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扶桑镜梦 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二十八章 白骨遍野

《扶桑镜梦》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二十八章 白骨遍野

作者:MerlinCahrin 字数:3614 书籍:扶桑镜梦

  直秀没想到横井小楠的思想现在这么开放,按未来轨迹看此时小楠先生还是持锁国攘夷观点的。不过转念一想,黑船还要十年后才来,这期间兰学还没与儒学形成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而且小楠先生后来对兰学也不排斥,和魂洋才么,他还一直坚持重商主义,所以自己受到欢迎也不为奇。

  天保十年(1839年),天保凶作(1833年—1839年)仍未结束,横井小楠游学江户后回到肥后藩,以藩校实习馆以学生为主组建了“实学党”,认为藩内上层藩士“空洞”和无新意的治政无法有效解决藩内经济疲敝的现状,以《时务策》 为纲领企图进行藩政改革。

  家中次席家老长冈是容等人支持他的改革建议,但以保守的笔头家老松-井佐渡为首的上层武士反对,横井小楠被迫在今年辞职,赋闲在家才将家塾四时轩改为私塾,准备在学生中培养人材、宣传自己的施政思想。

  现在的四时轩规模还小,大小猫加起来不过四五只,小楠先生一看,那也别讲课了,直秀过两天就走,这两天就让直秀给大家讲《国富论》、《人口论》好了。

  直秀就在四时轩讲了两天课,收获客座教授称号一枚,另外收到学生怨念无数。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秀这边的学生还好些,四时轩的学生们自小接受的就是儒学教育,重义轻利,对于重商必然导致商人的地位提高出于本能表示反对。

  所幸四时轩的塾头德富一敬对此表示了支持,直秀心说,难怪你以后靠纺纱业发财,原来早有重商想法,不过你们家教育有问题啊,《扶桑外史》这东西看多了会变傻的。不过还有二十几年,到时一定让芦花成为主流,跑偏是不可能跑偏的。

  直秀也讲了重商的一些危害。

  首先讲了孟加拉大饥荒(1769年-1773年),因为英吉利人强迫当地人种植罂粟、蓼蓝等高附加值的作物,实行残酷的税收政策,导致当天灾爆发时缺乏粮食,造成约1000万人死亡,使当地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一。天保凶作刚刚平息,在座诸人听到各种惨状无不战栗。

  另外也介绍了英吉利人对天竺大陆输入纺织品棉布和棉纱而造成的经济破坏。

  17 世纪末,天竺大陆出口棉布占到了全世界四分之一,但到 19 世纪中叶,天竺大陆棉布已依赖进口。

  1765年英吉利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纺纱机,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取名为珍妮纺纱机。

  1698年-1712年英吉利人托马斯•塞维利和托马斯•纽科门制作出早期的工业蒸汽机,1765年到1790年间,英吉利人詹姆斯•瓦特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最终制作出实用的工业蒸汽机,效率是早期蒸汽机的3倍左右。瓦特设计的蒸汽机于1769年取得了英吉利专利。

  蒸汽机的强劲动力和珍妮纺纱机的高效,使英吉利棉布、棉纱的生产成本大大减少,纺纱业发展非常迅猛。

  到 18 世纪后半叶,英吉利不再从天竺大陆进口棉布,只进口原材料棉花,制成天量的廉价棉布后返销天竺大陆。同时,英吉利本土对来自天竺大陆的棉布提高了进口关税,达到20%,同时又把殖民地天竺大陆的棉布进口税降低,甚至免税,还规定天竺纺织品在本地销售要交极高的贸易税。

  1818至1836年,英吉利输往天竺大陆的棉纱增加了5200倍。1814~1835年,天竺殖民地输入英吉利的棉布从125万匹减少到30多万匹,而英吉利输入天竺殖民地的棉织品由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

  (1码=0.9144米,匹是布的单位,长度不一,这里按四丈为匹算,裁衣尺1尺=35.5厘米,1匹是14.2米。)

