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盛唐绝唱 【第29章·覆田劝农宇文融】(1)

《盛唐绝唱》【第29章·覆田劝农宇文融】(1)

作者:蔚微蓝 字数:2679 书籍:盛唐绝唱

  源乾曜本就与宇文融交好,自然希望他能才华尽显,平步青云。见宇文融在听到李隆基在朝会上的提问之后,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连在监察百官廊下用食的时候,他也有些心不在焉,源乾曜便知他必然是有了主意。廊下食刚一结束,他就不顾宇文融的否认和拒绝,拖着便往紫宸殿跑了。

  “启圣人,臣有一人想要举荐。”

  李隆基十分敏感地道:“源相公此番举荐,是否为了人口一事?”

  源乾曜郑重点头:“正是。宇文御史心怀社稷,胸有大才,想必能帮得上圣人。”

  进殿之后除了行礼便缄默不言的宇文融,闻听此言,转眸看了源乾曜一眼,那目光中竟似有一抹不情愿,动作虽小,却还是被萧江沅和李隆基捕捉到了。

  被推荐到天子面前展露才华,多了一个升官立功的机会,其他底层官员求都求不来,他有什么不愿意的?

  监察御史虽才八品,但也是常参官,是要每日入宫参见李隆基的。宇文融做监察御史的时候,就很不爱说话,给人一种惜字如金的感觉,虽比起其他动不动就长篇大论,对天子臣民发表不满意见的御史来说,显得没那么尽忠职守,但却因此很得李隆基喜欢——谁会喜欢那些总指出自己缺点的人呢?

  但御史就是干这个的,李隆基不仅不能发怒,人家骂得好了,他还得给赏赐呢。宇文融不声不响,既不让李隆基不开心,也不用李隆基破费,正合李隆基心意。但也因为这样,李隆基一直以为宇文融才华平平,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竟能被源乾曜推荐到自己面前,为的还是满朝文武都不敢轻易开口的大问题。

  他一直想要找的人才,原来就在他身边?

  见李隆基盯着宇文融不说话,宇文融更不开口,源乾曜一时尴尬,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用胳膊碰了碰宇文融,示意他主动点。可宇文融就好像什么都没感觉到一样,还是眼观口鼻,一尊石雕一般。源乾曜绝望了,忙求助地看向了萧江沅。

  萧江沅也觉得一直这么沉默不是个事,便对李隆基耳语道:“大家,看来宇文御史确如源相公所言。这种异于常人的小脾气,不正是那份才华才能给予的自信么?他既有大才,又极有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这最重要的问题,大家身为君主,礼贤下士也属应当。”

  想当年李隆基拜姚崇为相的时候,不也被姚崇拿捏了一下么?这种事他清楚,不论是臣子给自己抬高身价也好,还是像姚公那样恐防所托非人也罢,确实都可以佐证萧江沅刚刚说的话。李隆基便道:“源相公说,你能帮得上我,是真是假?”

  宇文融这才道:“是真。”

  “你心中可是已有计划?”

  “是。”

  “那你打算如何帮我?”

  宇文融又不说话了。

  源乾曜有点急了,小声地道:“圣人正问呢,你倒是说话啊!”

  李隆基和萧江沅相视一眼,都是意外地一笑。李隆基想了想,问道:“你是担心自己官位太低,没有议论此事的资格?”

  宇文融摇了摇头。

  李隆基又问:“那你是看满朝文武都没开口,你不过是区区八品御史,所以不敢?”

  宇文融又摇了摇头。

  “你不会是……不想告诉我吧?”李隆基笑容犹在,声音却渐低。

  萧江沅这时道:“圣人乃是爱才之人,御史若有什么想说的,但说无妨。圣人不仅不会治罪,还会给予赏赐,以回报御史对大唐和圣人的忠心。”

  谁说我不会治罪了?他这样戏弄于我,我还给他赏赐?李隆基心下喧嚣不断,却只能微笑着吃了这哑巴亏,便听宇文融暗叹一声,道:“臣是不愿。”

  “为何不愿?”

  “臣担心说了也没用,不仅圣人不会认可,满朝儒臣恐也嗤之以鼻。”

  李隆基忍不住有些发笑:“你就对你自己这样没信心?”

  宇文融淡淡地道:“臣是对圣人和满朝儒臣没信心。”

  这个宇文融刚才说什么?李隆基不禁有些不服气,一时竟忘了有些臣子是喜欢一开始语出惊人,来引起君主注意的,比如当年的王琚。他立即道:“那便请宇文御史好好地讲一讲,我自当虚心学习,洗耳恭听。”

  宇文融仍是没说,而是先问:“臣敢问圣人,是否决心要解决此事?”

