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元1836 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

《汉元1836》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

作者:舟至九天 字数:2337 书籍:汉元1836

  中原报上,零零总总关于刘锡命作为丞相发布的命令就有十几条之多。

  这其中,包括了“四民平等令”,着令废除贱民制度,全国军民无论身份,效忠朝廷,敢于抗敌者既为国民。

  刘宗周继续看下去,下面还有“讨胡令”。

  流寇实为天下大祸,然此时此刻,建虏较之流寇其祸更甚,流寇不过灭我一国,建虏则欲灭我一族,自此以后,华夏衣冠不存,满地尽是腥膻。

  当此之时,全国军民当同德一心共抗建虏,流寇中有知民族大义者,除首逆李自成等人外,皆可拨乱反正。

  至于南京弘光朝廷,刘锡命也在令中写道,朱由崧虽为伪帝,但份属宗室,若能知错就改,及时削去帝位,武昌仍将以亲藩待之云云。

  更有“肃清朝纲令”,凡有劣迹之官员,武昌朝廷虽然缺人,但也决不录用,除此之外,对于以往贪赃枉法之官员,武昌朝廷还会适当给予追查。

  看完这些,刘宗周一会儿拍手称赞,一会儿又放声大骂。

  朱慈烺在武昌称帝,对于刘宗周这个老儒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一来弘光帝朱由崧并非大宗,在朱慈烺还健在的情况下继位形同篡位。

  二来近月朱由崧的表现也让刘宗周等人凉透了心,孟子所谓望之而不似人君,正是指的朱由崧这样的人。

  至于太子朱慈烺,刘宗周当年在京师时也曾到东宫讲习,对于这个温文尔雅的太子很有好感。

  至于封刘锡命为丞相一事,刘宗周下意识地便想到了自己的那几个亲传弟子。

  黄宗羲此前不止一次来书向他述说政治抱负,这设立丞相总揽朝政就是他所大力支持的,刘宗周对此倒是不置可否。

  科举废除程朱理学,刘宗周更是想要举起四肢表示欢迎,他们这些心学门人苦思而不得的事情,竟然让刘锡命在不声不响之间就办下来了,真是大快人心。

  但是若只是这些也就罢了,可是刘锡命竟然要将科举内容改为国文、数学、格物三门,这就让刘宗周大为恼火了。

  更不用说什么四民平等,天下军民百姓无论身份皆无贵贱之分。

  简直是岂有此理!

  刘宗周气得胡子都快炸起来了,若是不论尊卑,则礼之何存,君王又如何自处?

  “刘安,速去备马,老夫要出门去。”

  刘安一下子懵了,“老爷,你不去衙门了吗?”

  “去什么衙门,派个人去说一声,就说老爷病了。”

  刘宗周急匆匆地打马而出,直奔礼部尚书黄道周的府上。

  此时天才刚亮不久,路上行人还不算多,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刘宗周便拍马赶至。

  “幼玄,出大事了,快出来说话。”

  不等黄府管家去请黄道周,刘宗周直接冲进了黄府后院大呼小叫起来。

  黄道周却耐得住性子,硬是整理好了衣冠才走出来。

  “什么大事,当得让起东兄如此不顾礼节?”

  刘宗周没有理会黄道周话里的调侃之意,直接将手中的中原报递给他,“你自己看!”

  “先皇!”

  黄道周的表现与刘宗周如出一辙,待看清报纸上的内容登时便大哭起来,等到看完上面的内容,脸色也如刘宗周一般不知是哭还是笑。

  “这,这,这博望侯做的是什么事情,锐意改革是好事,但是怎能如此胡来?”

  刘锡命曾任詹事府詹事,黄道周那会儿还是少詹事,正好是他的下属,因此虽然激动,但是黄道周依旧不敢直称名讳。

  只是看他这个博望侯的称呼,黄道周的屁股坐在哪一方便不用多说了。

  黄道周激动得胡子都抖起来了,指着中原报上刘锡命的一系列丞相令便大声道:

  “科举内容改成了什么东西?还有,正兴朝新立,正是急需大臣效命的时候,怎么还能说要对此前贪污等事追责,这不是把人往南,往其他地方推吗?……”

  刘宗周等到黄道周噼里啪啦地说了一通,这才跟着叹气道:“可不是吗,刘无疆胸有大志,但是这为政之道可不能急啊。”

  话音才落,刘宗周便看到黄道周转身就想朝屋内走去,急的他赶忙一把将黄道周拉住。

  “幼平兄,话还没说完呢,你这是要做什么?”

