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侠千古情 第四十八章 又是中秋

《女侠千古情》第四十八章 又是中秋

作者:宝侠 字数:6537 书籍:女侠千古情

  晏七行走了。

  等到不能再称病赖在家里,我仍旧回未央宫继续做御前御长。

  将我养伤期间所写的,在匈奴的见闻及心得写出来交给皇帝,让他跟近臣们去探讨,而我又恢复了从前的生活。兵学署,未央宫,更多的时间在考工室改良弩,制造长弓,督造环首刀及重甲装备。

  虽然那晚的谈话严重撼动我心,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如果一旦推测错误呢?如果和田玉果然已经碎了呢?如果……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只好努力使自己更加忙碌,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倒头就睡,什么都不去想。惟一的开心果就是爱徒小霍,自得了冠军宝马之后,他的骑术越发长进,开始练习骑射的本事。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带给我极大的安慰。小孩儿的性情也越发开朗,在我面前笑容如阳光般明媚灿烂。

  数天前,伊稚斜终于开始了对汉朝的侵扰,此次遭殃的是代郡。匈奴的目标是钱粮,好在汉军始终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损失不多,但仍有十数名名将士战死。

  殉国将士的遗体被送到长安城那天,汉天子刘彻亲自率领百官,至长安城门楼迎接。当一排排灵柩被马车载着,在凛烈的寒风中逐一从大汉皇帝的眼皮底下进城之后,刘彻将自己关在宣室中足足一天一夜,不吃饭也不休息。出来第一件事,就是调任我为考工令,全力监督武器械具的制造。

  工作调到考工室,见皇帝的机会大大减少,这正合我意。

  同时刘彻实施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扩大征税范围,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打击富商大贾;实行盐铁官营,增加国家收入;改革货币制,把各地铸币权收归中央;调剂运输、平衡物价,建立官营商业网;创行酒权法,由官方供给私营酿酒商原料,统一掌握产品,实行专卖,补充国家财力。

  所有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强兵”。

  其实我也蛮钦佩他的“文治武功”。何况儿女情与家国事,最终他选择了后者,这才是汉武帝,值得我尊敬他。

  想象不出千古一帝为情所困是什么样子,所以皇帝的爱情永远只是传说。

  在整个发展经济强兵强国的气氛影响下,我对武器制造投注了从未有过的巨大的热情,不是为了一家一姓,而是为了整个大汉民族。

  这天,考工室新进了一批铁匠,其中有一位年约四十岁的彪形大汉,名叫邓驴儿,这家伙人如其名,是个驴子脾气,又酸又烈,最擅饮酒。要说这世上什么怪人都有,整个考工室他谁的账都不买,就因为一次喝酒输给了我,于是跟我对上了眼儿,从此“哥俩好”了。

  他拿给我一册竹简,说是他的师父生前留给他的,我看了之后大喜,原来,那竟然是一份“炒钢”过程的相关记载。当然字里行间用语出入很大,可是那的确是一份“炒钢”的实验笔记。对于钢铁的知识我只是一知半解,所谓炒钢,是将熟铁经渗碳锻打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其方法是向熔化的生铁中鼓风,同时进行搅拌,使生铁中的碳氧化而成为熟铁,再经渗碳锻打,也可以有控制地将生铁含碳量炒到需要的程度,再锻打成钢制品。

  老先生的笔记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过程及经验,加上我那一鳞半爪,时机已经相当成熟,于是作了个大胆的决定——“炼钢”。

  据考古学家说,炒钢技术出现在西汉末年,但考古毕竟只是一家之言,何况既然历史的某些方面已经改变了,钢制品提前出现也没什么了不起。

  我住进了考工室,日日夜夜跟工匠师傅们研究“炒钢”事宜,忙得将刘彻、晏七行及种种烦恼统统忘到了脑后。本来事情很顺利,但到渗碳锻打一关时卡住了,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失败,也无法将含碳量炒到合宜的程度。整个考工室为此不眠不休研究解决办法,

  后来还是邓驴儿,提起长安城郊外有位姓铁的老工匠,一生从事冶金工作,对此有异乎寻常的灵感和丰富的经验,于是我们决定去向他请教。

  铁老先生住在城东的小村子里,老先生知道我们是考工室的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更是有问必答,提出许多有益的见解和宝贵的经验。在我们的请求下,老先生跟我们去长安,亲自参与“炒钢”工作。

  有了铁老先生的帮助,“炒钢”的工作进度大大提高了,在老先生的指导下没日没夜地“溶化、搅拌、渗碳、锻打”,反复地试验反复地改良方法,第三天晚上,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炼出了第一块钢!

