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真理之外 最终刻度 第207章,埋伏

《真理之外》最终刻度 第207章,埋伏

作者:叹云不孤 字数:2420 书籍:真理之外

  周家这边,反正周母是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把自个秋衣这件事给落实好了。

  林家。

  那会周云梦一路骑着自行车回来。

  林母听到声响过来帮她接背篓,帮忙推自行车进院子里放好。

  周云梦和她说:“娘,今天弄回来一只四斤重的鸡、一斤猪肉、三斤绿豆、一斤白砂糖,一瓦瓷罐的花生油算一斤好了。另外我出钱给添了一斤精米一斤富强粉。

  "好好好,老三媳妇辛苦了。"

  林母高兴接过,掀开粗布看见背篓里那只鸡,笑着说:“弄回来只鸡好啊,回头我煲个鸡汤给老三媳妇你喝着补补。"

  周云梦点头:"好,谢谢娘。"

  林母提着背篓去处理放这些东西,周云梦则直接提着包裹回屋,布料还在里头呢。她刚在房间坐一会,林母就敲门来给钱了。

  她每回都是赶着第一时间来给的。

  给完钱后还贴心地把房门给合上了。中午饭照常。

  等到傍晚吃过饭洗过碗后,大家都闲了下来。林母、林大嫂和林二嫂都带着孩子坐在家门口那。周云梦去房间拿了那包裹出来,喊她们进厅里来,顺便把门关上。

  林大嫂反应最快,把孩子全都赶进家里,还吼了句“今天那么累早点回屋睡觉啊”,然后迅速关上家门。

  林母和林二嫂也明白,老三媳妇这是有什么话要说。瞧那包裹,也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

  厅里,见林母、林大嫂和林二嫂都过来了,周云梦这才拆开包裹,把两块布料一起拿出来。

  "娘,我让我朋友帮忙买了布料,桃粉色的给我做件秋衣,土灰色的给您做件秋衣,正好可以赶着入冬的时候穿。"

  林母都惊住了,去年那件棉袄够让她开心够让她得意的了,老三媳妇今年居然还要给她做秋衣!她嘴角下意识上扬,谁家媳妇对婆婆这么好啊。

  但还是保留着点理智勉强拒绝:“老三媳妇你有心了。娘有秋衣穿,这桃粉色的布料衬你,土灰色的布料做出来的秋衣也不差,老三媳妇你干脆做两身秋衣算了。"

  />

  老三媳妇对婆婆也是大方的,居然还买了布料要给婆婆做秋衣。

  周云梦对林母这套有法子,直说:“娘,你平时帮我热早饭洗床单被套那些好我都记在心里呢,就想着马上入秋了给您做身秋衣穿,这点心意津平要是知道了肯定也是赞同的。"

  “再说我也不爱穿这土灰色的衣服。”

  林母听了老三媳妇这话,知道她心里都记着自己的好,人高兴得不得了。布料买都买了,老三媳妇也说不爱穿这颜色的衣服,这太符合老三媳妇的性子了。

  林母这才抛开理智,不再压抑喜悦,高兴应下:“行,那娘去收下了,哎老三媳妇你对我可真好,娘托你的福要有新秋衣穿喽。"

  林大嫂和林二嫂这一趟听下来,想到三弟妹特意喊她们过来,又想到上次让帮忙做棉袄的事,心里涌现出来的猜测也让她们有点激动。

  周云梦把桃粉色的布料给林大嫂:“大嫂,你帮我做身秋衣吧,做完剩下的布料看看能不能凑一凑给山茶做身衣服。"

  又把土灰色的布料给林二嫂, “二嫂,你帮娘做身秋衣吧,做完剩下的布料也可以给孩子做身衣服。"

  她有点私心,总是偏爱山茶多点。

  林大嫂高兴接过:"行,老三媳妇你放心,我保证帮你把这身秋衣给做好做漂亮,我待会就给你量下尺寸哈。"

  她知道老三媳妇这是偏心着山茶,才让她帮忙做这身桃粉色衣服的。毕竟论针线活,老二媳妇的要比她好、

  林二嫂也高兴:“老三媳妇你放心,我肯定帮娘把这身秋衣做好,入秋的时候肯定能穿上。”

