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海风云 37 砥砺前行2

《明海风云》37 砥砺前行2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字数:1950 书籍:明海风云

  怎么让别人先动?

  赵白鱼兀自思索着,暗卫放轻呼吸,就怕声音太大吓跑小赵大人的点子。

  拍了拍手,赵白鱼起身说:“饿了。”

  魏伯:“先去吃饭。”

  暗卫:“……”

  砚冰已经进屋,身后跟着端菜进来的家仆,很快铺开饭桌,让赵白鱼坐下来填饱肚子。

  “事情是做不完的,该休息休息,该吃饭吃饭。”砚冰边舀汤边说道:“嗯……今天的汤咸了点,盐放多了吗?”

  盐?

  赵白鱼:“说起来,去年的私盐走运结案了吗?”

  砚冰举手:“这事儿我知道,方星文被判流放三千里。”

  “案子一结,山黔就该带兵离开洪州,他一走,搭好的戏台少了个角儿,得想个法子留住他。”

  他的眼睛瞟到砚冰身上,发现他最近身量抽高,脸长开了,也有了点气质,换身衣服估计以为是哪个准备赶考的书生。

  赵白鱼若有所思:“你不认识钦差,钦差也没见过你,但赵重锦见过你。”

  砚冰满头问号。

  赵白鱼笑了笑,食指敲了敲碗的边缘:“下午请个裁衣师傅来,替你做身衣裳。”

  砚冰迷茫:“我才做了两身夏衣,够穿了。”

  赵白鱼:“人靠衣装,还是得打扮打扮。”

  说完就笑呵呵地埋头吃饭,砚冰则是茫然不解。

  ***

  赵白鱼本质不想和赵家人有过多的交集,不过这事需要赵重锦帮忙,只好登门拜访,本以为没那么快得到回应,不料赵重锦府上的人尤为殷勤地拉他入内,在官衙办差的赵重锦也匆忙赶回来。

  “登门拜访是我唐突,你不必担心我借机寻衅。”

  赵重锦的脸色刹那变得很难看,“我不是怕你报复……我也不是揣度你气量狭小——”有些话难以启齿,看着赵白鱼有点疑惑的表情,赵重锦心里又慌又酸涩,苦笑着抹了把脸说:“没什么,你找我是有什么事?”

  赵白鱼:“你此前和我说过方星文抢了吉州一个盐井,害死盐井原主人,只剩下一个蒙受冤屈的小媳妇……能否告知她的姓名?”

  赵重锦皱眉:“你想做什么?如果你想救人,没点关系恐怕很难从盐场里将人救回来,而且你现在太惹眼,一举一动都会被格外提防、警惕,但凡你透露点想救人的意思,那小媳妇就有可能连夜病死。我驻扎两江也有两三年,查案子办差事的本领不如你,论人脉,你就不如我了。你真想救人的话,我帮你。”

  赵白鱼皱眉,狐疑地望着赵重锦,不解他怎么突然这么殷勤。

  “太麻烦了,无亲无故……连累你的话,某良心难安。”

  ‘无亲无故’四个字就是把插1进人心的钝刀子,细磨慢研,苦痛难挨,赵重锦连苦笑的表情也做不出了,只低着头说道:“不必为难,我也有私心。”

  赵白鱼转念一想,如果赵重锦真选择六皇子站队,两江官场越乱,于他而言越是有利,如此倒是能理解他过于殷勤的态度。

  “我的确想救那小媳妇,想让她到洪州来。”

  “让她来洪州……你想让她告方星文还是告官?”

  赵白鱼有点讶异于赵重锦敏锐的洞察力,抿唇不语,等于默认,反正任何谎言都瞒不过聪明人,何必多此一举。

  “民告官,不是件轻松的事。我想你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帮那盐场的小媳妇伸冤,你是想借此撕开两江官场?你要明白,之前的私盐和漕运走私两桩案子主要针对的是赣商和昌平公主,两江包括周边四省三十八府收了钱的官会忌惮些,帮一帮赣商和昌平公主而与你为难,使的最大绊子不过是弹劾。一旦你替民伸冤,由民告官,那将会让大半个江南的官都转头来对付你,即便你真的清洗了两江官场的黑暗,日后的官场路也是寸步难行。”

  赵重锦苦口婆心地劝说:“官就是一根藤上连着的葫芦,别看两江离京都远,实际联系紧密,息息相关,这世上没一个官敢当着天地神明举手发誓他问心无愧,但凡做了一件亏心事的官,就一定会针对像你这样的官,因为你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你威胁到了他们的身家性命。”

  赵白鱼:“我无意与所有官吏为敌,你大可放心。我任钦差下淮南那会儿,不也没想血流成河?”

