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海风云 169 笨港造船厂

《明海风云》169 笨港造船厂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字数:1861 书籍:明海风云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也不敢揽功,蒸汽船的成功还离不开我身后这群师傅们的集思广益!”

  杨志倒是谦虚,连连婉拒了李天养的奖赏之言,而是简化他身后几个研发人员代表现了出来,指着他们说道。

  “这个我自然是心里有数的,可是你的功劳也是不容抹杀的。我自己心里清楚,实际上在你们研发蒸汽轮船的时候,不管事从物资金钱上,还是从关注力度上来说,我这个头儿做得还是很欠缺的。”

  “可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们依然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攻克难关,有所成就,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

  李天养侃侃而谈,但是眼神望向杨志和他身后都这一群或年老、或年少的工作人员,充满了诚恳和敬佩,让他们感到这一切因为李天养的肯定,都已经值得了。

  难得来一次笨港造船厂,有了之前在研发院视察蒸汽火车的兴奋之后,李天养此时倒是也不是那么心急火燎地区查看杨志他们的成果,而是让杨志他们带着自己,在各个船坞里转了一圈。

  “这几艘在建海船,两艘‘蛟龙式’是我们自己的,一艘是为德福轩建造的,剩下的两艘‘杨帆式’则是另外两家海商预定的。”

  杨志带着李天养在五个船坞在建船坞当中转了一圈,李天养才蓦然发现,原来己方如今的造船实力已经如此强大了。

  光是笨港造船厂这一家,就拥有上千人规模的造船工人,其中三百人为有着正式船匠、木匠技能证书的熟练员工,其余的人手不是干粗活的劳力就是前来实习的学徒们。

  随着笨港学堂当中毕业学子们的人数渐渐增多,在李天养的建议下,学堂学子在毕业之前,按照他们所学习的技能们能进行考核,考核成功的,颁发他们相应的技工证书,比如木匠、铁匠、船工等等等等!

  这样一来,有着相应技能的笨港学子们,在毕业之后寻求谋生之道上就有了明确目标,也让用工单位能够在招募人手的时候,在初见之时有一个较明确的认知。

  甚至连带着,笨港学堂学子们的技工证书也被大明沿海一带新兴起来的各式作坊、工厂东主们所认可,只牙科有一本洪门发放的合格技工证书,在沿海这些东主工厂作坊当中寻求工作,一开始的工钱就比旁人要高出不少。

  如此一来,反倒让洪门笨港学堂因此打出了不少名声,吸引了大明朝不少穷苦百姓人家拖家带口前来大元岛定居,倒是免去了齐三他们苦口婆心地招募工作,还为洪门带来了更多人口。

  “现在一艘‘蛟龙式’海船的建造周期是多长时间,一艘‘杨帆式’海船的周期又是几何?”

  李天养点了点头,脸上带着满意的神情,同时对于不解的东西不耻下问道。

  “随着造船工艺的改进,咱们船厂建造一艘‘杨帆式’海船只要五到六个月时间,而一艘‘蛟龙式则不超过九个月时间。”

  “若是出售给外人的简易版本的话,咱们的建造速度还要更快,至少提前一到两个月!”

  杨志自豪地回答道,他敢保证,在他领导下的洪门三大造船厂,造船速度可以说是冠绝整个大明朝,至少就他了解,东方海域的之多造船厂,就没有能比得过他们的。

  能有这样的造船速度,自然是多亏了杨志他们的努力,他们在仿制成功了“蛟龙式”、“杨帆式”海船以后,从来就没有懈怠过,依然对于这两款仿西式海船进行各种改进,从实践当真好寻找其中的缺点,同时对造船步骤进行细化分割,每样部件都尽可能地达到统一,使得构筑龙骨等步骤容易太多。

  虽然因此对于原材料的成本支出多了一点,材料浪费更多,可是又因为可以让不通、粗通木工的劳力们参与进来,减少了木匠、船师们的工作强度,同样也节约了不少人力成本,各有各的好处。

  “那这三座空闲下来的船坞,是不是因为没有活计啊?”

  李天养指着三座空置下来的海船,疑惑地问道:“要上课没有活计的话,你完全可以打报告上去,我们本部那边可以下订单继续造船的!”

  吕宋群岛一役,洪门赶跑了西班牙人,击败了颜郑一伙和自己的弟弟一派,可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洪门二十三艘由“蛟龙式”、“杨帆式”组成的主力舰队也损失殆尽,最后能够平安返回洪门基隆镇的战船,不足五艘。

  因此,此时洪门其实也是在休养生息,向养自己的三大造船厂采购来的大批的战船,弥补之前海战中的损失。

  “没,这三个船坞之所以现在空着,是因为其中两艘海船刚刚下水试航,寻找缺陷之处,还有一艘则是刚刚交付给吉仁堂,我让这船坞种的人手休息两日,随后又要开工建造海船了!”

  听到李天养的话,样子好看是大惊失色,连忙拒绝道:“头儿,你是不知道啊,我们这造船厂的订单,满负荷运情况下,完成订单都要两年多的时间,哪里还吃的下本部那边给的订单啊!!”

  “哦,那好吧!”

  李天养其实也就是随口一提,他只是不希望这大好船坞空着,这会让他觉得有些可惜。丹水坑真要让他下订单隔空杨志他们的话,恐怕第一个跑到李天养面前的哭诉的,就是二丫、四喜她们这两个姐姐了。

  洪门现在可是勒紧裤腰带在生产,不说研发院那个吃钱的研究,洪堂舰队战船补充、火炮配备、齐三他们招募流民,哪一个不是耗资巨大的工程啊。

  李天养说的轻巧,可是一艘“杨帆式”海船近万两白银,一艘“蛟龙式”海船三万两银子的投入,怕是以现在洪门财政情况,东拼西凑都难以凑出来。

  至于为什么洪门自己的造船厂,为自己的团队造船,竟然还要收费的问题,这就请参考后世的军工、国有企业,他们的运作方式,李天养可不希望自己麾下的作坊、工厂,最终成为一群蛀虫,没有竞争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