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盛唐绝唱 【第九章·宠臣盛衰成兴替】(2)

《盛唐绝唱》【第九章·宠臣盛衰成兴替】(2)

作者:蔚微蓝 字数:2894 书籍:盛唐绝唱

  “……臣没什么好泄气的。”

  “你说没有便没有吧。”李隆基不以为然。

  其实萧江沅说的是真的。

  “圣人已经对王毛仲产生了戒心甚至龃龉,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不过损了个齐澣而已,还不是怪他自己。只要王毛仲再接再厉,扳倒他只是时间问题。”回到家后,听吕云娘问了和李隆基一样的问题,萧江沅解释道。

  吕云娘不解道:“此事一出,难道王毛仲不会察觉圣人待他之心有变,从此老实起来?”

  萧江沅脱下圆领外衫,露出了里面秋香绿的束胸。不知是无奈于吕云娘对这多彩束胸的执念,还是王毛仲此人,她沉沉地叹了口气:“他没有因此而愈发放肆,便是他心明眼亮了。”

  “此话何解?”

  “圣人那样做,本就是为了安抚王毛仲和他背后的军队,给他们一个交代。王毛仲又不是那等敏感之人,他不仅不会认为是圣人猜忌了他,反而会把此事当作圣人对他的袒护,从此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

  “……你倒对他很是了解。”

  “毕竟再如何不和,也共事多年了。”

  此时她们正在吕云娘着人建造的一间浴室里,有一座十尺见方的石制浴池正盛满了水,热气腾腾。浴池的石壁光滑而无雕饰,简单而雪白,正是萧江沅喜欢的样式。

  “你让人在家里鼓捣大半年,为的就是这个?”萧江沅问道。

  吕云娘已经下了水:“不是你说的,骊山的温泉池虽好,却总有一些多余的雕饰,不一定有多好看,却十分硌人么?家里这水质自然没有骊山的温泉好,但也聊胜于无了。”

  李隆基几乎年年冬日都要去骊山汤泉宫待半个月。起初几年,萧江沅每一次随行,都计划着找机会好好享受一番,可是她的身份本身就是障碍,若她在骊山置有别业还好,可偏偏她认为自己在骊山一共待半个月,且每日都要伴架,实在没必要买一处宅子闲置在那里。

  如此一来,她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过了几年,她便对去骊山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甚至还觉得那些雕琢精致的池子越来越不顺眼,在吕云娘去年一脸期盼,想让她带着去一次的时候,她还顺嘴抱怨了出来。

  不曾想,她说者无意,吕云娘听者有心。

  看来她真的要在骊山置办一座宅子,带吕云娘去一次了。

  萧江沅一边这样打算着,一边将束胸和下裤脱下,迈入池子,将自己全部埋入了温腾腾的热水中。

  “你不怕淹死啊?”吕云娘的惊叫声自水面上传来,听来聒噪,萧江沅却觉得心神从未有过的宁静,身子也无比地放松,仿佛下一瞬便能睡过去了似的。

  此后,她便养成了泡澡时睡着的习惯,每一次都让吕云娘无比后悔,后悔她为什么要如此多事,弄这么一个浴室出来。

  但也不是毫无好处——她终于有机会仔细量一下萧江沅的尺寸了。

  年底,萧江沅果然携吕云娘一同去了骊山汤泉宫。

  萧江沅本以为,此番在吕云娘的掩护之下,她终于可以好好地泡一次温泉了,却不想李隆基不仅不许她在骊山附近置办别业,还直接将吕云娘打发去了玉真公主那里。

  萧江沅翻阅奏疏的声音都不由得重了些。

  “生气了?”李隆基轻哼道,“那你排除异己,我可说了什么?”

  “臣不敢生大家的气。”萧江沅淡淡道。

  “我不让你买别业,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你没有别业,吕云娘在骊山就无家可归,我让她去玉真那里,是以为玉真从不歧视别人,定会给她最好的照顾。至于你……难道你忘了早年我曾带你寻过一处野汤泉?”李隆基委屈地轻叹着,眼神不住地往萧江沅那里飘。

  只见萧江沅微微一怔——原来他知道她心中所念啊,可是……

  萧江沅也低低一叹:“那里……早就变成了平地。”

  若非李隆基提起,萧江沅并不愿想起此事。她本以为自己不会在意的,可时间过去得越久,那种难以言说的感觉就越浓。

  李隆基颇觉尴尬,想了想,唇角却是一勾:“那……倒也简单,有一处池子上盖有房屋,池子又很大,你若实在无处可去,可以去那里……”

  “……大家是在说莲花汤么?”

  莲花汤,便是李隆基专属的温泉。

  被戳穿了心思的李隆基轻咳了一声,道:“你莫要以为我是那等轻浮的登徒子,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借用我的池子,我可没说要和你一起泡。”

  “臣不敢僭越。”

  “祖母的星辰汤你都敢在里面泡脚……”

  “……”

  待萧江沅进了莲花汤,李隆基背对着坐在屏风之后。他本想趁这个时间再处理一下政事,却不想萧江沅那边的水声虽不大,却能清晰地传入他的耳朵,扰乱他的心神。

  他想了想,终是卷上了奏疏,干脆开口道:“宇文融此事,你怎么看?”

