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何处望神州 第二百四十三章:唯才是举

《何处望神州》第二百四十三章:唯才是举

作者:盖王 字数:2819 书籍:何处望神州

  许是春末夏初还有一点余寒,又或者是白天听了段衣冠南渡的惨痛往事,当晚李俨竟是昏昏沉沉地病了一场。他陆续做了一场又一场的噩梦,有些很清晰,有些又很陌生,以至于他茫茫然不知身在何方。

  第二日李俨没能去上课。

  几个一起读的学龄小孩都挺担心的,上课有些心不在焉,讲课的先生知晓他们都牵挂着李俨,早早把课讲完放他们去探病。

  三娘也跟着李俅他们去望李俨。

  李俨一直皱着眉,起来仿佛很不安宁。正巧宫中指派了太医过来给他诊,三娘她们没法凑到近前去,只能乖乖等在一旁。

  直至太医退到一旁商量开什么药好,三娘她们才能围到榻前关心李俨。

  三娘偶尔也会她阿娘照顾生病的兄姊,见李俨脸颊泛红,不由学她阿娘伸出手去探李俨脑门。

  好烫!

  有三娘领了头,李俅他们也有样学样地去摸李俨脑壳。

  察觉李俨烧得厉害,李俅担心地说道:"怎么办?"

  三娘认真想了想,对李俅他们说道:"有太医在,应该很快能对症下药。"她一脸笃定地宽慰小伙伴们,"不会有事的,兴许只是要长高了,或者要换牙了。"

  这都是以前兄姊生病时她阿娘说来宽慰她的话,她有样学样地搬过来安抚自己的小伙伴们。

  听三娘说得有理有据,小萝卜头们才没那么忧心忡忡了。他们都很喜欢李俨这个长兄,因为只要他们开了口,他一般就会陪他们玩或者满足他们的要求,脾气好得不得了。

  三娘自己心里却有些没底,忍不住又趁着别人不注意悄悄伸手去摸李俨脑门,想李俨有没有好一点。

  她本也没抱什么希望,结果一摸上去竟发现刚才那种烫人的感觉退了大半。

  李俨缓缓睁开了眼。

  他小小的眉头依然紧锁,仿佛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梦是醒。

  三娘见他转醒,惊喜地收回手,拔腿去叫太医过来给李俨诊。

  刚才两位太医轮流诊过脉,也问过起居情况,都有些拿不准该怎么治,这会儿听三娘说李俨醒了,脑门也不烫了,忙过去又轮番给李俨诊。

  察觉李俨脉象已经平稳下来,不再像昏迷时那般紊乱,两位太医都暗自松了口气。小儿病是最难治的,尤其刚才李俨还一直醒不来,他们只能从宫人嘴里询问相关情况,更是不知从何下手好。

  幸亏皇孙及时醒了!

  两位太医很快商量出给李俨用什么方子。

  几个小萝卜头等太医们退下去备药,才围拢到李俨身边七嘴舌地追问:"好些了么?怎么突然病倒了?""是不是昨晚点灯累着了?""什么?你居然还背着我们偷偷读?"

  李俨被他们吵得脑仁有点疼,听李俅揭穿他夜里背着别人的事脸上不免又臊红起来。他也才七岁大,正是好胜心最强的年纪,每日与三娘、李泌两人一起读,不免就想追赶他们的脚步。

  尤其是听三娘时常和李泌讨论问题,他更是迫切地想参与进去。

  兴许真的是他太急切了,以至于差点熬坏了自己的身体。

  想到自己这次病倒让这么多人担心,李俨更不好意思了,对李俅他们说道:"你们不用上课吗?"

  李俅道:"先生见我们记挂着你,提前放我们过来了。"

  李俨道:"哪能因为我"

  三娘见他才醒来又要履行兄长的责任、对李俅他们谆谆教诲,忍不住伸手把他摁回枕头上去。她这大半年来勤加锻炼,人不大,力气却不小,竟是轻轻松松就把比她大两岁的李俨给摁住了。

  三娘说道:"你病还没好,得多躺一会。"

  李俅点头应是:"没错,哥你好好躺着。"

  三娘从边上拿起本《道德经》塞给李俅,让李俅给他哥念今天先生讲的部分。

  李俅嘟囔:“为什么是我念?”

  他最不念了!

  三娘道:"我们散学时不是答应了先生,说下次上课前会把这段背熟的吗?你正好可以边给你哥念边背,不然先生抽背到你怎么办?"

  对于自己这群小伙伴的秉性,三娘早就了解得清清楚楚,可太清楚哪个偷奸耍滑、哪个偷偷上进了。

  要是不把李俅安排起来,他自己一准不会背!

  三娘给李俅掰扯起来:"既然答应了先生,那肯定是要做到的,不然下次先生哪里还愿意信我们?"

  李俅觉得还挺有道理,乖乖翻开给李俨读了起来。

  其他小萝卜头也围坐到一块,准备跟着一起完成背诵任务。

  这次保证的事做到了,下次说不准还能提前散学呢!