  她也知道三弟妹和大房的山茶亲近,平日里院子散下步,偶尔一起出去外面走走,山茶还经常给老三媳妇捏肩,跟着学背诗那些。

  老三媳妇偏心点正常,她也喜欢山茶那丫头,乖得很。

  小米还小,做衣服肯定是紧着大的做,大的穿完小的穿,石头穿土灰色的布料正合适。

  再说了人要懂得知足,布票多难攒啊,布料多难买啊,做件衣服就能得两三尺的布料,天底下就没见过有这么好的事。

  林二嫂上回因为怀孕没赶上这种好事,这回赶上了就特知足了。虎头和石头不太懂这些,只知道娘很

  高兴。山茶懂事,笑得甜甜的,走过去牵住三婶的手亲近晃了晃:“谢谢三婶!”

  周云梦笑着摸摸她的头:“不用客气,山茶开心就好。”好事慢不得,林大嫂和林二嫂领了好活计也不用吹风纳凉了。

  林大嫂风风火火,当即回屋里拿了布尺去三房屋里要帮三弟妹量尺寸。这布尺还是当年她刚学做针线活时亲娘给送的。周云梦由着她量,还别说林大嫂量尺寸的手法挺专业的。

  量完后林大嫂在嘴里念了好几遍给记下来后,笑着说:“三弟妹你放心啊,我肯定早日把你的秋衣做好。"

  周云梦笑:"好,大嫂你也注意休息,别熬太晚伤眼哈。"

  林大嫂笑着应好,出去时顺手把门关上。一起住了一年多,她也知道老三媳妇的习惯的,平日里喜欢关着门。

  周云梦在屋里听见外面林二嫂跟林大嫂借布尺,说要给林母量下尺寸。她好笑摇摇头,有种家里瞬间忙了起来的感觉。

  当天夜里,月明星稀。

  大房煤油灯还亮着。

  林大嫂已经按照量好的尺寸,拿剪刀把布料裁剪好,拿着针线开始做衣服了。

  床上自家男人和虎头父子俩睡得直打呼,虎头年纪小多觉睡,自家男人那是上工一天给累的。

  山茶这丫头倒是没睡,跟在娘身边看,她说她也要跟着学做针线活,让娘教她。

  好的布料林大嫂哪舍得让她练手,都是要用来做衣服穿的。她答应等得空去翻些旧破布出来,让山茶练练手。

  虎头有一两条裤子穿久了磨破了口子,她还没来得及补,也可以拿出来给山茶试试。

  山茶听娘说完乖乖应好。

  她性子静,就跟在娘身边,看她怎么裁剪衣服,怎么穿针引线做衣服。

  桃粉色大抵是每个女孩子梦幻中的颜色,对于见惯了黑灰蓝衣服的山茶来说更是如此。她之前就觉得三婶的衣服都好漂亮。

  上次穿的那身浅绿色的布拉吉也好看,比夏天村里祠堂旁边湖里的荷花还要好看。

  看着娘手上的桃粉色布料,山茶想象下做成一身秋衣穿在三婶身上,三婶那么白肯定也好看的。又想到自己也能穿上这么身桃粉色的上衣,山茶嘴角弯弯,小虎牙若隐若现。

  r />山茶看着娘的手熟练地缝着布料,抬头看了下娘的脸,煤油灯昏黄的光落在娘脸上,格外柔和。

  她突然凑过去抱着林大嫂的手臂蹭了蹭,轻声说:“娘,等我长大赚钱了,我也给你买桃粉色的布料做衣服穿。"

  林大嫂被闺女突然的亲近吓了一跳,生怕手里针头扎到她,刚想说别这样很危险的,就听到闺女这句话。

  她那外强中干的心啊,软得水汪汪的,习惯性想说等你长大赚钱能买桃粉色布料给我做衣服穿,我都一把年纪了哪还好意思穿这种颜色的衣服。

  还好忍住了,林大嫂想啊要是山茶长大赚钱了给她买桃粉色的布料做衣服穿,哪怕是七老八十了她也好意思,她天天穿着出去村里晃,说这是闺女给她买的。

  就跟老三媳妇她娘一样得意,一样高兴。

  但说出嘴,林大嫂也只是笑着摸摸山茶的头:“好,那娘可就等着山茶的衣服穿了。”