  考工室的人都疯了,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刻意义重大,历史将进入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刘彻听了我的汇报,大喜之下赏了我好些钱财,下诏大批制造精钢武器。

  很久之前,我就命考工室为小霍专门制造了几件兵器,这次从匈奴回来后,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番修改。趁着炼钢成功,我跟师傅们日以继夜,费了几天时间,精钢制造的“苍狼”剑终于新鲜出炉,加上超强长弓,一个月后是小霍的生日,我打算将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

  然后……

  然后我打算离开。

  我想通了,和田玉带我来到汉代后就不知所踪,几年来我的人生都是围绕着它在打转,蝇营狗苟追追逐逐失而复得得又复失,弄得我身心俱疲。现在终于体会到一句老话: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着也没用。如果天意要我留下,就随遇而安好了,难道真要拿自己的后半生来找和田玉?就算玉真在刘彻手上,他不承认我也拿他没办法,未央宫明出暗进多少次了,不说上房揭瓦下地刨砖可也差不多,一句话,没戏!我算是看明白了,除非刘彻主动还给我,否则这辈子我也找不到。

  不管了,玉在不在刘彻手上都好,这个未央宫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小霍生日后,我给他来个挂冠归隐,不辞而别。

  晏七行呢?

  晏七行走后,我发现自己开始想念他,担心他是否会遇到危险?盼望他早日回来。可我不允许自己沉溺在想念里,既然已经决定做兄弟,就不该有兄弟以外的感情,我的麻烦已经太多,不想再徒增烦恼了。

  这天照例到未央宫当差,闲瑕时到御花园逛逛,居然让我碰到一个本不该在这里出现的人——红蝶!更让我吃惊的是,红蝶居然被封为了婕妤,王婕妤!

  看见我她很是高兴,拉着我的手一再道谢,说若非得我之力,她也不会有今日的荣宠,真是令我……汗颜!想不到无意之中竟做了红娘。(其实我更想说的是皮客,但这个词实在有损我英名。)

  难怪皇帝最近见了我带理不理的,我所担心的事他提也不提,原来早有新欢了。

  松了口气,又觉得内疚,因为想起卫子夫。别了红蝶前往昭阳殿,得知皇帝对她的宠爱并未因红蝶之故稍减,这才放下心来。不过又得到一个坏消息,陈皇后因为红蝶之事,对我极为不满。

  “你要小心哦。”卫子夫忧心冲冲地提醒我。“皇后她本来对你便十分嫉恨,若非陛下一直弹压着,未经他准许不准她见你,不准她找你麻烦,你呀,还能这样轻轻松松在未央宫作这个女官?后来听说你无意入宫,皇后对你的憎恨才转淡,现在忽然又冒出个红蝶,唉,总之你善自珍重。”

  在未央宫当差这么久,我跟皇后见面的次数有限,每次对话不过两三句,陈皇后虽然对我冷淡,但正面刁难的事还从未发生过,以为自己幸运呢,原来后面有皇帝替我挡着。刘彻对我倒是真好,不过就是太好了,好得叫人担忧。

  出了昭阳殿,站在前庭内环视森严壁垒的未央宫,仿若偌大宫廷,只我孤零零一个,无所依恃,无所归属,顿时一丝冷意从头顶直窜到脚心。

  宫帏深深,非久留之地。

  有了卫子夫的告诫,我更加谨言慎行,托词考工室忙,如非必要,尽量不进宫。皇帝也不知道怎么了,这段时间新纳了不少美人入宫,白天忙着实行他的新政,晚上忙着宠幸一干新来的众美人,真不知他哪来的精力。不过他这么一忙对我大有好处——对我的行踪不太过问了。少了他的压力,实在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就在这时,皇帝的新宠王婕妤有喜了,消息传出,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忧喜交加之下,气氛自然怪异得很。

  自古以来皇室最重子嗣,刘彻登基后,一直无所出,朝野上下对此议论纷纷,居然传出刘彻不能生育的谣言来。后来,这谣言虽因卫公主的诞生消失,但刘彻一直没有儿子却也是事实,宗室与朝廷对此都关注备至,刘彻自己也深为挂虑。这阵子他频繁临幸后妃,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喜讯传出后,甭管高兴的不高兴的,所有宗室近支,外臣内臣都上表庆贺,稍微亲近些的,莫不亲自前往朝贺,其中包括卫青。

  我已经几天没进宫了,老实说真懒得去。平常人家生小孩是喜事,皇宫里就难说了,只怕又少不了一番明争暗斗,还是少淌这趟混水的好。

  想归想最后还得去。昨晚跟卫青吃饭时,他老兄很郑重地告诉我:“陛下今日问到你,他说……”学着皇帝的口吻说:“刘丹可有日子没进宫了,莫非她比朕还忙?”

