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海风云 119 错有错着

《明海风云》119 错有错着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字数:1880 书籍:明海风云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

  然而对于李天养他们团队来说,他们这一剑磨砺的时间可远远不止十年光景了!

  从潭门齐心堂诞生一来开始,李天养他们其实就开始投入力度放在研制火绳枪和火炮上面,只是受限于当时材料资源和人力等条件,就算李天养明知未来是火器的时代,也无法投入太多在上面。

  到了李天养他们来到笨港定居,并蓬勃发展起来之后,有了更宽裕的经济条件和外在环境等支持,成才他们研发院就没有再停止过对火器的研发。

  特别是到了笨港以后,笨港团队先后与澳门葡萄牙人和西洋荷兰人之间关系渐好,当初李天养悄悄运走藏起来的荷兰工匠,以及从澳门铸炮厂悄悄偷过来的技术资料,对于成才他们的帮助着实不小。

  正是有了来自西方的先进技术,结合这些年来成才他们自己的研发结果,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或许在外人看来,今天成才他们研发院的成功有很多偶然,但是在李天养他们自己得内心里,他们深信自己回成功,只是他们没法估算到,成功就在今日而已!

  “其实铸造大炮的技术我们已经吃透了,香山澳的生铁铸炮和铜炮铸造技术早两年间我们就已经能制造出千余斤的火炮来!”

  “至于两三千斤的巨炮,我们也不是不能铸造,可是毕竟是偷师人际圈西洋夷的技术,我们铸造出来的大炮威力总是比人家住奥威力差了两筹。”

  “这些技术,不是光靠我们偷师,或是通过那几个普通西洋工匠就能突破的,所以在面临屏障以后,我们就决定在铸炮材质上做出突破。”

  “众所周知,铜炮的延展性和铸造性能不错,但是随着大炮使用时间长了以后,材质偏软的铜炮内膛总会出现变形;而生铁铸炮更加方便简洁,可是生铁性能上偏脆,铸造时容易产生气泡、裂缝等瑕疵,这些都是铸炮的大忌,废品率一直居高不下。”

  “倒是百炼精钢的材质极为适合铸造大炮:它的材质坚韧而富有弹性,同样厚度比铜质和生铁材质能够承受更多的火药,这就意味着它们铸炮成功之后必然比铜炮和生铁铸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只是大家也都明白,钢材的性能虽好,可是它的产量有限,大明朝据说年产量不过十数万斤而已,用它来铸炮实在奢侈了些!”

  “好在当初姐夫你给我们大家设计了高炉炼钢的技术,直到去岁年尾的时候,我们的高炉炼钢技术终于有了重大突破,一炉就能生产出数千斤的钢材,完全能够支持我们铸炮需求!”

  “不过我就想问一下你啊姐夫,当初你怎么就知道这高炉能够炼制出钢材来呢?”这是成才一直憋在心里的一些疑问之一,很多时候李天养总是仿佛未仆先知一样,给出了一个方案的结果,而他们需要做的却是补足其中的过程,比如皮蛋、肥皂、水泥等等。

  “这个嘛,其实也是小时候我都不记得从哪本古书上看到这么个方法,然后依样画葫芦给画出来的,现在都不大记得清楚是什么书了!”李天养很是尴尬,随着这些年成才他们的进步成长,以前李天养还能糊弄过去的事情,现在在成才他们面前,很多时候都无法掩饰了,只能推说到古人书籍上去。

  好在此时成才正在兴头上,也并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让李天养逃过了一劫。

  不过若是李天养知道,他自己给出来的这份所谓高炉图纸,其实与此时成才他们研发的高炉原理完全不同,那不知道他又该作何感想呢!

  当初之所以想到兵坚持让成才他们研发用高炉炼制钢材的计划,实在是李天养哪所知不多的知识当中,仅有的几样自认为对这个时代有很大用处的知识。

  然而李天养当初所知道这个所谓高炉知识,一来是前世大跃进之时那些艰苦奋斗、匪夷所思的历史故事所浸染,二来则是当初农村土高炉大炼钢铁的时候留下来的遗迹,在李天养前世幼时玩耍的时候钻进钻出,对其还算有些了解。

  正是因为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让李天养深信这高炉炼钢的可能性,但也正是这一知半解的了解,让他根本就不知道当时那个时代的真实历史。

  原来所谓大炼钢铁,在那个时代看起来似乎很是了不起,但是恐怕真实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怕是会对那时候的所谓钢铁产量嗤之以鼻。

  力图以为能够生产出钢材的土高炉,其本身能够生产出钢材的事实不算是假,可唯一让李天养所不知道的事,这土高炉炼钢的材料是什么,那可基本上都是各家各户当中使用的铁锅、铁楸等钢铁制品。

  这样的钢铁材料投入土高炉中,若是炼制出其他的材料来,那才是真正的稀奇了。

  不过也幸亏李天养在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的同时,还给出了一个技术指导,将他所余不多的那点化学知识给掏了出来:所谓钢材与生铁之间的区别,就是生铁之中还含有大量碳元素,而钢材当中的碳元素含量更少;而碳元素,就跟大家日常中的木炭区别不大,想要清除生铁中的碳元素,那就需要让融化的生铁充分与空气接触燃烧!

  这个,也就是李天养哪浅薄到了极致的化学知识里,仅有还能有些操作性得知识,也正是得益于李天养这一个技术指导思想,哪怕他给出的土高炉技术本身是一个错误技术,但是经过长年累月成才他们的研发,终于还是让高炉技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了。

  此时成才他们嘴中所言的高炉技术,其实与后世真正的高炉技术有很大区别,反而更接近于后世的平炉和转炉技术,只是折中技术上的差别,对于本身并没有见识过后世高炉技术的成才等人,以及仅仅一知半解的李天养而言,这个区别压根儿没有任何关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