  山茶开心应好,她轻声说:“我也要给三婶买桃粉色的衣服穿,还给自己买桃粉色的衣服穿,我们都穿桃粉色的衣服。"

  林大嫂笑着应好:“好好好,你三婶对你特别好,你长大后也记得对她好,我们大家都穿桃粉色衣服。"

  和闺女聊着聊着,她也对未来生出美好的期待来。

  说不定以后的日子,真能像山茶说的那样呢。

  大家都穿桃粉色的衣服,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高兴。

  林大嫂脸上也带了幸福的笑容,继续做针线活。

  山茶就在旁静静地看着,陪着。

  娘俩时不时低声说几句话。

  二房,同样也是亮着煤油灯。石头和小米挨在一起睡得正香。

  林二嫂坐在床边做针线活,她也是按照给娘量的尺寸,裁剪好布料后就开始做衣服了。早点给娘做好秋衣,剩下的布料也能给大全做身上衣。这样子入秋时就都能穿上新衣服了。

  林二哥有点累了,靠在床头边陪媳妇时不时说会话。林二嫂喊他先睡,他都不睡,就要陪着她。夜渐深。

  林二嫂忍不住揉了下眼睛,有点酸涩。

  林二哥说:“睡吧,今晚做挺久的,明晚再做也行,反正离入秋也还有快一个月,娘又不急。”“三弟妹都

  提醒你了,别太劳累,熬坏了眼睛你都没地方哭去。”

  林二嫂知道自家男人是关心自己,她估算了下时间,再看手里的活计,三弟妹提醒的话她得听,到底是应了下来。

  "行,那明天再做,你也快躺下睡吧,上工一天怪累的。"

  林二哥这才躺下睡。

  林二嫂把布料针线收好,灭了煤油灯也上床躺下睡了。

  三房,同样亮着煤油灯。

  周云梦在看林津平寄回来的信。

  上午折腾半天,跑邮局跑饶晓青家又跑回娘家的,累得不行。下午光顾着午睡了。

  傍晚吃过饭后又和林母说布料的事,把做秋衣的活交给林大嫂和林二嫂。

  之后洗漱,这会才回房坐了会,有空来看林津平寄回来的信。

  思念是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浅淡的,或者说被生活上别的事情转移了注意力,潜藏在心底。

  像林津平刚离开那会,周云梦就挺想他。

  特别是在看到书桌留的那封信后。

  句句不舍,事事关念。

  所以她很快写了封回信寄去部队给林津平。

  夜里也会感叹下,身旁没了火炉一样温热的人陪着。但很快这种思念被搁浅。

  她带着蓬勃迸发的灵感和热情,投入到长篇故事创作中。每天写完稿只想放空脑子休息,还有吃吃喝喝睡觉,很少有空去想林津平。

  像去县城一趟,到邮局和徐小盈聊得高兴,碰上饶晓青休息去她家也能聊得开心,更别说回娘家时和周母娘俩什么都说。

  回到家里也不差。

  也就是等到这会,撕开信封看着林津平的回信,那股搁浅的思念才从心里翻涌飘忽出来。周云梦笑得眼眸弯弯,两侧脸颊苹果肌微微鼓起,恰是林津平最爱的那副开心模样。她看起信来。

  信里林津平说,他收到信很开心。

  原来这人回部队后每天都跑收发室,也不知道在跑什么,连收发室的黄叔都眼熟他了。他说,晚上吃过饭跑这一趟,就当是锻炼,也是在消磨思念。

  这是他想她的一种方式。

  看得周云梦脸一热。

  信里林津平说,他那天在收发室

  掌到信封很高兴,比第一次出任务立功都要高兴。还有针对她之前写的那封信每句话的回应啊。

  再就是说房子的事,他去问过已经审核通过了,具体分配下来还要一阵子的时间。接着是一些部队日常生活分享。

  还有问候林父林母的,让帮忙代报个平安。

  信末祝她写作思如泉涌,又提醒她别太劳累,注意休息,平时多走走,动动身体。周云梦全程笑着看完,有很多话想和林津平说。

  也不拘着什么睡前不动笔,越写越精神的规矩了,拉开抽屉拿出信纸钢笔,给他写起回信来。

  和写文章时的思潮涌动相似,又不太一样,少了构思故事情节的技巧和刻意展现的文笔文风,更加不需要修稿再重新誉写。

  她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洋洋洒洒写完,周云梦这才舒展了下有点酸的手臂。

  看着满满两页信纸,她不禁好笑摇摇头,要让她连着一次性手写文章这么久,她是不干的。

  不过刚才写信那会真没想太多,心里的话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已经从笔尖溢出,浮于纸上,格外顺畅。