  自从齐澣事件过后,宇文融也出事了。原本他在宰相的位置做得好好的,同时兼任了多个使职,给李隆基谋划来不少钱,哄得李隆基十分开心。但不想没过多久,宇文融就被裴光庭等人给弹劾了。

  他们说他身为特使,夺走了许多朝廷官职的权力,还苛捐杂税与民争利,惹得民怨四起,罪不可恕。

  在李隆基看来,所谓民怨四起,乃是夸张的说法,主要还是使职干预了朝臣正当权力的行使,宇文融又因敛财而受他宠爱,不论为权还是为了圣心,他们都受不了宇文融,所以才有这一番弹劾。李隆基十分理解,便既没处置宇文融,也没责怪那些朝臣。

  但后来,宇文融走了昔年张说的老路,为了堵住他人可能会有的入相之路,竟妄图陷人入罪,还被人家给逮了个正着,这下李隆基没法包庇了,只得将宇文融再度贬去了地方。

  可是宇文融走了不久,钱就又不够花了。

  李隆基烦闷起来,看裴光庭就不那么顺眼了:“你们总挑宇文刺史的毛病,如今他走了,你们倒是出一个人,帮我解决国用不足一事?”

  至于另一个宰相萧嵩,凭借他俊眉的容颜,逃过了这么一劫。

  而眼下,李隆基刚犹豫要不要把宇文融再召回,便有人举报宇文融在任汴州刺史的时候,贪污了数以百万计的公款,且证据确凿。

  所以,萧江沅回答得没有丝毫迟疑:“既然证据确凿,那便依法处理。”

  “他的那些事……李十郎没有参与其中吧?”

  “臣听闻,宇文刺史之前回京重新拜相之后,曾几番登门去寻李中丞而未果。”

  “……那便希望朝中尽快出现一个比宇文融还要厉害的财政能臣吧。”

  一代能臣宇文融,就这样死在了流放的路上。而李隆基所盼望的财政能臣,将在未来的十数年里,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助他将盛世送上巅峰,也用一场豪赌,输光了他的一切。

  ——那便是后话了。

  王毛仲确实如萧江沅所料一般,不仅没有任何的收敛,反而愈发猖狂起来。这次不仅萧江沅不肯放过他,李隆基也有些忍无可忍了。

  年底正逢王毛仲新添麟儿,李隆基却仍是比照着旧例,不仅赏赐了许多酒肉金帛,还给王毛仲的儿子授予了五品的官职。

  萧江沅知道,李隆基仍是在犹豫,这时候便需要她,来为他下定这个决心。

  她便将传旨的活计揽了过来:“臣亲自去,才显得大家器重,若换了其他的小宦官,恐王开府多心猜忌。”

  李隆基立时有些不悦:“他敢猜忌什么?他若是敢对你不敬,你回来便告诉我!”

  萧江沅浅浅一笑道:“臣与王开府不和,臣说的话,大家会相信么?”

  “……你骗过我么?”

  “……臣不记得了。”

  “那从今往后,你不能再骗我了。”

  “臣,遵旨。”

  不到两个时辰,萧江沅就回来了。不等萧江沅开口,李隆基先问道:“他又有了一个尚在襁褓便五品官的儿子,可还高兴?”

  萧江沅摇了摇头,道:“王开府抱着那新任的五品官,只反问了臣一句:‘此儿难道不够封三品官么?’”

  其实王毛仲还说过,若是萧江沅有了儿子,必然大富大贵远胜于他这稚子。萧江沅虽然知道这是侮辱与讽刺,她却一点都不生气,甚至觉得有些好笑。

  他已经输定了,不是么?

  果然李隆基勃然大怒:“他这是什么意思?他是在埋怨我么?此高丽蛮夷昔年是个什么货色,我都不曾怪他,如今他成了开府,又是殿中监、霍国公、内外闲厩监牧都使,还与万骑等北衙禁军有所勾结,他便敢为了一个黄口小儿,嫌弃我赐的官职低了?他的儿子生下来就要做三品官,那他想做什么?!”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等到开元十九年正月,李隆基不仅以“不忠”和“怨望”为罪名,将王毛仲贬去偏远的南方为别驾,还将与他交好或有姻亲的葛福顺、李守德等禁军将领,全部贬为地方别驾。王毛仲有四个年长的儿子,则一律贬到边荒之地做参军,还株连了数十个与王毛仲关系甚好的朝臣,动作之大之快,可谓迅雷不及掩耳。

  失去了将领的北衙禁军,很快被李隆基安抚了下来,令其暂归入杨思勖和萧江沅名下的卫兵。萧江沅则干脆将杨思勖留在宫里的义子义孙与北衙禁军融合起来,建立了内飞龙兵,杨思勖征战在外,一切便都由她统领。

  从此,天子宠臣便唯有萧江沅*,宦官这一特殊的群体,也终于沾染上了军权,从而走上了权势愈胜的道路。

  几日之后,李隆基犹觉不够,又下了一道旨意,要将王毛仲赐死。

  萧江沅想了想,便将这旨意交给了静忠:“你与他相交一场,便由你去送他最后一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