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扶桑镜梦 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五十一章 垂泪滴珍珠

《扶桑镜梦》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五十一章 垂泪滴珍珠

作者:MerlinCahrin 字数:2984 书籍:扶桑镜梦

  神无月(十月)十五日上午,直秀一行人登门二宫先生屋敷道别。虽然是道别,但也不能一张口直接就是“我要走了,多谢照顾”这种话,难免要聊些游览见到的本地风物。

  因为宇和岛藩的藩主伊达远江守宗城是未来的“四贤侯”之一,在幕末影响很大,面对未来作为藩主近臣的二宫先生,直秀也曲意逢迎,将话题转到了本地名国产伊予柑和“真珠”(珍珠)上。

  隐居的家主伊达宗纪在位时推行殖产兴业计划,新家主宗城继位后加强了经济改革,未来宗城收回了木蜡的专卖权、实施了石炭(煤)的开发,并且鼓励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藩财政,同时推广兰学和西洋军制,提高了宇和岛藩的实力。

  未来,村田永敏于1853年由绪方洪庵先生推荐,出仕为宇和岛藩的武士,负责翻译西洋兵书、教授西方兵法指导设计建造炮台和制造战船等,他由此登上幕末的政治舞台。

  维新政府成立后,伊达宗城于明治2年(1869年)任民部卿兼大藏卿,在明治4年(1871年)作为外交大使和清朝签订了“扶桑大清和睦条文”,这是比较公正和平等的外交-合约,结果回到扶桑后因为没有占便宜伊达被群起攻击,后来实在适应不了尔虞我诈的氛围而退隐。

  总体说来,宗城是一个治政清明的藩主,为人也比较正直,性格也温和,颇受直秀的喜欢。虽然宇和岛藩的石高只有十万石,但积尘为山,直秀也不吝扶持,他想了好几天,觉得可以除了农业、渔业外,伊予柑和“真珠”(珍珠)的潜力最大。

  此时在扶桑已经出现相对成熟的果树嫁接技术,直秀的老师江川坦庵先生就是个中能手。直秀吹嘘了一番嫁接的好处,但二宫先生明显对真珠人工养殖的兴趣更大。

  珠圆玉润,珍珠因为光泽柔和、外形圆润,自古就是珍宝的一种。中华有鲛人流泪成珍珠的传说,要是不值钱,谁管它流泪不流泪的,欧罗巴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中维纳斯女神身上流下的水滴变成洁白的珍珠,珍珠不值钱能画到神话名画中去么?

  中华人工养殖珍珠的历史很长,在宋代就开始了,宋代《文昌杂记》中记载:“有一养珠法,取稍大蚌蛤,……,经秋即成珠矣!”。明代,中华成功培育出举世闻名的“佛像珍珠”。

  欧罗巴大陆的人工养殖珍珠出自瑞丁王国的生物学家林奈,他于1761年发明了有柄珍珠的养殖技术。

  扶桑人工养殖珍珠始于面条商御木本幸吉,“御木本”MIKOMOTO靠人工珍珠最后发展成为世界十大奢侈珠宝品牌——这个MOTO和Motorola一样厉害,后世御木本拥有 1200万个母贝,占据全球75%的人工养殖珍珠份额。

  未来的1893年,御木本幸吉成功培育出第一颗半圆形珍珠。之后他利用中华合浦珠蚝来养殖海水珍珠,终于在1905年成功的养殖出世界上第一颗圆形珍珠,当时轰动世界,御木本也就成了世界的“珍珠王”。1916年,幸吉总结出成批培育具有商业价值珍珠的方法。1932年,《时代》杂志报道:在扶桑神户,75岁的御木本幸吉因为质量不佳,一次性烧毁了72万颗人工养殖的珍珠,此事轰动一时。

  当时整个世界的人工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一直不高,直到1940年,扶桑养殖者放弃用切碎的珠母蚌做核的办法,改用外套膜做核,珍珠养殖业才迅猛发展起来。

  直秀仔细考虑过扶桑开国之后经济怎么办的问题。

  按原来的历史,生丝和稻米成为出口的主力,生丝也就罢了,穷人穿不起丝绸,但桑园侵占了大量农耕用地;同时,大量的稻米出口和粮食产量下降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据说当时的米价翻了七八倍,还有说翻了十几倍的,搞的扶桑各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也是当时攘夷沸腾的大背景之一。

  直秀觉得在工业化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用化妆品、奢侈品和药品的出口代替生丝、稻米出口是更好的选择,毕竟附加值相比高的太多了。

  现在是1844年,直秀拿出一百年后的养殖技术,当时就把二宫先生忽悠的不要不要的,二宫先生拉着直秀把技术要点问了个底掉,然后还跑去海边找渔民买了母蚌做实践检验,发现外套膜做核确实好用,过了两天母蚌都没把它吐出来。

  另外村田永敏也立功不小,村田一个劲地默默记录直秀的说法,然后提出了不少直秀忽略的问题,不知道是相性相和还是什么原因,搞的后来都是二宫先生和村田讨论,直秀在一边只负责回答问题,反正结果是好的,被忽略也没啥。

