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您托人招呼一声,我们陈记随时送纸至府上来——您若有什么想一并买来,也可提前知会,我们必定备得妥妥贴贴。”
张文博趁手气好,将剩下的三个袋子全开。
四个袋子,共计三十一张毛边,三张玉版,三张夹贡、两张兰亭蚕纸和一张最值钱的洒金六尺宣。
读书人里亦有乡间田头苦出身,从没见过这么多好纸。
张文博每开一袋,便引来“哇”声一片。
很有稻香的感觉。
张文博出够风头,给“心甚慰”分了毛边和一张兰亭蚕纸,给“老子”兄分了玉版和夹贡,又掏了半贯钱买了四袋,并向显金再三确认,“……晌午你们可还在?”
显金笑盈盈,“在在在!您想咱们什么时候在,咱们就什么时候在。山院腊月二十八放假,我们就一直在这儿摆到腊月二十八,但每天就五百袋,您知道的,这纸业的事儿和别的不一样。别的吃的用的,买了就买;咱这纸买了,用好了是千秋万代都能看见的!”
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张文博开心地使劲点头,“……我先让小厮回家取钱——我爹要知道我花钱买纸,搞不好还能再赏我几吊钱呢!”
显金笑得越发真诚,由衷地赞叹,“风里雨里,陈记等你!”
人群最外层,有人发出一声低沉的闷哼笑声。
“宝元,你笑什么?”低沉笑声旁的男子笑问。
被称呼为“宝元”的男子,额阔顶平,双睛点漆,眉目极浓,鼻挺面白,身形颀长,骨量骨架适中,看上去叫人赏心悦目,极为亲切。
看上去亲切,话却略有棱角。
“我一笑小儿狡黠,二笑学生鲁钝,三笑雕虫小技博开心。”
乔宝元,大名乔徽,手拎起与那张文博一摸一样的山院布袋,眉眼生得浓,神色却点得淡,“你看,咱们博儿多开心呀。”
旁边书生也跟着笑起来,“开出六尺宣,还有好几张不错的纸,该他开心。不说别的,陈记的纸是好的,也贵,他连乡试都还没过,素日里也没用过什么好纸。”
乔徽摇摇头,“这笔账,细算不了。”
四个袋子,四百八十文,一张毛边五文钱,三十一张共计一百五十五文,夹贡、玉版是一个档次的纸,算作十文,共计六十文,兰亭蚕纸两张共计四十文,最值钱的六尺洒金宣,便算作三十文,总计一共不过二百八十余文。
张文博多拿了两百文,买了个开心。
陈记推出的“盲袋”卖的不是纸,是购买时冲动的快感、开袋时的忐忑和开出结果后的遗憾或狂喜。
简而言之,“盲袋”卖的是感觉和瘾。
越买越想买,越开越想开。
总以为自己下一个袋子,能开出更好的东西。
购买“盲袋”到最后压根就不在意什么是好纸,而是追求的那点不确定。
这和赌没有什么区别。
唯一的区别是,这个让你有回本的可能。
甚至,让你觉得自己赚大发了。
乔徽双手抱胸,隔着人群远远看向棚子里那位明显的主事人——一个面生的小姑娘。
杏仁般的颌,细长上挑的眉眼,小小的淡色的唇,非常清冷的长相,却透露出蓬勃旺盛、向上使劲的生命力。
有种奇怪的冲突和美。
“陈家不是派了他们三爷回泾县吗?”旁边书生小声嘀咕,“这姑娘怎么像当家的?”
乔徽收回目光,拎起书袋,一把扯回书生的头巾,“姑娘为何不能当家?你实属迂腐!走了走了!夫子凶猛,到时罚你三百篇经义,全写毛边!”
第24章 注定命运
张文博开了个好头,囊中有闲钱的围观书生几乎都买了袋子,囊中羞涩的书生一脸羡艳地看着同窗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起哄声。
一个身材瘦小的小童,腊月的天穿件旧得起毛的棉布衣裳,巴在棚子木柱上,目光渴望地望向棚子里的热闹。
显金的目光与小童撞在一起。
显金怔愣片刻后,小童飞快跑掉。
“贺账房,我要两个袋子!”
“来了来了!”
有书生赶时间,隔着木架催促显金,显金应了一声,收回视线,赶在青城山院晨钟敲响之前结束这个忙碌的清晨。
“二百三十个、二百三十一个、二百三十二个……”
周二狗埋头蹲在地上,照笨办法数木柜里剩余的牛皮纸袋,头一低,背一躬,雄壮又宽阔的后背像座山似的。
“还剩二百三十二个,咱们一早上卖出了二百六十八个……”周二狗眉飞色舞,“天啦!那些纸放在库房里快两年了!咱们不过是加了个袋子,写了几块板子,竟然把纸给卖出去了!哈哈哈哈!”
真是个容易快乐又精力旺盛的单纯肌肉男。
显金葛优瘫在凳子上,状态挺好的,除了喉咙有点沙,扁桃体有点痛,嘴巴有点干。
显金抱着老茶杯狠狠灌了两口热水才舒服点,“……等会咱们吃了早饭,再回去装五十个袋子。”
热水划过喉咙,显金舒服地发出一声喟叹。
干销售真的累。
脑子和嘴就没休息过,双腿杵在原地就没坐下过,笑得脸都快僵了。
显金捏捏嘴角,松快下颌,嘟囔着确认,“董哥,青城山院约有三百童生和五十五名秀才,对吧?真有那么多吗?”
她记得,朱元璋时期,给一个县的秀才指标每年是二十个……
董管事也在仰头猛灌水,四十岁的人了,他发誓他这辈子没说过这么多话。
也没听过那么多方言!
官话里夹杂着形态各异的方言。
凤阳府!
滁州府!
庐州府!
甚至还有江西的!
还有个学生说的话,像鸟叫似的。
叽叽叽渣渣渣。
他一问,得嘞,温州府的。
他一早上,除了“您慢点说”就是“劳您再说一遍”,便也没别的了!
董管事咽下水,“青城山院算是咱们南直隶人数较多的书院,咱们府学风昌盛,乔山长探花郎名声在外,故而不仅咱们本府及邻近府的学生喜欢来此求学,甚至其他布政司的学生也会送到青城山院来——等考试的时候再接回去参考,中考率可大大提升。”
这是在黄冈求了学,回西藏去高考啊。
显金无语,读书移民真是哪朝哪代都存在。
董管事道,“故而四百余人这个数目,应是准确的。”
显金把水放下,想了想,沉吟道,“那中午回去,再多装五十袋来!咱们今天争取保五争六。”
董管事咂舌,这……这胆子也太大了!
一个山院,顶天也就四百个人!
把夫子、教授都加上,也不过四百五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