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119章 登报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第119章 登报

作者:坐望敬亭 字数:1793 书籍: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地区报纸的记者来采访何平。

  这个消息没用半个小时就传遍了整个韩屯,连旁边的丁屯和柯寨都听说了这个消息。

  何平被采访的时候,他家那一米多高的院墙外面围得满满当当,水泄不通,全都是趴着墙头看西洋景的社员和孩子们。

  何平本人没在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照样脸不红心不跳的吹牛杯,可老队长不行啊,队长是个体面人,他一个旁观的都听不下去了。

  这也就是两位记者同志没有接触过何平,不知道这小子的底细,要不然哪能听这小子在这瞎胡咧咧好几个小时。

  采访终于在社员们的注视下结束了,何平跟来的时候一样,热情的握住了孙志民的手。

  “感谢孙记者,哦对了,还有张记者,像我们韩屯这样的生产大队只是国内成千上万个生产大队的缩影,我个人所做的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社员应该做的,希望你们可以多多为我们广大的农村一级组织和社员们发声。”

  孙志民虽然是第一次和何平接触,但几个小时的对谈也大概了解他的脾气秉性了,心头反而比之前对何平一无所知时更加困惑了,这样的人居然能甘愿扎根农村,还是个发过不少作品的乡村作家,真是奇哉怪哉。

  但想到来之前领导交代的话,孙志民脸上挂上笑容,“那是一定的,今天的采访素材我们回头就整理好,过两天就能见报,到时候你们可以买一份看看。”

  何平见两位记者采访完就要走,连忙拦下两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他可是听过记者都有车马费一说,这个时候虽然可能还没兴起,但吃顿饭还是应有之义。

  今天还得麻烦冬梅嫂子,何平把老队长留下来,陪酒这种事怎么能少了韩屯扛把子呢。

  吃完饭后,韩兆军把两人送走。

  上了客车,张蕾才开口问道:“师父,你说这何平真的是作家吗,我怎么看都不像。”

  孙志民说道:“人不可貌相,这世上的奇人多了,你才见过几个,千万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这是咱们当记者的大忌。”

  张蕾“哦”了一声,心里还是有些不服的,从进养鸡场开始她就没从这人身上看到一点文化人的影子,反而像个世故的中年人。

  如果何平知道这姑娘的内心想法,一定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姑娘好眼力!”

  记者来采访的之后的第三天,红旗公社邮局门口,毛春华早早的等在了这里。

  “呦,春华,今天还这么早啊!”送报的同事这个时间看到毛春华,一点也不奇怪,这两天毛春华上班要比以往早半个小时,报纸一来就开始翻,一打听才知道,她那个作家男朋友前两天被地区的《营城日报》采访了,说是这两天就能发出来,毛春华每天早上来的这么早就是为了等每天早晨送来的《营城日报》。

  她等了两天都没等到,今天还是早起。

  毛春华拿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翻找着男朋友的采访。

  找到了,还是在头版,虽然不是在头条,版面也占了半版,但从这个位置和版面上也可以看出地区日报对何平这次采访的重视。

  《扎根农村,建设祖国——记平县乡村作家何平》。

  文章的开头先是介绍了何平的身份,一个落户农村的城市知青。

  接着又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何平的经历,从收养孤儿开始、到给队办小学捐赠桌椅、帮助队办小学筹措办学经费、连续发表出版小说、再到带领社员办养鸡场,历数了何平到韩屯生产大队一年来的所作所为,看得毛春华热血沸腾,以前在身边看着何平干这些事不觉得有什么。第一次在报纸上读来,突然对何平的作为感到无比的钦佩和敬仰。

  文章的最后是记者与何平的对话。

  “何平同志你有想过离开韩屯吗?”

  “无数次想过,在我啃着难以下咽的窝窝头的时候;在我|干了一天体力活后被半夜饿醒的时候;在我躺在四处漏风的土房子里的时候。”

  “但你还是选择留在了韩屯,以后有打算离开吗?”

  “在我最无助和绝望的时候,韩屯这片土地和韩屯的乡亲们收留了我,给了我最无私的帮助,我热爱这片土地。人的一生很漫长,我可能不会永远待在这里,但我希望我离开这里的那一天,在韩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父老乡亲们能够幼有所学、壮有所劳、老有所养。”

  毛春华看到最后把报纸捧在了胸口,她被男朋友那伟岸的胸襟和情怀所打动,心中涌起难言的自豪和骄傲,这就是我选择的男人。

  这一天的《营城日报》在红旗公社卖的特别好,不仅是公社各单位的人来买,连不少下面生产队的人都来买了几张。

  晚上的时候毛春华下班,把报纸拿给正在做饭的母亲看,兴冲冲的说道:“妈,你看,何平上报纸啦!”

  温桂珍瞧了一眼,“早看过了。”

  毛春华的兴致被打击了一下,她不甘心的又跑到父亲那里,“爸,你看,何平上报纸了。”

  毛学东从文件里抬起头,说了同样的话,“早看过了。”

  “哎呀,你们怎么这样,再看看嘛!爸,他还提到你了呢。”毛春华向父亲撒娇道。

  “好好,再看看。”

  毛学东放下文件,毛春华像是献宝一样朗声给父亲读报。

  “扎根农村,建设祖国——记平县乡村作家何平……”

  一篇占了半版篇幅的文章,毛春华读了十多分钟,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情真意切,读到最后甚至眼眶发红、声音发颤,显然是被文章中何平那臭不要脸的自吹自擂感动到无以复加了。

  毛主任看得心里难受,自家的小棉袄现在都快成黑心棉了,何平这个油嘴滑舌的臭小子。

  毛春华读完之后,正往桌上端菜的母亲温桂珍幽幽的说了一句:“女大不中留啊!”

  “妈~你说什么呢。”毛春华娇羞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