  “做什么?”,黄道周一脸激动地看了看西方,“天子就在武昌,博望侯又为政太急,可见正需我等前去辅佐,我还在此地荒废时日做甚?”

  刘宗周愣了一下,他没想黄道周这么激动,既然立刻就要前去武昌,这,这也太……

  “你我亲朋故旧都在江南,若是不辞而别,只怕牵连甚重!”

  黄道周冷笑道:“你也说了,我等牵连甚重,福王何曾有这样的胆魄。”

  说完他语重心长地看向刘宗周,“起东兄,愚弟和你不同,我本就是太子之臣,如今主上南幸,为人臣者怎可不披肝沥胆前去相见,不说了,在说南京衙门就该封门了。”

  黄道周说完松开刘宗周的手便走。

  刘宗周在原地呆立了几秒钟,随即也猛地一跺脚。

  “同去,同去。”

  趁着南京朝廷还没有反应过来,刘宗周、黄道周分别给自己的几个亲信弟子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等人递了个信,一行人分成数路直奔武昌而去。

  一直等到下午时分,马士英等人才带着中原报获得弘光帝朱由崧的接见。

  倒不是马士英等人故意拖沓,实在是朱由崧沉醉在酒池肉林里无法自拔,一直到下午才醒呢。

  “混账,混账!”

  乾清宫中,猛地传出小胖子朱由崧的怒吼,只是这吼声中怎么听都有一股恐慌的意味在里面。

  大肆发泄一通后,朱由崧一脸惊慌地走下御座拉住马士英手道:

  “首辅,如今奈何?”

  “陛下无忧,此事还有转圜的余地。”

  与朱由崧相比,马士英倒是显得颇为平静,经过这一天的细思并且和手下阮大铖等人商讨之后,马士英已然定下心来。

  “哎,臣也没能想到,刘无疆竟然真的能将太子寻回,仅此一事,他被任命为丞相便是众望所归,难怪先皇封他为博望侯,果然堪比伊尹霍光啊。”

  听到马士英感叹,朱由崧顿时气鼓鼓地一甩手道:

  “说这些作甚,快想办法,朱慈烺一登基,朕如何自处?朝廷如何自处?首辅你如何自处?”

  马士英依旧笑道:“臣说了,陛下勿惊,刘无疆本来是拿了一手好牌,却硬生生地将其打成了滥张,可见其名不符实也,这便是我等的机会。”

  朱由崧眼睛一亮立刻追问:“这是怎么个说法?”

  马士英嘿嘿一笑指了指报纸,“所以说刘无疆名不符实,倘若他趁着太子继位一事,大肆号召群臣前往武昌朝见,再能大肆承诺封官赏爵,那样的话咱们才是真的危险了。”

  “但是如今呢,刘无疆仅凭意气用事,便断绝了太子继承先皇政治遗产的可能,如今这天下有哪个当官的屁股上是干净的,刘无疆竟然公开表示要对前朝追责,如此一来,谁还会去投效他?”

  “除此之外,刘无疆擅改科举,废除理学官学地位,必然惹得天下士子大怒,国朝以理学治天下三百年,这天下间终究还是理学士子多,刘无疆这么做,岂不是断了他们当官的路子?”

  “臣就不必再说什么废除官绅不纳粮之类的话了吧,仅这一条,江南的官绅便不可能前去投靠武昌,陛下大可放心了。”

  听马士英娓娓道来,朱由崧面色渐渐由怒转喜,到最后更是直接大笑起来。

  “哈哈哈,我这侄儿昏了头,竟然任命刘无疆这等人为丞相,朕无忧矣,哈哈哈。”

  “报~~”

  “陛下,都察院、礼部等衙门传来消息,言道刘总宪,黄大宗伯等人全都未到衙门点卯,有人前去查看,发现这几家全都人去楼空了。”

  “哐当”

  御案上,一个龙纹山河瓶直接掉在了地上摔成八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