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海风云 374 民间之乐

《明海风云》374 民间之乐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字数:1909 书籍:明海风云

  茫茫原野之上,到处还残留着硝烟的气息,以及冬雪未化干净的身影。

  但是同时,这里也有了一道道忙碌的身影存在,在一片片依稀还保留着几分田地模样的荒地上,挥舞着手中镰刀、锄头,辛勤地开垦着。

  如果说江南之地胜在水利发达气候湿热,故而成为了闻名在外的鱼米之乡的话,那么北方中原我华夏文明起源之地,就胜在其中土地大多平坦如一,虽少了几分肥沃,可是却也让人耕种之时节省不少的麻烦。

  这些年里,华夏中原之地夜算得上是多灾多难,先是一年冷过一年的寒冬,连年不断的天灾,然后又是农民起义军起义带来的兵灾,好不容易走了一个闯贼,又迎来一个女真蛮夷,接连几番中原在几路势力之间易手,使得这数百年里所开垦出来的土地,好些又因为失去了它们原本的主人,成为了一片排班长满杂草的荒地。

  百姓们若非不得已,谁又愿意眼睁睁看着大好土地沦为荒芜,可是前些年即便他们费尽千辛万苦种上粮食,到头来还不等粮食出产成熟,就被旁人一锅端走,只留给自己等人满目疮痍,换做是谁,恐怕也再不会做这种蠢事了。

  不过好在,先在随着洪朝新立,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倒是终于让生活重新回到他们的正轨上来,百姓们重新操持着藏的好好的劳动工具,走出村落和城镇,开始他们最是拿手的手艺。

  当然,天灾固然带来诸多的问题,以及强大的破坏力,可是同样地,它其实也给这片早就布满问题和矛盾的土地,带来了新生。

  原本分布在这片土地上的世家大族,地主之流,随着一次次的清洗,到如今却是没有留下几个了,即便现在还有高门世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可是随着洪朝人的到来,他们的日子其实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曾经几乎一个村落都属于一门世家的事情,在洪朝之中是觉不允许地,很多世家大族为了保住他们的田产,纷纷开始对他们的家族分家,以此保证他们的土地在自己族人手中。

  而按照洪朝对于一个人头五到六亩地的标准配置,世家之中多余的土地,则被洪朝以市价回收了回去,掌握在了朝廷手中,然后分发到需要它们的百姓受众,或者干脆收为军屯待用。

  这对于饱受土地兼并之苦的百姓们来说,可以说是欢欣雀跃,在加上洪朝制度中除了固定的税赋之外,向百姓许诺永不加征任何苛捐杂税,至少自爱这一刻,洪朝以此俘获了绝大多数百姓们的人心。

  这从百姓们踊跃登记注册自己家人可见一斑,甚至就连刚刚出生的孩童,乃至尚在妇人肚子里的婴孩,都被百姓们早早取上了名字,登记在了自己的户籍之下,为的就是等到孩子们十五岁之后,可以获得属于他们,由政府分发的那数亩良田。

  “过了一条黄河,那个没喝黄河的水~”

  陕北高原,此时的自然环境,其实还没有像后世那般,变成光秃秃、黄悠悠地一片,山头沟壑之间仍旧还保留了无数的丛林灌木。

  偶有开阔平稳之处,便有那几人在地间劳作,一边唱着那高亢地民间小曲儿,一边则不忘将手中的工具举得高高,然后锄向地间,翻动着有些板扎的土地。

  “我说大牛他爹啊,你们家啥时候去县里面支借春粮,还有那什么贷款呢?”

  其中一个脖颈上围着一条汗巾的汉子,突然打断另一块土地上高歌的伙计,询问起一件让他关心的事情来。

  “去借那玩意儿作甚,我们家又不是莫有粮种,这锄头和镰刀也好用的很的!”

  被叫做大牛他爹的人,姓杨名德旺,是现在新建陕西省山阳县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这些年运气好,接连的战乱都让他们躲在山里夺了过去,等到新朝廷建立起来之后,这才从山里面走出来,重新再故土上生活了起来。

  “这可不一样啊,我听到村里来的先生们说,他们手中有的新粮种,不但耐干旱,而且产量也高,远比咱们现在的粮种话咨询的人,对于杨老汉固执保守的态度有些不以为然,开始用他所听到的消息,劝说起对方来。

  “再说了,就算你家现在这些镰刀锄头还能用,可是你家中大牛、二牛他们也马上成家立业了。”

  “这人口一朵就算你们一大家子不分家,到时候土地多起来还不是也要多置办几件农具,否则农忙的时候,你们哪儿来那么多的工具干活呢!”

  “俺悄悄跟你透露个消息啊,你可别告诉其他人哦!”

  说道这里,先期发言的汉子仿佛有什么秘密,放下手中活计神神秘秘走到杨老汉身边来,放低声音跟他说话,一副生怕旁人听到的模样。

  “俺家闺女不是刚嫁给了村里那村委会的小李了吗?俺这女婿前两天悄悄跟俺说,这回政府俺们置办的这批农具,一水儿都是用的精钢打造的,使唤起来可比咱们手中这些家伙好使多了,而且这价格还不贵,买回来绝对划算得很!”

  “真的吗?”

  杨老汉半信半疑。

  “这俺还能骗你不成,要不是看在当年俺家吃不上饭,你借给俺家半升杂粮面的份上,俺还真不稀得告诉你呢!”

  好心好意给这位多年邻居透露这个小道消息,最后换来的却是对方对质疑,实在让这位热心的老农格外地伤心。

  “俺是害怕这叫什么贷款的玩意儿,又是如高利贷一般,一借下去就还不完,最后再失去了这些个好田地,那可就不值得了!”

  杨老汉看着脚下这一块块刚刚翻新的土地,欣慰而满足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是俺说你,你这个老汉一天天除了侍弄你家这几块地外,就不知道出去走走,听听村里那些先生们说的道理!”

  “人家先生们都说了,支借俺们的这些贷款,两年之内不会有丝毫的利息,即便真到两年后还不上了,他们收所收取的利息也是极低的。”

  “而且,要是俺们家中粮食富裕,还能用粮食抵债或是在农闲的时候参加村里组织的劳动,也能作为抵债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