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神棍都市行 第2章 神棍系统

《神棍都市行》第2章 神棍系统

作者:我有小田 字数:2198 书籍:神棍都市行

  他心中一动,便连夜抄道向陈州飞赶。他已从狂丐口中知道那晚夜袭平邱集

  时,陈州三英曾经伴随狂丐前往,因此打算找到陈州三侠打听消息,看看小襄王到陈州有何

  图谋。

  陈州三侠的老大寒剑李如陵,家住南门外陈侯弩台东面不远,附近共有十来户农合。三

  更天,一匹栗色健马沿小径奔入村中,在李府前的广场止蹄。门灯光线微弱,只看到马上的

  骑士一身漆黑。黑头巾、黑帕蒙面、黑缎披风,剑悬在腰下,在披风下摆可看到半截剑鞘。

  一双冷电四射的大眼,在黑夜中明亮得有用午夜朗星。

  蹄声倏止,骑士从容下马,将绳搭在栓马桩上,举目打量四周,看清了门灯上的“李”

  字,点点头,稳健地踏上了台阶。

  大木门突然开了一条缝,接着闪出一个白发老苍头,站在门廊上向下看,吃惊地后退两

  步,强打精神问:“三更半夜,爷台隐起本来面目登门,请问有何指教?”

  黑衣蒙面人高大健壮,上了阶比老苍头高出尺余,阴森森鬼气冲天,像是午夜中突然从

  阴司来到凡间的幽灵,令人望之不寒而栗。

  幽灵站在八尺外,冷冷地说:“相烦通报李大侠一声,故人求见。”

  “故人?爷台是……是……”

  “去!少废话,你一字不改地将话传到就是。”幽灵冷叱。

  门内暗影中人影一闪,出来一个庄稼汉打扮的中年人,堵在门口瞪了幽灵一眼,哼了一

  声说:“阁下高姓大名,仙乡何处?说出来也好让小可传禀,阁下岂能仅凭故人二字……

  哎……哎!”

  “叭叭”两声爆响,庄稼汉劈胸挨了一掌,倒撞在门上,撞开了大门,跌入门内去了。

  “快去禀报!”幽灵向老苍头叱喝。

  门内有一座照壁,庄稼汉跌在照壁下狂叫。接着,两侧接二连三抢出四个人,最后一人

  是寒剑李如陵,手中抓了一把连鞘长剑,迎上沉声问:“尊驾贵姓?出手伤人,未免太说不

  过去吧?”

  幽灵摘掉蒙面中,冷笑道:“李兄,还记得龙某么?”

  狂丐为人小心谨慎,在嵩高庄并未将中海的内情告诉陈州三侠。那晚夜袭平邱集,陈州

  三侠只负责听小襄王的人引出,并不知金碧楼所发生的变故。

  寒剑李如陵大吃一惊,火速拔剑叫:“阁下意欲何为?你说吧。”

  中海退下阶,点手道:“别叫嚷,下来,咱们好好谈谈。”

  左右两名大汉正要向下抢,李如陵喝止道:“你们退,不许妄动,我如果有三长两短,

  替我收便成,不许插手。”

  他感到浑身发冷,强按心头恐怖向下走。中海退向广场中心,离大门已有六七丈之遥。

  “三村争田的事已了,尊驾来陈州……”李如陵硬着头皮问。

  “住口!进招。”中海冷叱。

  李如陵一声叱喝,招出“灵蛇吐信”,奋勇抢攻。

  中海的披风徐扬,追电剑出鞘,“叮”一声脆响,李如陵的长剑立被震闻,电芒再闪,

  追电剑的光华已乘势锲入,到了李如陵的胸口。

  李如陵疾退三步,向左急飘,摆脱了迫袭而来的剑尖,反击中海的右胁,应变端地迅捷

  绝伦。

  “来得好!”中海轻叫,剑向下拂,“铮”一声暴响,李如陵的剑被拂出空门,光华熠

  熠的剑影又攻近右肩。

  李如陵的身手果然了得,挫腰吸腹疾退一步,以攻还攻错身再攻“云横秦岭”,向中海

  的腰胁反击。

  三照面两盘旋,各攻五招以上,剑影飞腾中,不时暴出数声双剑相触的清呜,龙吟震

  耳,人影急剧地进退旋走,罡风凛凛。

  李如陵已看出中海的剑有异,映着微弱的灯光,只看到闪烁的光华,看不清剑身,心理

  上的威胁已令他无法将剑术完全发挥。但硬接了四五剑,自己的剑居然完好无恙,不由胆气

  一壮,一声长啸,开始放手进击,将寒剑的绝招滔滔不绝地攻出,势如狂风暴雨,十招之

  后,看上去似乎已主宰了全局剑影出没在中海的身影前后吞吐,每一剑皆似乎要击中中海的

  要害。可是,他心中却暗暗焦急,这种极耗真力的狂攻,支持不了多久,而对方的神奇身法

  和从容化解的剑术,神奥得令他难以捉摸,不由他不心惊胆跳。

  他心中雪亮,狂攻至十六招之后,他知道,大势去矣!

  中海从容挥剑,潇地移动身形,脚下凝实稳健,手中剑轻灵地挥,将攻来的狂野狠招一

  一化解,不时攻出一两手神来之剑,必定将李如陵的绝招迫得半途而废,毫无发挥威力的机

  会。

  “着!”他突然低叱。

  “叮!”李如陵的剑向右下方飘开。“刷!”电芒一闪,李如陵的右胸襟出现了三寸长

  的裂痕。

  人影乍分,飘退丈外的李如陵满头冷汗,恐惧地问:“你……你为何不……不杀我?”

