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强最贱掌门 第365章 365.坑天 坑地 坑朋友

《最强最贱掌门》第365章 365.坑天 坑地 坑朋友

作者:枫凌舞 字数:1816 书籍:最强最贱掌门

  这消息震惊了帝后,圣上惶然了皇后,皇后则是惊喜交加,霍地站起身道:"真的吗?果真怀上了?"

  凌溯说是,答得脸不红心不跳,"前两日刚诊出来的,因正逢阿耶寿诞,没能抽出空来向阿娘回禀。且殊胜说,这种事丢脸得很,本打算瞒上一阵子,等亲迎过后再回禀大人,要不是到了这样关头,儿也不会说出来。"

  元皇后自然欢喜非常,合上双手朝外面的长天拜了拜,"阿弥陀佛,咱家大业已成,却还没有一个孙辈,我每每想起这件事就着急。现在好了,有了指望,想是列祖列宗保佑,给我定心丸吃了。"

  但圣上呢,面色凝重,照旧十分不满,"果真这样,那就降为良娣吧,另聘个德行无可指摘的,册立太子妃。"

  结果这话遭到了皇后的反对,"陛下是嫌朝堂上过于太平了吗,偏要在这件事上做文章?册立太子妃不是儿戏,如今又有了身孕,从太子妃降为良娣,难道陛下的初衷,是想逼右仆射辞官?"

  朝方建立不久,朝政上还需辛道昭助益,就算要打压门阀,也是将来的事。圣上被她诘问得心烦,蹙眉道:"朕没有逼右仆射辞官的意思,但大婚之前怀了身孕,岂不是更证明辛氏德不配位?"

  "陛下就是想换人,倘或不为换人,这事你不说我不说,谁能知道她有孕了?"皇后长出了口气,又道,"设置行辕的初衷,确实是为两个孩子婚前交心,但会出这种事,也是情理之中。年轻的小儿女,朝夕相处不越雷池半步,果真这样我还要担心呢!陛下登极前,是在民间长大的,民间尚不许婚前养出庶长子来,陛下倒好,竟要把太子妃降为良娣。这么做既辱没了长孙,也为难后来者,长安城中的贵女,没有一个愿意进门就当嫡母,纵然许的是太子,也别指望人家谢恩。"

  所以这件事的可行性是半点也没有了吗?为了这忽然冒出来的孩子,原本的计划也要全部被打乱了。

  圣上心中很是不平,但事已至此,不便过度追究,暂且也只好这样了。

  这时听见门上向内通禀,说雍王来了,转眼便见凌洄迈进了门槛,向上行了一礼道:"阿耶,儿已将乱党全部擒获,送到大理寺狱中严加拷问,查出来的实情,令儿惶恐不安。那些乱党里,有半数曾经投身厢军,也就是说高存意从修真坊出逃,有本朝的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圣上略怔了下,大有意外之色。

  凌溯顺势将手里的证词呈敬了上去,"这是侦办官员送上来的口供,有五人交代确实受人指使,还有昨日捉拿高存意的左威卫中郎将石璞,向儿吐露了实情,那些人就是他安排的。事发之前有人以他官途不顺做诱导,引他监守自盗,将高存意劫出修真坊,而后向陛下检举东宫十率府勾连北衙禁军,构陷儿有反意。"他说着,退后两步跪了下来,"阿耶,儿生于凌氏,长于阿耶之手,十岁入军中历练,跟随阿耶出生入死,一片赤胆忠心。如今天下大定,权势惑人,儿日渐惶恐,不知何时就会死于有心之人的口舌之下。"

  一旁的凌洄也跪了下来,拱手道:"阿耶生我们兄弟,战场上纵然马革裹尸,我们没有半句怨言。长兄有功于社稷,谦恭仁惠,军中无人不晓,愿阿耶无惑谗言,不令长兄蒙尘,就是对儿等的顾念了。"

  手上的证词滚烫,圣上垂眼了良久,颤声道:"竟有这样的事"

  凌溯略沉默了下,复又道:"一个月前阿耶获悉,高存意曾向辛娘子送过一枚长生结,阿耶还记得吗?这事可是已让阿耶颇为不满了?但这长生结,如今在儿手上,辛娘子当日便交给儿了,从来不曾隐瞒。其实昨日种种,儿早就有预料,隐而不发,也是为引蛇出洞。儿知道口说无凭,只有拿住了证据,才好向阿耶诉苦,求阿耶为儿伸冤。"