  周云梦又想到过年那会林津平回部队,他寄信回来后自己再想要回信,一时又想不到要写些什么。

  她只好压着等办好饶晓青的事后,才把那段时间因为文章登上市工人报后带来的反响什么都写到信纸上,勉强凑了封回信。

  再看这会随手一写满满两页的信纸,真是今时不同往日啊。周云梦把信纸叠好塞进信封里收好,想着等半个月后去邮局寄稿子的时候再顺便寄出去。

  她躺床上去休息,临睡前又想了下,不知道林津平最近有没有出任务,这会如果在部队应该也躺着睡觉了。

  很快睡意上涌,一夜好梦。

  主房,煤油灯倒是早早灭了。

  林母跟老头子吹了半天老三媳妇对自己有多好,特意买了布料要给她做秋衣,自己平时对老三媳妇的好她都是记着的。

  林父知道她高兴,儿媳妇能对婆婆这么好,他瞧了也高兴。

  但白天上工真的累了,年纪大更加容易困,他眼皮子重得都开始打架了。到后面老婆子说什么,他都只是:"嗯……好……好……嗯……"

  林母那股兴奋劲还没过去,当着儿媳妇的面说了

  遍,洗漱完躺床上也爱和老头子说这些。这会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也知道老头子累了,林母:“行了你睡吧睡吧。”几乎是话音刚落,林父的鼾声响起。林母则美滋滋的,带着即将有新秋衣的喜悦和老三媳妇记得我的好的高兴入睡。

  过了将近五天。

  早上吃过饭后,趁着日头未热,周云梦骑着自行车往县城去。林母抱着小米送老三媳妇出门,交代路上骑车注意安全。

  她心里还奇怪着呢,老三媳妇不是最怕热的吗,每半个月去趟县城那都是为了去邮局寄稿子,还有帮家里买鱼肉那些。

  怎么这次几天前才刚去过县城办完事,今天又去了呢?

  她摇摇头没再想,一手抱着小米一手拿着小竹凳出门,把小竹凳放地上单手把门给合上,再拿起小竹凳往岔路口那家走去。

  她要去吹风纳凉瞎唠嗑喽。

  差不多到县城邮局那,周云梦绕进熟悉的无人小巷,意念一动把超市里早就准备好的铁锅转移进背笺里。

  铁锅是在居家日化区那边掌的,最简单朴实的款,纯铁锅没有多余装饰和别的材料,和这个年代供销社里卖的基本上一模一样。

  那天答应徐小盈的事,她得空就先进超市里给挑好了,就为了像今天这样直接可以转移出来。得亏这背篓够大够宽,铁锅直接跟放在炉灶上一样放在背篓上,给嵌套住了还不容易滑动。盖上破旧的老粗布,完全看不出里面藏着什么。

  周云梦重新背上背篓,骑着自行车到邮局。

  徐小盈正无聊发呆呢,想着夫妻俩还要攒什么票,小件能买的可以先买了放屋里,回头等厂那边房子一分配下来,就能全搬过去。

  这会看到云梦骑着自行车往窗口这边来,她还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眼花,这才惊喜喊:“云梦,你怎么今天过来了?"