  听了这话,我敢不去吗?

  进宫那日正是中秋。

  一大早就下雨,我的心情只得四个字形容:不是悲秋。

  刘彻跟董老先生在宣室里商谈着什么,叫我在外候着,等了足足大半个时辰,卢光传话说:“陛下政事繁忙,让你先回吧,明儿再来。”

  灰溜溜地摸摸鼻子,几时变成不被待见的人了?哼,不见正好。转身想走,卢光好心地提醒我道:“既然来了,不如去趟秀尾宫,王婕妤母凭子贵,不可不贺。”

  如果不是在皇帝这儿碰一鼻子灰,我压根儿没想去秀尾宫。虽说这红蝶是经我“引见”入的宫,但基于先来后到交情深浅的原理,心理上更偏向卫子夫,毕竟是卫青的姐姐小霍的阿姨,跟我私交也不错,这个时候更应该去看她才对。

  但是皇帝今天的态度,啧,这可是个不好的讯号。在离开之前,还是要跟他保持友好关系的,免得这位老弟一个不高兴,做出些匪夷所思的事来,我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刘彻看重子嗣,也得顺势讨好一下才行。

  唉,可怜的女人,还有一个可怜的我,身在皇宫,就不可能超脱。

  打着伞沿着御花园向东缓行,雨雾里隐见篱下的菊花,在秋雨中瑟瑟的发抖,菊花傲霜,却依旧挡不住骤雨侵袭。任你如何孤标傲世,终究要屈服在强势之下。非干风骨,只是规律而已,花事如此,人事亦然。

  肃杀的秋意浓重,夹杂在秋雨间直侵心底。

  正望花出神,一声娇俏的呼唤传来:“刘大人,刘大人……”

  扭头看,是卫子夫身边的宫女清商,一手撑伞一手提着食盒慌里慌张地奔了过来,小脸憋得通红,一到跟前就将食盒往我手里一放说:“奴婢内急,有劳刘大人……”话没说完,人已“咻”的一下跑走了。

  我哑然失笑,可也怪不得这丫头,也不知是哪个没头脑的家伙,偌大一个御花园居然没有设计卫生间。

  我只好手提食盒站着傻等……食盒里不知装了什么好吃的东西,隐隐有香气渗出,肚子忍不住“咕噜”叫了一声,时近中午,该吃午饭了。

  忍了又忍,也许是边锁反应,肚子越发地“咕咕”叫个不停,看看四下无人,我偷偷掀开盖子,打算偷吃一点。这边刚掀开条缝儿,那边清商一溜烟小跑地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刘大人,你在干什么?”

  我有些尴尬地放下手,“嘿嘿”而笑。

  清商向来与我熟稔,说话也不客气,抿嘴轻笑道:“这东西刘大人吃不得,是给孕妇补身子用的。”

  我闻言一怔:“卫娘娘也怀孕了?”

  “不是,是娘娘亲自熬了,着奴婢送给王娘娘的。”清商小嘴一撇,神情怏怏不快。

  我心中了然。

  “你家娘娘还好吧?”

  清商微叹道:“陛下去宫里的次数明显不如从前,娘娘温顺,只是不说罢了。其实心里……苦得很,大人若有闲瑕,常去走动才好,陪娘娘说会子话。”

  “好。”我应承着。

  清商走远了,才想起自己也是要去秀尾宫的,只是心情忽然坏了下来,再也提不起兴致。左右红蝶现在是红人,连卫子夫也不得不逢迎示好,锦上添花的事我不去自有人做。算了,打道回府。

  雨断断续续地下着,到了黄昏越发的大了。也许是老天在借此安慰我:即使和田玉完好无损,但没有月光,这个中秋你也回不了家。

  中秋对此时的汉朝来说,还不算什么节日,所以长安很安静。

  我的府邸也很安静,仆人们都被我借故放假,连剧离也被赶出去找乐子了。偌大一个府邸,只剩我独享寂寞。

  亲自下厨做了两个小菜,拿了坛好酒出来,坐在书房里于灯下独酌。开始还能自嘲地吟词:“谁伴孤灯独坐?我共影儿两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惶的我。”“孤灯”原作“明月”今晚无月,只有孤灯一盏,寡人一个。

