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异界至尊妖圣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万里求法

《异界至尊妖圣》第五百三十八章 万里求法

作者:岸边的鱼 字数:2681 书籍:异界至尊妖圣

  姚兴专心于佛法,供养着三千余名僧众,这些人往来宫中,参与各种事务。

  只有觉贤自守清静,与众不同。然而他并未因此免掉麻烦。

  他的麻烦出在两件事上。

  某天,觉贤对弟子说:“我昨天看见有五艘船从家乡向这里驶来。”

  弟子将话传给外人,于是关中僧人当即认为觉贤妖言惑众:“谁不知他家在天竺?中国与那里远隔万里,他又不是神佛,如何能看得见呢?”

  另一件是,觉贤弘扬禅法,远近僧俗闻风而至。但学习所得有深浅,证得的境地有高低,难免有矫伪之徒用奸耍滑。

  有个弟子,很少用心参证,却自称得了不还果,觉贤又没有立即察问。于是流言四起,诽谤横生,随时都可能发生不测之灾。

  徒众中很一部分是投机取巧之流,见势不好,有的匿名遛掉,有的半夜跳墙而走,半天工夫,便散得差不多了。

  只是觉贤平淡自处,不以为意。但有人找上门来了。

  长安僧人道恒、僧契前来,表情庄重地说:“你先前宣称有五只船要来,结果了无踪影,虚而不实,你的门徒也诳言惑众,爱起纷争,这于戒律已有违背。你最好快走,不要停留!”

  觉贤平静地说道:“我如漂于水上的浮萍,去留都极容易。只是遗憾在此地有志未伸。”说完便收拾行装。

  觉贤与弟子慧观等四十多人开始动身,当时太阳很好,照得一切明晃晃的。

  师徒一个个神志从容,面无异色,轻松得如同出游一般。

  许多人见他们都如同遇到妖人,避到远处,也有眼力超凡者为他们惋惜,相送的僧俗聚集了一千多。

  姚兴听说后怅恨不已,将道恒召去,责备道:“觉贤和尚,不远万里来游化传道,本欲宣扬大法。真知卓见尚未吐露,但用意之良苦,也足以让人感慨,怎么能因一句话有错,就让万众失去导师呢?”

  道恒心内不服,但不得不做出忏悔状,姚兴便派使者骑快马追赶。

  使者说明来意,觉贤平淡地说:“陛下皇恩浩荡,值得感念,然而既已启程,就恕不能从命了。”

  觉贤知道凡事皆有缘分,不必勉为其难,日后终有被承认的一天。

  觉贤率众人连夜赶路,向南直奔庐山,那便是宋的境地了。

  隐居庐山的高僧慧远,早就听说过觉贤的大名,知道觉贤来,欣喜非常,如遇故旧。

  慧远认为,觉贤的被排斥,过在门徒,至于那五只船的说法,也只看你同意与否,于律无犯。

  于是他派遣弟子昙邕,送信给姚兴及关中僧人,为觉贤排解。

  又请觉贤他译了数种禅经。

  觉贤居无定所,一年多以后,便西上江陵。

  在那里正好碰到五艘船靠岸,一打听,果然是从天竺来的,再查对日期,正是觉贤对弟子说话之日。

  消息传开,境内士庶百姓竞相前来礼拜。

  关中僧人听说,才知错怪了觉贤,羞愧难当。

  觉贤声名鹊起,所得供奉很多,但觉贤一概不要,而是不分贵贱地持钵化缘,恬淡度日。

  觉贤带着弟子到太尉长史袁豹家乞食。

  这袁豹平日不信佛法,待他们相当刻薄。

  两人吃了一点,便起身告辞,袁豹说:“好像还不够,再多用些吧。”

  觉贤一笑:“施主施心有限,为我设的饭已没了。”

  袁豹呼左右加饭,并说:“和尚不必多心,怎么可能没了呢?”

  左右却为难地说:“确实已完。”

  袁豹羞愧难当。他悄悄问慧观:“这位僧人到底是什么人?”

  慧观略带神秘地回答:“德行器量高远,不是你我凡夫所能测知的。”

  袁豹惊异非常,便禀报太尉,太尉请求一见,一见便对觉贤崇敬至极。

  不久太尉回京,便请觉贤同去,住在道场寺中。

  众人见觉贤仪态范率真质素,与汉地不同。

  而韵致清雅幽远。

  无不点称赞,宋武帝也对他很是看重。

  宋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右卫将军褚叔度,请觉贤翻译支法领从于阗带回的《华严》前分三万六千偈。

  觉贤集合法业、慧严等百余僧人,在道场寺开始译经。

  觉贤手持梵本,诠释、决定文辞义旨,因兼通梵汉,所以颇能探得经义奥妙。

  这一翻译十分有名,道场寺后来还存有华严堂。

  后来法显从西域带回《僧祇律》,也请觉贤翻译。

  觉贤还先后译出《观佛三昧海》六卷、《泥洹》及《修行方便论》等,共十五部,一百零七卷,均能做到辞旨双美。

  宋文帝元嘉六年,觉贤圆寂于建康城中,终年七十一岁。

  安小余感慨道:“觉贤已经修的正果,得到大道啦。”

  小和尚接着道:“还有一位高僧万里求法,也是我佛门一件幸事。”

  安小余道:“是哪位高僧?”

