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元1836 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换衣冠(三)

《汉元1836》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换衣冠(三)

作者:舟至九天 字数:2338 书籍:汉元1836

  中原报上关于孔府剃发的报道持续而广泛地引起了触动。

  天下间,各地有中原报发行的地方都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就连被鞑清封禁的京师附近,依旧有不少人在私下传递中原报的报纸。

  待看到中原报上的那副图片之后,中国上下近百万读书人全都愤怒了。

  尤其是刘锡命还专门在第二篇实名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名就叫“儒家除了禁锢思想,还对中国做了什么?从孔府剃发产生的反思。”

  “事实证明,儒家已经变成了君王和特权阶级用来奴役全国人民的工具,儒家已经偏离了他原本的意义。

  以本朝为例,孟子一书被大加删减,其中关于民本思想的语句更是全部剔除……”

  “除此之外,儒家只关注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却对具体层面缺乏指导,进而导致国家出现如孔衍植、方大猷、陈名夏等毫无礼义廉耻之人混入官员队伍……”

  “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斗争的主要矛盾,一是民族矛盾,二是阶级矛盾……,为了推进革命事业的顺利开展,现在是时候对于儒家思想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剖析了。”

  山西永宁州,州学明礼堂内。

  一个浓眉大眼、面色坚毅的生员拿着一份中原报在州学中朗声高颂,眉目间一会儿紧蹙,一会儿舒展,情绪也不断在愤怒和思索中转变。

  等到将中原报上的全文读完,州学明礼堂中顿时沸反盈天起来。

  “刘无疆不当人子!”

  “这是什么狗屁博望侯,我等要去官府申诉。”

  ……

  就在这群生员变得激动万分之际,罗永寿身着正六品知州官服,在众多警察的护卫下推门而入,听到众生员的这话立刻便呵斥道:

  “混账,你等都是读书明理之人,说起事来怎么和泼妇一般,你们觉得刘丞相说错了,大可以举例来论证,为何只知道一力攻讦?”

  见到罗永寿,州学里的众学子无不眼神一缩。

  罗永寿虽然才上任几个月,但是知州衙门带给整个永定州的变化却放在大家眼里。

  首先是衙役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罗永寿身后身着黑色直排扣上衣下裤的警察,州内治安为之一肃,连带着的州内官吏的风气也大变,变得不再高高在上起来。

  其次便是州内物价得到平抑,粮食回落到一两银子一石,其他如棉布等物资也大幅降价,颇有万历年间的景象。

  更为关键的是,知州衙门各项政务变得让全州数十万百姓陌生起来,但也更亲切起来。

  这数月里,知州衙门不止组织招募人手修建水利设施,还开始对全城进行规划,说是要搞什么城市建设。

  关键是这些动作竟然全都面向州内公示,甚至提前征求州内读书人和百姓的意见。

  州学士子哪里受到过这种待遇,往常其他州官对于生员们虽说客气几分,但要说待见也说不上。

  罗永寿为人又和蔼可亲,全无官僚气息,这才上任几个月,已然成为了全州百姓心目中的青天父母官。

  他这话说完一会儿,方才那念报的生员赶紧拱手道:

  “刺史,我等并非恶意攻讦丞相,只是这中原报上说的也太不堪了,难道我等所学数十年,便全都是糟粕无用之物吗?”

  罗永寿微笑着看向眼前这生员,“我记得你,你是叫于成龙吧,你此前给州里上的一道建议很有用,言之有物,我很看好你。”

  年轻的于成龙脸上闪过一丝激动,“刺史”,他赶忙再次拱手示敬。

  罗永寿笑着点点头转而看向其他人,“你们觉得中原报上说的过分,那我来问你们,报纸上说的这些孔衍植、方大猷等民族汉奸,他们所学的难道就不是儒学吗,孔衍植难道不是衍圣公吗?”

  “自去年李自成攻入京师,天下官绅的丑态你们还见得少?他们这些人哪一个不是饱读四书五经,又有几个能够真正将其贯彻到底?”

  说着说着,罗永寿的语气变得更加恳切起来。

  “同学们,我就这么叫大家了,我以为,刘丞相之所以在报纸上发表如此言辞激烈的文章,为的就是唤醒我们这些国人,如果没有刺骨锥心之痛,哪里会有深刻难忘的记忆呢。”

  “你们好好想想吧,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朝政开始变得庸庸碌碌、党争不断,从什么时候开始,官吏之间贪赃枉法大肆横行,如今连关外的野人打进关内,让他们剃去发髻他们都答应下来了,我们此前所提倡的教育真的一点错误都没有吗?”

  “中原报上第一句便是‘微管子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维护一生的只有华夏文化,孔颖达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如今连我们的文化都要灭绝了,难道我们还不该反思吗?”

  州学内,只听得罗永寿悲呛的声音不断响起,包括于成龙等一帮学子全都沉默了。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其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现在我华夏民族已然面临大难,我们不去像孔子一样保卫文化,想的却是去保卫他那帮不要脸的子孙,你们自己想想,孔子他如果在世,会希望你们如此去做吗?”

  “呜呜呜”

  此诗一起,明礼堂内众生员无不动容,于成龙等人眼眶含泪瞬间哭了起来。

  罗永寿拱手朝众学子长身施礼,面上饱含深情。

  “同学们,请你们相信我,丞相是我最敬重之人,他的所作所为一定是为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强盛,请你们理性思考,再结合州内新政好好想想州里打算推广的大同论和格物新学,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获。”

  “请你们记住,你们所学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应该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为了我华夏的基业长青,文明永驻。”

  “我等必定痛定思痛,学成报效国家!”

  明礼堂内,于成龙为首的一帮学子纷纷激动抱拳。

  不止永定州,山西省内,太原府、大同府、潞安府等州府,甚至更远的河南、四川、湖广、江西等地。

  刘锡命派遣的众多官员全都按照统一的口径向地方进行宣传,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刘锡命精心布置这么久的局面终于起到了绝佳的效果。

  以梁益智、罗永寿等刘家人为主的官员团队凭借着刘家强大的商业体系和组织体系,在正兴朝第一届科举之后迅速地接管了正兴朝麾下数省的政务,并且取得了远超前明的政绩。

  这些东西全都被百姓看在眼里,进而转化为梁益智、罗永寿等人的个人威望。

  凭借着程泰定推动的孔府剃发事件,刘锡命一方面利用舆论抨击旧思想阵地,一面又发挥梁益智、罗永寿等地方官的威望。

  总算是在没有发生大型动乱的前提下,成功引起了正兴朝内上下的思考,也为下一步彻底推广新学打下了基础。

  武昌府中,对于刘锡命如此近乎批判的话语自然也引得掀然大波。

  刘锡命为此又专门举办几场朝野辩论之会,趁机宣传自己的理念,进一步打击旧势力。

  现在几乎是大明数百年里最好的时机,利用关东旧官绅们天然的道德缺陷,刘锡命得以一举突破程朱理学对于华夏的思想束缚。

  长达十几天的辩论中,中原报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将刘锡命和众臣辩论的情形进行如实报道。

  吸引热点,操纵舆论,这些一系列的现代宣传组合拳打下来,刘宗周等人为首的旧式大儒败的一塌糊涂。

  普天之下,刘锡命的声威近乎达到顶点。

  在这一刻,他已经成功掌控住了全天下的话语权。

  真正可谓天下只知丞相,不知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