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窃国 第九十一章 清君侧

《窃国》第九十一章 清君侧

作者:浴火重生 字数:2763 书籍:窃国

  第九十一章 清君侧

  既然赵逸不肯说,何进干脆开口询问。想要从赵逸的言语中得知赵逸的倾向。

  赵逸岂能不明白何进的意图,淡然的面容个闪过一丝诧异,好像没有想到何进会询问自己问题,随即苦笑一声:“伯来今日刚到京城,对朝内事情一无所知。”

  这话让何进有些不高兴了,赵逸是铁了心想要缄口不言。自从当初接到卢植的奏报,何进就已经对赵逸暗暗上心,用重金买通了赵家的几个仆人,对于赵家的情况可谓了若指掌,自己在朝堂上与张让两次为了赵逸争斗,此事赵允已经告知赵逸知晓,而此时赵逸竟然说自己对朝内情况一无所知,让何进的脸色顿时阴郁下来。

  赵逸装聋作哑,何进也没有揭穿,而是叹了口气,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伯来久不在京城,不知道此事朝廷情况也情有可原,不过自小在京城长大的伯来应该知道,朝廷此时宦官把持朝政,十常侍任用外戚,外戚官员在外面作威作福,盘剥百姓搞的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这也是促使黄巾起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人点头接口说道:“黄巾贼的危害不用我们多说,伯来必定清楚。长久如此下去,可能还会出现黑巾军、红巾军。”

  “我们身为朝廷官员,难道不应该为天下万民做些事情么?”何进盯着赵逸询问一句。

  赵逸多少知道一些宦官专权的原因。自从汉和帝开始,东汉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

  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

  利用宦官势力剪除异己后,就应该立刻对宦官势力小心牵制,一步步的削弱,而不是任由其做大,变成今天这种局面。

  赵逸询问一声:“将军是何意思?”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份上,赵逸自然知道何进想法,他是想用自己手中兵力,将宦官势力一举拔除,之后独揽朝纲,成为第二个“十常侍”。

  何进和十常侍已经势成水火,彼此之间不能相容。所以并没有对赵逸隐瞒,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借助伯来手中兵士清君侧。不过此时时机还没有成熟。我们在等待一个机会,到时还请伯来相助。”

  何进说的很直接,让赵逸都不知道如何委婉拒绝何进。赵逸装作惊慌样子好似很是吃惊:“伯来不过一个郡守,怎能承担如此大事。还请大将军另择贤明。”从何进说出这话,赵逸就感觉何进要么没有虑事不周,要么就是另有所图。朝中不过是十常侍专政,想要根除十常侍只需数百兵士。将张让等人斩杀了,宦官势力自然溃败。何须大军出手。大军进入皇城,只有两个因素,一是率部勤王,再一个就是逼宫。

  何进的妹妹正是皇后,且育有皇子。赵逸率军斩杀十常侍后,万一何进利用赵逸所部兵士迫使汉灵帝将皇位禅让于自己外甥,那何进与何皇后就能独掌朝政。为了堵住百官之口,这个逼宫的罪名,只怕要落到赵逸头上。

  那时候大局已定,赵逸这种将才自然失去了作用,为了振朝纲,何进八成会将赵逸一族诛杀。这种掉脑袋的事情,赵逸可不陪何进玩。

  一个官吏微微蹙眉:“伯来乃当世俊杰,朝廷栋梁,值此社稷危难之时,理应当仁不让,何须推辞。”

  众人纷纷抬头观看赵逸,等待着赵逸的回答。

  赵逸轻笑一声:“伯来不过是一介武夫,圣上在位,伯来自然听从圣上旨意,若是圣上驾崩,伯来自当竭心辅助新君。”

  清君侧就是比逼宫好听一点,成功了或许享受一段时间荣华富贵,若是失败了,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赵逸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想让他出兵,除非是有皇帝的旨意。这些大臣摸了摸鼻子,心说若是有皇帝旨意,就不用苦口婆心的对赵逸说教了。

  他们说那些话,是把赵逸往忠君爱国的贤臣里面推。这话说的倒是忠君爱国了,但是和自己的目的没有丝毫关系。

  何进虽然贵为大将军,可毕竟不是皇帝。他虽然与皇甫嵩与朱儁交好,不过两位将军已近五旬,所以赵逸这种少年英才,是何进重点拉拢对象。皇帝正值青年春秋鼎盛,而十常侍正受宠,此时还不是动手时机。何进脸色稍微缓和一点:“伯来初涉朝廷,不知道十常侍外戚族人的危害,待过得两年你就能体会到了。此事我们容后再议。”