  “当然。”

  “那么臣的建议,是否只要可行且有效,圣人便能同意?”

  你到底还说不说了?李隆基忍不住腹诽,面上则道:“当然!”

  宇文融终于不再惜字如金,也开始长篇大论起来。他告诉李隆基只需做好两件事,这个问题便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一为检田,其二则为括户。

  所谓检田,是检查全国的农田,第一是看看其中有多少是已经买卖、不再记于原百姓名下的,还有多少成了无人管问的荒地,好予以重新分配和管理;第二是要将那些逃户离家之后开垦的荒田,重新录入户部档案,开始新一轮的征税。

  所谓括户,就是彻底清查全国的户口,要由特定的官员深入各地逐一排查,目的是为了把那些逃户甚至黑户,全都找出来。这样一来,农田比以往更多,交税的人也多了,时间一长,财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就这样?”李隆基的胃口方才被宇文融吊得有点大,只是这样针对问题提供最简单的方法,可满足不了他,“若只是如此简单直接的办法,满朝文武也能想得出来。”

  宇文融颇具胡风的眉梢轻轻一挑,淡淡一笑道:“他们是能想到,但他们不愿想,而臣不仅想了,还说出来了,这就是不同。”

  “这倒新鲜了,你既然也承认,他们可以想出这样的办法,那他们为什么不愿想,难道他们不愿意为国家和百姓做事?”

  “他们愿意,但不愿以这样的方式。”

  “那他们就不怕惹怒我么?”

  “他们怕,但他们更怕做不好,更有甚者根本就嗤之以鼻。”宇文融知道李隆基还要问为什么,便率先答道,“三个原因,难办,麻烦,不为士大夫儒家理念所容。”

  “的确。像你这样敢说敢言的人不多啊,别看你那些同僚平日里嘴就没停过,但还真不如你这样不爱说话的一针见血。”李隆基这才认同地点了点头,“你方才说的办法,倘若执行得当,的确最直接也最有效果,但也确实难办又麻烦。其中又有许多需要具体商议的地方,那些细节,你可都想过了?”

  宇文融实话实说:“时间尚短,臣有的还来不及想。”

  听他这么一说,李隆基便有心考考他,看看能不能挫挫他骄傲的态度:“别的先不说,那些逃户该如何处理?他们当年为了逃避赋税兵役等,举家迁徙,拖欠了不知多少年的赋税,清查户籍是为了重新征税,对于那些逃户来说,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他们会愿意么?他们毕竟触犯了律法,如今要清查他们,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说法?是按律惩处,让其返回原籍,还是如何?”

  “时移世易,朝廷不能一味强硬,过于理想。圣人想要的是妥善处理,增加税收,而不是激怒百姓,引起民愤,那就要考虑百姓的所思所想,适当给予满足,到时圣人自会得到想要的回报。”

  “比如?”

  “那些逃户当年大多无奈为之,多年以来因其身份所限,始终无法获得国家的承认与保护。圣人可以免去他们一切罪责,包括他们之前欠下的所有赋税,让他们在当地录入户籍,给予他们大唐子民的合法身份。”

  李隆基想了想,欣然道:“可以。”

  宇文融没想到李隆基答应得这么爽快,愣了一下,见李隆基神色认真地等着自己说下去,他才敢确定,方才李隆基并不是敷衍,而是真正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他的胸腔忽然起伏得更明显了一些,他第一次在这位君主面前,有了紧张的感觉。

  他深呼吸,平复了一下心情,尽可能让自己跟方才一样淡淡地继续道:“同时,在一定年限之内,圣人可以适当减免他们的赋税。当下每个男丁每年要缴纳一千九百钱,那些逃户哪怕只交一千五百钱,加起来恐也是一笔不小的税收了。且在百姓看来,圣人是在让利于民,百姓不仅不会反对,还会大力支持,执行起来便会更容易。”

  李隆基唇角一勾:“可此事这般繁琐复杂,不仅需要户部的协调,还要各个州县倾力协查,涉及官员众多,等到执行的时候,处处都受制约,这又该如何是好?”

  “这个……”宇文融终于摇了摇头。

  答不上来了吧?李隆基暗暗得意,道:“这个好办。只要我赋予主理此事的官员足够的权力便可。”

  “可除了主理官员外,还有许多要深入地方的官员,难道圣人也能给予他们同样足够的权力?”

  “有何不可?”李隆基反问道。

  “那……朝廷不就乱了么?”

  “那我就让你和他们都不归朝廷管辖,而直接上达于我,这样一来,宇文御史以为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