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元1836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争斗(一)

《汉元1836》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争斗(一)

作者:舟至九天 字数:2435 书籍:汉元1836

  计划赶不上变化。

  刘锡命虽然迫于无奈要对浙党忍让,但是现在有楚党这么一个后台在面前,杨嗣昌马上就要成为崇祯最倚重的剿匪规划师,他瞬间又察觉到了一丝机会。

  刘锡命脸上浮起一丝神秘的笑容,看向杨嗣昌道:“五省剿贼,事关重大,若是杨公不能入阁,只凭兵部尚书的身份,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若是到时因为这种情况连累剿匪之时前功尽弃,只怕陛下不会去怪其他的,反而可能全部加罪与杨公您啊,此事还请杨公慎重考虑。”

  书房众人仿佛被刘锡命点醒了一般,李文涣有些急切地接话道:“新安伯这话说的没错,依我看不只要入阁,最好能做首辅才是。”

  “哈哈哈,则之这话说的有些过了,我还未入阁,如何更做得首辅”,杨嗣昌被李文涣这话逗乐了。

  刘锡命抿嘴一笑,“杨公,此事并非不可能啊。”

  “若说往日里以资历而论,那杨公自然还差一招,但是如今多事之秋,非任事之臣不能救,岂能还以资历而论,现在的关键是先将温长卿从那个位置上扳倒下来,到时才有讨论的余地。”

  “温体仁任首辅多年,恐怕不是那么好扳倒的。”

  杨嗣昌喟然而叹。

  刘锡命笑着摇了摇头,“非也,以刘某观之,温体仁外强中干,已然是离去职不远了。”

  姚明恭等楚党中人全是大惊之色,李文涣当先问道:“这是如何说法?”

  “诸公试想,温体仁任首辅这么多年,可有做过什么于天下有利的大事?其人只会逞口舌之利,想必陛下也有所发觉。”

  “此外,温体仁所以窃据相位数年,所依赖者,不过是让陛下误以为其不结党而已,但是如今朝中谁人不知,吏部、户部、都察院等关键部门遍布其党羽,若是让陛下得知,试问他如何能逃得掉。”

  “哈哈哈,妙哉”,姚明恭拊掌大笑,“若非新安伯,我等只怕还想不到这些。”

  刘锡命暗中瞥了杨嗣昌一眼,发现他眼中同样有热切之色,知道楚党中人应当都被自己说动了。

  他想了想建议道:“诸公久在朝中,想必对温党动向熟知,当今之际,一方面请诸公搜集温氏结党的罪证,一方面还要联络其他诸人。”

  他毫不讳言道:“刘某与复社张溥等人有旧,东林复社一直想要让温体仁下台,我们未必不能合作。”

  “可是东林中人一直想要让周延儒复相,到时恐怕又是一通龙争虎斗啊”,姚明恭一脸忧虑。

  有些话杨嗣昌不好说,姚明恭便替他说了出来。

  刘锡命心中摇头,这还没见着影子呢,你们就开始考虑怎么分肉了。

  “东林复社如何考虑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如果不把温体仁拉下马来,咱们也就不用讨论下一步如何处理了。”

  姚明恭讪讪一笑,“那倒也是。”

  楚党中人对于刘锡命的这个提议都什么眼热,对于他们而言,如果楚党真的能出一个首辅,那己方的声势可就不是壮大这么简单了。

  更多的是直接看得见的利益。

  刘锡命当然对此更加上心,一方面是因为温党已然对自己下手了。

  另一方面则是经过谢升被弹劾一事后,他赫然发现,张溥的声威又壮了一些。

  对于急需出名的刘锡命来说,弹劾温体仁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路子。

  这老家伙在朝野内外的名声都很不好,用他来刷声望正合适。

  果然,第二天刘锡命抽空又专程拜访了张溥一趟,对于刘锡命提议罢免温体仁一事,张溥也显得很感兴趣。

  尤其是听说杨嗣昌等人也参与此事,张溥等人更是觉得成功的把握又大了几分。

  两方商量好尽快搜罗温体仁结党的罪证,到时一同揭发其人。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刘锡命等人还没能发动,温体仁一方却率先开火了。