  思及淮南官场,赵重锦的心总算是安定些许,不过他还是希望赵白鱼别太冒险。

  “民有冤,当申冤,钦差不是到两江了吗?代天巡狩,为民请命,而今能够撕开两江官场的利刃到了手里,还当及时把握,免得错失良机。”

  赵重锦抬眼看向赵白鱼,“我明白了。人交给我,我去告诉钦差。”

  “人到了先找个地方安置,其他便先顺其自然。”

  六皇子和赵重锦都不是蠢人,他的意图暴露得如此明显。

  虽然彼此目标一致,但是人心难测,尤其天潢贵胄心高气傲,发现被当枪使指不定挖个坑就把他埋了。

  而且他摸不准元狩帝派六皇子到两江的意思,六皇子的得势会不会威胁到霍惊堂,一切都得谨慎再谨慎才行。

  赵重锦知道赵白鱼防备着他,不但不伤心反而很欣慰,官场行走就该如履薄冰方能保自身安全。

  ***

  吉州盐场。

  盐场监官收了银子,四下张望:“三更过后,到东南方一个狗洞去接人。”

  赵重锦派来的人低声问:“丢了人,不会出事?”

  盐场监官摆手说道:“盐场隔三差五死个人,多大点事?何况那杨氏本该是个死人,碰巧遇到圣上大赦天下,侥幸不死,却不感恩,前段时间听说盐商会长被捕入狱,嚷嚷着冤枉,还想翻案……这不是开玩笑吗?她要是能翻案,原先判错的县官、知府不都得遭罪?便叫人狠狠打了一顿,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

  说到这里,监官立马刹住嘴,就怕来人听到是个快死的人反悔不要了。

  好在那人问了句:“官爷,您刚才说什么?”

  盐场监官打了个哈哈:“记住,夜半三更,东南方向的狗洞。”

  来人应声,到夜半三更,果真见到人,但发生一点小意外,就是一个小崽子被官差打得吐血也不肯离开伤重的杨氏身边,而此时巡逻队伍逼近。

  没法子,只好多给点钱,两人一块儿带走。

  期间为杨氏治伤耽误了点时间,最后还是顺顺利利地回到洪州府,将人交给赵白鱼,就藏在漕司衙门不远的一处民宅里。

  赵白鱼一入内就愣了下,“怎么是两个人?”

  负责接头的暗卫打听清楚了,“大的便是您要找的杨氏,小的那个,听说是家里犯了事,入贱籍,从别的地方辗转流落到吉州盐场,受杨氏庇佑,情同母子。”又说到杨氏被带走时,像只狼崽子死死护住的事。“年纪虽小,却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杨氏年纪不过二十四,头发便已白了大半,苍老得像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

  她眼睛浑浊,说是抱屈衔冤,心中郁愤,刚被判进牢里时日夜哀泣,差点哭瞎了眼睛。

  此时换了身干净衣服,气质还是南方女子特有的温婉。

  她身边的小孩子也梳洗过,年纪大概是七1八岁,护在杨氏左右,眼睛又凶又狠,死死盯着进屋的赵白鱼。

  杨氏:“民妇拜见大人,谢大人救命之恩。”

  赵白鱼赶紧将人扶起来:“别跪我,千万别跪我,你们一跪我,我就瘆得慌。”将人扶到椅子旁,斟酌了会儿才问:“你知道我为什么救你吗?”

  杨氏:“愿闻其详。”

  赵白鱼却有些开不了口,让她告方星文,等于掀起旧案,告诉他人她背负的谋害亲夫是一场官商勾结的天大的冤案,势必牵连两江的官,从县官到帅使,谁都会无所不用其极地要她的命。

  断案谳狱必然逃不过刑讯逼供,难道要这可怜的妇人再受一遍惨无人道的牢狱酷刑?

