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元1836 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获闯王(四)

《汉元1836》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获闯王(四)

作者:舟至九天 字数:2925 书籍:汉元1836

  兴奋过度的孙传庭才一走出秦岭,便安排人手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报捷,押送高迎祥的槛车也随之北上。

  孙传庭下令,一路上务必敲锣打鼓四处宣扬,务求让沿路百姓尽数知晓,为害大明数载的闯贼已然落网。

  紫禁城内,刚刚得到消息的曹化淳以一种不符合他年龄的轻捷一路狂喜着跑入乾清宫。

  “主子,大喜啊,天大的喜事啊。”

  崇祯此时刚刚和宗人府商议定下圈禁唐王朱聿健一事。

  就在几个月前,趁着清兵入关的功夫,唐王朱聿健竟然亲率自己的王府护卫动身北上,号称要勤王抗贼。

  这举动让崇祯老羞成怒,你一届藩王,不好好待在封地,反而提兵来到京师,这他娘的是造反。

  因此朱聿健早早地便被河南官府收押,只待崇祯做出最后的决定。

  说起满清入关,还有一件颇为奇葩的笑谈。

  满清刚刚入关之时,崇祯便任命兵部尚书张凤翼为前线总指挥,谁料到这人打定了主意关起京城大门当缩头乌龟。

  为了避免崇祯责罚,更是每天服用少量毒药装病,结果清军倒是躲开了,但是等到清兵退回关外,这位兵部尚书也因为服毒过量而死,一时之间让世人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对于唐王朱聿健的事情,眼下崇祯终于定下心来,着令将其圈禁在凤阳皇陵,替祖宗守陵。

  宗人令才刚刚退下,曹化淳的大呼小叫便响了起来,崇祯此时已经心情大好,下意识地便开口问道:

  “何事让曹大伴如此欣喜?”

  曹化淳花白的两鬓跟着他的步伐一起不断抖动,揭示出主人激动的内心。

  “回主子,当真是天大的好事,陕西巡抚孙传庭来报,其率部在盩厔县境内山中剿灭闯贼高迎祥部,生俘逆贼高迎祥,此刻槛车已经押送上京了。”

  “什么?快将奏折拿来。”

  崇祯年轻的脸上骤然大喜,一边大笑一边伸手催促曹化淳。

  等拿到奏折仔细一看,崇祯更是扬天大笑。

  “祖宗庇佑,上天庇佑,我大明江山有救了,哈哈哈。”

  殿中伺候的一帮太监宫女纷纷下跪欢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快,将这捷报传遍天下,另外着押送队伍尽快入京,朕要将其在菜市口千刀万剐!”

  最后一句话崇祯说的已是咬牙切齿,天可怜见,年轻的皇帝心中对于高迎祥这样的首贼是如何愤恨。

  曹化淳满脸笑容,“皇爷放心,老奴这就去办,只是这封赏一事该如何说,还请皇爷定个章法。”

  崇祯这才有时间关心奏折上细说的内容,他拿起来再次看了看,顿时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动容。

  “孙传庭的奏折上说,是新安伯在关中的屯田村落第一时间发现消息,并且通知洪承畴麾下游击进行阻截?”

  崇祯念着念着将手中的奏折缓缓放下,脸上已经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曹化淳适时地凑了上来笑道:“恭喜皇爷,这么说来,新安伯果真是皇爷的福将啊。”

  “哈哈哈”,崇祯爆出一阵大笑,“谁说不是呢,先是替朕守住了祖宗之地,又替朕除此心腹大患,新安伯当真是朕的福将。”

  “哼,前些日子钦天监

  竟然还敢说紫微星黯淡,有如此多的良臣猛将,乡野之中还有如新安伯这样的青年才俊涌起,朕的天下如何会有事。”

  “对了,他月前上的折子是说已经中举了吧?”

  曹化淳点头哈腰,“正是,四川主考、河南道御史蒋时中的折子也上了,言道新安伯才思敏捷,言之有物,只不过学政陈士奇恐川中士子非议,才将他从解元降成了第二。”

  “呵,陈士奇”,崇祯哂然一笑,“这样吧,其余将官赏功依孙传庭所奏,新安伯的事情等以后再论功……”

  崇祯本想说暂且按下,说了一半却又觉得不妥,这么做未免有些让功臣寒心。

  “他不是还有个母亲在世吗,着令赐封正四品诰命夫人。”

  “主子,新安伯可还没任官呢”,曹化淳小声提醒。

  崇祯笑着摇了摇头,“没任官又如何?新安伯立此大功,朕只是册封一个诰命夫人而已,朝中百官还敢有什么怨言不成。”