  倒不是浙党察觉了什么,而是温体仁等人事先的安排都已经落到了实处。

  五月初三,刘锡命照常早早地准备上朝。

  这才不过当官几天,他已经吐槽了明朝的许多制度了。

  这其中最让人无语的就属朝会制度了,大明的朝议分为大朝会、常朝和朔望朝。

  每日早朝定在卯时,而大臣们却得寅时就到午门外等候,这会儿连鸡都没叫呢。

  最为关键的是,在刘锡命看来,这种朝会既无必要又浪费时间。

  不同于鞑清,洪武帝将参加朝会的人数定的极广,一次便有数百号在京官员一起上朝,人头汹涌颇为壮观。

  当然了,除了各部四品以上要员,都察院御史和翰林院侍讲学士以上人员外,其他四品以下的官员都只能站在殿外列班,真正能在皇极殿内有位置的却是不多。

  按理说刘锡命也应该属于站在殿外的行列,不过谁叫他还有勋爵在身呢,因此也得以列为殿内。

  就在今天,本来刘锡命还以为朝会又要如同之前几天一样冗长无聊,没想到御史张汉儒率先站了出来,说出来的话也让殿内精神一振。

  “臣启陛下,方今超纲不振,皆因大臣徇私枉法、结党营私之故,臣身为国家大臣,今日便要检举东林诸人。”

  “臣已获得证据,东林诸人以已罢官的钱谦益为首,阴私勾连,谋图大政,此诚大逆不道之罪,还请陛下明察。”

  御座之上,崇祯接过张汉儒的奏报登时大怒。

  “混账,朕早已晓谕众臣,当此国家危难之时,严禁结党徇私,如今竟然还有此等恶徒,锦衣卫何在,着令将钱谦益锁拿进京,交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

  “陛下,臣史范也有事禀奏。”

  浙党的攻击一波连着一波,崇祯方才暴怒完毕,御史史范跟着出列。

  “岂止东林诸人弄权,江南士子以翰林院编修张溥等人为首,发起成立复社,素来以攻讦朝政、勾连官绅为业,其人与钱谦益等人牵连日广,其祸较之东林更甚。”

  御座之上,崇祯已然到了暴怒的边缘,他咬牙切齿看向史范:

  “可有凭证?”

  史范傲然挺身,一脸嘲讽地瞥了李邦华等东林大佬一眼,正色朝崇祯躬身下拜:

  “臣自然有证据,张溥同乡陆文声素知张溥等人之事,今次便是由他出告,否则臣还如陛下一般被蒙在鼓里呢。”

  听到这两人都是钱谦益和张溥各自的同乡,崇祯心中已然有些笃信了。

  只因这年头大多以乡党来连接,如今同乡愿意出首,一般都说明证据确凿,否则往后这人便要被乡党唾弃。

  崇祯噔地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看向朝臣的目光充满猜忌,“着令将这张溥一并拿下,交由三司审讯,若果有结党之事,一样严惩不贷。”

  “陛下,臣冤枉!”

  张溥大声呼喊的声音从殿外传来,听得李邦华等一众东林大佬心有戚戚。

  然而眼见此时崇祯已是怒极,一众人等竟然没人敢上前劝谏。

  刘锡命在人群之中看见这一幕,顿时觉得温体仁政争手段高超。

  不止时机把握的好,连攻击方向也是如此贴切。

  他抬头看了看杨嗣昌的方向,见他还是一脸淡定,这才放下心来。

  崇祯在御座之上来回踱步,不停怒道:“朕继位以来,深觉皇兄之时党争混乱,以至朝政不宁,朕深以为忌,如今还有这么多人公然结党,这是要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吗!”

  “陛下息怒,臣等死罪。”

  殿中众臣全都跪地请罪,崇祯心头的气愤稍微消散了一些。

  他满脸不耐地摆了摆手,“平身吧,三司下去以后细加审问,绝不可轻纵一人。”

  等到皇极殿内再次恢复平静,崇祯指了指杨嗣昌道:

  “近日来,朕与诸阁臣、兵部侍郎杨嗣昌等人多番商议平贼之策,如今已然定下方略,曹大伴,宣旨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升任兵部侍郎杨嗣昌为兵部尚书,总理剿贼诸事,洪承畴为五省总督,熊文灿为五省总理,河南、陕西、山西、湖广、四川五省巡抚各剿其贼……”

  崇祯一脸激动地看向众位大臣,“此次剿贼,务必尽到全功,诸臣皆需同心并力,共助剿贼大业。”

  “臣等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