  中海疾冲而上,一剑点出道:“接招!”

  李如陵向侧闪,回敬了一剑叫:“还你!”

  “叮”一声脆响,中海振出一剑,再次点出低问:“小襄王大批人马下陈州,四更后先

  头人马将到,厅然是为你们陈州三侠而来,你为何不及早走避?”

  李如陵一怔,手下一慢。

  “继续进招。”中海低喝,剑影连续飞射。

  李如陵不敢不接,一面化招一面说:“他们不是为在下而来。”

  “为谁?”

  “不知道,听说是一个时男时女的女人。”

  “那女人目下在何处?”

  “听说她从归德到开封,转许州大道下湖广。小襄王一群人抄捷径从陈州赶,可能是先

  到汝宁府预设伏兵以资堵截。”

  中海又攻了五剑,说:“为了防范于未然起见,阁下尚宜走避为上。假使他们顺便来要

  你的命,你逃得了么?此刻还来得及,走吧。江湖大劫已临,如想苟全性命,必须迁居退

  隐。今晚之事,阁下如果漏消息,在下必定杀你灭口。后会有期,珍重。”

  声落,剑虹倏敛,黑影化为魅影,一闪便到了栓马糟前,抄起绳上马,驰入茫茫夜幕之

  中,蹄声逐渐去远,消失在南端的官道尽头。

  李如陵抹掉满头冷汗,呆在阶下的老苍头叫:“陈伯,快派人通知周、张两家,四更之

  前必须离开宅院,不然大祸立至。十万火急,快!”

  欲速则不达,半点不假。中海急于查出小襄王要擒捉的人是谁,希望赶到前面及时警告

  那位时男时女的人,连夜急赶,赶来赶去赶迷了路,在陈州与汝宁交界处的丘陵地带,乱冲

  胡撞找不到正路啦!表使神差地,他走上了西平道。

  由陈卅到汝宁府,须经由陈州管辖的商水县,转由汝宁所辖的上蔡县南下。两县交界

  处,是丘陵平野所构成的起伏平原。这一带的道路都宽大而平坦,分不出那一条是官道,看

  去都差不多,稍一不留心路旁的路碑,便极易迷路。

  官道原向西南伸展,在太平庄向南折,西南伸出一条大道,可达汝宁府西平县。由于分

  岔道在庄中,路碑树立在路旁的墙根下,晚间赶路更加不易发现。

  中海昼伏夜行,晚三更离开陈州,昼间在商水落店。初更天起程,过了太平庄,向西平

  的大路急驰,南辕北辙,反而向相反的方向,走不了十里地,通向各处村庄的岔道愈来愈

  多,他只能见路就走迷失在三县交界处的丘陵地里了。

  那些岔道时南时北,转东折西,天上彤云密布,夜风凛冽,黑沉沉地伸手不见五指,虽

  时届初九但天上不见星月,无法分辨方向,他策马在丘陵中乱转,不知身在何处,他自己也

  有点发现不对了。

  看看东方发白,按行程,该已到达汝宁附近了,怎么这一带连一个大点儿的村庄都没

  有?他想落店,便开始留心找村镇。可是走了四五里,还不见有村影。

  他驻马在一座高阜的南端,阜高约十丈余,占地约两三里,密密麻麻地长了不少森林。

  这一段道路比以往所经过的道路窄小了许多,似乎不是大道,但地面上也可看到蹄痕和规

  迹。附近全是旷野,迎风吹来一阵羊粪臭和羊身上特有的气。道路升向冈顶,进入了森林。

  他想:“不管怎样,等会所看到的第一座村庄,就是我的宿处,希望小襄王一群家伙没

  有这么快赶来。”

  到了冈下,他在森林前下马,凝神查看四周。东方已现鱼肚白,黎明前的阵黑巳过,视

  界可远及里外,但他仍然毫无所见,便将马系在一株树枝上,独自进入林中。

  他进入林木深处,先盘坐在一株巨树下练气,之后是练飞刀,最后是练剑。这是他日常

  的功课,不管如何忙碌,每天他必须练三次,艺业突飞猛进。

  他之所以敢和小襄王及麒麟双豪论长短,不得不归功于他的苦练有成。

  他已能完全领悟驭使追电剑的秘诀,唯一的缺憾,是这把剑刃嫌窄了些,假使不想击毁

  对方的兵刃,转变锋刃太容易了反而有点难以收发由心。同时,用这把剑反而不易发挥电剑

  婆婆所传的电剑心诀。

  渐渐地天色大明,他在树下倚干调息片刻。

  蓦地,他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踏叶之声,扭头一看,十数丈外,一个白发如银的老头儿点

  着一根枣木杖,摇摇晃晃地从冈下向上走,似乎并未看到隐在树后的他。

  “唔!有人,附近一定会村落。”他自语。

  老头儿一步一晃晃,渐渐走近。自眉、白发白须,满脸皱纹,老眼昏花,脸色苍褐,确

  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中海直待老人家走近,方现身拱手道:“老爷子请了,你老人家早。”

  老人愕然抬头,眯着老花眼吃惊地问:“小扮儿,你……”

  “小可是赶路的人,迷了路,特请老爷子指示路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