  《道德经》在大唐的地位可以追溯到唐高祖时期,当年唐高祖自称李唐乃是老子血脉,所以明文规定在大唐明"老先,次孔,末后释宗"。

  无奈民间崇信佛教的人更多,佛道论衡更是道家屡屡落败。

  到了唐高宗那会儿,李唐皇室认为咱老祖宗不能这么没面子,索性直接把老子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并把《道德经》列为科举必读教材之一。

  你信不信道没关系,《道德经》你必须得读,不然你就没法考科举!

  由于武周时期一度废了老子的皇帝尊号、将《道德经》踢出科举范围,李隆基在开元年间又花大力气把它给抬起来了,甚至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颁行天下,要求各地官员和读人都必须认真熟读。

  所以在大唐捧着本《道德经》的人不一定是潜心向道,更可能是个勤勤恳恳的科举考生为了考取官员编制含泪苦读。

  三娘她们在学的《道德经》就是李隆基作注版本,不过就她们这个年龄也体会不了里头那些玄之又玄的说法,唯一能做到的也只有熟读而已。

  死记硬背,说的就是她们没错了!

  太子李瑛过来探望生病的儿子时,还没进门便听到朗朗读声。

  他脚步微顿,忍不住立在门外多听了一会。

  太子李瑛出生的时候李隆基还没登基,从他有记忆起府中的气氛总是紧绷不已。那时候他也曾与几个兄弟相聚读,关系十分要好。

  如今他们父皇为他们添了几十个兄弟姐妹,还把他们这些成年皇子都安排在十王宅共住、期盼他们能互敬互,可惜手足之间的感情反而亲近不起来了。

  如今算下来也只有当年在父皇没登基前出生的弟妹们愿意与他亲近,旁的弟弟妹妹哪会真心把他这个太子当成兄长?还有人私下嘲笑他母妃的出身,说她当初不过是个歌伎而已。

  太子李瑛等屋里的读声告一段落,才迈步走了进去。

  三娘几人见到太子李瑛都起身朝他见礼。

  太子李瑛见李俨也想起来行礼问好,快步上前把他摁了回去,说道:"你且好好歇着,课业慢慢学就好,不可操之过急。"

  这已经是李俨第二次被摁回床上了,事实上躺了这么久,他真的挺想起来活动一下筋骨的。不过三娘和阿耶都是好意,他便乖乖躺了回去。

  事实上李俨在到他阿耶的时候,脑海里一些画面突然就清晰起来。

  那是他昨晚那场漫长的噩梦里的一部分,他不能窥见梦中那些事情的全貌,醒来时甚至都记不住自己都到过什么。

  可就在见到他阿耶的那一刹那,梦中诸事一下子又涌入他脑海,那荒谬又真实的一切令他瞬间头痛欲裂。

  太子李瑛见李俨脸上满是痛苦之色,忙转身要命人把太医唤来。

  李俨却用力抓住他阿耶的手,仿佛害怕他阿耶会转身离开。

  太子李瑛见状坐到塌边关切询问:"还是很难受?"

  李俨理不清脑中混乱的一切,他今年才刚满岁,哪里能消化得了那些令他极度难过又极度害怕的事情。

  他梦见阿耶死了。

  是皇祖父下的令。

  谁都不会想到,他皇祖父这样一位盛世帝王竟做出一日杀三子的事来!

  李俨想告诉自己梦都是假的,可梦里的一切都太真实了,他哪怕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梦中那个"自己"所经历的那些事,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如果那会成真怎么办"。

  整个大唐似乎从他皇祖父一日杀三子起,开始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他和弟弟们都没有死,被皇祖父交由大伯父抚养长大,可大唐却越来越乱、越来越乱

  至于怎么个乱法,李俨一时回想不起来,只记得他们如同颜真卿所说的那样抛下长安狼狈外逃。

  他们嘲笑两晋世家"衣冠南渡",结果自己也没守住长安。

  李俨忍着头疼努力回想更多细节,最终只想起他皇祖父在武惠妃死后上了一个女人,想方设法将她迎进宫立为贵妃。这本不算什么稀奇事,可那个女人是他十叔的妻子!

  皇祖父夺了亲儿子的妻子!

  他皇祖父真的会做这样的荒唐事吗?

  李俨想到李隆基对他十叔的钟,越发觉得这梦实在太荒谬了。

  他们大唐怎么会沦落到那种地步?他们皇祖父又怎么会糊涂到那种地步?

  要知道武惠妃宠冠后宫这么多年,她的儿女也最得皇祖父喜。

  一开始武惠妃夭折了两个孩子,皇祖父担心他们十叔也养不活,还曾特意把他送到宁王府上抚养长大。

  后来他们这位十叔回宫后被封为寿王,皇祖父对他重无比,几乎越过了包括太子在内的所有皇子。

  所以皇祖父怎么会抢十叔的王妃当自己贵妃?

  日后他与十叔父子该如何相见?

  李俨越想越觉得病中之梦毫无道理,便没有向太子李瑛提起,只说自己已经没什么事了。

  还让三娘她们不必一直陪着他,他好好歇息一晚应该就能恢复过来。

  太子李瑛目光温煦地向三娘她们,点头应和道:"对,你们先回去吧,过两天你们就能一起读了。"

  三娘听话地与李俅他们一同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