  明明半个月才进一趟县城的,前几天才刚来过。

  周云梦应了声,等自行车骑近,下车停好,她走到窗口前才笑着说:“你有喜事,我赶着来给你送锅啊。"

  当然也是压低着声音说的。

  徐小盈听了下意识望向云梦背着的背篓,顿时喜上眉梢:“这么快就买到了?云梦,你真是太给力了!"

  r />

  周云梦笑着说:“客气什么,之前就答应你的,我刚好也是要来寄封信。”

  徐小盈只说:“云梦我都知道的,你这个朋友对我那是没话说的。”

  她只当云梦是不想自己压力太大,要不然云梦之前不管是寄稿子还是寄信去部队,都是攒着半个月来一次的,从来没变过。

  徐小盈估摸着云梦那天去交代同学帮忙买锅后,那同学让云梦今天去拿的,所以云梦才会这么短时间内又跑一趟县城,专门给她送锅过来的。

  周云梦把背篓解下来递给她,徐小盈双手飞速接过放到脚下,蹲下掀开老粗布,一看那铁锅就知道是个质量好的。

  她把铁锅拿出来放到柜子下中间放脚那位置,没办法别的柜子抽屉都太小铁锅塞不进去。

  徐小盈顺手拿了几张报纸盖上去,这样子就没人看得到了。

  遮掩好后,她这才把背篓上的老粗布盖好回去,站起身递回给周云梦。

  "云梦,这锅质量特别好,你对我也太好了,多少钱我还给你。"

  徐小盈庆幸自己这段时间筹算着陆续把小东西先买回去,身上也带着十几块和一些票。

  要不然云梦特意跑这一趟来送锅,她还不一定能马上还上钱,得跑回家里去拿,多不好意思啊。

  周云梦把背篓搭在自行车上笑着说:“我交代我同学帮忙时就说了,这是我好朋友搬新家后要用的锅,让帮买好点的。"

  她报了铁锅的价钱。

  徐小盈关心这些,自然对供销社卖的铁锅价钱了解得一清二楚,云梦报的价钱只比供销社贵了两块。

  这中间可是足足省了两张工业券啊。而且铁锅的质量也比供销社那边的要好。要到那种地方上去买,起码得贵个十来块。

  知道云梦这是利用自己门路帮她忙,专门让同学给她弄好的锅,还一点中间费都没收,徐小盈感动得不行。

  亲姐妹都不过如此。

  她利落数了钱递给周云梦:“云梦,谢谢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你就直接跟我说,我能帮的肯定帮。"

  周云梦笑着说:“行,小盈你也帮了我很多啊,平时帮我单独挑拣信件出来放着,我每回来拿都特别方便。还有那布的事……&#3

  4;

  “我们是好朋友嘛,互相帮忙很正常的。”

  徐小盈点头应是,又笑着邀请:“等搬房子摆暖房宴的时候,我请云梦你坐主桌上吃。”

  周云梦笑着点头:“行,那我可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铁锅的事情搞定,周云梦也从衣服口袋里拿出那封信,稍微展开压平实了,递给徐小盈:“小盈,你帮我寄下这封信。"

  "行,我来处理。"

  徐小盈接过,看到是部队上的地址,就知道是云梦写给丈夫的信。

  夫妻俩这来往信件的频率怪有意思的,也就是感情好才能这么折腾,这一来一回寄信也不便宜啊。

  她打趣地看了眼云梦,边贴邮票:"云梦,这回没有寄给杂志社的稿吗?"

  周云梦面不改色:“写了点,我想攒着等半个月的时候一起寄过去给杂志社,这样子也能省点邮寄费。"

