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海风云 314

《明海风云》314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字数:3606 书籍:明海风云

  秦钟本身对马士英没有成见,历史上的马士英,虽然私心颇重,权欲熏天,却是殉国而死,仅此便是一白遮百丑。

  对马士英的后人,秦钟也多了些同情之心,叹道:“难呐,金陵虽已不是南京,却是江南第一大邑,文教兴盛,藏龙卧虎之辈不知凡几,一千人中取不中一数,还仅仅是童生,形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敢言必中?”

  马偌深以为然,点头道:“秦兄所言甚是,不过自古以来,便以科举取士,倒也有脉络可寻,城南东园每于春闱之前,多有学子云集,吟诗作对,时常会有三大书院的大儒亲来主持,倘有出彩者,纳入门下亦非不可能。

  秦兄可莫要小看三大书院,确如秦兄所说,科举取士,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诸多落榜学子,并非学业不如人,无非时运不济罢了.

  可若入了三大书院,将会有明师指点,未必不能考中,即便绝了科举之途,也有机会得授儒家神通,于野为民请命。”

  秦钟眼神微凝。

  按理说,大明亡于党争,大齐理应吸取教训,可是从三大书院来看,明显是组织更加完备的东林党与复社,那么问题来了,朝廷为何能容忍?

  大齐的江山是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对地方的掌控相当强,天命司又是大齐的靠山,难道说,三大书院也有过硬的后台,让天命司投鼠忌器?

  这里面的水很深啊!

  马佑又道:“我与秦兄一见如故,倘若秦兄别无他事,不妨同往东园,会会金陵的各路学子,如何?”

  “哈~~”

  杨士渊哈的一笑:“我这表哥诗瘾发了,秦兄可莫要听他说的好听,与我吟诗,如对牛弹琴,他是看中了秦兄腹有诗书气自华,心痒难耐呐!”

  “嘿嘿~~”

  马偌干笑两声。

  秦钟对二人有了些好感,杨士渊看似粗鄙,却真情真性,马偌则温文淳雅,颇有谦谦君子风范,而且去见识下三大书院也好,于是道:“既是陈兄有请,在下哪敢辞。”

  “哈哈,秦兄请!”

  马佑哈哈一笑。

  三人一路走,一路攀谈,秦钟了解到,杨士渊家的古董生意做的还是挺大的,在金陵与京师,以及苏杭都有店铺,金陵作为本部,由杨父亲自主持,京师、苏杭由杨士渊的三个哥哥坐镇。

  又因共行是冤家,杨家与冷子兴家明争暗斗已经有近十年了。

  而马家虽然在名义上可以经商,但是始终受官府打压,过的扣扣搜搜,主要靠杨家接济,因此此次科举对于马佑来说,也是背水一战。

  马佑便是道:“冷子兴家本不出奇,只是金陵城诸多小古董商人中的一个罢了,可是冷子兴娶了荣国府家生子周瑞家的女儿为妻,而周瑞家的是金陵王家陪嫁过来,等于有了荣国府与王家撑腰,迅速崛起,对小古董商巧取豪夺,下手狠辣,现在又盯上了杨家啦!”

  古董字画这一行,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根本做不了。

  眼力真假先不提,你把古董卖给谁?

  这就把绝大多数从业者给挡在外面,肯买古董的,大多不是自己收藏,而是送礼行贿,买古董本身就是一个利益交换的过程,如果上面没人,别人凭什么从你这里买古董?

  秦钟不由向杨士渊问道:“令尊没想过办法?”

  杨士渊苦涩的摇了摇头:“四王八公,权倾朝野,我家那点门路,根本不够看,如今贾雨村又当了金陵知府,日子越来越难呐。”

  对此,秦钟不好多说什么,这种牵涉到上层的利益之争,可不是目前的他能掺和的,不过一路攀谈中,三人渐渐熟捻,颇有想见恨晚之感。

  “秦兄,前面便是!”

  杨士渊向前一指。

  东园是魏国公徐达的私家花园,明朝万历年间,曾达到极盛,后随着南明覆灭,徐家被革除爵位,贬为平民,东园也圮废,如今的东园,只是当年的一部分。

  “真是巧了,今日金陵三大书院的院主亲来,若是入了眼,即使考不中,也可加入书院,实乃我等之福啊!”

  突然边上有人哈哈一笑。

  杨士渊喜道:“三大院主都是进士功名,造诣深厚,神通了得,尤其是平江书院的院主乃前朝大儒王阳明后人,若是被看中,确是生平福份啊!”

  秦钟笑道:“倒是托王兄的吉言了!”

  三人阔步入园,园子里,已经有三大书院的学子在维持秩序,神色略有倨傲。

  会场地点在白鹭洲边上,一面临湖,搭起了十余座彩棚,另有一处高台。

  彩棚里,已经人头涌涌,诸多学子高谈阔论,指点江山,颇有粪土当年万户候的气概,而大齐的风气承接大明,还是颇为开放的,也有些姑娘被邀请过来,矜持的顾目四盼。

  秦钟三人,随便找了个角落坐下,有婢女奉上清茶。

  杨士渊端起茶盅,沏了沏盖子,轻抿了一小口,点头笑道:“还不错,是去年刚采的碧螺春,茶色清正,入口绵香,表哥,秦公子,请!”

  “请!”

  秦钟与马偌端起茶盅,各自抿了抿。

  马佑便道:“秦兄可知三大书院与前朝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马兄请讲!”

  秦钟看去。

  马佑呵的一笑:“女子亦可进学三大书院,虽不能出仕,但平素教学没有分别,佼佼者一样可习神通,只是很多官家小姐自持身份,不愿纡尊罢了,又有些老顽固看不过眼,觉得伤风败俗,不让自家的女儿进书院。”

  “是啊!”

  杨士渊点头道:“其实书院男女分居,又多以女先生教学,管束严格,并不会损其清誉,那些老顽固还当国朝是前朝呢,不过在民间,很多商贾与薄宦人家,会将家中的女儿送去书院进读,论起知书达礼,不下于大家门户的女儿,将来我若有机会,定要娶一名书院女子为妻。”

  “哈哈,杨兄好大的志向!”

  这时,一声哈哈大笑传来。

  三人纷纷看去,只见几个青年男女说说笑笑的走来。

  马佑立时现出厌恶之色,刷的站了起来,冷声道:“原来是阮雄阮公子,来来来,秦兄我给你介绍下,阮公子的曾祖,乃是前朝的大名人阮大铖,先投东林,又附阄党,后开城献降,可谓前朝识时务者第一人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