  元皇后站在一旁,幽幽道:"当初在北地的时候,咱们家离平凉公府不远,你还记得平凉公家个儿子夺爵,闹出多少笑话来吗?区区一个公爵人家,就如此勾心斗角,我们作为天下第一家,将来这种事只怕也不少。"说罢望向凌洄,"二郎,你可答应阿娘,一辈子辅佐长兄,不生二心?"

  凌洄向皇后叩拜下去,"儿答应阿娘,为阿兄马首是瞻,永不生二心。"

  皇后说好,又望了望圣上,"我的儿子们,我可以做决断,但不知陛下其他儿子,可能做到与长兄一心。"

  这矛头已经直直指向商王了,圣上踟蹰了下,抖了抖手里的纸,"这这上头也不曾有证言牵连朕的其他儿子啊,皇后先前让朕不要偏听偏信,你自己呢?望风捕影,满口弦外之音,简直不可理喻!"

  圣上恼羞成怒,甩手便走出了神龙殿,留下母子三个面面相觑,皇后说也好,"反正他想退婚是退不成了,咱们不能失了辛家这条膀臂。但他的意思,这件事就算揪出幕后之人,恐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此含糊过去了。这打脊老牛,如今惯会装聋作哑,对裴氏的偏心,就算是个瞎子也得出来。大郎,你自己心中要有数,寸步都得提防。"

  凌溯说是,"阿娘不必担心,我自会小心的。"

  "可惜那个传话的人藏得深,要是逮住他,就能一层层剥开他们的黑心。"凌洄转身对凌溯道,"实在不行,我去剁了老三一条腿,断了阿耶念想,这事也就了了。"

  凌洄素来有些莽劲,凌溯闻言忙安抚,"这件事,连想都不该去想,他们没使苦肉计栽赃咱们就很好了,何必自投罗网。"

  凌洄负气道:"那怎么办?就这么算了?"

  凌溯舒了口气,"再加把劲,将传话的人揪出来,到时候带上朝堂,不管阿耶追不追究,我要让满朝文武知道真相。"

  知道真相之后,舆情便在他这边,到时再出现内乱,他做什么都是为了自保,没人会来指责他,也算最坏的打算吧。

  只是前朝的动荡,牵连到后宫来了,凌溯愧怍地望了望母亲,"阿娘,因为儿的事,又扰阿娘清净了。"

  皇后笑道:"你还不知道阿娘?我是个图清净的人吗?江山大定后,我圈在这后苑,施展不开拳脚,正愁闷呢。"说罢忽然又想起他刚才的话来,"殊胜有孕那事,是真的吗?"

  凌洄乍听这个消息,瞪大眼睛向长兄,满眼都写着敬佩。

  凌溯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考虑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么回答。

  皇后见状便明白了,"话既然说出了口,就不能推翻。回头我会派大长秋和医监往行辕去一趟,把个脉,先证实这件事,余下的"

  皇后没有把话说透,毕竟儿子闺房中的事,自己作为长辈不便插手,大郎要是聪明,就知道应该怎么办。

  而一旁的凌洄呢,像听了银字儿一样大开眼界。虽然军中鲜事不少,但有关长兄的闻,还是第一次有幸听到。

  他一脸奇,不想被皇后盯上了,"二郎,你呢?倘或挑不出自己喜欢的,阿娘可要给你指婚了。"

  凌洄讪讪地,"今日不是商议阿兄的事吗,我不着急,以后再说。"

  皇后道:"还不着急?三郎亲都定了,将来生儿子都排你前头。"

