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彼岸弗空 第6章 谁又在刀俎鱼肉?

《彼岸弗空》第6章 谁又在刀俎鱼肉?

作者:十一王 字数:2045 书籍:彼岸弗空

  疼痛从拇指开始,顺着手掌,手腕,手臂,传到了前胸和后背。疼痛很清晰,犹如刀刃沿着纹路深深地往里划。他一刹间甚至恍惚,自己成为了刀俎上的祭品,正被一块块切割着。

  “灵气由内滋生,呼应外在天机,可能会有些疼。”他想起了皇甫叔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被庖丁分解般,才是有些疼。

  疼痛未停,还不断地往身上各处延伸。

  灵气何在?天机何在?

  法盘和雷击木,已熔为铁汁般,敷在拇指上,想挣脱也不可能了。一种被烧红了的刀刃割肉的感觉,割得很细,割得很深。

  冷汗已然渐渐湿透端木序的青衫,幸好巡察的小太监等早已不再注意这些伏倒在地人牲,偷得私聊闲扯一番。

  疼痛越深,但终究未曾打乱端木序内心的经文诵读,应和着殿外传来的“云门之章”。

  “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端木序甚至有些怀疑自己能否撑下去,身体已经由于疼痛的缘故不自主的微微颤抖,如此下去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疼到极处人又如何自已?

  昏迷,还是癫狂?结局都是自寻死路。

  幸好,端木序不需要在这两条路之间选择。

  “勿惑勿撄,万物将自清。勿惊勿骇,万物将自理”,诵到此处,心定如水,无疼痛,无焦虑。

  每一寸疼痛处,转瞬间变成力量所在,生机所在。如同久旱的农地,干涸的裂口,迎来了甘露的降临,深入到底的滋润,孕育着新的生机。

  破而后立,晓喻新生。

  有生机从四周传来,有灵气从远处传来。就好像百川入海,万马归朝。

  终献始,乐奏“云散之章”,已到祭乐急部。

  有小太监急促往门边急走的脚步声,祭祀还在进行,这密布的乌云来得太不当时。

  端木序趁机服下“龟息丸”,想着接下来就可以舒服睡一觉了,这段时日无不是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生怕有一丁点的行差踏错,生出些枝节。

  眼皮渐渐如厚实的城门一般,再也打不开了,不再计较外面是否会地动天翻。

  乌云如盖,雷电骤降,也扰乱不了端木序入梦。

  皇穹宇一角在雷电下坍陷,殿里的小太监一阵恐慌,殿外的太常寺少卿等却一阵焦急,祭祀未毕,这雷雨将至。他们焦急的是如何完成圜方坛内的祭祀。

  而此时的太庙后殿,大国师众人焦急的是圣灵门后的承灵。

  终献毕,撤馔始,乐奏“云舒之章”。

  云层来得更低,雷电落得更频。

  雨水如期而至,如瓢泼,似倾盆。从后殿屋脊上的十一脊兽,汇聚到琉璃瓦槽,雨水成流,急急冲出檐口,扑向地面的檐水沟,碎散成一朵大大的水花,还未来得及享受这成功的一刻,便被上面冲下的檐水冲散,又溅起另外一朵水花。

  水花顺着屋檐滴水线绽开着,开遍在这红墙黄瓦间,大水花和小水花竞相开着,却未能来到赵天印和皇甫重身边。

  华盖撑开,赵天印便不惧这些风雨,唯一的担心便是这些风雨会不会干扰圣灵门后的人。皇甫重却未撑伞,头顶至全身,氤氲一片,神情肃然。

  雨水未停,祭祀也未停。送神已毕,望燎始,乐奏“云灭之章”。

  金箔和银箔,在罗伞下绽开了一朵朵的更大的火花。在乌黑的云层下,在密密匝匝的水花旁,金银之色演化成耀眼的火黄色,一簇簇在罗伞下摇曳着。

  金箔银箔烧尽成灰,跳跃的烟火也熄灭。风雨继续,水花依旧。“云灭之章”也奏毕。

  无奏乐之声,只剩下风雨声。

  赵天印透过华盖前凌乱的雨水珠帘,在密密匝匝的水花之上,望着氤氲中的皇甫重,期待地问了个字,“成?”

  “未知。”皇甫重并未走近回话,而是依然笔直地站在原处,任凭四周水花溅起。

  “何时可知?”赵天印有些着急,追问了一句。

  “三日后应有分晓。”

  “有劳。”

  祭祀已毕,御辇归去,众人也散去。乌云之下,水花之中,只有那片氤氲如旧。

  ……

  乌云终究会散去,骤雨也会停歇。

  太庙后殿内,大国师一人在护守,能做的是等待。但镇抚司指挥使李牧却不能等待,雨未止时,他已骑上雪龙快马赶往西郊,后面跟着一众镇抚司精锐,探察国师所言那云层中的波动。

  大雨似注,马蹄声急。

  西郊渐近,乌云如墨。

  李牧仰头望向不远处,烟雨中觉台寺依然人头攒动。从山门一直往里,香客络绎不绝,雨伞团团簇簇。

  这云层异常难道应在了此处?心中起了疑问,李牧便在歇马台留下马匹,带着众人往觉台寺快步赶去。有皇上急命,自然顾不得在佛门清净地的循规蹈矩,慎言慢行。

  乌云渐散,雨渐止,李牧等人已穿过昭泰门,从人群中挤着来到天王殿前的开阔院落内。

  在香客的层层环绕中,法隐大师端坐在中央的讲经坛上,不过却未落座于蒲团之上,而是坐在木架之上。木架有一人多高,下面放置着柴堆和草垛,有一两处灼烧的痕迹。

  法隐大师声音不疾不徐,“法本不生,今则不灭。生灭为二,一体相生。”信众听闻,不论有否感悟,皆频频颔首。寺中的维那唱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升座法会毕。”一椎大磬声响起,颇有振聋发聩之感。

  法会结束,这些香客或许未能体悟其中高义,或许有所启发,均依依不舍地退离。在离开途中,有人还情不自禁地感叹,“法隐大师,真的是德行崇高,造化通神。”

  李牧未动,自有下属拦停住几个香客,打听了一番。他只是留意还端坐在讲经坛上的法隐大师,这位名动天下的高僧,慈眉善目,耐心看着香客远去,不悲不喜,好似不在这方纷扰和俗世中。

  木架之上,法隐大师微微颔首,算是对李牧注视的回应。

  不多时,便有下属禀报,“今日为法隐大师升座法会,讲经之前,大师发弘愿,愿渡己身渡众生,渡尽苦厄一身轻。如违本心,则柴火不灭。如遂天意,则孽火自灭。大师登坛讲经后不久,便着人点燃身下的草垛。”

  听到此处,李牧眼神微凝,大师果然造化通神,还是上苍体恤其悲悯之心,这和云中的波动有何干系?

  那下属继续道,“草垛刚刚点燃,便聚来了乌云,降起了大雨,全都浇灭了。”

  在回话时,这群在大宪国中独来独往,只按皇帝诏令办事的镇抚司精锐,也不自觉地瞥了一眼高台上的法隐大师。

  稍作停留,李牧等人便出了觉台寺,骑马急速离开,往觉台寺后方赶去。若与觉台寺无关,那云层中的波动何来?这些年来,他李牧虽只听皇帝一人的诏令,但却对国师的判断一直笃信不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