  小和尚道:“法显。”

  命中注定,法显不是尘凡中人:他的三个哥哥均是几岁便夭折,于是他刚到三岁,便由伤心已极的父亲决定做了小沙弥。

  只是年岁尚小,法显暂时养在家中,谁知住了几年,病重要死,家人赶忙送他回寺院,一夜之后,病就好了。自此就不肯回家。

  法显十岁时,父亲病死,叔父因他寡母不能独立,逼他还俗,他淡淡地答道:“我本不是因有父亲才出家,只不过想远离尘俗,才皈依佛法。”

  叔父认为法显说的有理,便由他去了。

  数月后,母亲去逝,这法显性情中独有过人之处,丧事一完,就立即回了寺院。

  法显曾和师兄弟几十人在田里收割稻子,成群的饥民前来抢夺,众人四散奔逃,独有他从容自如,对饥民说:“若要粮食,随意拿就是了。只是你们前世不行善布施,才有今生衣食无着的恶报。现在又来抢夺别人的。来世恐怕会更穷。贫僧真为你们担忧!”

  说完便走。饥民们愣了片刻,纷纷放下稻子散去。

  几百僧众,对法显无不叹服。他受戒之后,处事严肃,不逾规范,只是深感于经律的缺漏失误,立志到国外寻求。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法显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出发,向西方走去,经行中国西北沙漠地带流沙,大漠如雪,茫茫一片,举目四顾,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不知身处何地。

  法显等人只能凭日月判别东西,以人的枯骨来认定道路。

  途中屡有热风恶魔,撞上必死无疑,法显等人听天由命,居然闯了过来。行至葱岭,更加难走。

  这岭上终年积雪,有恶龙喷吐毒气,风雨不断,沙砾满天,举目望去,峭壁高耸入云。当初曾有先行者凿石开路,建成台阶,法显等人走过七百余级,又拽着悬索过河。

  这种地方多至几十处,都是汉代通西域的张骞、甘英不曾涉足的。

  爬上小雪山,忽然寒风暴起。慧景颤栗不已,对法显说:“我活不成了,你继续往前走,不要管我,否则就会都葬送在这里。”

  慧景说完便合上眼睛。法显手抚尸身哭泣不已:“本来早有此准备,这是天命,有什么办法呢?”

  几个人在路上已或死或却步,只剩下法显孤身一个了。

  法显很快地站起上来,朝迷茫之中走去。

  出了山地,法显又走过三十余个国家,才到天竺。

  法显疲乏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黑夜将临,但与雪山中的夜晚相比,这里的夜是如此平静温和,法显投宿到离王舍城三十里的寺院中。

  第二天,法显说要去佛祖说法的灵鹫山,寺僧纷纷劝道:“此去路途十分艰险,而且山中有许多黑狮子,屡次吃人,为何非去不可呢?”

  法显十分执着:“我跋涉几万里,发誓要到灵鹫山,身家性命并未指望保全,怎能使数年的虔诚心意,在将达目的时废掉呢?”

  众人止他不住,便派了两人送他。

  来到山中,已是夕阳西下,法显便想停下来过夜,送他的两人听见远处狮子吼叫,吓得两股颤颤,丢下他跑了回去。

  法显独处山中,感念佛祖遗迹,烧香礼拜,如同见到佛的真身。

  夜里,三只黑狮子跑来蹲在他面前,冲着他摇尾舔唇。

  法显诵经不止,狮子们渐渐低头垂尾,伏在他脚前。

  法显抚弄狮头,念咒语道:“想要害我,等诵完经再下嘴,若是来试验我的,现在可以走了。”

  过了许久狮子才离去。法显了却宿愿,第二天一早便往回走。

  这山中道路崎岖不畅,只有一条小径可通。

  法显还未走出一里,忽见迎面走来一位九十来岁的僧人,服饰素雅,神韵清峻。

  法显暗暗称奇,但并未十分在意。

  随后又遇到一位小僧,法显低头问:“刚才那位老者是谁?”

  小僧答道:“头陀摩诃迦叶,佛的大弟子啊!”

  法显猛然醒悟,扣悔不已,返身追赶,但见横石阻挡,只好流涕而回。

  法显又游历到迦施国。国内有条白耳龙,常与僧众相约,让国内五谷丰登,每次都非戏言。

  僧人盖起龙舍,并供设福食,每逢夏日打坐完毕,龙就化作小蛇前来,两耳仍是白色。

  众人用铜盂盛上乳酪,将龙放在里面,从上座向下传,每人都要做一遍,然后龙就化身而去。法显见后,从心内赞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