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超奥特传记 第二卷 钢琴比赛 第78章 上台演奏

《超奥特传记》第二卷 钢琴比赛 第78章 上台演奏

作者:冰冻的血 字数:2717 书籍:超奥特传记

  他迟疑地说:“大哥,这也许是机缘,我家数代书香,父亲假如勘破了红尘,他必定是离不开贝叶经谱,我们何不也前去看看?”

  “唔——不错,我们这就回头。”麦小云说:“追缉‘金丝猴’他们也不在一时三刻,晚上几天谅亦无妨。”

  兄弟二人毫不犹豫的回过了头,转向西北方面而去了。

  第二十九回 未了之局

  灵隐寺座落在灵隐山下,它不仅是杭州最大的古刹,而且系名闻遐尔的禅院。建筑宏伟,结构雄浑……

  溯自东晋咸和年间.有一个印度僧人,名曰“慧理”,他负笈东来华夏传道修行,鉴于西湖明媚、赤阴钟毓,遂在该处落脚,四方托钵募化,建造了这座名刹。

  千余年来,由于历朝兴衰荣辱.该寺几次遭受兵焚毁摧.据考据.它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共分七十三座殿堂.僧侣多达三千余人!

  大雄宝殿君临天下,它重檐三叠.具高度几及十四丈之谱。二旁左右经塔犹如守门神将,四周则分布着、围绕着千佛阁、轮藏阁、联灯阁、觉卓阁、大树堂、尚鉴堂、紫竹林、万竹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声音。

  这首五律乃是唐朝进士常建游常熟县破山寺见最生情所写。

  倒也没有什么,因为后面一首完全不同,是以特别表明一下。

  钟声杂笙歌,下方城郭近;遥天浸白波.古木蔼青丛.

  路自中峰上,盘回山薛萝;到江吴地近,隔岸越山多。

  这一首诗的作者非但是个绍兴和尚.他法名很怪,叫释处默。

  “释”就是和尚,“处默”大概是不喜欢讲话的意思吧?

  他也是唐朝时候的人,因为写的正是杭州地方.山上的钟声夹杂着城内的笙歌;蔼蔼的青丛古木,也遥对着钱塘江门的波波浪涛。

  还有,还有江的一边江苏省就是昔日吴城.另一边则是越国的领土了。

  释处默所写的地点是圣果寺。但圣果寺距灵隐寺并不太远,因此也可以说是完全—洋!

  这也是景.根本没有什么。所不同的乃是此处为配合上面一首五律古诗的韵意,故将其中语句给倒装了好几句。

  七月十六日辰牌时分.灵隐寺内的轮藏闹中有数百僧侣.他们盘着双膝.席地上在蒲团之上,正在聆听一个螺发、环眼、国脸、阔嘴的行者说法。

  麦小云兄弟举步迈了进去.也坐在后面倾听起来了。

  和尚们个个法相凛然.轮藏阁满阁气氛肃穆。

  佛教,乃引自天竺佛国,全盛于隋唐年间.历来资深的上人、法师,据中又加以创新.加以增删.遂分为“大乘”与“小乘”。

  大乘探讨哲理.小乘究研论修。

  大乘分为——

  “法相宗”—— 又名唯识宗或瑜珈宗.宗师为玄奘师。“天台宗” ——乃系“智颛”创立于天台。“华严宗”——宗主杜顺,二祖智俨,发扬于终南。

  “禅宗”宗主乃是“菩提达摩”.二祖慧可,后又化成南北两派,南派上“渐悟”.渐悟必须积修,经年累月.逐渐成佛。北派主“顿悟”,顿悟即是立地成佛.不必参禅,不必修学.更不须要净土:净土乃修参之所.只要一旦福至心灵,一悟即成。小乘分“俱舍宗”、“以实宗”其他散宗尚有“三论”、“密宗”、“律宗”、“净土宗”等等他们皆是各自为政,自立门户.但也合而为一!

  “苍濛一粟,宇宙混沌.大地遂分,万物乃生。”

  “初生万物.本乃一体。是以万物皆备于我。人若能破除我与非我之境界,则谓们‘仅情’,亦曰‘彻悟’。”

  阿修罗·百舍,操着生硬的中原之音、华夏之语.侃侃的畅谈着。

  他,国籍印度,却能通中华数种方言.说起来也真是难能可贵,这乃是持之以恒、经常跋涉在二国市川之间,散播教义.广弘佛法,又时与边陲居民练研,切磋,始臻此境。

  “凡物必先有理,后方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物既生聚,必秉此理而有性,必秉此理而有形。”

  阿修罗·百舍,也是盘膝坐在蒲团之上,们他的蒲团宽大,他的讲台高耸,黝黑的脸上一片湛然,几有忘我之境!

