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元1836 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

《汉元1836》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

作者:舟至九天 字数:2269 书籍:汉元1836

  见曹化淳等人离去,周皇后这才扶着崇祯起身回到龙椅。

  “陛下切勿忧虑过度,祖宗陵寝无忧,这便是不幸中的万幸。朝廷虽有许多虚于任事的臣子,但也有如这刘锡命、曹变蛟等尽忠效命之臣,陛下只要选能任贤,天下总会无忧的。”

  崇祯只觉得浑身乏力,听到周皇后这么说,摸了摸她细腻柔软的小手笑道:“皇后这话说的是,朕自然知晓。”

  曹化淳才从乾清殿出来便直奔内阁所在的文华殿而去,内阁首辅温体仁等人此时正在殿中办公。

  曹变蛟的军报本来就是先经内阁再报到司礼监,听到曹化淳传来的旨意,温体仁一刻不停地便去安排相关核实工作。

  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从各地报上的奏折便蜂拥而至。

  自从核实信息以后,崇祯便一直在太庙中哭嚎请罪。

  皇帝这番做派,弄得朝野上下全都人心惶惶。

  但是总结起来而言,朝中诸公还是打心眼儿里对刘锡命和曹变蛟等人高看一眼。

  若非有他们几人拼死相救,真要让皇陵被攻破的话,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了脑袋。

  就算是这样,崇祯依旧是阴沉着脸出席了两天后的大朝。

  空旷壮丽的太和殿前广场上,一众披红挂紫的朝廷大员束手而立。

  “上朝,宣百官觐见。”,曹化淳尖锐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白发苍苍的首辅温体仁带头,上百名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缓步进入金碧辉煌的太和殿内,身着明黄色朝服的崇祯大步而来。

  “吾皇万岁万万岁”

  崇祯年轻的脸上眉头紧皱,“众卿平身。”

  不待曹化淳开场,崇祯径直说道:“前几日凤阳发生的大事想必诸公都已知晓,如今诸事已核验完毕,今日也该谈谈赏罚之事了。”

  “首辅如何看待?”,崇祯面无表情地冲温体仁问道。

  温体仁肃穆出列躬身道:“启奏陛下,南直隶诸官有涉军务者皆应重惩,首功之人如曹变蛟、刘锡命等人宜当重赏,否则如何表彰如此大功。”

  曹变蛟、刘锡命等人虽说没有走过温体仁的路子,但是温体仁本就是靠揣摩崇祯心思才得以上位。

  这么几天的时间里,宫里不时有消息传出来,据说陛下很是赏识这两人,温体仁自然不会在这些小事上触崇祯的霉头。

  听到温体仁的表态,崇祯欣慰地点点头,同时抬眼看向其他众臣。

  除了少许几个与凤阳诸官有关联的官员心有戚戚,其他诸人大多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全赖陛下圣裁。”

  “凤阳巡抚杨一鹏,镇守地方不利,以至凤阳失守,着令贬为崖州知州……”

  朝堂之上一阵哗然,崖州知州那不就是流放吗。

  不过想到毕竟保住了性命,不少人依旧替杨一鹏感到幸运。

  往常通常要跳出来逼逼叨叨的朝臣今日却出奇的平静,让崇祯颇有些不习惯。

  但是他很快反应过来,宣布自己决定道:“着令加封曹变蛟中军都护府都督同知,赐蟒袍。册封刘锡命为新安伯,赐蟒袍……”

  “哗”

  听到崇祯的封赏,原本不打算做声的众臣一下子沸腾了。

  那曹变蛟一介武夫,封赏也不过是都督同知,众人倒也罢了。

  只是这刘锡命据说不过是一介生员而已,何德何能竟然能被赐封伯爵。

  要知道从开国至今,文官当中封爵者屈指可数。

  这么一厢对比之下,众人全都觉得心有不甘。

  左中允李明睿当先出列阻拦道:“陛下,那刘锡命区区一介生员,此次亦全赖曹同知才得以保全宗庙,封他为伯,只怕有些赏之过度。”