  可能是林津平在来信中的思念太过浓烈,又说了他每天傍晚饭后去收发室的事,什么就当是锻炼,也是思念她的方式一种方式啊。

  本来周云梦想等半个月后来寄稿,再顺便把这封信给寄过去部队的。

  但到底是不忍心,想到林津平每天去收发室却空手而归的样子,自己这边信都已经写好,却还要等着半个月才来寄。

  周云梦又想到答应徐小盈买铁锅的事,于是在歇够了神清气爽的今天跑了这一趟。凡事顺心而为就好。

  想到林津平收到信那一刻可能会开心,周云梦也觉得这一趟跑得值得。

  徐小盈表示明白,她盖上邮戳,收过邮寄的钱,把这封信放到寄的那堆信封上。两人又聊了会,周云梦这才骑着自行车离开。她这回进县城就为了办这两件事,全搞定了。

  这回也没打算进超市拿什么东西放背篓里,周云梦干脆骑自行车去了趟供销社,拿票和钱买了斤山药糕。

  超市零食饮料区里也有糕点,独立包装的一小块一小块,味道还不错,不过周云梦在现代那会就比较少吃这些,觉得比较干。

  供销社卖的山药糕是手工新做的,松软可口,还挺合她的口味,买回去解解馋。

  她随意看了下原先沈宝珠负责的柜台,这会是

  个年轻偏瘦弱的姑娘站在那招待顾客,估计就是沈宝珠的小姑韩丽了。

  原著中韩丽很喜欢沈宝珠这个大嫂,人也勤快,经常和沈宝珠这个嫂子一起做家务。

  在得了供销社这份工作后不断磨练,人也变得能说会道。因着这份工作,她后来确实也嫁了个好男人好婆家,生活幸福。

  她感谢沈宝珠这个大嫂,在后来供销社快倒闭时果断辞掉工作,跟着沈宝珠做生意,成为她的得力助手,这后来的日子过得自然也是不差的。

  周云梦好笑摇摇头,因着看过原著剧情,她对女主身边很多人的未来都有所了解。就算有蝴蝶效应在,可能会有偏差,但大概率也是能窥探到的。

  但自己身边的人,像林家周家是彻底的路人甲,甚至没有出场过,只存在于众人议论原身的闲言碎语中。

  像饶晓青和徐小盈这些,更是连提都没提过。

  因为原著剧情都是根据女主视角展开的,沈宝珠就算来寄信也是简单一笔带过。

  不过周云梦也没去在意这些。

  当下是当下,未来是未来,不知道的未来才是现在的未来,安心过好每一天就是了。

  她提着一斤山药糕出了供销社,塞进包裹里,骑着自行车就回家。

  比起以前,时间真的还早。

  周云梦一路骑进村里,快拐到自家岔路口时就见到一群老太聚在那吹风聊天呢。刚路过村口,石桌那也围着一群老太在吹风聊天呢。

  还没靠近,周云梦就瞧见林母抱着小米坐在边边那听得一脸兴味呢。

  知道林母爱得意,前阵子因为自己没去随军的事村里没少说闲话,拿她和沈宝珠做对比。秋衣的事起码得等入秋才能穿出来了。

  反正现在女主沈宝珠都去部队随军了,后面三段文字剧情也和村里老太说闲话无关了。周云梦心念一动,骑着自行车靠近,朝在场老太都笑了笑算是打招呼,之后喊林母。

  “娘,你上次不是说津平买的山药糕好吃吗?我给你买了斤山药糕回来,快带上小米回家吃吧。"

  林母瞧见老三媳妇也惊讶呢,这跑了趟县城还这么快回来,这都还没到做饭的点,所以她才还在这坐着纳凉。

  而且按照老三媳妇的性子,懒的和人打招呼,就该车轮一轱辘就转到家

  门口去了,居然还停下来。

  一听老三媳妇这话,林母瞬间明白这是给自己做脸呢,她当即欢喜笑了起来:“老三媳妇你真是太贴心了,还惦记着我爱吃山药糕特意买回来给我吃。"

  她抱着小米站起身和在场刚一起唠嗑的婆娘说:“我就先不和你们说了哈,老三媳妇喊我回家吃山药糕了。"

  说完一手抱着小米,一手拿起小竹凳,跟在周云梦自行车后面回家。

  瞧那欢快的步伐。

  在场老太聊天的话题瞬间落在这对婆媳身上。

  "津平娘真是幸福,津平媳妇居然惦记着她爱吃山药糕,特意给她买山药糕吃。"

  “谁不爱吃山药糕,得有媳妇乐意掏钱给咱买山药糕吃才行啊!”

  “要我说,别看津平媳妇平时懒,经常跑县城,也不去随军,这山药糕往嘴里一塞甜甜的,津平娘估计这心情都跟着好点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津平媳妇花的钱十有八九是津平给的钱,平日日跑县城乱七八糟买东西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要是自家媳妇花家里钱买斤山药糕回来,她们说不定还得肉痛骂她乱花钱呢。

  但人就是容易羡慕啊,羡慕津平他娘能欢欢喜喜回家去吃山药糕,媳妇给买回来的,那到嘴的糕点最真实了。

  林家。

  林母跟着回来,小竹凳往门口一放,单手推开家门。因为抱着小米,她也没办法帮老三媳妇放好自行车。她单手要来帮忙接背篓。

  周云梦摇头说:“娘不用,今天背篓里没什么东西,不重的。”

  林母这才作罢,笑着问:“老三媳妇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啊?”

