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离婚之后前夫又开始追我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留一个流浪汉

《离婚之后前夫又开始追我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留一个流浪汉

作者:汤音 字数:1775 书籍:离婚之后前夫又开始追我了

  近来天气晴好,勤政楼后的龙池波光粼粼,远远去到处都是一派好光景。

  可惜三娘是来考试的,也不好到处溜达,只得边和颜真卿闲聊边等着结果出来。

  都是经过地方官或者京官举荐才有考试的青年才俊,答题都不会太慢,没到正午便都陆陆续续交卷。

  在最后一个考生把卷子交上去后不到一刻钟,便有人过来领他们去拜见李隆基。

  李隆基趁着他们上前见礼时扫了一眼,见姿仪最出众的果然是李林甫提到的几个人,便也没有多打量,笑着让人宣布这次制科考试的结果。

  李隆基继位后经常举办制科考试,走的一般是少量多次路线。

  这次成功登文辞秀逸科的人也不多,拢共也就三个人:崔明允、颜真卿以及三娘这个唯一的女考生!

  三个人都是进士出身。

  其中以崔明允及第最早、资历最老,当场被授为左拾遗。

  是个品阶不算特别高,但是十分清贵、能直达天听的官职,算是文官升迁路线中的中层。一般来说要是办事水平能让皇帝满意,接下来应该就能混出头了。

  不过“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要是说话不合皇帝心意,估计就要被撵去边远地区了。

  颜真卿也已经高中七年,有过出任校郎的经历,所以这次被授为醴泉县县尉。

  醴泉县可是畿县,几乎紧挨着长安,算是大唐众多畿县中相对比较靠前的,比之王昌龄当初去的汜水县还要略胜一筹。

  最让人意外的还要数三娘的任命。

  三娘今年才考上进士,资历最浅,竟也和颜真卿一样被委任为蓝田县县尉!蓝田同样是畿县!

  哪怕畿县县尉只是正九品的小官,也足以让她刚踏入仕途就积累了基层历练经验。

  何况这还是天子脚下!

  众落第考生向三娘的目光都既羡又妒。

  人和人真是不能比啊!

  可惜制科考试是天子亲临试策的考试,他们就算再不甘心也没办法。

  俗话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人家李隆基这个帝王家一把手都觉得颜真卿几人好,他们这些没发挥好的人又能说什么?

  即使不少人满腹牢骚,还是只能恭恭敬敬地跟着谢恩。不管考没考上,总归是有机会再圣人面前露了把脸不是吗?

  颜真卿当初刚授官没多久就丁忧去了,算下来他其实只当了不到一年的校郎,如今得了实职他心里也挺开怀。

  三娘这个任命倒是让颜真卿有些意外,一上来就是县尉的话,三娘一个女孩儿做得来吗?

  这么个念头在颜真卿脑海中一闪而逝,很快他就想起三娘骑马张弓都不在话下,人家算起来还是武将之女来着!

  来圣人目前还挺重三娘。

  既然两人都是要在京畿当县尉的,离开兴庆宫后便约好以后多多交流,遇到什么事可以相互商量。

  醴泉县在长安西北方向,蓝田县在长安东南方向,离得不算特别远,信往来还是挺方便的。三娘自然一口答应。

  她还以为自己只能先弄个校郎之类的闲差,没想到一上来就是县尉。这对于三娘来说当然更好!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才成!

  在从前,女官的升迁途径和寻常官员是很不一样的。

  就算是正九品的县尉也是僧多肉少,进士们都得苦等多年,自然轮不到女官来染指。即使李隆基只是心血来潮想试试她的斤两,三娘也要尽可能地把握住这么个好机会。三娘被授官的消息很快传开了。

  同年们自然都登门来祝贺,要她请客吃饭。

  本来科进士都得守选三年,三年后大家通过吏部铨选奔赴不同的岗位,结果三娘先一步通过制科考试“释褐”了,大伙不得宰她一顿?

  所谓的“释褐”,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脱下短褐穿上官袍”。短褐这玩意一般只有平民老百姓才穿,所以时人便把被授官称为“释褐”。

  释褐后同年们一般要举办“过关宴”,庆祝大伙闯过了吏部这一难关、从此各奔前程,雁塔题名往往也会安排在过关宴后。

  如今三娘提前释褐,当然得单请一顿过关宴。

  家中逢上这么件大喜事,当然不差这顿过关宴的钱,郭老爷子大手一挥,掏了钱让三娘尽情请客去,自己也在家大宴宾客,整个常乐坊仿佛都跟着热闹起来了。

  三娘无奈地对吕谨他们说道:“你们前些时候不是说应酬太累人了,再也不想出去吃酒了吗?”吕谨等人哈哈大笑:

  “别人的酒不吃,你这顿我们肯定得吃,绝对不能帮你省钱。”

  三娘宴请完同窗,第二天又去拜别贺知章他们。

  有了实职在身,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每天想去哪就去哪了,基本都得在蓝田县待着。不过,她会经常给大伙写信的!