  兵科给事中鲁应遴跟着道:“左中允所言甚是,臣以为刘锡命率先倡兵,自然于国有功,但若是说能受封伯爵,只怕言过其实了,还请陛下三思。”

  这几人的做派看得崇祯眼角直跳,心中一阵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往日里只听你等空口大言,却不见做得一件实事,如今见到别人受赏便要跳出来阻挠,这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

  想到这儿,崇祯心中一阵强烈的无奈感袭来,对于如刘锡命这种任事之臣希冀之心更加迫切。

  看看人家干过什么。

  以一介生员之身协助陕西巡抚孙传庭解决筹饷一事。

  目光敏锐,且兼果决刚毅,一俟发现流贼可能觊觎皇陵,便敢身先士卒亲赴战场。

  如此大勇大智之士,朕放之不用,难道要靠你们来治理天下不成。

  心中诸多心思飘过,崇祯面无表情地看向温体仁等人。

  “首辅如何看?”

  温体仁轻咳两声,威胁地看了看李明睿、鲁应遴,这才躬身回话。

  “赏罚之事,历来恩出于上,刘锡命以生员之身受封,虽在国朝并无先例,但是事关宗庙大事,陛下即便要如此封赏也并无不可。”

  崇祯嘴角微扬,让人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

  温体仁虽然在朝臣心中威望不著,但是毕竟是首辅,自然笼络有一帮党羽以仗声势。

  听到他定下调子,出言符合的大臣一下子多了起来,顿时将反对的声音压了下去。

  鲁应遴等人虽然愤愤不平,但却也不愿为了这么一件事撕破脸皮。

  令人惊讶的是,一贯作为东林中人的礼部侍郎陈所闻竟然也出列道:

  “臣启陛下,臣闻刘锡命在江南时,曾先后向南京兵部衙门递交条陈数次,痛陈流贼袭扰之忧,可见其为国效忠热忱之心。”

  “如今陛下重赏其人,正显得陛下求贤若渴之心,如今多事之秋,倘使天下之士得知陛下用人不拘一格,天下英才岂不纷纷来效?”

  “哈哈哈,陈卿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

  崇祯有些激动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倘若护卫宗庙还不能算功在社稷,谁人又可算的上,朕自御极以来,江山多事,全仗众卿携手共扶,如今有良才在前,诸卿当喜而荐之。”

  崇祯脸上荡漾起灿烂的笑容,“岂不闻秦誓有云,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众卿当以勉之。”

  “臣等谨遵圣命。”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看向曹化淳,“传旨吧,将那刘锡命召进京城来一趟,朕要当面垂询。”

  曹化淳躬身肃立,“老奴这便拟旨。”

  ~~~~

  凤阳一役之后,曹变蛟等人硬是在凤阳待了五、六日,直到确认流贼已然离开南直隶,一帮官军这才打算再次动身追击。

  不过此时又从淮安传来了消息,朝廷封赏使臣已带着诏书沿运河南下,着令众人前往淮安接驾。

  “不知道朝廷会有什么封赏?”

  一路之上,曹变蛟和刘锡命这两个正主还没有说些什么,倒是左良玉等人激动的不行。

  刘锡命心中却颇为淡定,无论如何,自己在小朱同志都会挂上号,这便是最大的利了。

  到了淮安以后,淮安官员热情的态度便将刘锡命等人吓了一跳。

  他们一行才走到淮安城外十里处,赫然发现包括凤阳巡抚杨一鹏、淮安知府周光夏等人竟然全都出来迎接。

  杨一鹏今年才五十有二,不过满头的白发和皱纹密布的面孔让刘锡命以为他都快七老八十了。

  杨一鹤身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漕运总督、凤阳巡抚等数个职位,其中又以漕运总督的任务最为迫切。

  不仅要负责征集应征调的漕粮,还要管理漕运河道,今年来还兼任管理海防和提督地方军务,可以说已然殚精竭虑、夙夜匪懈。

  就算如此,张献忠等人在凤阳的一把大火也烧到了他的屁股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