  反复吟诵几次之后,一股凄凉之意溢满心胸,什么“头顶百年孤独,脚踏千古寂寞”之类的诗句纷至沓来,在脑子里一一显现。

  对着跳动的灯火呆呆发愣,半晌,从身上摸出晏七行送我的那块木环,用手摩娑着,思绪似乎回到了遥远的大漠,还有那棵独自屹立于大漠中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树。

  三千年,它孤零零地呆在那里,这是永恒吧,快乐吗?我余下的数十年光阴,倒可以用来验证一下。

  难道真的要应验卫青的话,孤独终老,了此一生?

  外面的雨声渐渐小了,似乎传来一声异响,我起身“砰”地推开窗……

  窗外站着一个作梦也想不到的人——晏七行!

  也许是太久没见,也许是下雨的缘故,再也许是心灵上的软弱,一霎那我觉得眼眶一热,有什么热浪从心底往眼睛里冲。他在伞下望着我,身上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风尘之色,眼睛却亮得如同寒夜里的灯火,带着温暖的笑意,不动也不说话。

  秋雨变成了温柔的音符,在夜空里流淌,汇成世间最柔美的旋律。

  “怎么是你?”我傻笑着吸吸鼻子。“你怎么回来了?”

  晏七行笑而不答。

  “噢,对了,进来再说。”我糊里糊涂地去开门,门打开许久,却不见人进来,正纳闷间,室内忽地一片黑暗。

  “怎么回事?”我吃了一惊,忽然眼前一亮,借着幽光,看见晏七行站在桌边,手里托着件东西,光芒正是从那儿发出来。

  我看看窗,再看看他手上的东西,好象是个圆形的珠子。走上前去问道:“什么东西竟然会发光?”

  晏七行把那东西举到我眼前说:“送给你,从此即使灯尽欲眠时,影儿也不会将你抛躲了。”

  这他也听到了?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拿过那个——珠子。

  珠子又圆又大,光芒柔和美丽,我惊叹地问:“这颗,不会是传说中的夜明珠吧?”

  晏七行道:“有眼光,正是夜明珠。”

  这下发达了。我又惊又喜,对着夜明珠爱不释手,一迭声地问:“真的是夜明珠?真的送给我?听说这很贵的,你舍得送我?”

  晏七行见我如此开心,露出欣慰的神情说:“中秋无月,明珠如月,若能长伴左右,也算这珠子的福气。”

  手托夜明珠,我心潮起伏。这晏七行,是特地跑来安慰我来了。

  悬珠于壁,替他斟了盏酒,轻轻碰盏,两人一饮而尽。

  珠光晕昏,晏七行端详着我,峨顷,轻声道:“月半未见,你清减许多。”

  “你也是。”我持壶倒酒,掩饰着心底的情绪。

  “黑了瘦了,是不是事情不顺利?”

  晏七行笑而不答。

  还是老样子,一提到朝廷机密,就成了铁嘴钢牙。

  “这次回来还走吗?”我换了个方式问他。

  晏七行点点头说:“明早就走。”

  “这么快?”我微讶。猛地想到,他居然是专程跑来陪我共渡中秋的,心里顿时一热。

  无言地碰杯,一饮而尽……

  这个时候应该有许多话可以说,但是说了之后呢?

  还是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吧。

  “你的伤怎么样?”

  “已经痊愈。”

  “这些日子辛苦了。”

  “不辛苦。”

  “要多多保重自己呀。”

  “我会。”

  “谢谢你所做的一切。”

  “我想念你。”

  我怔住了。

  晏七行定定地望着我,如此的单刀直入没令他有半分局促不安,他的眼神坚定明亮。

  我抽动着嘴角说不出话,耳畔间听见自己轻快的心跳声。他的手伸向我,两只手在桌上相叠。他的手指又长又细,沉稳而坚定,手掌有很厚的茧,那是常年握剑拿刀所致。他的手很暖,暖得象秋夜里的炉火,那股暖流从我的手上慢慢向身体漫延,一直流到心里,使我整个人温暖起来,理智渐渐模糊,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朦胧,只剩两只交叠在一起的手。

  曾经多么渴望有只这样的手,挽着我,拉着我,跟我一起面对未知的命运;如果有只这样的手,坚定的,温暖的,始终不离左右。跌倒时扶我起来,哭泣时替我拭泪,软弱时让我放心地依靠,那样就是幸福了。

  一度我以为会是萧剑,但今天摆在我面前的,却是晏七行。

  “离京之后,每日我都在想一件事。”他的声音轻缓。

  “噢?”我有些软弱。

  晏七行的神色变得温情,弥散着氤氲之气:“我在想:除你以外,人世间还会不会有第二个女子能与我沙场浴血,生死与共?除你以外,我一生中还会不会遇到第二个女子能与我肝胆相映,不离不弃?”