  赵白鱼久久不言,杨氏突然开口:“是要我击鼓鸣冤,状告方星文?”

  “你知道?”

  杨氏:“路上照顾的人说漏了嘴。”

  纵然双目浑浊,她仍尝试去捕捉赵白鱼的身影,脸颊有曾经被刑讯逼供而留下的旧伤,嘴巴被打歪,声音平静而压抑:“大人,去年我还在牢里,心如死灰,要追随枉死的家人到地府里告状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他说淮南有一个人被当了白鸭宰,从县官到知府,到三品的、二品的大官都判了他死刑,已经上了刑场,却有一个青天把他从刽子手的刀下救了出来,还替他翻了案……您知道我多羡慕吗?我日盼夜盼,盼着青天也来两江,也能听到民妇的冤屈,也来替百姓伸冤了。”

  屋里寂然无声,静得一根针落在地上也清晰可闻。

  杨氏努力睁大眼睛,好像是在寻找那日思夜盼的父母官。

  她问:“大人,您姓赵吗?”

  声音轻而满带希冀,不堪一击,却又坚不可摧。

  她问:“大人,您是那淮南来的小青天吗?”

  赵白鱼低声回她:“本官姓赵,曾任钦差赴淮南。”

  杨氏表情愣怔,眼睛睁到了最大,入目仍是影影绰绰的世界,只瞧得见一道身影背着光伫立在她的眼前。

  她扶桌而立,郑重而敬畏地合拢手掌,高举过头顶,深深一拜:“民妇,有冤!”

  赵白鱼受了这一拜:“冤从何来?但说无妨。”

  而后看了眼暗卫,从没陪赵白鱼审过案子的暗卫突然福至心灵,赶紧就去外头借纸墨笔砚,结果请来一位教书先生。

  那教书先生脸色冷肃,身形隽瘦,背脊挺直,留一撇山羊胡子,二话不说铺开纸笔沾墨。

  暗卫到赵白鱼跟前说:“隔壁邻居。我说想借笔墨帮人写诉状,他听了就说他以前帮人写状纸的,顺道过来帮把手……会不会耽误事?要不赶走?”

  被议论的教书先生眼观鼻鼻观心,浑然不觉似的。

  赵白鱼收回目光:“不用了。”

  杨氏开口陈冤:“元狩十八年八月初五江西吉州人士杨氏,状告洪州盐商会长方星文巧取豪夺,杀人灭口……”

  见盐井而心喜,杀人灭口,夺其私财,诬告无辜,勾结贪官污吏,对杨氏私刑逼供,屈打成招,令其蒙受不白之冤,巧遇大赦,幸免于难。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关大狱两年,后遣至盐井劳作,为沉冤昭雪而苟延残喘至今。

  白骨沉冤五载,黄金买转乾坤,盐池暗涌窦娥血,可见天理昭昭?

  状纸不到两百,字字泣血。

  杨氏屡次掩面痛哭,暗卫难掩愤慨,倒是教书先生颇为平静,手稳,下笔一颤不颤,行云流水地写完诉状,无需更改或誊写就能用。

  赵白鱼把状纸递给她:“如果你愿意相信我,我会竭尽所能,为你平反昭雪。”

  杨氏:“民妇身无长物,孑然一身,何惧信任落空?”

  赵白鱼:“你且去敲洪州知府衙门的鸣冤鼓,递上状纸,之后无论如何问话,你沉默以对就行。”

  杨氏:“奉命惟谨。”

  赵白鱼:“自古断案定谳势必私刑逼供,你怕不怕?”

  杨氏有着九死不悔的坚定和平静:“如果我怕,早在被诬入狱时就该当头撞死,来个血溅公堂,拷问拷问那帮贪官污吏的良心!也问问神佛,为何天道不公!”

  “眼下钦差在洪州,府内的官最怕在这节骨眼横生枝节,轻易不敢屈打成招,但官官相卫,山黔还在洪州,有可能向洪州知府施压。你现在是戴罪之身,翻案之前,还得回牢里,而牢狱有无数种能让人悄无声息死去,仵作还验不出来的法子。”

  杨氏:“民妇怕吗?我在牢里的头两年不肯认罪,他们夹我的手指、用棍子打断我的腿骨,抽打我的嘴巴……大人,您听过压麻袋吗?”