  "那就让他去生好了,各有各的爵位,他的儿子抢不了我儿子的王位。"凌洄说罢,冲皇后咧了咧嘴。

  皇后无奈,儿大不由娘,不就是这样么。他们还年轻,不明白其中深意,帝王家就是讲究什么都要挣,他们满不在乎的事,别人或许已经在打算盘了。

  那厢圣上从神龙殿出来,直去了蓬莱殿。蓬莱殿毗邻太液池,有水的地方有灵气,这是裴贵妃当初挑选这里作为寝宫的原因。

  当然背后还有更大的缘故,皇后住太极宫神龙殿,她住大明宫蓬莱殿,一个"东内"一个"西内",两地相距有点路程,颇有王不见王的意思。

  身份上不如人家,那就要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权力最大化。大明宫内没有一个妃嫔的位份能够超过她,人人见了她都得行礼,只要皇后不来,她就是东内第一等。

  都说站在顶峰的人孤独,贵妃却觉得自己不需要在后宫建立同盟。圣上御极之前,家中有一妻四妾,除了死去的雍王生母,剩下韩王凌涸的生母胡顺仪随皇后住西内,还有那个专生女儿的淑妃住紫兰殿,后来纳的美人才人不足为惧,自己只要与母家保持紧密的联系就够了。

  圣宠不衰二十余年啊,某种意义上,贵妃认为自己和圣上才像真夫妻。不似元皇后,打仗的工具一般,圣上对她没有半点痴迷。

  自己做不成皇后,是有些遗憾,但有儿子就有无限可能。只要笼络住圣上,长久留住那颗心,那么总有一日她们母子会盼来出头之日,谁还是天生庶命!

  有所求,每次接驾都充满热情,就像年轻时候一样。外面天寒地冻,贵妃穿着单薄的寝衣便迎了出来,笑道:"妾刚要梳洗,陛下就来了。"

  圣上打量她一眼,怨道:"穿得这么少,出来做什么,别冻着了。"一面携手进了殿门。

  蓬莱殿内四季如春,处处燃着暖炉,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驱散了在外的焦躁情绪,身心也随之舒畅了。

  踅身坐在榻上,女史送来香茶,裴贵妃接过送到圣上手里,温声询问:"陛下从何处来?怎么着满脸疲惫,昨夜没有睡好吗?"

  花萼楼里发生的事,她早就知道了,这次算计不成,也很令她苦恼。瞥见圣上手中的册子,她顺势接过放在一旁,一双眼睛脉脉地望着他,偏身在他身旁坐了下来。

  圣上叹息,把太子呈禀的事大致告诉了她,暗中也有敲打的意思,"幕后之人胆大包天,妄图构陷太子,勾连了左威卫中郎将石璞,把高存意劫出了修真坊。"

  贵妃心下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哎呀"了声道:"妾不懂前朝那些尔虞我诈,但陛下想,石璞不是太子旧部吗,既然他们之间交情颇深,瞒天过海又有何难,陛下说是么?"

  圣上却不出声了,转过视线望向贵妃,隔了好久才道:"你怎么知道石璞是太子旧部?"

  裴贵妃不由噎了下,忙道:"陛下忘了,以前办过几次庆功宴,妾也是见过石将军的。"心下暗自庆幸,还好还好,还好脑子转得够快,要不然可要露马脚了。

  圣上果然没有再追究,只是缓缓点头,若有所思。

  贵妃有些心虚,忙又调转的话题道:"陛下,妾有一件事,想与陛下商议。"

  圣上抬眼“嗯”了声,“何事?”

  贵妃道:"三郎与娘定亲也有段时日了,太卜署呈禀了亲迎的日子,照着生辰字来,这日最相宜。"边说边取来帖子呈上去,"请陛下过目。"

  圣上展开,“元月十?”

  贵妃说是,"这个日子,也是为了顾全房家。大将军出了元月,就要奉命往山南道去,娘又是他最钟的女儿,女成婚,当父亲的总要亲眼得见才好。"

  圣上却蹙了眉,"朕记得,太子亲迎在二月十二。"

  贵妃闻言一笑,"这年月,不讲究这些了,长幼有序在心里,不在亲迎上。这不是碍于大将军要离京吗,太子要是知道原委,也不会与三郎计较的。"

  她说得轻巧,但皇后那关恐怕难过。一边是发妻,一边是宠妃,圣上也有难以决断的时候,便道:"皇子们的亲事,都由皇后定夺,问过皇后的意思了吗?"

