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异界至尊妖圣 第五百五十章 灵裕预言

《异界至尊妖圣》第五百五十章 灵裕预言

作者:岸边的鱼 字数:2698 书籍:异界至尊妖圣

  灵裕推辞说:“都统所需的德行,并不是我灵裕这种德行,都统所需的才能,也不是我的才能。既然我的德才都不是都统所需的,这事我确实难以从命。”

  灵裕又请求到燕赵弘法。

  灵裕在燕赵五年间,弘法遍及各地。

  开皇十一年,文帝敬仰佛教,要请高僧到京城弘法。

  文帝听说灵裕名满天下,于是下诏说:“尊敬的相州大慈寺灵裕法师,我尊崇三宝,归依佛法之心真切。愿意弘扬佛法,保护佛教。法师德行精深,理义渊博,通晓佛典,能够引导众生,道俗尊敬。我想把京师做弘扬佛法的福地,让天下人归慕,让四方人都以它为中心。因此,想请法师与我共建弘法大业,法师应了解我的意思,早日入京。”

  开皇十年,灵裕曾在洛州灵通寺的院子里得一封信,上面预示着灵裕未来的命运,说他要在咸阳遭厄运。

  现在灵裕得到文帝的诏书,他想厄运可能要来了,因为京城毕竟距咸阳不远。

  灵裕当时可以借口患病不去,可他又想这是弘扬佛法的好机会,就不顾信中所示,步行向长安进发。

  灵裕到长安后,皇帝派人前去慰问,让他住在兴善寺。

  文帝又下诏让有司召集全国有声望的僧人,商议统一佛教的事。

  众人商议时都表示赞同。灵裕却说:“佛家各派本来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各奉佛典不同罢了?哪里用得着这样呢?”

  灵裕又觉得在长安弘法有所不利,就上表文帝,请求回去。

  文帝看过表奏,答应他的请求。

  此时,仆射高频等仍想建立佛教的大一统,又上表文帝让灵裕留下。

  灵裕得知此事,非常气愤:“一国之主,本不应有二言。现在又让我留下,这于情理不通。”

  灵裕又对门人说:“帝王大臣,我不想离他们太近,那样只能使他们侮辱你,而且轻视佛法。离他们远一点,却可以让他们对你尊敬一些。我考虑再三,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接着文帝又三次传旨,请灵裕商讨一统之事,灵裕借故推辞。

  不得以,文帝对大臣功威说:“我知道灵裕法师刚正梗直,是一个想得到自在的人,我们不应该强迫他。”

  于是文帝又传旨,让左仆射高频、右仆射苏威、纳言虞庆则、总管贺若弼等人,前去拜访灵裕,宣读了文帝的圣旨,代文帝改忏罪。

  同时,赐给灵裕绫锦三百匹,而且为他在山中建寺,文帝亲自题写匾额,起名叫灵泉寺。

  灵裕在灵泉寺,文帝常常写来诏书,表示问候,不断地赐给灵裕许多东西。

  由此看来,灵裕出京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灵裕从灵泉寺移居演空寺,在寺中大力弘扬佛法,修持佛道。

  想学佛法的人,往往不辞劳苦地到寺中请教。

  一时间,学法者达上千人。

  灵裕传人佛法,教诲有方,常以大德们的事迹为典型,让学法者向他们学习。

  有一个沙门将要返回故地传法时,来向灵裕告辞。

  向灵裕请求:“愿听您一言,切中佛法的要害,使我能依它理解佛法修持佛道,长久受益。”

  灵裕说:“你来的时候,我曾对你说过,在你走的时候,我一定赠给你有用之物。”

  这个僧人上路时,灵裕给他一本书:“经、诰、禅、律,恐怕会使你的心混乱不堪。这里有一本《高僧传》,你拿去作为榜样,可以长久使用。”

  这个僧人还乡后,以此传为借鉴,体悟到了佛法的妙处。

  曾经有一次,灵裕去听慧远**。在讲授的中间,灵裕突然高声说:“慧远谈佛经的注解**事,而让众僧修道,简直是魔说!”

  在座的人震惊而起,纷纷斥责灵裕。慧远快步走向灵裕,灵裕对他说:“我听说仁者弘法,总是以身作则,以传示范。因为学法之人,是希望有榜样的。”

  慧远流泪施礼接受。

  灵裕行为清贞洁净,正气凛然。

  他自入佛门以来,就能够持律自守。

  而且年龄越大持律越严,俗情愈减。

  母亲得病,灵裕前去探望。走到中途,听说母亲已死,就不再前往。

  他叹息说:“我来看母亲,现在还看什么呢?还是回到寺中,为我的来生做准备吧。”

