓姬的亲族,只要精神没有问题,只要不是白痴或者疯子,每人都分到一块土地和一群奴隶。而其他功臣和远古部落首领虽然也获得了分封,都周围都被姬姓诸侯国牵制着。周王室控制着绝对的政治军事力量,完全可以制衡其他非姬姓诸侯国。但是,项羽并没有掌握绝对权威,他不能剥夺其他革命军首领的军权,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分封给其他亲属。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以前的六国各自都分为三块,希望诸侯国之间互相可以制衡。比如,把秦地分为三块,齐地分为三块,赵地分为三块,每块地盘之间互相制衡。

  但他显然过于乐观了。

  【项羽】

  在具体分封的过程中,项羽处理得也相当随意任性,特别是在分封齐国将士的问题上。项羽把原来的齐王田市逐出齐国国都临淄,如同处理刘季那样,把齐王田市贬到偏僻的即墨当胶东王,却把田市的大将田都分封为齐王。因为他认为齐王田市跟楚王熊心一样,并无功绩。所有的战功都是大将田都取得的,田都就像是自己在齐国的翻版。

  而齐国另一位掌握实权的将军田荣却没有获得封王的资格,因为项羽始终认为叔父项梁的死与田荣有莫大的关系。当年叔父项梁与齐国田荣共同作战,抗击秦军,但是在叔父项梁浴血奋战的时候,田荣却坐山观虎斗,见死不救。项羽心中对叔父项梁的死依然耿耿于怀,对田荣恨之入骨。

  其他革命军首领对自己的分封也未见得十分满意。项羽把天下这块大蛋糕分得很细,以为每人都能够得到一块,大家都会高兴。结果大家都觉得自己的那块蛋糕小,都不满意。那些没有分到蛋糕的首领,更是愤怒不已。因为项羽在分蛋糕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客观标准,更大程度上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和主观偏见。谁对他有恩,谁的分封就好些。

  当然,前提是项羽必须尊重其他革命军的功绩,他不能完全抛开战功去分封,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权威去剥夺其他革命军的军权。所以,在这些分封的国王里,虽然有好几个跟项羽的关系不错,但是却没有一个是他项氏家族里面的人,比如项伯、项庄就没有获得分封,因为他们没有战功。

  如此一来,项羽所建立的这套分封制,比周朝所建立的分封制、秦朝所建立的郡县制更加脆弱不堪。因为受分封的国王并不是自己的血缘亲属,而是掌握了雄厚实力的将领。这些将领本身对项羽并没有什么感情,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更多的是惧怕——怕打不过项羽。而项羽对这些将领本身也并不怎么熟悉,虽然有时候并肩作战,但很难称得上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也不是荣辱与共的亲友,只能说是利益攸关的同事。一旦秦帝国这个共同目标被消灭,这些将领便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项羽作对。更要命的是,项羽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制约他们的手段。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还互相派遣公子充当人质,而如今项羽连最起码的资本都没有。这也为将来的暴乱埋下了伏笔,斗争无可避免。

  果然,两个月后,全国混战即再次爆发。

  注:义帝熊心,是名义上的帝王,但实质上却是最没有权力的君主。项羽作为最高统帅,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回到了最初起兵的地方。其余十八路诸侯分别是,汉王刘季,原隶属于项氏集团,封地包括巴蜀和汉中;三位投降的秦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被分封为雍王、塞王、翟王,封地包括秦国故土;三位齐将田都、田巿、田安分别被分封为齐王、胶东王、济北王,封地包括齐国故土;九江王英布,也就是脸上带刺、在监狱到处发名片的那位暴徒,项羽手下最凶狠勇猛的将领,封地在六县,即英布的故乡;衡山王吴芮,英布的岳父,曾颇受义帝熊心的重用;两位燕地的革命军将领韩广、臧荼分别被分封为辽东王、燕王,但其实韩广曾自立为燕王,而臧荼是他的部下,所以韩广非常不服气,不肯就国,结果于同年被臧荼击败及杀害,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赵地的四位将领赵歇、张耳、司马卬、申阳分别被分封为代王、常山王、殷王、河南王,封地包括赵国和魏国故土;韩地的将领韩成被分封为韩王,但是霸王项羽一直不肯让他回国,最后还将他杀害了;魏地的革命军将领魏豹,被分封为西魏王,其最早源头可以追溯至陈胜集团,可以说是老牌革命军;还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将领共敖,因为表现突出(攻取南郡有功)被封为临江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