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元1836 第三百零八章 名振府县(三)

《汉元1836》第三百零八章 名振府县(三)

作者:舟至九天 字数:2298 书籍:汉元1836

  “诶,怎么走了?快回来。”

  等到张献忠部从江对岸消失,张立诚却看见江面上的船队也开始朝下游挺近,只留下几艘还在江面徘徊。

  这可把张立诚给急坏了,登时便朝江面大喊起来,也不管人家听不听得到。

  没过一会儿,江面上放下一艘小船驶向顺庆城东门港口,几名军士匆匆从船上下来到张立诚处禀报。

  “保宁卫百户于永凯下属官兵游德高拜见府尊。”

  张立诚一脸焦急地将游德高从地面上拖起来,“都什么时候了还谈这些虚礼,本府问你,那船上的船队呢,快把他们叫回来,府城但有损失,本府拿你是问!”

  游德高有些鄙夷地悄悄翻了个白眼,冲着张立诚抱拳道:“府尊勿惊,正是为保府城平安,我军才要沿江布防,只要封锁江面,则流寇便只能绕道保宁府出川。”

  “况且如今侯都督大军正在尾随追击,两厢逼迫之下,府城无忧矣。”

  听到游德高娓娓道来,张立诚明显松了口气,想到自己刚才好像有损官威,他马上面色一肃。

  “本官知道了,尔等身系府城安危,往后有任何事都必须报请本官定夺,绝不可以自作主张,明白吗?”

  话到最后,张立诚已经是官威尽现。

  游德高心头一凛,赶忙低头道:“小的遵命。”

  有了刘家船队防守江面,顺庆城里的紧张情绪一下子消减了许多。

  随着龙骧营处理完蓬州事务以后不断调往府城驻守,关于刘锡命、黄宗羲等人谈笑间击破流贼的故事更是开始在府城里广为流传。

  一时之间,南充县刘家声名大振。

  九月初一,刘锡命总算将蓬州的事情梳理妥当,不只一万三千多流贼俘虏安置妥当,蓬州州衙等事宜也渐渐走上正轨。

  这里面确实离不开陈翊定和许卫等人的功劳,有他们在县衙实习的经验在,配合上刘家先进的管理体系,蓬州行政体系重建工作才得以高速开展。

  如今蓬州下辖的几个县刘锡命当然还是鞭长莫及,但是仅就蓬州城附近而言,所有的情况全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了。

  这次开拓可以算是刘家村自河西镇以来向外拓展最大的手笔,超过五十余位干部得到提拔,一时之间家中各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次大幅提升。

  自从得知刘锡命返回府城,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就连张立诚、章高轩等人也打着关心蓬州战果的名义前来询问,刘家再次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连着处理了两天的人情往来,刘锡命这才有功夫将大同社的诸位同窗请来。

  如今刘家在府城有这样的声势,一方面固然有刘家自己情报体系的功劳,另一方面却要多亏这大同社在其中鼓吹。

  刘锡命如今作为大同社的社长,他的名声便直接关系到整个大同社的地位,再加上有杜良骥、赵向阳等人帮衬,最近一段时间申请加入大同社的士子又多了二十来人。

  “刘某在此多谢诸位同窗,若非有诸位在,哪里有我之今日。”

  刘家花院里,刘锡命在几颗桂花树下仿照茶话会的形式摆了个口字形的座位布局。

  这会儿乌泱泱地坐了三十多位衣带飘飘的士子,看起来好不儒雅。

  听到刘锡命客套,一众生员纷纷还礼,“那还得是无疆兄胆气过人,敢于亲身上阵怒讨贼寇。”

  “正是,正是”

  一众彩虹屁砸来,刘锡命轻轻一笑顺当接下,“今日请诸位前来,有三件事商议,一则为完善本社制度,提请大家讨论。”

  “来人,将本社制度文书发与众位君子。”

  在一旁服侍的值房小厮赶忙捧着一卷卷文书上前。

  杜良骥将书卷打开一开,起头便写着《大同社章程》,里面正是刘锡命之前带着他和赵向阳等核心骨干商议定下的方略。

  “无疆兄,这个所谓委员和常务委员一说可有出处?”