  二宫先生觉得搞的差不多清楚了,毕竟直秀说这是中华宋明两代秘方,《文昌杂记》这名字听起来莫名觉得高上大,而且技术说明也清楚,他把直秀前面给的农书也翻出来,写了一篇发展经济的文章,直接跑去见家主宗城了。

  到了晚上,二宫先生喜气洋洋地回来了,毕竟是宇和岛藩的内政,他也没详细说藩主的指示,只是出具了藩校明伦馆的“教授”聘书,直秀心说你这是不把豆包当馒头啊,也行吧,毕竟人工养殖珍珠无核的需要一两年、有核的需要四五年,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佐贺开始给的聘书是“讲习”, 宇和岛的“教授”毕竟还高一级不是,于是直秀痛痛快快地接受了。

  这个“讲习”也是糊弄人的,不用讲课,就是个身份,希望直秀多来宇和岛指导珍珠养殖,对直秀提升名声有好处,其它的好处不多。二宫先生也有点歉意,他问直秀还有啥特殊要求没有。

  “直秀恭为洪庵先生弟子,有一事相求”,折腾了好几天,现在就是图穷匕见的时刻。

  “请讲。”

  “西博尔德先生在扶桑遗留一女,名为Ine,听闻为先生收留,先生仁厚。直秀请先生赐给Ine苗字。”

  一席话说的二宫先生脸色红白不定。

  西博尔德被驱逐出境后,因为兰国规定殖民地的混血子女不能带回国内,所以他把扶桑妻子和女儿都留在长崎。——不但兰国有这个规定,当时欧罗巴大陆各国都有类似的规定,讽刺的是,土著民可以作为奴仆带回国内,但混血子女却不能踏进国内一步。

  德川幕府规定,混血儿发现后就会被当场处死,但因为兰国、中华、高丽是幕府的海外贸易方,所以对这三国的混血儿网开一面,中华、高丽后裔在扶桑,因为面貌、肤色、发色相同的原因,基本上没受到歧视,而兰国混血因为外貌不同受到了很大的歧视,“红毛鬼”是普遍的称呼——即使发色不是红色也被这么称呼。民间把邪恶、灾难、疾病与混血儿联系起来,导致混血儿普遍没啥好下场。

  文政十三年(1830年),作为西博尔德的学生,二宫敬作收养了时年四岁的Ine,在西博尔德被驱逐出境的前提下,他在当时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直秀对此是很钦佩的,这也是他来拜访二宫的原因之一——最起码道德上是不错的,值得结交。

  二宫先生脸色红白不定,学会变脸绝技的原因一是惊,二是惭愧。惊的是他秘密收养Ine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幕府可以因此而治罪于他,没想到这个大秘密被直秀当着村田和直秀两个学生的面挑明了;惭愧是因为他在宇和岛藩之前混的也一般般,伊达宗城没接任家主前,他为了避免风险,并没有将Ine正式收为养女,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收留了Ine,但并没有将自己的苗字“二宫”给予她,Ine目前用的是母亲的苗字“楠本”,而Ine根本不是楠本家的人,苗字是非法的,因此她实际上是没有正式武家女身份的,二宫心里觉得愧对老师。

  按历史轨迹,明年他就会把扶桑名字为“楠本稻”的Ine送到西博尔德的另外一个学生石井宗谦处学习妇科医术,七年后Ine与石井宗谦未婚生女,当时社会风气保守, Ine带着女儿回到长崎行医,之后生活困苦不堪,是现在的村田永敏未来的大村益次郎受二宫先生嘱托将Ine重新带回宇和岛,二宫先生在愧疚之下将医术倾囊相授,Ine成为当时著名的妇科圣手,最后还成为扶桑皇室御医。

  这是当时流传甚广的故事,但还有一些心酸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Ine终身未婚,她给女儿起的名字是“Tada”,扶桑语是免费的意思,再加上Ine终身未婚,因此有人推断石井宗谦是采用了不道德手段得到了Ine。

  更为凄惨的是Ine的女儿,因为“Tada”的含义过于让人心酸,后来改名为“高子”,因为没有正式父亲,她也继承了外婆的姓“楠本”,因为貌美,被好事之徒称为“幕末第一美女”。

  高子十三岁前一直由外婆抚养,十四岁嫁给了三濑诸渊,第二年丈夫去世。之后可怜的高子竟被医生片桐重明凌辱,后生下一子,取名楠本周三。高子本来也在学医,经过此事,中断了学习,所幸的是后来她与医生山胁泰助结婚,生有三个女儿。

  本来Ine是因为混血的身份会拖累女儿,才把女儿交给母亲抚养,但没想到女儿和自己一样命运多舛,老年时Ine在女儿家渡过了余生。

  都说儒生道德高,直秀觉得是屁话,Ine是混血儿,一生波折还连累了女儿,歧视混血儿的政策是幕府定的,而幕府以儒学为尊,这样的儒学不要也罢。或者有人说欧罗巴大陆此时也歧视混血,所以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儒学一样不文明,但比烂只能说明一样都是下三滥。

  二宫先生从后屋招呼过来那个一直用手巾包头的女儿,“养而不周,吾之过也。从今之后,汝名为二宫稻。直秀君为证,亦请多多照拂”。说完,父女二人抱头痛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