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元1836 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时司徒(七)

《汉元1836》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时司徒(七)

作者:舟至九天 字数:2312 书籍:汉元1836

  “新任户部尚书、新安伯刘锡命?这不是刘菩萨嘛,他干的事儿准对百姓没有坏处。”

  一听到刘锡命的名字,张三蓦地眼睛一亮。

  经过中原报多次隐晦的宣传,眼下刘锡命这三个字几乎可以说是信用的代名词,全大明百姓谁还不知道这么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儿。

  就连张三,都拧不过自家婆娘在家中供奉了一张刘锡命的长生牌位。

  一听朝廷发行新币与他有关,张三立刻对这新币信任了许多。

  再听到后续的内容,张三心中更加激动了,干他们这行,讲究的就是个发掘新鲜消息,商机说不定就蕴藏其中。

  “这报纸上还有有关的消息吗”,张三一脸关切地看向那秀才。

  “有,有,三爷你看,这上边还有朝廷新币的图案呢。”

  话音才落,张三一把将他手中的报纸抓了过来,瞅了几眼立马塞进怀里直奔崇文门外的大通钱庄而去。

  这大通钱庄与以前张三见过的那些钱庄全都不同,总结起来就一个字,阔气。

  整个钱庄光是门脸儿就占了十几个大开间,从外面看起来那叫一个气派。

  门口常年都站着十个身着劲装,手持水火棍的汉子,给人一种十足的安全感。

  张三听说,在大通钱庄里大额存钱或是取钱,钱庄还会专门委派保镖贴身保护到家呢。

  当然了,要说起最绝的,自然是大通钱庄的利钱低至年化一厘,相比于其他钱庄每年四、五厘的水准,这可以算得上是良心价了。

  有看不懂的可能会奇怪了,大通钱庄明明利息更低,为什么还能称得上是良心了。

  因为这利钱不是钱庄付给客户,而是客户向钱庄缴纳的手续费。

  如今这年头,四处兵荒马乱,做生意也是朝不保夕,因此钱庄很难依靠放贷生存,那么为了提供汇兑业务,自然就要向客户收取高额手续费了。

  刘锡命虽说清楚地知道后世银行恰烂钱的手段,但是也架不住现在的经济规律如此,因此也只得入乡随俗收取利钱。

  但是他的目标又要比其他钱庄远大一些,现在赚钱还是次要的,为将来控制全国金融打好基础才是关键,因此大通钱庄的利钱要远远低于其他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加上大通钱庄始终跟随汉元商号等商号一起铺设,为了省钱,也为了方便交易,大通钱庄的客户却是在持续增加之中。

  “伙计”,一溜烟地冲进有大通钱庄,张三喘了口气向柜台后面的钱庄伙计扬了扬手中的中原报。

  “中原报上说你们代发朝廷新币,这是不是真的?”

  柜台后面那伙计常年带着一副笑脸,直接冲着张三笑道:“中原报上说的,当然是真的了,客官,您算来的巧的,眼下我大通钱庄对这新币还有优惠呢。”

  “哦,什么优惠?”,张三眼睛一下子变得更亮了。

  “新币是按十文制钱换一枚来兑换,但是眼下这个业务新开,为了推广新币,我大通钱庄决定客户可以用九枚制钱兑换一枚新币。”

  那伙计笑眯眯地说完,还朝张三眨了眨眼睛,“虽然兑换是九文兑一圆,但是在汉元商号这些商铺里面,一圆可还是能买十文钱的货物呢。”

  张三顿时眼睛都快瞪圆了,这也太他娘的土豪了,那岂不是相当于白送一成的利!

  “你,你等着,老子现在就回家拿钱去。”

  张三扔下这么一句话,头也不回地一溜烟就往家里跑去。

  冲入他那祖传的破烂小院,翻箱倒柜地找出家中全部的三十两家当来,在自家媳妇的哭喊怒骂中,张三叫上自家邻居的几个小兄弟,再次跑回了大通钱庄中。

  “快,全给我换成新币!”