  曹化淳仔细想想也是,诰命夫人只有俸禄而已,虽说没有先例,但是也不算什么大事。

  只不过经此一事,新安伯估计更是简在帝心了。

  曹化淳一边走出宫殿,一边心中偷乐,自己等人提前下的注总算没有白费。

  想到上个月新安伯差人送过来的万两银子,这白发苍苍的老太监步履更加轻松。

  闯贼高迎祥被俘的消息瞬间传遍朝野上下,激起一群好事之人议论纷纷。

  先是有流贼想要攻克凤阳皇陵被阻,如今流寇中风头最旺的高迎祥又被生俘,在不知真相的天下百姓看来,似乎大明的气数正在好转。

  只可惜这个猜测到了年底就被另一则消息打破。

  自从年中入关大掠之后,满清从大明掠得近二十万人口牲畜,得银更有百万两以上,顿时实力大增。

  虽然折损了舒穆禄家的谭泰和数千兵马在明国境内,但是对于大局来说也不过是小事。

  振奋精神的满清朝野上下,在黄太吉的带领下,再次提兵上马,朝朝鲜大举进兵,并于年底前迫使朝鲜李氏正式称臣纳贡。

  朝鲜可是大明的忠实藩属,如今却被满清蛮夷逼迫与大明断绝关系,对于一心想要中兴的崇祯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打击。

  这种情况下,刚刚被俘到京的高迎祥下场变得更加悲惨。

  急于转移注意力的朝廷硬生生地将其枷号游街数日,最后在菜市口生生活剐了4000多刀而死。

  京城百姓的茶余饭后果然被这一招转移了注意力,多年以后都一直津津乐道。

  不过这些与刘锡命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他来说,还比不上自己母亲受封正四品诰命夫人。

  而邵德荣也顺利升任参将兼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成了朝廷的正四品武官。

  要知道邵德荣从正式从军算起,也不到一年的时间,这番境遇传出来,可把如贺人龙、左良玉等宿将羡慕得够呛。

  刘锡命心道还得感谢这年头没有微博,不然他和邵德荣等人的关系可经不住深扒。

  但是在这个年代,战乱加上**的官僚系统,全都给了他可趁之机。

  经历了十二月份各种消息带来的喧嚣之后,刘家村又开始忙活一年事情,着手准备刘锡命赴京参加春闱的事情。

  刘锡命同时还在筹备伏波旅南下之事,也正因为如此,崇祯九年这个春节在刘家村里过得热闹无比。

  一方面是因为从汉中和关中征调的近一万名青壮已经齐聚刘家村准备开展正式训练,这些人全都是作为龙骧旅新兵被征召而来。

  虽然这些新兵还要在接受为期一年的各式训练后才会分配下去,但是刘锡命已经先将军队的架子都搭了起来。

  龙骧旅已经被他正式升格成为龙骧师,下辖三个旅,每个旅6000人,另外加上人数高达2000人的亲卫营,这些力量组成了刘家的主要陆军兵力。

  共计20000人的部队如果不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只怕早就被地方官府发现并且上报朝廷了。

  当然,在陕西的罗格旅也正式被纳入了军事体系之内,不过还是作为后备民兵来使用,人数在8000人左右。

  另一个重要的力量则是伏波旅,作为刘家海军主力,伏波旅已经扩充到了三个营共计6000人,拥有大型战舰12艘。

  这么算下来,眼下刘家控制下的百姓达到二十六万,常备兵力26000人,另有8000民兵,当真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了。

  在曼努埃拉等葡萄牙人返回澳门之后,伏波旅的战舰总算可以正式开始改装。

  荷兰三级战列舰与眼下西欧诸国的三级战列舰还有些差别。

  海上马车夫更多的考虑的是商业效益,因此战舰与英国这些相比,舰炮数量只有50到60门。

  而同期的英国三级战列舰却有74门火炮。

  考虑到此去南海开拓海路,主要面对的敌人除了郑家之外,还可能会遇到西班牙人,因此刘锡命对于战舰进行了大幅改造。

  达摩研究院已经顺利按照刘锡命的指示做出了简陋版液压制退器,这种制退器主要采用连杆、弹簧和液压筒制成。

  刘锡命命人在炮口处用钢制炮架对火炮进行固定,在舰炮发射后因为后坐力向后运动的时候,连接在炮架后方的连杆和液压筒会将竖向的后坐力转为横向的冲击力,最终再通过弹簧进行复原。

  通过这种方式,原本木制战舰最担心的火炮齐射再也不会给战舰龙骨造成极大损伤,火炮也可以尽量多的设置。

  加上刘家早已采用铁范铸炮,火炮质量远胜当今诸国,最终改造完成的伏波旅三级战列舰共计有火炮74门,与英国战舰的火炮数量相等。

  除去从郑家那里顺来的5艘战舰,其余7艘新建战列舰一共需要518门火炮。

  好在刘锡命四月份在江南时便传书给兵器局,要求先行准备铸炮,8个月的时间下来才总算将这批炮凑齐。

  不过龙骧师新建部队换装就要再次被延后了。

  这74门火炮中,分别有6寸炮,相当于42磅炮24门。

  5寸炮,相当于32磅炮24门。

  4寸炮,也既24磅炮24门。

  如此凶猛的火力,游德高带领的一众伏波旅官兵都看得爱不释手,恨不得天天都待在船上训练。

  至此,刘锡命开拓海洋的第一阶段计划总算顺利完成。

  考虑到舰队的机动性问题,刘锡命命令船厂在自己赴京城赶考的时间里,开始着手建造巡洋舰和护卫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