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叶清寒 第三十七章元西黎丹3

《一叶清寒》第三十七章元西黎丹3

作者:安成林 字数:918 书籍:一叶清寒

  混江龙与两名同伴是分开逃命的。这恶贼鬼精灵,不走小径走密林,避开空敞的荒野,看准方向逃命。半个时辰后,前面出现南北大官道,道上行旅往来不绝。

  “谢谢天!有人的地方我就安全了。”恶贼兴高彩烈地说,向官道奔去。

  跃过一条小溪,对面竹丛中蓝影乍现。

  “算定你也该到了。”蓝影说,是周永旭。

  “你……你……”温江龙语不成声,恐惧地往后退。

  “你瞧。”周永旭向混江龙身后一指:“我跟着你到达那座小山坡的密林,算定你会从这里走向官道,所以我先走一步,在右面的小村买了一副谷箩,花两百文。”

  他伸手从竹林下抓起一根扁担,两端各吊了一只大谷箩。这种箩是有盖的,比平常的宽四谷多小些,只能盛五十斤谷,普通的宽四谷多可盛八十斤,一百六十斤算一担。

  混江龙如见鬼魄,撒腿便跑。

  片刻,混江龙躺在箩旁像条病狗。

  周永旭从一只箩中取出包裹,开始换村夫装,一面换一面说:“沈舵主沈当家,你说吧,你想睡觉呢,抑或是捆住手脚勒上勒口布堆成一团。”

  “你……你要把我……”

  “我要将你交给鬼见愁。你知道,我这人懒得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我放了你,下月中我还得跑一趟安庆会捉你,不如就在此地办妥省些劲。”他开始捆紧扎腰带:“你可安逸得很,坐在箩里进城,我可苦了肩膀和两条腿,如何啊?你要进箩了,决定了没有?”

  “你就点我的睡穴。”混江龙绝望地说。

  “你并不笨呢,捆住手脚勒住嘴塞在里面,比点穴难受多了,咱们这就动身。”

  农民进城,身份比任何人都高,当然比读书人差一级。只要穿了村夫装戴了斗笠,城门的巡检照例不加检查盘问。如果真挑了米谷进城,连仕绅的车轿也得一旁让道。

  周永旭挑了米箩进城,神气地在大西门附近住进远东客栈,天黑之前,他在城内各处逛了一圈。

  南乞带了碧落山庄的人,住在北大街的太平老店。掌灯时分,西院的食厅摆了两桌酒菜,男女分桌,除了鬼见愁还不能上桌之外,其他的人都到齐了。

  南乞年岁高,当然坐在上席,一面喝酒,一面把周永旭大闹乌江镇的事娓娓道来,最后说:“老要饭的居然走了眼,居然想助他一臂之力呢,更妄想阻止他开杀戒,人为他年轻人血气方刚未定型,开了杀戒就无法回头。你们想想看,宇内的高手名宿中,有谁能调教出这种超尘拔俗的门人子弟?”

  “很可能是宇内三仙的某一位仙长。”天罡手肯定地说:“可是我们仍然有点怀疑,字内三仙只是传说中的人物,谁知道是否真有其人?”

  下首一桌,小凤姑娘缠住了俞姑娘,逼她说出与周永旭结识的经过。

  俞姑娘能说些什么呢?她说:“李姐姐,我的确不知道他的底细,只知他上月行脚南京,无意中助家叔擒住了几个江洋大盗。他们在北城指挥司衙门混了不少日子,临行在对岸的江浦县,借故生事敲了江浦地低三尺三百两黄金。这些事还是在船上时,家叔告诉我的,在船上他根本不和我说话,似乎他很瞧不起我们女孩子。”

  “你想,他会回来找你们吗?”小凤追问。

  “不知道,他已和家叔约定,下月中旬在安庆见面。”

  “你去不去?”

  “这……得看家叔的意思,我很想去。”

  厅日出现店伙的身影,向里叫:“哪一位是戚爷?有位大哥送来一担和物。现放在天井里,请来查收好不好,礼物重得很,还贴了封条呢。”

  威报应一怔,离坐问:“送礼物的人呢?”

  “走了。”店伙说,匆匆而去。

  南乞与天罡手从天井提回两只谷箩,拉断捆绳,两人怔住了。

  南乞说:“小伙子走了。”

  一些石块,一个盛了五百两黄金的包裹,一个人是混江龙。两张笺,一张写了龙飞凤舞的狂草:千金散尽还复来。另一张写着:速返南京销案,须防劫牢反狱。

  有了混江龙,威报应与鬼见愁只好押着要犯返南京。

  俞霜姑娘主婢俩,也只好闷闷不乐地随乃叔动身。

  次日一早,南乞独自南行,后面两里地,小凤六人六骑缓缓启程。

  周永旭当天在府城,准备新的行装,摇身一变,变成文质彬彬的游学书生。

  花了十两银子,雇了一个十五岁的小顽童替他挑行囊书麓,游学书生怎能没有仆人?小顽童叫小虎,是在府前街一带鬼况的孤儿,偷鸡摸狗门门精,可知是个聪明机警顽皮刁泼的小无赖,接了他十两银子和两套衣裤,答应扮书重扮到铜陵,然后领了十两赏钱自己走回头路,两人施施然上道,沿途谈谈笑笑颇不寂寞。

