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扶桑镜梦 第四十二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扶桑镜梦》第四十二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作者:MerlinCahrin 字数:3202 书籍:扶桑镜梦

  元治元年(1864年)四月八日,花祭灌佛。

  随着近来民生的好转,町民、百姓也多了不少生趣。今天大家纷纷出门参加灌佛会,向花草的环绕的诞生佛像恭恭敬敬施以甘茶,祈祷生计继续好转、自家平安无事。

  京都远郊的壬生村,更是热闹非凡,因为这里除了灌佛会外,白主兵也同时在庆祝家主茂敏的十九岁诞辰。

  身穿狩衣的岩仓对岳,在马上咪着双眼,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可尽管岩仓一副惫懒模样,但牵马的随从却丝毫不敢怠慢,他是岩仓家的老人,深知主子的厉害:

  这次翻身以来,主上一改往昔刚烈的作风,待人接物和气大度,但手段无疑是愈发厉害了。

  正月复出到现在不到三个月,亦然官复原职,成了朝廷的从四品左近卫权中将,而且过去朝奸的坏名声,也在不知不觉间冰消雪散。

  想到这里,他不禁环顾了一下跟随的武士们,家主带这些不相干的人前来,真不知道心里又打的是啥主意。

  “关口还有新撰组的人!”

  听到同伴这样愤愤不平的抱怨,他才发现壬生村已经近在眼前,只好停止了胡思乱想。

  关口排队的人很多,本来近侍不耐烦等待,准备上前自报家门,但却被岩仓阻止了。于是等查过手形后,又在水茶屋坐了一盏茶的事件,才终于等到白主松平家的人出现。

  “不知左近卫权中将到访,多有怠慢,请恕直秀之罪。”

  岩仓嚯嚯一笑,摆手表示无妨,他还有意解释说:

  “不请自到,不怪对岳莽撞就好。

  之前个别公卿不懂事,朝廷一时不察,还请馆样不要介怀。”

  两人说的,是刚刚发生直秀官职被黜一事:

  几天前,新任的学问所奉行桥本纲纪、勘定吟味役堀直秀,两人和御目付水野忠徳一起从江户赶到京都。

  之后三人挑动将军家茂、政事总裁庆永,要求对一桥庆喜的“禁里御守卫总督”、“摄海防卫指挥”进行限制。

  当然,幕府方面说的很委婉,给总督府设立勘定方,是为了方便钱粮供应;给指挥一事细化章程,更是为了如臂使指,以免延误军机。

  可这掩盖不了限制庆喜权柄的实事,因此引发了公卿们的愤怒:

  庆喜本来就是德川嫡流出身,可就算如此,当了朝廷总督依然引来诸多幕臣猜忌。

  由此可见,幕府对公武合体毫无诚意,出尔反尔、反复无常都不能言尽其无耻。于是,有公卿当场反击,指责直秀当庭失仪,立马罢免了直秀的安房守。

  可怜直秀,三个人干的坏事,可最终就他一个人承担后果。

  但这也不怨得谁:

  桥本纲纪虽然是庆永的心腹,可他正六位下“大学助”的官职上不了殿,自然太平没事;

  而身为从五位上下总守的水野忠徳,人家是积年的老手,礼仪啥的怎么能被挑出毛病;

  只有直秀,跪得不情不愿的,有时还偷偷往帘子后面瞅,这抓他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件事后,给禁里御守卫总督设立勘定方,和给摄海防卫指挥一事细化章程,这两事就僵持住了——朝廷不愿意谈,幕府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

  但直秀当庭就被赶出去,这样的“奇耻大辱”,白主松平家自然要有所表示,比如今天来访,作为家主的茂敏就愣是不出面,只有直秀屁颠屁颠地迎接岩仓。

  以一介白身接待朝廷公卿,这无疑是一种羞辱,但尽管如此,岩仓却若无其事的和直秀谈笑风生。

  “甲胄在身,恕不能全礼。嘿嘿——”

  直秀和盐仓正在那里虚情假意,这时却有旁人发难了。

  原来,刚才直秀参见岩仓,不过微微鞠躬,作为白身他不跪拜,借口就是这句“甲胄在身……”。

  出声的这位少年,是岩仓一行唯二乘马的,刚才被介绍过,乃是当今西园寺家主公望,虽然年少,亦然是朝廷的右近卫中将,目前是皇子的近习。

  他跟岩仓交好,岩仓这次给白主家主庆生,他也好奇跟来了。

  “先生为扶桑拓地千里,如今白主赫然亦是北地屏障,其功莫大焉。

  以礼仪不周之小事,无故折辱豪杰,此何言哉!”

  见直秀还在那里嘿嘿傻笑,龙马看不过去,他就先跳出来打抱不平。

  “法外之地,无礼之徒!”

  西园寺这一路上憋了好大的火气:

  岩仓禁止招摇,但进壬生村前,行人看他们狩衣、乘马,依旧恭恭敬敬地避让。可到了村口的关所,却根本没人把他们一行当回事,甚至手形拿出来,也无人跪拜。

  等和白主管事的见面了,不但直秀踞然不跪,随从也不过浅浅一鞠而已,他正是少年义气的时候,对此份外敏感,因此才出言发难。

  其实直秀“无礼”,岩仓是早有预计的,这众目睽睽之下将人赶出朝堂,是把人得罪透了,不见直秀的儿子松平茂敏从此就“抱恙不朝”了么。

  事发之际,岩仓没来得及劝阻,这次私人来给茂敏庆生,就是为了缓和白主一方的情绪,可哪成想,西园寺养气不到家,这一见面就发起飙来。

  眼见如此,他只好出面劝解,幸好直秀也不为己甚,主动示意龙马无须多说,于是场面这才缓和下来。

  至此,岩仓和直秀也虚情假意不下去了,只好离开水茶屋,直接去白主庆生的欢宴之地。

  白主千人番组虽然号称驻扎在壬生村,其实驻地却在村外,不过这次庆生宴,却设在了村内的四季楼。

  如今白主号称北地第一强藩,这家主庆生,自然是宾客云集,尽管因茂敏“抱恙”,诸侯不便亲身到此,但各家陪臣却都来了,把小小的一个壬生村,挤的那是满满当当。

  因为四季楼根本坐不下,宴席甚至开到了楼外,岩仓到达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

  当然,岩仓好歹也是公卿,因此必须“坐、请坐、请上座”,在直秀的引导下,他和西园寺上了四季楼的二阶。

  茂敏“抱恙”不露面,此地的主持,自然以笔头家老直秀为首,他这一回来,宾客纷纷致意,直秀也一一点头回应。

  因为盐仓不是奉了朝廷旨意,只是私人好意前来庆生,因此直秀也没大张旗鼓,只是为主厅的人介绍了一下他。

  岩仓一看就乐了,在座的他都熟啊,不用介绍:

  六位“国是参与”,一位没落都派了人来,庆喜的谋主桥本纲纪、容保的家老西乡赖母、萨摩的西乡隆永、土佐的武市半平太、宇和岛的二宫敬作,甚至连总督庆喜的心腹佐久间修理也赫然在场。

  剩下的,有幕府的御目付水野忠徳,长州毛利父子入京的先遣使木户准一郎。

  加上直秀、他和西园寺,恰好十一人。

  等落座之后,岩仓具视先深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木户,才开始和大家寒暄。

  喧宾不能夺主,等岩仓事毕,直秀开始劝酒。

  不过呢,西园寺如鲠在喉,这清酒怎么也无法下咽,他倒不是衔恨刚才的事,而是这席面也太丰盛了:

  五大珍味是“三鸟二鱼”,鹤、云雀、鷭、鲷和𩽾𩾌。

  西园寺自幼丧父,三岁就继承了家主,但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三鸟二鱼”是重未吃全过。

  而且别说是他了,扶桑皇帝过的日子也不好啊。

  文久二年(1862年)京都守护容保上洛时,献上了新鲜

  海鱼数条。结果皇帝舍不得吃剩的鱼肉,要求妥善保管,等下餐继续呈上。

  当时,别说近侍,连配席的容保都忍不住落泪。

  直到幕府将军家茂两次上洛,给了不少献金,这公卿的日子才渐渐好了起来。

  今天不过是白主松平家主庆生,而摆在西园寺面前的,虽然不是“三鸟二鱼”,但他敢保证,味道之鲜美犹有过之。

  连简单的渍物,也是闻所未闻的洁白如玉野菜,简直是耸人听闻!

  连德川家亲藩就有这样的豪奢,可对比之下,皇室、公卿却节俭度日,这还有天理么!

  如果直秀知道西园寺真么想,他绝对会大吃一惊:

  味道好,是丰原那帮小子,在三酸两碱量产后,终于研制出味素;

  而闻所未闻的渍物,也不过是移植成功的中华白菜开始普及。

  不过直秀也没法注意到西园寺的异样,因为这时木户准一郎又在纠缠于他了:

  原来,朝廷旨意限长州家主毛利父子一月内上洛自辩,否则便是朝敌。作为入京先遣使,木户今天跑来庆生,席间不免多有辩解。

  其实,按长州和木户的地位,无论如何也轮到到他进主厅,虽然直秀破例如此,但在座的,却无人愿意搭理他。

  因此直秀一回来。木户就继续向他诉苦:

  “长州攘夷一事,只是谨遵朝廷和幕府大令,其中的委屈,无论如何还请堀殿代为申诉。”

  直秀听了直摇头:

  “你拜错庙门了。

  我连官职都丢了,哪里还帮得上忙。

  在座的都是各家重臣,你求我帮忙,这是怎么说的。

  不说别的,岩仓、西园寺两位公卿大人在此,怎么算,也轮不到我说话啊。”

  岩仓本来在一边看热闹: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谁不知道,根据毛利家臣的传言,之前的三国炮击下关善后,是萨摩、白主居中替长州作保。

  如今长州毁约赖账,导致这两家甚为狼狈。

  要不是之后幕府发行的下关炮击赔款债券,这两家通过各自的御用商人买了大头,幕府绝不会轻饶了萨摩、白主。

  因此呢,这次毛利父子上洛自辩,要想求个好结局,那无论如何也要先摆平这两家再说。

  他正等着看木户准一郎如何出丑,可没想到直秀随手一推,竟然把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岩仓先用眼神安抚住了跃跃欲试的西园寺,这才轻言慢语地安抚木户:

  “攘夷乃扶桑中兴大计,这险途难免波折。

  长州功过,等贵家主大膳大夫入京,到时自有定论。

  如今木户你何必徒自烦恼呢。”

  听了岩仓的话,在座的无不微笑,这公卿就是高深莫测,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怎么理解都行。

  见岩仓无动于衷,木户想了想,索性爬起来出席跪倒在西园寺身前,继续苦苦哀求。

  在座的看到这幅场面,心中都是百般滋味:

  长州如今落到这般田地,公卿、诸侯唯恐避之不及,因此木户入京都以来,那真是四处碰壁。

  直秀今天请他入主厅,恐怕也是存心羞辱。

  不过西园寺是少年公卿,难免沉不住气,倒是以由此可一探朝廷的对此事的真实态度。

  可西园寺也不是傻的,在岩仓的暗示下,任凭木户捣头如蒜,他涨红了脸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日后朝廷自有公论”。

  就在场面难堪之际,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