  赵逸从何进府回家的时候,天色稍晚。何进看到赵逸离开,询问了一下在场人对赵逸的看法。众人苦口婆心的说明情况,赵逸竟然不理不睬,让这些人对赵逸的印象很不好。

  “赵逸力破黄巾贼,我们还以为他是个有报国之心的将领,没有想到却是一个明哲保身之徒。”一个大臣轻抚胡须哼了一声,他们先前看到的只是奏报内的赵逸,第一次看到现实中的赵逸让他们有些失望。

  “张大人说错了,他是有报国之心,但却只是愚忠。行军打仗或许可以,但是却没有政治目光。”

  何进没有在乎这些人的看法,而是扭头询问了一旁沉默不语的司徒校尉:“本初,你观此人如何?”

  袁绍长身而起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现实中的赵逸比之奏章内的更难对付。”

  “哦?此话怎讲?”何进诧异的询问了袁绍一句。

  “几位大人只看到了他的言辞,却并没有看到内里。若是寻常人听到将军询问如此重事,定会十分惶恐,权衡利弊思考良久。但是赵逸不然,虽然他也面带惶恐,却并没有思考。将军说完,他几乎是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的回答。而且回答也是模棱两可,让人摸不清他的真实意图。可见他必定事先想过对策。可见这人心机深沉。”袁绍语气深沉的说明赵逸想法。

  “赵逸与卢植交好,卢植却因得罪左丰,被十常侍罢官。十常侍乱政之事,赵逸必定早已知晓。之所以没有表露动向,这说明赵逸权衡未定。”袁绍好像看穿了赵逸的想法,将赵逸的伪装一层层揭开。“此事非同小可,若是失败,必定累及家人,赵逸权衡不定也很正常。”

  袁绍的话,让何进脸色好看一点,既然赵逸权衡未定,那就说明此刻赵逸既不会倾向自己,也不会倾向十常侍。现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何进对赵逸还可以慢慢拉拢。

  原本以为将目前形势说给赵逸,赵逸就会为自己所用。“赵逸目前还是太弱,让他再长大点吧。”何进眼睛微微一眯。

  袁绍却摆摆手,不同意何进的话:“赵逸乃当世俊杰,值此动荡时局,定会脱颖而出。若真的成为气候,估计不会将任何人放在眼中。不过若是能将此人收为麾下,绝对是手中一把利剑。所以将军要对赵逸小心钳制,在赵逸遇到危险的时候尽力出手相助,赵逸必定会感恩戴德,那个时候将军让赵逸做事,赵逸必定俯首听命。”火中送炭远远要比锦上添花好得多。

  何进点点头:“本初言之有理。”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对了,各位大人不要回府了,皇甫嵩与朱儁两位将军稍后便到。”

  赵逸驱马行走在闹市,心说在两大权臣的夹缝内不好生存啊。夜幕下的洛阳火光点点,灯笼散发出朦胧光芒,将这洛阳城渲染的如梦似幻。

  身着官服,腰配宝剑的赵逸在闹市中行走,百姓自觉让行。何进已经出手了,十常侍只怕也要拉拢赵逸。

  让赵逸有些头痛,暗说现在的世道还不乱,若是乱到了一种境界,赵逸根本就不用理会何进或者十常侍了。

  赵逸前去何进府内饮宴,赵允在家里可是坐立不安,对赵逸的前途表示担心,看到赵逸回来,忙问一句:“大将军对你说了什么?”

  赵逸并没有隐瞒:“大将军请我率兵清君侧。”

  清君侧这三个字一说出,赵允脸色顿时大变,慌忙询问:“你答应了?”

  “没有,现在时局不稳,贸然出手只能是死路一条。”赵逸撇撇嘴坐了下来,混迹官场如履薄冰,让赵逸不得不小心翼翼。

  “十常侍乱政,却是朝廷一大隐患,但是皇帝宠信张让等人,文官死谏没有丝毫用处,只能寻找机会将十常侍斩杀。”赵允对此时朝廷形势很是清楚。但是又有些担心:“大将军何进若是成事,是否成为十常侍第二?”

  这两大朋党的争斗日渐激烈,这可是亡国之兆啊。古往今来圣君不怕党争,但汉灵帝不是圣君。

  赵逸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父亲放心,何进成不了十常侍第二,因为他没有这个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