  贵妃说:"还不曾。太卜署刚合出日子,妾先回禀了陛下,只要陛下应准了,皇后殿下那里好说。"

  关于这"好说"一词,算是贵妃常年与皇后打交道,得出来的结论。要论气度,皇后确实与一般妇人不一样,吃穿也好,用度也好,纵是自己逾越些,她也不会计较。或许是对婚姻有些麻木了吧,圣上出征时两地分离,回来后又不见人影,大多时候圣上都在她房里,皇后渐渐便不在乎了,因此她提出想住大明宫,皇后也没有异议。

  如今不过是皇子们成婚的日子需要斟酌,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贵妃的印象中,皇后不是那等斤斤计较的人,但凡与她商议,三言两语便解决了,毕竟皇后也不耐烦应付她。

  可惜圣上没有松口,只道:"你自己去面见皇后吧,若皇后答应,就照这个日子操办。"

  贵妃有些失望,但并不气馁,既然圣上让她与皇后商议,那她便是奉旨,到时候话怎么说,全她自己。

  圣上有些乏累了,近来天冷,头也常疼,疼久了混混沌沌地,吃了许多药也不见好。

  贵妃见他蹙眉,忙来替他揉太阳穴。贵妃有纤纤的手指,轻重很得宜,即便是揉上半个时辰,也从来不喊一声累。

  要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光凭美貌当然不够,总得有一两样让他流连忘返的特长,贵妃的特长就是善解人意。

  圣上躺下了,她让人搬过杌子来,坐在圣上榻前,温声道:"陛下累了,且小睡一会儿,妾让人备饭食来,到时候再唤陛下。"手上动作丝毫不怠慢,轻压慢揉不休。

  圣上沉沉睡了,自打入了长安,每次只有在她这里才能睡上安稳觉。这一觉睡了大约一个时辰,起身后脑袋还有余痛,但已经好转不少,贵妃侍奉他用过膳,他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宣政殿了。

  目送圣上身影从宫门上消失,贵妃重回殿内换了身衣裳,便让人预备车辇,直奔西内神龙殿。

  彼时皇后刚安排了前往行辕诊脉的医监人选,坐下不久就听人回禀,说裴贵妃来了。

  皇后面色沉了沉,一旁的长御道:"这时候来,不知又有什么花样。"

  贵妃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每次来,总归带着她的目的,平时请安,从来不见她走得这么勤快。

  皇后因高存意出逃的事,正想找姓裴的出气,贵妃这个时候撞到枪头上来,算她自己不识相。

  使个眼色,让人请贵妃进来,裴贵妃迈进门槛,裙上环佩叮当,每一次都是盛装出场。

  反观皇后,穿得便随意多了,北地时候养成了从简的习惯,不到重大场合,身上也没有精美的首饰。

  贵妃肃拜请安,温存道:"天好冷呢,这两日妾身上不好,没能来向女君请安,望女君恕罪。"边说边让人呈敬随行带来的东西,"这是妾闲暇时做的暖袖,皮子很好,上回三郎他们秋狩猎来的。我想做个小物件,女君出门的时候好御寒,也是三郎的一片孝心。"

  皇后点了点头,"你与三郎都有心了。"示意长御收下,复又指了指坐榻,"蓬莱殿离神龙殿这么远,你特意赶来,不只是为了送暖袖吧?"

  贵妃抿唇一笑,"女君说的,妾无事就不能来女君吗?原本还想去给太后请安呢,太后又因病不见人,每次都是白跑一趟。"

  太后不喜欢她,由来已久,且老太太在北地时候大病了一场,后来建立朝,又把人千里迢迢接进长安,一路上颠簸,病情也有缠绵之势,总是时好时坏,因此连陛下的千秋节也不曾出席。

  再说这裴贵妃,即便到了今日,她称呼皇后也是女君长女君短,从来不称殿下。大约是为显示念旧与不忘初心,抑或是有别于后宫其他宫眷吧。

  皇后并不理会她那些小心思,淡声道:"太后的身体需要调养,还是不要惊动她了,等今冬过了,明年就会好起来的。"说罢接了饮子慢慢地饮,也不着急套出贵妃此来的用意。

  裴贵妃见她不打探,又坐不住了,挪了下身子让人把帖子呈到皇后面前,如此这般说明了不得已,最后朝上觑着脸色,小心翼翼道:"陛下已经应允,如今就等女君的示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