  听到有人发问,刘锡命转头看了看,认出是蓬州士子程泰定。

  “天光兄”,刘锡命微笑着朝他点头致意,“所谓委员者,既为本社诸君子委派处理本社事务之人,但因诸君子常要研习学业,故而又设常务委员一职,在委员无法齐聚之时处理事务。”

  “常务委员与委员及本社之人身份并无高下之分,只为做好本社事业而已,更兼有选举之法,可使贤者上,庸者下,如此本社便可永保 精进之活力。”

  “妙哉,妙哉”,程泰定略一思索便拊掌称赞,“特别是这个什么选举之法,集众君子之智选贤任能,似乎更能将本社事务发扬光大。”

  “无疆兄还是如以往一般别出心裁啊,哈哈哈”

  “哈哈哈”,院子里一众士子跟着大笑道。

  刘锡命则一边笑一边将其他人提出的一些问题一一解释了一遍,这个《大同社章程》当然是他照着后世抄的。

  这也可以算他为改变世界做出的一点尝试,刘锡命始终坚信一点,任何能够持续的政治活动都必须有人民的广泛参与,而选举就是其中最简单的方式。

  但是,选举最关键的一点,候选人提名权,却都在刘锡命自己手里,如此一来即便是选举也可以确保始终在他的控制之下。

  参加大同社的士子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规程,解释权又都在刘锡命这里,一群人稀里糊涂的便将这个影响力颇为深远的章程就这个举手表决定了下来。

  同时也就着刘锡命提出的名单将大同社的常务委员会和委员会选举出来。

  从今天起刘锡命正式作为大同社社长,杜良骥、窦玉泉为副社长,另有陈翊定、许卫、赵向阳、谢文乐为常务委员,程泰定、雷洪、陶文石、任元嘉等七人为委员。

  见选举事毕,刘锡命心中一笑,继续往下说道:“章程已定,那便来说第二件事,关于府城士子申请入社一事。”

  “方才通过的章程中已经详述,本社是为认同物心学、大同论理念的志同道合之士所创,其入社者必为我等同道。”

  “这次入社也是我社成立以后的第一次重大活动,刘某忝为社长,决定亲自带领常委会对申请入社人员进行考察,最后再通过全委会进行讨论……”

  听到刘锡命一一详述发展社员的各项流程,大同社全体成员突然有些恍惚,这场景加上方才的选举,大家模模糊糊之间似乎觉得这个大同社好像是个什么不得了的组织。

  当然,刘锡命今天专门召集开这么个会可不仅仅是完善制度这么简单,他看了看一旁的陈翊定,示意他上前发言。

  “大家安静,下面商讨最后一件事,请大家听陈常委讲一讲。”

  见众人目光齐刷刷地看过来,陈翊定仿佛又回到了刘家村一般。

  这二娃子做的事情怎么都是一个套路,陈翊定心里嘀咕了一句。

  “诸位,社员,本社创立实为实现大同之世而奋斗,然而如今我社在顺庆一府尚且名声不显,要想打开局面,则必须做一些大事来营造声望。”

  一众士子眼中有些茫然,什么才是大事?

  陈翊定有些得意道:“幸得社长高瞻远瞩,遣陈某及许德恒遍查府县文案,确实发现一桩公案存疑,若是能将此案翻案,本社定能在府内名声大振。”

  “什么公案如此重要?”

  陈翊定看了看刘锡命,见他点头,这才继续解释。

  “诸君可知道本府赋税构成?”

  一帮士人全都坐蜡,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谁有时间关心这些。

  见满院子的社员都是两眼茫然,刘锡命忍不住心中一叹,这样不通庶务的士人,于国家有何益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