  麦小云兄弟,他们也算是半个和尚,二十年的教养与熏陶.全在青灯古佛之间所进行,心中深植禅根.是以阿修罗·百舍语言中暗具之玄机.他们都能一一听得入耳,领悟于心。

  “形是气之凝聚,性由理所诞生。气分阴阳:阴气静,沉而下降;阳气功,浮而上升。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毁;气清者为圣.气浊行为愚。”

  轮藏阁中鸦雀无声,寂静异常,人人皆是泥塑木雕、金铸石凿.只有满楼的熏风和那摇曳的树影。

  “当、当、当……”三响动听悦耳的钟声,悠悠的由钟楼传了过来.回荡四壁.波波层层,犹饿龙吟。

  麦小云抬头望望窗外.太阳离正中尚差一截.该是巳末午起的时刻,也就是述法的、听道的人停课休息准备午膳的时候.俾便有充裕的时间,让传教行者下午在大雄宝殿向广大群众,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们主持孟兰盆会的延续。

  和尚们像浪潮一般的站了起来.人人单掌凭胸.千千低眉垂目,鱼贯的走了出来。

  一个、两个.八个、十个。麦小云兄弟站立门旁.二人四眼一瞬不瞬的盯着每—个经过身旁的和尚瞧.瞧他们的面貌、神色

  ……

  果然,有一个清癯的中年和尚见了麦小云兄弟突然怔了一怔。抬头举目,复看他们颈项上所挂的银锁片和翠玉佛之后,脸色倏变,脚步滞顿。但是二眼一睁又垂.脚步滞顿未停,口中低沉的宣出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然后轻轻的说:“我佛见怜……”继续走了出去.而心头已经是漪涟圈圈了。

  麦小云兄弟灵有感应,不由也双双怔了一怔,二人四目交接,心意随之相互贯通。他们觉得这个和尚亲切熟稔.有似曾相识之感.立即就跟在后面走了。

  灵隐寺的规模恢宏,膳堂一连四间,每间里面四张长桌分成二排.足能容纳千百僧众!

  和尚们略一漱洗,默默的用过了斋饭.又三三两两的走了出来.麦小云兄弟哪里还吃得下东西?只是随意的扒了几口,全神贯注着那位和尚,见他一动,也就擦擦嘴巴,亦步亦趋的跟了出来。

  到了一间静室门口,和尚正拟推门而入,兄弟二人急忙赶上几步,麦小云开口说话了:“大师,能容弟子二人入室一谈吗?”

  中年和尚似乎早有所觉,连头都未回.只是静静的站了一会,然后口中默吟出声了:“阿弥陀佛.要来的还是来了,好吧,你们就进来吧!”

  禅房中,除了地上有几个蒲团、壁上有一幅山水、对联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

  中年和尚走到里面尽头,在正中的一个双层蒲团上坐了下来,低眉垂目,双手合十,一副打坐的模样。

  麦无名走在末后。进入之后随即轻轻掩上了房门。麦小云则从墙壁旁边拿起了两个蒲团分别摆在下方,兄弟二人未敢惊扰对方.只有无可奈何地也盘膝坐了下来。

  谁都没有出声,谁都没有动作,只有心在跳.只有气在喘.三人就这样相对的坐着,坐着……

  大约有—盏热茶的时间过去了。中年和尚虽然形态依旧.但是他眼睛微微一睁,金口终于开启了:“小旋主不在寺内参观、殿中拜佛,来找老衲有何事故?”

  麦小云一阵心跳、 一阵嗫嚅.他实在不知要怎样启齿.从何说起?

  “不知……不知大师宝刹何处……”

  中年和尚轻轻吐出一口气,然后淡淡地说:“老衲寄迹五台.忝掌‘万隆’经堂。”

  五台山乃是名山大岳,佛教著名胜地之一。万隆寺座落在五台山南方中腰,建筑宏什,清幽绝尘.修行僧侣也有数百人之谱.属于名寺大刹。

  “大师法号?”

  “老衲悟非。”悟非大师渐渐阖上了眼睛,他根本未敢多看麦小云兄弟一眼,以免心魔窜动.口中又重复吟起了佛号。

  麦小云鼓上来的勇气又衰退了下去,他不由转头望望坐在一旁的麦无名.而麦无名也正怔怔的在看着他.他顿时使出了做兄长的威严,眉毛一扬,眼睛一瞪.麦无名才委委屈屈、无可奈何的低着声调说;“大师俗家籍居何处?”

  这句话震动了悟非大师的心扉,他尘念立生,浊浪翻滚.怎么压也压不下去了,久久叹出了一口气说:“莺飞草长。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

  震动的心扉也会彼此互传,麦无名不禁也跟着怔忡起来了。待微一平静,他又怯怯然地说:“那大师俗家之姓?”

  悟非大师所吟佛号的声音忽然大了起来,他充耳不闻,当作没有听见麦无名的说话,竟然来个相应不理!

  “可是姓麦?”麦小云立即叮上了一句,眼中射出了希冀的光芒。

  这句话并不太响.但灌入悟非大师的耳中犹如钢钉,击在悟非大师的心头宛若巨锤.他经过一阵调息。仍旧按捺着颤抖的心神.强自镇定说:“我佛慈悲,老衲久离尘世,俗家之姓氏早已经不复记忆了。”

  麦小云已有所觉.他站了起来.从颈项上取下了那块轻易不稍离身的银锁片.用双手恭恭敬敬的捧了过去口中有意说:“弟子 麦小云.这块银锁片乃是在山生之前家父刻意、审慎所购置之物,请大师过目……”

  悟非大师庄重的面容不由变了颜色.轻吟的佛号也略一阻滞.他还是竭力的坚忍着、克制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