  在英吉利商品倾销和残酷统治的双重夹击下,天竺殖民地的棉织业急剧衰败,曾经著名的纺织业中心城市达卡,人口从15万减少到3万出头,无数手工业者因此破产,因为饥饿而逃离达卡,一路上浮尸不断、白骨遍野。

  当时的天竺总督卡文迪许-本廷克勋爵也不得不承认:“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天竺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勋爵,1823-1833年任孟加拉省督,1833-1835年继阿美士德伯爵之后任天竺总督,1835年3月离任,1839年死于巴黎。)

  未来,天竺的纺织业力求振作,但被英吉利殖民政府一个关税命令击败。

  天竺孟买的一名棉花商人达瓦,从运往欧罗巴大陆的棉花贸易中获取了巨额财富。1856 年,他从英吉利买来纺织设备建厂生产棉纱和棉布,1862 年他的纺织厂已颇具规模。在他的影响下,天竺各地自建的纺织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纺锤从 1861 年的 338,000 个增至 1874 年的 593,000 个,本地纺织业不仅能满足本土市场,还有余量出口。这时英吉利殖民政府又制定了一个关税法案,规定在天竺大陆的棉纱进口税为零,同时再次降低棉布的进口税。

  本来,天竺大陆纺织业在这个法令的打击之下必然崩溃,但因为长期的经济掠夺,天竺大陆在19世纪后期发生了货币贬值,这阻碍和延缓了英吉利纺织品的倾销。

  但最终天竺大陆的本地纺织业还是逃不脱崩溃的命运。

  历经多次波折,天竺纺织业成了天竺人民苦难的象征,后世天竺的英雄正是以手摇土制纺车的形象号召人民反抗英吉利殖民政府。

  为了防止意外,直秀还讲了著名的阿米康德被愚弄的故事。

  阿米康德是孟加拉的一个富商,深受当时的统治孟加拉的莫卧儿王朝执政者王公西拉吉的信任,被委任为重要官员,却因为大笔财富的许诺,被当时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的将领克里夫收买,出卖情报和采取行动拖后腿,使莫卧儿王朝在决定性的普拉西会战(1757年6月23日)中失败,而英吉利人事后反悔,嘲讽阿米康德说前期承诺根本是骗局,阿米康德因此发疯而死。

  普拉西会战之前,英吉利人在天竺大陆只有沿海的零星殖民地,此战过后,英吉利开始吞并整个天竺大陆。

  直秀初步给大家普及了工业、市场、贸易、关税、货币贬值和贸易均衡的概念,也不指望他们立刻能清楚,主要是引发思考。

  现在各藩贸易都是通过幕府来进行的,贸易中心都是幕府直辖的几个大城市,江户、大坂、京都、长崎,各藩之间的贸易由这些城市里的幕府特权商人把控。

  横井小楠的改革策论《时务策》,虽然指出了发展国产和商业贸易的好处,但并不透彻,和幕府及各藩的贸易有什么侧重点没说清楚,抵消不了家臣团以农为本的担忧,而且提出的唯才是举的想法又触动了上层武士的利益,言而总之,《时务策》不能说不好,但细节不够清楚,只是个框架,不够清晰。

  直秀希望小楠先生能从全盘考虑,未来能在肥后藩和越前藩做出成绩,扩大影响,在幕末风暴中两个藩国能有更好的经济实力,领民的生活也不要受到原来那样的剧烈冲击。同时,也期望他能影响更多的人去理解工业和商业的意义,大家一起努力渡过开国后的难关。

  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大家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小楠先生请直秀以后多来拜访,同时要求直秀翻译《国富论》、《人口论》成书后,无论如何也送给他学习,总之,宾主尽欢、各有收获。

  好人有好报,上门送知识的直秀发现了野生正太一名——河上彦次郎。河上彦次郎此时才九岁,留着目刺的发型,前额的头发正好留在眉毛上,短发萌萌哒,眉清目秀非常可爱。

  横井小楠退职前在藩校实习馆内组建了“实学党”,山鹿流兵学讲习宫部鼎藏也有参与。恰好,宫部带着下级藩士河上源兵卫、小森贞助来四时轩拜访,赶上直秀的讲学,小楠先生力劝他们参加。