  “我就去县城里寄封信给津平,再去供销社买了斤山药糕就回来了。”

  周云梦应着她,推自行车进院子里停放好。

  林母一听乐呵得不行,比听到老三媳妇买了山药糕回来给她吃还要高兴,笑容比不上刚在那些婆娘面前刻意表现出来的灿烂,但更加真心。

  她直说:“原来是这样,老三媳妇辛苦了。”

  老三媳妇有多懒她是知道的,能够为了给老三寄封信特意多跑一趟,那肯定也是惦记着老三的。前几天老三媳妇才

  说津平寄信回来跟他们报平安的事,其实那信啊主要就是写给老三媳妇的。

  她也是那会才知道,原来老三刚回去没几天,老三媳妇去县城寄稿子的时候就给寄过一回信给老三的。

  本来不随军分居两地平时见面又少,好在有这写信的法子给联络着,夫妻俩感情好得不行。林母越想越高兴。

  周云梦拿下背着的背篓,掀开粗布,拿出里面唯一放着的一斤山药糕。

  她交代林母:“娘,你留半斤山药糕放在外面吃,剩下半斤我拿回房间去吃。”林母说:“老三媳妇你有心我尝一块就行了,剩下你全拿进房间去吃吧。”她是爱吃山药糕不假,林母也知道老三媳妇爱吃山药糕。

  周云梦:“半斤留着外面娘你吃吧,待会爹他们回来也能吃点。我掌半斤进屋够的了,这糕点放两三天就变味了,我不爱吃变味的。"

  她吃山药糕就想尝个新鲜,每天吃个一两块就够了,哪里能吃到一斤那么多。

  这年头糕点金贵,像之前林津平回来陪她回娘家买了糕点,她也是后来才知道周母攒着每次就吃一点,还不是天天吃,那糕点放久了口感变差不说,有些还变味了。

  周云梦是好说歹说,才说服周母以后糕点得尽快吃,别舍不得。喜欢吃的话她下次再买。林家这边要好点,基本上买回来的糕点人一分,没几天就能解决。

  林母听到这也不推拒了,接过糕点,先把小米放回屋里床上,床边缘用枕头杯子堵住确保不会掉下来。

  她才去厨房切了半斤的糕点放盘子里,把纸盒子里剩下半斤送到三房给老三媳妇。

  周云梦坐在房间书桌前,喝了半杯水解渴后,拿了块山药糕吃,一如既往地松软可口,还带着点粉糯。

  这块糕点还是香的。

  厨房里,林母也拿了块山药糕吃了起来,一脸满足。

  这可是老三媳妇买给她吃的呢,刚还在那群老太面前得脸风光了来着。林母吃完后,哼着曲儿开始做午饭。

  林大嫂和林二嫂夜里赶工,提速度的同时保质量,很快把各自负责的秋衣做出来了。

  周云梦试过那身粉红色的印花秋衣,尺寸合适,针线绵密,穿出来时林母、林大嫂和林二嫂三人直呼好看。

  林大嫂:“老三媳妇你长得白,就得

  穿像桃粉色这种漂亮颜色,显得整个人更好看了。”林母和林二嫂纷纷赞同。

  特别是小山茶,眼睛亮亮的直说:“三婶你好漂亮。”

  话里的真诚谁都听得出来。

  谁能拒绝赞美的话呢,听了心情都跟着美美的。

  周云梦也满意这身秋衣,笑着和林大嫂说:“谢谢大嫂,大嫂辛苦了。”

  林大嫂挥挥手:“没事,老三媳妇你穿着合身就好。”她得了剩下布料的美事也乐着呢。

  林母也去试了自己的那身秋衣,也是合身的,自然也得到三个儿媳妇外带孙女的认可和夸赞。

  她嘴角都快咧上天去了,一大年纪还有新秋衣穿,还是老三媳妇给做的。

  她咋这么幸福,天底下谁家婆婆能像她这么有福气碰上老三媳妇。

  天还热,秋衣穿身上更热,毕竟长袖长裤,也厚—点。

  试穿合适后就换下来了。

  第二天这两身秋衣洗完晾在院子里,傍晚干了后收进各自衣柜。

  就等着入秋后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