  其实当官一般都只上半天班,只有负责当值的人才要在衙署守上一天,总的来说不会特别忙,可要想施展自己的才能肯定就得辛苦些。

  贺知章他们对她都是勉励为主。

  唯有钟绍京嘴上依然没什么好话:“你到了县衙肯定也没什么事干,正好多练练字。”

  别说她一个十来岁的女娃娃了,就算是个二三十岁的愣头青去了,也插手不了人家县衙里的事。人县衙里先有县令、县丞、主簿,然后才轮到你们县尉,且畿县县尉还有两个,哪里能轮到你个来的说话?

  三娘:“……”

  您老不愧是泼冷水专业户!

  三娘也不恼,钟绍京说的其实没错,来的到了县衙确实很难插手县务。而且一般进士过去也只是混个基层历练经历而已,真要能干出什么大事来才奇怪。

  "估摸着得等重阳我才能回来听您指点了。"三娘遗憾地说道。

  县官不能擅离职守,只有重阳这样的大节日才能回长安与亲相聚——这还是因为她任地离长安近。要是离得远的,估计得任期满了才有机会回乡省亲。

  钟绍京冷哼着说道:“随便你来不来。”说是这么说,钟绍京其实也是有点舍不得的。

  虽然自家也算儿孙满堂,日子也过得十分舒心(就是别人可能不太舒心),可自己着长大的小娃娃这就要去外头当官了,当长辈的哪里能真的一点不舍都没有?

  钟绍京最后还是给她叮嘱了几句,让她注意别着了别人的道,尤其是那些男的。他自己就是男人,最有发言权了,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可这做人嘛,其实就得不是东西才活得舒服。

  这个心态就很不错,只要你有本事就是你挑拣别人,别傻乎乎地去信什么山盟海誓。自己快活就好,管旁人快不快活!

  记得有次李邕李北海那家伙听闻崔颢的才名,特意邀他过去喝酒,崔颢十分感动地前去赴约并给李邕送了首艳诗。

  可把李邕给气坏了。

  李北海啊李北海,你也有这么一天!

  三娘:?????

  听起来钟绍京还挺瞧不惯李邕。

  说起来两人都是当世法名家,相互瞧不上也挺正常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来个同好一家亲的。

  何况比起钟绍京这嘴毒没朋的性格,人李邕可是瞧见什么青年才俊就要盛情招待,为此甚至不惜挪用公款。

  崔颢的《黄鹤楼》三娘倒是听过,就是那首有名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没想到崔颢不仅诗写得好,生活竟也这般“精彩”!不过这件事上钟绍京还真是多虑了。

  三娘常年往返于长安、洛阳之间,成长于天下最繁荣富庶的地方,从小见识的都是贺知章他们这样的厉害人物。要说寻常男子的山盟海誓能骗到她,那还真不太容易。

  她本就是不想过早早嫁人生子、困于后宅的生活才立志走仕途,怎么可能会因为别人的几句空话把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付诸一炬?

  三娘笑眯眯地说道:“等我以后当了厉害的大官,也学那崔前辈选好的男子当丈夫,遇到更好的就换掉。”

  钟绍京:“……”

  钟绍京也察觉自己劝错了方向,摆摆手让她赶紧走。可千万别让贺知章知道这是他教唆的。三娘就近溜达了一圈,又去寻自家老师王维说话。

  这几年她不仅跟着王维学琴,得空还能跟王维学画,师生情分是越发牢固了。

  王维现在是左补阙,平时没啥正经事要干,还挺闲的。

  得知三娘得了蓝田县县尉的差使,王维笑道:“那倒是巧了,我刚在辋川那边买了处别业,往后碰上休沐日我时不时会过去那边小住一两日。"

  王维这处别业乃是著名诗人宋之问当年留下来的产业,不管是选址还是园池风格都很有文人气息。他拿下这处产业,就是想着以后有事没事过去隐居几天。

  本以为可能好久都见不到长安的亲朋好,没想到王维居然在蓝田县买了别业。辋川离蓝田县城不过七里的路程,她骑马过去可快了,往后休沐日可算有了个好去处!

  三娘麻溜说道:“您以后到了辋川那边可得派人来给我说一声!”

  王维:

  知道了,以后休沐日肯定能经常见到这家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