  赵白鱼点头。

  他在京都府衙门待过,当然知道这是狱卒首选的杀人灭口的法子,在犯人身上压麻袋,限制呼吸,通常两三个时辰就让人犯在睡梦中气息断绝,压根验不出一点外伤。

  “我被压过麻袋,也险些淹死在盐井里,九死一生到现在,我还活着,老天也要还我公道!”

  杨氏笑着哭。

  赵白鱼、暗卫和教书先生三人都沉默地走出院子,送教书先生回家时,特地问他名姓。

  教书先生摆手:“无名人氏,问来做甚?顺手帮个忙罢了。”

  暗卫目送教书先生的身影消失在绿树白墙后,嘀咕一句:“真这么热心肠?”

  “许是公道自在人心。”赵白鱼叮嘱如果杨氏入狱,则让他随身保护。“人被逼到死路,什么都干得出来,我不能让人真的死在牢狱里。”

  ***

  洪州知府衙门门口的鸣冤鼓一大早被敲响,将睡得正香的管文滨震下榻,形色匆匆跑来开堂,此时门口已经汇聚一群看热闹的百姓。

  啪!

  管文滨拍惊堂木:“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杨氏呈上状纸,管文滨看完状纸吓得一个激灵,连忙使眼色让师爷来看。师爷一目十行看完,心中震惊。

  管文滨思索没一会儿就抓起惊堂木拍下去:“大胆犯妇,私逃出狱,还敢告假状、搅乱公堂?来呀,拉下去打二十板子,关进牢里,择日发回吉州!”

  “慢。”师爷赶紧拉住管文滨,在他耳边絮絮几句:“大人莫忘了钦差微服私访,说不定就在堂下围观的人群里。”

  吓得管文滨抬头就看向围观人群,发现还真有好几个器宇轩昂、面色冰冷,怎么看怎么像钦差的人,顿时急出一头冷汗:“不打了,不打了。”嗓音压低,询问师爷:“没记错的话,这案子是前吉州知府、现任江西提刑使的唐提刑,还有前任提刑使、现任广东安抚使,以及山帅使,经他们的手一块儿办的案子,哪个是我惹得起的?”

  师爷:“哎呀,大人!这是吉州的案子,您往自个儿身上揽什么呀!暂时把人收押在牢里,修书一封告诉吉州知府,让他来接手案子,该怎么判、会不会得罪人,都是他的事。”

  管文滨一喜:“有理。”

  便照流程审问杨氏,但杨氏始终闭口不谈,气得管文滨数次想打她板子,都被师爷拦下来,道她沉默不语却是好事,案子结果如何更牵连不到他身上来了。

  管文滨才气消,让人把杨氏押进大牢,匆匆退堂。

  ***

  “贪官污吏,果然和五郎说的一样,蛇鼠一窝,不可能管这桩冤案。”

  扮成普通富商的霍昭汶本打算转身离开,不意听到这句话,当下来了兴趣,拦住人询问:“小兄弟对这桩案子似乎有不一样的见解?”

  也藏在人群里围观的人正是砚冰,他今日穿着襕衫,做书生打扮,不知底细的人看他只以为是哪家的小郎君趁放学时刻跑来看热闹。

  “你是什么人?”砚冰颇为警惕。

  霍昭汶:“我是定州来的。”

  “来做生意?”砚冰恍然大悟:“你是北商!”

  霍昭汶笑笑,就当默认,重新提起刚才他对案子的见解。

  砚冰朝知府衙门门口啐了口,扭头就对他说:“我今天就做回好人,劝你一句,如非必要,千万别跟这群狗官打交道,免得哪天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霍昭汶:“我初来乍到,实在是不了解这边的情况,还请兄台赐教。”

  砚冰打量霍昭汶,迟疑一瞬说道:“得,看你一表人才,应该是个好人。直说了吧,知道私盐走运的案子抓了盐帮会长吗?听说过漕运走私被扣下三十条船的货不?”

  霍昭汶:“案子不都结了?”