  九岁的河上彦次郎也跟着亲爹和养父凑热闹,因为听不懂发困而摇摇晃晃的样子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直秀是很喜欢小孩子的,也很有孩子缘,拿出麦芽糖和彦次郎做了朋友。

  今年才二十三岁的宫部鼎藏为人比较开朗,神情精悍,目光明亮,富于魅力。虽然因为他喜爱扶桑国学和神道而对直秀的讲学开始时表现出颇为不屑,但一是年纪还轻没有后来那么固执,二是平时小楠先生拼命灌输重商思想,后来居然也听的兴致盎然。

  河上源兵卫、小森贞助看起来很拘谨,但也坚持到讲学完毕。

  这些人里直秀最喜欢的是河上彦次郎,这位可是日后万人迷“绯村剑心”的原型。

  河上彦次郎,名前是玄明,茶号是彦斋,彦次郎是他的小名。生父小森贞助,身份是下级武士足轻。彦次郎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河上家,做了源兵卫的养子,河上家格也是足轻。未来十几岁的时候他成为了肥前藩藩主的低级茶童,后来升为高级茶人 “茶坊主”。

  小萝卜头未来凶残的狠,因为宫部鼎藏之死而脱藩复仇,生生用一把剑砍出了天下四大人斩的凶名——人斩是扶桑的说法,意思是刽子手。

  未来,宫部鼎藏是彦次郎的兵法老师,而且平时在仕途上一直照顾他。后来宫部鼎藏积极参与勤王攘夷,在池田屋事件中身负重伤,自杀而死,当时盛传池田屋事件的幕后黑手为佐久间象山。消息传回肥前,彦次郎毅然脱藩到京都为老师报仇,到处刺杀持开国论的公卿和幕府武士。

  胜海舟曾经回忆说河上彦斋是个残暴的武士,但胜的妹夫佐久间象山是被彦次郎刺杀的,残暴的说法有待商榷。

  彦次郎在宫部鼎藏死前没有什么进行过天诛行动的传闻,但后来他的刺杀风格确实比较残暴。据说在一次攘夷志士的京都集会上,众人纷纷叫骂一名公卿的家臣,说多次刺杀失败,只有彦次郎默默无声,过一会他就退席去把这个公卿的家臣砍了,把人头拿回示众,聚会的众人都非常震惊。

  彦次郎最有名的刺杀对象是佐久间象山。佐久间当时的名气很大,而且剑术也很出名,经常一个人在京都骑马乱逛,一直没人刺杀成功。传闻中彦次郎偶然遇到了佐久间,彦次郎个子矮小,直接砍马上的人无法发力,他就先突然砍马,接着趁佐久间落马时一刀斩首。

  杀死佐久间象山后,河上彦斋就封刀了。有传闻他得报师仇、心愿已了,所以封刀。还有一种说法是,他突然对刺杀行为后悔了,据传闻河上彦斋自己解释封刀的原因:“以前杀人,就好像砍人偶一样,什么感觉也没有。可是,就这次,斩杀佐久间象山之时,第一次觉得‘我是在杀人’,不禁一下子毛发直竖。也许这个人真的是一代人杰……”

  传闻河上彦斋不参与刺杀时是一个很平静的人,待人也很温和客气,如同冲田总司一样。直秀一直觉得幕末有很多人是身不由己的被卷入了风暴,因为家主,因为亲友、师长,因为简单的理想而冲突,这就是小人物的无奈和悲哀吧。

  据说维新成功以后,河上彦斋每天去公卿三条实美的府邸,恭敬地问“什么时候攘夷啊?”因为相信攘夷可以挽救扶桑而进行刺杀活动的河上,不能理解维新成功后西洋人继续在扶桑耀武扬威的原因,面对很多平民的生活依然困苦,他产生了巨大的疑惑,后来因爱宕通旭事件而被逮捕。明治四年(1871年)十二月三日,彦斋被处刑,享年三十八岁。被自己一直支持的势力处死,彦斋在死前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谁也无法揭开这个谜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