  他的目光深如渊潭,渊潭里深沉而热情。

  他更紧地握住我的手,可以感觉到他微微的颤抖:“最后我终于明白,不会有第二个,绝不会再有第二个象你这般的女子,出现在我生命之中。所以,我日夜兼程由淮阴赶回,只想请求你一件事。”

  我张了张口,发现口干舌躁,说出话来哑哑的:“什么事?”

  晏七行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孩子般的羞涩,口吻却十分坚定,他说:“我们,不做兄弟知己,做个爱人知己可好?”

  窗外的秋雨在瞬间远去,声音止了,天地静了,只听见心脏在用力地跳动。我的脸一定很苍白,因为感觉血液从两颊迅速地裉去,脸上却热辣辣地燃烧着。我就象个青涩的、情窦初开的小女孩一样,慌里慌张地面对着生平第一次被人告白的尴尬和喜悦。

  “刘丹?”他出声提醒我,应该回答他的问题了。

  “有些事,你不明白。”我脑子里乱糟糟的,吃力地说。“我,也许会带给你巨大的灾难。”

  虽然又有了王婕妤,虽然皇帝对我不咸不淡,但我心里总有个强烈的预感,他一定不会放过我,不然我也不用作挂冠潜逃的打算了。

  晏七行闭上眼睛,象得到什么赦免令似的大大长吁一口气。

  “我明白。”他的声音忽然轻快起来。

  我惊讶地望住他:“你明白什么?”

  晏七行有些歉疚,却坦白地说:“自靠山村始,我就奉命监视你。”

  这个我知道。

  “故而你所有的一切,我都一清二楚。”接着又加了一句:“比陛下还清楚。”

  对呀,皇帝所知道的,还不是经由他通报上去?但是,什么是他知道而皇帝不知道的事?

  “例如萧剑。”他语出惊人。“他并非令尊。”

  我身子一震,睁大了眼睛。

  我的手倏地自他手中抽了出去:“你怎么知道他?”这个名字经由晏七行的口中说出,感觉非常奇怪。第一次,我认真地正视他直指绣衣使者的身份。

  晏七行眼神一黯,盯着空放在桌上的自己的手说:“我只想对你坦白而已。”

  他站起身来,仰首望向夜空,身影有点寂寥,慢慢说道:“自然是听陛下所说。虽然他所说有限,但推断即可得知:从头至尾,你对陛下所说,均是谎言。”

  我静静地问:“为什么这么说?”

  晏七行说:“因为世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会将自己父亲的画影图形挂满卧房,每夜对着它诉说心事,甚至流泪?”

  他扭头看着我,我沉默不语,心潮起伏难平,更有被拆穿心事之后难堪。

  他走到我身边,迟疑一下,终于将双手按在我双肩之上,力量轻柔而坚定,沉缓地说:“过去种种如风吹浮云,散尽后便消失无踪。尔今尔后,你当有新的开始。”他轻轻蹲到我面前,目光跟我平视,认真地说:“遗忘之后,方能快乐。”

  他的脸离得我那样近,淡淡的酒香之气溢于鼻端,我无法忽视他恳切的神态。

  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虽然萧剑这个名字注定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永远尘封在我的记忆深处,但我真的不能说忘就忘,至少目前不行。何况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萧剑,而是这个时代中位居权力巅峰的那一位。

  “七哥……”头一次这样称呼他非常自然,没有想象中的碍口,仿佛早八百年就这样称呼他了。

  笑意从晏七行嘴角溢开,直入眼底。

  我犹豫着,想着要不要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如果说了,他就要面临选择,是继续做他的官享受荣华富贵?还是跟我一起浪迹天涯,很可能一生都要过着被追缉的生活?

  我确信,他一定会选择后者,但那真是我所愿意看到的吗?

  “给我时间,让我好好想想。”我困难地说出这句话。“等你回长安那天,我会给你答案。”

  今晚的我不能作任何决定。

  晏七行没有逼我,只是说:“好,我等你。”

  夜色更深,秋雨渐歇,我心里期盼着,也许明天,将会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