  “那是冰山一角!这两江的水深得很,有人使劲儿往里头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是搅出一个小漩涡,更别提翻江倒海。”砚冰故作高深地说了一番话,最后还是没憋住实话实说:“刚才那个杨氏告的是五年前的吉州盐井杀夫案,其实是桩奇冤大案!”

  霍昭汶知道吉州盐井奇案:“既然是奇冤,现在又告官,我看管文滨办差还算公正,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蛇鼠一窝?”

  “官吏哪个不是沆瀣一气?我告诉你,这案子翻不了。我再告诉你,过不了多久就会把杨氏送回吉州。”

  霍昭汶:“按律的确该发还吉州审问。”

  “到了吉州,杨氏是生是死可说不定喽。”

  霍昭汶露出怒容:“难道还敢杀人灭口?钦差都看着他们。”

  “又怎么样呢?钦差说到底也是只外来雁,打得过地头蛇?而且钦差一边大张旗鼓,一边不露面,自以为高深莫测,其实底子都被看清了,两江随便哪个官都能把他糊弄过去——”

  “放肆!”

  “哎?你干嘛生气?又不是说你。”

  霍昭汶:“……我是说,官场贪腐横行,未免放肆。”

  砚冰耸肩:“反正我们家五郎是看清了,不想搅进浑水里,可惜杨氏迟早冤死狱中,能把两江官场连根拔起的案子就此毁尸灭迹,销得干干净净。”

  霍昭汶脸色阴沉,心口有怒气,也有觉得砚冰这书生目光短浅、不识好歹的轻视。

  砚冰摆摆手就朝前走,很干脆地分道扬镳。

  那头赵重锦来到霍昭汶身边,远远瞧见砚冰连忙背过身。

  霍昭汶:“你认识?”

  赵重锦:“赵白鱼身边的书童,待之如亲弟,准备送他去科考。”

  赵白鱼?

  联想砚冰刚才说的话,霍昭汶立刻明白过来:“看来赵白鱼也知道这桩案子,但他缩手不敢再冒险了。”有一下没一下地捶着掌心:“不该打草惊蛇的时候偏去打草惊蛇,该他抓住往死里打的案子,反而退了?”

  赵重锦知道吉州盐井冤案就是赵白鱼主动揽过来的,但他下意识隐瞒,只说道:“赵白鱼不像是会退缩的性格。”

  霍昭汶:“粮商罢市,籴粮无门,虽说都解决了,但也打痛他,让他知道怕了。何况还有昌平在,估计是顾念这份亲情。”

  一提昌平,赵重锦就觉得恶心,连带对霍昭汶的忠心都削减几分。

  “既然待之如亲弟,可能知道更多两江官场的黑幕。”霍昭汶迈步,“走,去和他交个朋友。”

  ***

  烟火气极盛的市集茶摊处,赵白鱼背着从他身边匆匆而过的霍昭汶等人,笑着喝茶,同魏伯说:“上钩了。”

  魏伯:“钦差注意到案子,离收拾两江官场就更近一步。”

  赵白鱼:“砚冰行啊,临危不惧,夸夸其谈,把人唬住了。”

  喝完茶,扔下铜板,赵白鱼和魏伯离开闹市。

  ***

  管文滨前脚刚坐下喘口气,后脚就有唐提刑的人来找他问吉州盐井冤案详情。

  管文滨装作左右为难,支支吾吾一番才说出案子不归他管。

  谁料唐提刑派来的人直接开口:“这案子你必须管。”

  管文滨愣住:“为何?可否告知下官原因?”

  “现任吉州知府有些不知好歹,去年就提过翻案,被唐提刑驳回,要是发还吉州,恐事态脱离控制。”这人靠近,压低了声音,颇为阴狠地说道:“吉州盐井案绝不能是冤案!”

  管文滨嚅动嘴唇:“可、可人告到我这儿来,按律是要审问一番……而且钦差还在府内,说不定就看着本官怎么办案,当中要是出点枝节,死的不是我吗?”

  “如果案子牵连到唐提刑、山帅使等人,你的确会死。”

  管文滨吓得吞咽口水,满脸苦涩,一时骑虎难下。

  “难道管大人的手里从没出过冤假错案?没错杀过一个人?”

  管文滨表情讪讪,没敢铁口否认。

  “想必管大人的牢里,多的是杀人不见血的死人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