  在年近六十时,灵裕所在寺院已有两堂僧人,灵裕却从未有过自己单独的居室。遇到言行有违犯僧规的,灵裕常常让他出众,当面给予训诫。

  不是经律中所允许的,寺庙中决不许女人停留。

  女人住的房屋,灵裕从不让僧人进去。

  只有在**时,才让女人入寺中听法,而且要后入先出。

  灵裕要求众僧不要穿绫罗绸缎,看到服装不合规格的,他一定会当众处理。

  一次,灵裕与人探讨清名和小利问题。

  灵裕说:“我听说君子争名,而小人争利。”

  “名本是从利来。”对方说。

  “但得了小利,就失去了清名。”灵裕说。

  那人说:“这种人是假做善相。”

  灵裕反唇相讥:“这也远胜过真心去做坏事者。”

  人们把他的这段话传为佳言。

  邺下人有谚语称赞灵裕:衍法师伏道不伏俗,裕法师道俗都伏。

  隋文帝仁寿年间,文帝下诏,把舍利分到各州。

  当时,出现了许多奇特之象,人们都认为是吉兆。

  灵裕说:“白花、白树、白塔同时出现,我看是凶兆。”

  众人不信。

  不久,献皇后和文帝相继去世,全国人都穿白衣,证明了灵裕之言。

  相州刺史薛胄所住屋子的地基忽然变成了玉,胄认为这是瑞兆,于是设斋庆贺。

  灵裕说:

  “这是琉璃,要慎重,不是福象。”

  薛胄没有听灵裕的话。后来杨谅起兵叛乱,薛胄被流放到边疆,才想起灵裕的警告?

  但已经是追悔莫及。

  仁寿末年,在寒陵山建浮屠塔。

  在建到四层时,灵裕在一天早上催促众人说:“恐怕事情有变,应该昼夜不停地施工。”

  果然,将要建到顶层时,赶上晋阳事发,上面下令停建。

  灵裕也在第二年死去。

  灵裕知道他要离开人世时,就向弟子们进行教诲,让他们行善戒恶。

  在死前第七天的早晨,灵裕提笔做诗二首。

  第一首是:

  初篇哀速终

  今日坐高堂,

  明朝卧长棘。

  一生聊己竟,

  来报将何息。

  第二首是:

  其二悲永殡

  命断辞人路,

  骸送鬼门前。

  从今一别后,

  更会几何年。

  灵裕去世的那天晚上,他对侍者说:“痛在后背,我要走了。”

  三更时,众人只觉得异香满室。

  非常惊异。此时,灵裕已入禅定,口中念着佛的名字,一直到天明,最后气断而逝。

  那年,灵裕八十八岁。众人哀痛不已,随之把灵裕葬在灵泉寺侧,并建塔纪念。

  后来,有人为灵裕在宝山建了一个石龛,名叫金刚性力住持那罗延窟,上面刻有法灭时的图,写着灵裕的事迹。

  山幽林静、语言恳切,事迹昭彰。每年春天到山中游览的僧人,都要去谈龛上的刻文,对灵裕无不佩服万分。

  北周的武帝高高地坐在大殿的宝椅上,下面站着文武百官和一群被他召来的高僧,慧远也在其中。

  大殿的外面,手持刀枪、身披铠甲的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地守卫着。

  大殿里静悄悄的。

  此时,北周刚刚灭了北齐,国家百废待兴,周武帝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他现在要向这些人宣布一项使他们震惊的决定。

  他想他做为天子。是没有人敢对他的决定持什么异议的。

  因为他们都应该知道,他是一位屡经沙场,杀一个人连眼都不会眨一下的凶猛皇帝。

  他虽然把这些人召来,名义是要和他们商议,实际上却是让他们俯首听命而已。

  武帝看了看众人,高声地宣布自己的决定:“朕受命来养育众民。现在我下令,废除佛教!”

  大殿里一阵骚动,被请来的高僧个个面面相觑,惊慌失措。

  武帝注意到了众人的反映,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就接着说:“佛教在世上流传已有很长时间了,但它所讲的道理都是错误的。六经儒教,宣扬的是治理天下的道理,它所主张的礼忠孝对世人有好处,所以我们奉儒教。佛教中所谓的真佛是虚无的,没有人能够看到。我想信奉者只要向虚空表达自己的崇敬就可以了,不必通过佛教中的佛经、佛像。佛经中记载着许多佛塔的图形,佛教传法又要建造许多寺院,信奉者竭尽财物,这对民众来说,有何好处呢?只能是劳民伤财。所以佛教不可留,经像等佛教用品都要毁掉。父母之恩重大,僧人不敬父母,是最大的叛逆,国法不容。所以僧人要还家,去尽孝道。我的想法如何,请诸位大德讲讲你们的高见。”

  五百僧人此时默然不语,他们都知道,抗拒皇帝的决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众僧此时被吓得面如土色,双腿战抖不已。

  皇帝看到这种场面,感到非常满意。

  就在这时,有一人从众僧中昂然走出来,高声说:“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到这位僧人身上,他就是北朝和隋时的著名僧人慧远。

  众僧都为慧远捏着一把汗。

  周武帝听到有人反对他的决定,也脸露不快之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