  小虎的担子其实很轻,但却沿途叫苦,肩痛腰痛肚子疼怪点子真不少,用意是要他雇轿子请挑夫或雇一辆小车。

  这天一早,出了芜湖城,首先经过河南市。

  河南市也叫河口街。

  这条街北倚城南靠河,东西长十里,北县城繁荣得多,可说是市肆的精华所在,也是龙蛇混杂的问题地区。

  进人街口,后面跟来了三名青衣大汉。大嗓门像打雷:

  “好狗不挡路。书虫,让路。”

  他让至路旁,并未介意,挑了担的小虎却不是省油灯,一面嚷一面嘀咕:“街宽得可以抬七八具棺材,竟然有活人嫌窄了。”

  “你这小狗说什么?”走在前面的大汉冒火了,一把抓住扁担厉声问。

  “咦!你怎么这么凶?想吃人吗?”小虎也怪叫。

  “大爷先使你个半死再说。”大汉怒叫,左掌举起了。

  对街站着一个虬髯大汉,敞开衣襟,露出用毛成簇的胸膛,左胁下挟了一根镔铁齐眉棍,银铃眼一翻,用洪钟似的嗓门大叫:“干什么?要打人?你他娘的混帐!站在那儿牛高马大,居然和一个小孩子计较?放了你的狗爪子,放慢了大爷给你卸下来。”

  三大汉突然像老鼠见猫,狼狈而通,虬须大汉不但身材像一座塔,那根乌黑的镔铁齐眉根粗有一握,没有五十二斤也有四十八,挨上一棍那还了得?

  “谢谢你,老兄。”小虎挥手示意道谢。

  虬须大汉瞥了周永旭一眼,大踏步跟在小虎身后,把周永旭挤到身后去了。一面走一面说:“小兄弟,别怕,我送你走一程。那三个混帐东西,是河口街的地老鼠,也许会在桥头找你的麻烦。”

  “兄台。”周永旭在后面说:“他们敢在大街行凶?难道这地方没有王法了?”

  “很难说,有时候,王法反而保护了这种地老鼠。”虬须大汉说,语气有怒意:“他们吃定了这地方,把你们打个半死,你敢怎样?告官吧,告官需三头六证,你到哪儿找证人?这些街坊的怕事鬼,谁敢出头指证他们是凶手?你们明白了吗?”

  “呵呵!你倒是个明事理的人呢,贵姓呀?我姓周。”

  “唔!你不像个读书人,穿的却是儒衫。”

  虬须大汉不是个蠢笨的人。

  “我怎么不像读书人?”

  “读书人不是自称小生吗?”

  “哈哈!那就自称小生好了。小生姓周,名旭,字永旭。兄台……”

  “在下姓韦,韦胜。你们……”

  “小生南下游历,兄台不像本地人。”

  “在下是个江湖人,正要往南走。”

  “何不结伴同行?”

  “谢了,在下脚程快,同时,阮囊羞涩,多耽误一天,便多花一天钱。”韦胜毫不脸红地说,谈吐不俗。

  “放心啦!住宿吃食全由小生负责,如何?听说近来人心惶惶,将有大乱发生,道路不靖,有韦兄这根大铁棍,三小毛贼至少有所顾忌,是吗?”

  谈说间。到了通济桥头,六七名大汉站在桥头两侧,两个獐头鼠目的家伙堵在路中心,桥是浮桥,第一艘船的两端,先前找麻烦的三名大汉和两名泼皮,分据两侧怒目而视。

  桥上本来行人甚多,这时纷纷走避。

  “他们真要大干呢。”韦胜说:“你们先等一等,我打发他们走路再过去。”

  脚步声到了身后,一位身材修长,留了三绺长须,穿了青袍的佩剑中年人,从容超越他们向前走,后面跟着一位背了大包裹的健仆。

  “这里要出人命了。”中年人沉静地说:“这些痞棍可恶,柳福,赶他们走。”

  健仆应晚一声,急走两步到了堵在路中的两个泼皮面前,喝道:“滚到一边去!滚!”

  泼皮们有意生事,倚仗人多谁也不怕,两个家伙凶眼一翻,突然同时扑上抓人。

  健仆柳福大喝一声,迎上、跃起、出腿,快逾电光石火,但见人影一闪而过,快靴着肉暴起。

  “啊……”两个家伙和伸出去抓人的手臂,被重重地踢中,抛跌出丈外挣命。

  这一记快速美妙的“江河分流”,不但双腿分开时形成一字,而且配合身法、速度、攻击的时空位置等等,无一不臻上乘,力道也锐不可当。

  “好!”有人喝采,是一位佩了剑的中年老道:“山东济南府柳条沟柳家的柳絮随风七十二踢,果然名不虚传,牛刀小试极具功力。”

  “多谢夸奖”。

  中年人抱拳含笑向老道招呼。

  韦胜单手握棍,大踏步上前说:“在下也放翻几个意思意思。”

  痞棍怎敢撒野?狼奔豕突一哄而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