  张三话音才落,身后马上也跟着响起一个声音,“我也要换。”

  大通钱庄大门处,一下子涌入几十号人进来,将十几个柜台呼啦啦地沾满,看得张三心惊胆战。

  好在替张三办理业务的那名伙计手脚还算麻利,几乎是手脚并用地将银两替换成了铜元。

  三十两银子按市价可换四万五千枚制钱,换成铜元就是五千圆,加起来总共200斤。

  张三不由得庆幸自己有头脑,及时叫了几个兄弟前来帮忙。

  钱一到手,他马上对着几个兄弟偏偏头,“走,咱们去汉元商号那儿去看看。”

  几个人吭哧吭哧地抗着几个大麻袋来到就在同一条街不远的汉元商号门口,张三朝同样气派的汉元商号里面看了看,示意兄弟们替自己看着,自己揣上几枚铜元就进了店里。

  “那个伙计,你们这儿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新发的铜元卖货啊?”

  “客官,您消息倒是灵通,没错,这铜元我们收,一枚当十枚制钱。”

  张三眼角闪过一抹喜色,故作大声地朝一旁正在购买货物的百姓大声嚷嚷起来:“哎呀,还真有这样的事哩,一枚当制钱十文,可真是值钱。”

  他这话成功地引起了商铺中百姓的注意力,不等别人发问,张三赶忙挥挥手示意几个兄弟将几麻袋的铜元抗了进来。

  “老少爷们儿过来看了啊,新出炉的铜元,一圆可换制钱十文,汉元商号直接购货啊,现在在我这儿换,四十九文可换五圆,大家快来看啊。”

  这张三,竟然是直接在汉元商号的铺子里干起了倒爷的买卖,看得一帮汉元商号里的掌柜伙计瞪大了眼。

  其中一个身高体瘦的伙计将手上的货物放了放,当即便想将张三等人赶出去。

  哪晓得这家商铺的掌柜一伸手直接将他拦了下来,一边还笑呵呵地看向张三等人:“不碍事,上面说了,只要不是阻碍新币流通,其他的都由得他们。”

  虽说四十九文钱才能省下一文,但是现在的大明百姓,那可都是穷怕了的,不费力气就能能省一文钱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干。

  当下,张三和他的一帮兄弟身边立刻围了几十号人上来。

  也有不少心眼多的,想要打听这铜元的来历,却全都被张三含糊着支应了过去。

  这汉元商号里的掌柜和伙计们也挺配合,硬是等到张三一伙人的铜元全部换完,这才拿着中原报到处宣传可以到大通钱庄里兑换新币。

  这一下子,京师百姓很快都反应过来了,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一时间跑入大通钱庄里兑换铜元的人多如牛毛。

  户部新发行的这种铜元质地精美,一看就是含铜量充足,在大通钱庄和汉元商号等人商家的配合下,只用了十几天的功夫,就开始在京师里流行起来。

  就连素来高高在上的朝廷大员们,这下子都知道了刘锡命做的这些事情,甚至还有不少人专门兑换了一些铜元。

  等到十一月初一的大朝会上,刘锡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接上奏道:

  “臣启奏陛下,户部制钱一事已然大获其功,仅一月时间,宝泉局便制得铜元价值白银十八万两,共计获利五万两,已全部送入国库之中,还请陛下明鉴。”

  李待问这时也适时站出来奏道:“新安伯所奏属实,臣已命人接手这笔银钱。”

  “哈哈哈,好,新安伯办事有功,着令赐蟒袍玉带,赐封其母刘陈氏为二品诰命夫人。”

  “哗”

  崇祯和内阁等阁臣还好,已经提前知道了消息,其他朝堂众臣却是一片哗然。

  一个月便获利五万两,那一年岂不是六十万两!

  想到辽东才发生的大祸,都察院御史黄道周忍不住低声感叹了一句,“果真是救时司徒是也,新安伯何其能乎。”

  一句无心之言,瞬间在整个朝堂上传遍开来,刘锡命“救时司徒”的名声就此传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